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當年西遷四川自貢的652工程

華東理工大學位於上海,其前身是1952年根據大學院系調整方案建立的華東化工學院,是由交通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東吳大學、江南大學5所高校的化工系合併而成,1953年又將山東工學院化工系調入。因學校實力雄厚,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當年西遷四川自貢的652工程

1960年代,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進一步惡化,中央開始著手準備“三線”建設。所謂一、二、三線,當時是按我國地理區域劃分的。沿海地區為一線,中部地區為二線,西部地區為三線。三線地區又分為兩大塊:一是包括雲、貴、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區的西南三線;一是包括陝、甘、寧、青四省(區)的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晉西地區的西北三線。其中,三線又有大小之分:大三線指西南、西北兩片;中部及沿海地區省區的腹地則稱之為小三線。

三線建設,是出於戰備需要,高校與科研院所,也在遷建之列。承擔國防尖端科研任務的華東化工學院,被列在了7所首批要遷建的院校名單之中。

1964年10月起學校派出先遣人員,先後在四川的灌縣(今都江堰)、內江、自貢、宜賓等地作了20多處的實地考察,在綜合比對各種利弊因素之後,認為自貢地區作為學校遷建目的地較為適宜。因自貢是西南化學工業基地之一,便於貫徹當時“黨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另外,位處西南大後方,符合中央的總方針要求。最後,經與地方政府反覆研究,決定將分院建在自貢市自流井西北面的黃家山(珍珠山)附近。後來,因為1965年4月11日,該地發生七級以上地震,最終改至離自貢市38公里的鄧關鎮附近的黃坡嶺。

1965年2月,根據先前高教部的指示,學校決定將機密、尖端及與國防有關的專業和研究室全部遷往內地,有放射化工、稀有元素、放射化工機械3個專業和菁染料、塑料2個研究室。同時還決定將石油化工、物化工程兩個研究小組也遷去;而無機物、硅酸鹽、基本有機合成、塑料、燃料化學、化工機械6個專業則要一分為二,即在內地也要興辦。至此,學校擬遷建的專業和研究室等涉及13個部門,初步設想,是建立學校的一個分部——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學校確定分院的學生規模為2800人,教職工為1145人。

1965年3月8日,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建設正式啟動,代號為“652工程”。當時,清華大學建設綿陽分校代號為“651工程”。

1965年5月20日,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建設工程負責機構——“652工程辦事處”正式成立。

華東理工大學當年西遷四川自貢的652工程

1972年4月21日,撤銷“652工程”名稱,改名“上海化工學院西南分院”。

西南分院的建設,幾經曲折,開始只是辦一些短期培訓班,到1973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屆工農兵學員。

華東理工大學當年西遷四川自貢的652工程

1979年7月24日正式發文,同意上海化工學院停辦四川分院。文件要求分院停辦後,由四川省利用原分院的用地、校舍以及大部分設備、儀器、圖書、資料等,結合分院留川教職工和瀘州化工學校為基礎,新成立四川化工學院。

西南分院的人員安置方面:在校學習的432名學生於1979年8月立即全部遷回上海總院繼續學習;在校689名教職工中,留川化工作241名(教師49名,職工192名),留四川省內其它單位工作5名(教師2名,職工3名),調回總院工作179名(教師80名,職工99名),調回上海另行分配工作202名(教師150名,職工52名),調往其它省工作52名(教師35名,職工17名),退休職工3名。其餘7名也作了妥善安置。

1982年7月3日,西南分院所有移交工作全部完成,華東化工學院在大西南的辦學歷史畫上句號。

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建設這一如此浩大的工程,前後歷經了15個春秋。師生經歷了重重困難,付出汗水與智慧,也有苦澀與艱辛。

華東理工大學當年西遷四川自貢的652工程

在華東化工學院西南分院基礎上興辦的四川化工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學院,2003年與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自貢高等專科學校和自貢教育學院合併組建四川理工學院,2018年更名為四川輕化工大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