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許多人或許都曾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現代自動步槍的彈容量似乎最多隻有30發?為什麼不能夠多一些? 其實, 對於步兵武器供彈具的容彈數量方面的爭論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答案參差不齊。現代自動武器具備火力強,壓制效果好的優點。

但這個優點是依靠大量彈藥來支撐的,而保障火力持續性,自然就和供彈具的彈容量有直接關係。因此就有人說了,世界上有20發,30發,35發,40發,75發,100發等多種不同彈容量的供彈具,這是為什麼,難道不是裝的子彈越多越好嗎?

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隨著輕武器不斷的發展,槍械已經漸漸從僅裝彈5發的內彈倉的栓動步槍到使用外置彈匣裝填十數發,數十發的衝鋒槍,半自動/自動步槍,機槍等多種多樣的武器種類,其中發展變化最大的就是供彈具。關於供彈具的設計使用,首先其體積,安裝位置不能影響正常作戰,其次不同的彈藥不同的尺寸,重量,體積會具體決定供彈具的彈容量和體積。例如北約的5.56mm彈匣,俄羅斯的5.45mm彈匣,我國的5.8mm彈匣通過對比可以明顯發現同樣的30發容量,但彈匣弧度、長度卻大相徑庭。

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三種口徑的彈匣

眾所周知,步槍作為步兵單位最主要的輕武器,必須滿足在多種不同的戰場環境下的使用需求。因此供彈具作為武器彈藥的直接保障模塊,外形設計,體積控制,重量控制,彈藥容量是非常有講究的。裝彈過多會增加重量,容易疲勞,持續作戰能力下降,供彈具體積過大,影響戰術動作。並且容易降低供彈具可靠性。而裝彈過少會造成火力持續性短,頻繁更換供彈具也容易貽誤戰機。因此尋求一個平衡點也成為設計槍械供彈具的關鍵之處。

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在單兵自動武器出現之初,所有國家都在慢慢摸索,出現了20發,30發,32發,50發等多種彈匣/彈鼓。

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MP18衝鋒槍的兩種供彈具

例如德國MP18衝鋒槍最早使用的就是32發彈鼓,因為安裝位置偏移重心,重量過重,在一戰後改為了20發的長方形彈匣。

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M16A1,三連發M16A1,M4A1,M16A4

二戰前後,世界各國都在發展自動步槍這一全新理念的步兵武器。以北約為例,在越戰中,M14,FN FAL等採用20發彈匣的北約全威力步槍們以及美軍剛換裝小口徑仍沿用20發彈匣的M16很快就暴露出了火力不足的劣勢,需要頻繁更換彈匣,美軍LRRP單位還出現了用M65的水壺包裝進了8個彈匣的神操作。但即便這樣仍常常被越南密林中的越共遊擊隊們用AK打得狼狽不堪。而美軍士兵面對林中神出鬼沒的游擊隊常常瘋狂掃射,時間一長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也吃不太消。

為了緩解彈藥消耗,美國陸軍強制將M16A2限制為三連發而取消連發,理由是三連發在火力強度和緩解彈藥上是一個平衡的解決辦法。20發彈匣顯然不再適應三連發的射擊模式,於是出現了30發彈匣,正好能打10次。但後來發現三連發不僅沒節省彈藥,還限制了火力發揮,後面也就取消了,但30發彈匣卻留了下來。直到1980年美國主導在北約推行STANAG 4179通用化協議,一舉統一了北約成員國彈藥和供彈具通用化標準,北約採用了M16的30發彈匣當標準,因此之後也稱4179標準彈匣。

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4179標準鋁製彈匣

而社會主義陣營這邊就比較隨性,蘇聯在選型自動步槍時吸收了德國STG44的很多標準,因此競標指標就和STG44一樣要求的30發弧形彈匣。AK-47成了以後,其餘社會主義國家包括中國直接套用了和蘇聯相同的標準和供彈具。

步槍彈匣只裝30發,為何不一次裝滿上百發?

鋼製7.62x39mm的AK彈匣

但真正讓世界各國都選擇30發供彈具還是經過槍械工程學與人機工程學深入論證的。各國軍事機構的研究和大量實戰表明,30發彈匣在壓低士兵臥射高度降低受彈面積,舒適臥射姿態同時保證彈藥量的要求下,30發彈匣是最合適的,30發因為是整數也便於統計數量。高於30發產生增高彈匣故障率,臥姿容易暴露等問題,因此,看似各國默契的背後,是大量科學研究的結果。提高自動武器技戰術效能,也絕非幾十上百發彈容量那麼簡單。

作者:銅殼點五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