洞見|傳統媒體點擊紛紛破億 後自媒體時代融合成為關鍵

自媒體 移動互聯網 文章 黃金 傳媒參考 2017-06-10
洞見|傳統媒體點擊紛紛破億 後自媒體時代融合成為關鍵洞見|傳統媒體點擊紛紛破億 後自媒體時代融合成為關鍵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新聞多,但質量雜。如果我們這些經過良好新聞職業培養的新聞人能參與其中,這會使這塊新陣地的正能量聲音放大,好新聞增多。”

“老炮兒”們的新戰場

說上述這段話的人,是自媒體圈的新兵,但又是媒體圈裡的“老炮兒”,他已經60歲,且即將退休。他是新華社知名記者——湯計。

提起他的名字,圈外人也許知道的不多,但他的報道或許很多人都知道,“王木匠詐騙案”、“萬里大造林案”、“草原鉅貪徐國元”、“黃金大盜宋文代”等新聞作品,件件如雷貫耳。特別是,他歷時9年跟蹤的“呼格案”,更為他贏得了一個記者職業生涯中幾近所有的榮譽:新華社榮記個人一等功、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CCTV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這樣一位資深記者,60歲高齡卻轉身做了自媒體,還混得風生水起。2016年3月10日湯計正式入駐企鵝媒體平臺,企鵝號:湯計典頻。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湯計典頻”在平臺上的文章閱讀量總和達到700多萬、文章被收藏400多次,5月1日當日他的文章原創補貼收入破萬,一時在圈內引發轟動。而湯計當初做自媒體的想法,卻很簡單:“之前從沒想過做自媒體,但風起雲湧的新媒體吸引了我。”

如今,自媒體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職業,甚至已經達到“氾濫”的地步。移動互聯網顛覆了舊時代的規則,碎片化的閱讀為傳統媒體帶來不小的衝擊,不少像湯計一樣的傳統媒體人轉身成了自媒體,而傳統媒體本身也紛紛尋求轉型,很多媒體搭建起獨立的新媒體資訊平臺,但更多的傳統媒體選擇了入駐各內容資訊平臺,加入各種號的陣營。

事實證明,權威性和影響力,加上專業的新聞素養,使得傳統媒體類賬號大多能夠很快進入角色,很多賬號做出不錯的成績。當然,運營思路轉變和模式創新,才是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的成功關鍵所在。

近日,企鵝媒體平臺公佈了一批傳統媒體企鵝號數據榜單,二十多家傳統媒體的企鵝號點擊量過億,除卻“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央級媒體,“談資”、“參考視頻”、“政事兒”、“紅星新聞”、“政知局”、“澎湃新聞”等一批公眾熟知的傳統媒體賬號在列, 其中“談資”的閱讀量突破6億,“環球網”、“參考視頻”、“政事兒”等賬號也都突破5億。在內容質量越來越被重視的後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類賬號的優勢正在凸顯,在未來的內容資訊領域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看到這些數據,想對千千萬萬的內容創業者們說一句:傳統媒體的閱讀量都紛紛過億了,還好意思說競爭太激烈麼?!事實證明,做內容,練好內功,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傳統媒體的轉型,或多或少會遇到來自新媒體等外界的壓力,也會受到自身定位以及政策的約束,在內容形式和運營思路上,或許需要更多的嘗試。傳統媒體如何快速主動出擊?研究這些閱讀“過億”的賬號,其中的一些思路,或許值得借鑑。

內容升級,好內容在用戶的興趣裡

相比較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優勢在於能夠敏銳地捕捉併產出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此外,新媒體內容短平快、形式豐富,更適合移動互聯時代碎片化閱讀的需求。因此,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過度,首先要轉變的就是速度和形式,要嘗試去深刻洞察用戶,投用戶所好。

新媒體時代,信息爆炸,很多時候用戶對信息的篩選大多來自標題,“標題黨”雖然一直被詬病,但標題對用戶注意力的影響確實也不容忽視,而純粹的“標題黨”又不可取,擁有話題度的內容才是沉澱用戶的法寶,兩者的平衡才是持久保持用戶粘性的關鍵。

洞見|傳統媒體點擊紛紛破億 後自媒體時代融合成為關鍵

公眾賬號“政知局”是北京青年報社內部媒體融合的重要試點,其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在新媒體平臺上,很多時候標題成為能否被閱讀的最大因素,而標題能否起得好,很多時候也取決於稿子是否有亮點、有增量。

綜合來說,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什麼樣的內容讀者願意看、並且持續關注。就像過去媒體人苦練撰稿、編輯等基本功一樣,這需要一個學習和轉變的過程。

捕捉熱點與快速反應,是新媒體時代的要求,而在新聞事件採訪這方面,傳統媒體是有一定優勢的。兩者的相結合,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5月11日,雲南越獄事件發生後,“封面新聞”融媒中心第一時間監測分析到該新聞的熱度急劇上升,內容團隊立即指揮時事原創部記者跟進,迅速採訪出新聞:率先發出《雲南越獄逃犯落網細節曝光:武警開槍將其擊傷當場捕獲》的報道,當天在全網就有過千萬的閱讀。

除卻社會新聞,一些相對“小眾”內容的崛起,也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徵,而瞄準“小眾”資訊需求,深挖某一領域,也是傳統媒體轉型的不錯方向。

“港臺第一觀察”是時政類媒體“觀察者網”推出的港臺資訊類新媒體,目前在企鵝媒體平臺擁有8000多萬的點擊量。該平臺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編輯來自五湖四海,學歷高、眼界開闊,不拘泥於傳統的話語表述,更喜歡使用年輕人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選題來自港臺讀者、關心港臺問題的讀者和一些論壇、朋友圈,廣泛的選題給了讀者更廣泛的閱讀體驗。”

從以上案例中得出的啟示是,傳統媒體要轉變思維,不能只圍繞新聞事件本身,更要圍繞基於用戶興趣出發的內容生產。確切來說,就是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做到內容產品化,這是傳統媒體生產內容的突破之處。

技術驅動,從洞察到生產再到分發

當熱度監測、算法推薦、機器人寫作等技術被廣泛運用到內容消費領域,傳統媒體時代“以人為本”的生產分發模式,顯然不能滿足需求。憑藉優質的內容優勢,傳統媒體搭載新技術反而擁有更多彎道超車的機會。

前文提到的“雲南越獄逃犯落網”事件中,“封面新聞”正是通過技術手段,第一時間監測到事件的熱度然後快速反應,才成就了千萬的閱讀。新媒體時代,“快”更是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不僅僅是快速反應,更重要的是對熱度內容的快速篩選和把握。

洞見|傳統媒體點擊紛紛破億 後自媒體時代融合成為關鍵

實際上,新技術對內容的影響,已經深入滲透到內容生產的全過程。

“封面新聞”抓住技術引擎,打造80多人的技術團隊,試水互聯網移動媒體的前沿科技,充分運用算法推薦等AI技術,實現“封面,因人而異”的精準推送,打造智慧+智能的“智媒體”。

技術+內容的雙核驅動,使封面新聞做到了用技術顛覆生產:後臺機器抓取數據,對新聞傳播熱力監控分析,強化數據分析、數據挖掘,進而反向指揮內容生產前端。同時通過專業媒體生產和新媒體平臺的一體化策劃、一體化生產、一體化分發,打造“策、採、編、審、發”一體化的融媒體生產,讓新聞傳播更加符合現代傳播規律。

說到分發,絕對是新媒體時代流量競爭的關鍵,也是目前自媒體爭取、各內容平臺競賽的關鍵。不同傳統媒體時代的分發,新媒體時代的分發更強調效率和用戶覆蓋度。

企鵝媒體平臺公佈的20多個閱讀量破億的傳統媒體賬號,在內容和運營上都有著自己的優勢,同時也得益於平臺“全面開放、一鍵分發”的強大助力。

企鵝媒體平臺打通了騰訊新聞、天天快報、騰訊網、新聞插件、QQ空間feed流、QQ看點、騰訊視頻等多個內容產品,一次發佈,全渠道分發,避免了多次重複編輯;同時,騰訊的用戶規模幾乎與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重合,保證了內容的充分覆蓋和觸達。

當然,在閱讀量不斷提升的同時,賬號的影響力也是隨著增長的。“入住企鵝媒體平臺後,媒體品牌知名度得到較好的提升,稿件傳播面更廣,企鵝媒體平臺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對推廣封面新聞有非常好的數據基礎。”封面新聞表示。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融合是最具代表的關鍵詞,而“閱讀過億”也許就是這融合之路上一個標誌性的新起點。總的來說,升級新內容、運用新技術、借勢大平臺,正是當前傳統媒體融合新媒體的突圍取勝之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