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之處見尊重

卓別林 季羨林 國學 文學 寓教於樂大智慧 2017-06-11

細微之處見尊重

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生活中尊重他人,在點點滴滴時時刻刻。尊重是給在困境中痛苦掙扎的友人一個鼓勵的眼神;尊重是遞給在沙漠中艱難跋涉的旅者一杯清淡的水;尊重是送給異鄉孤獨的遊子的一個親切的問候;尊重是在接過老師發給你的試卷時的一個靦腆的微笑。尊重很簡單,他發生在人們不經意的一舉一動中。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處處灑滿了尊重的種子。讓我們去尊重他人,並贏得他人的尊重。

名人的尊重

尊重的姿勢

不管是端坐還是站立,是躲開不看還是放低自己,都能彰顯閃耀的人格。

堪稱“國寶級”的一代大師季羨林,雖然年事已高,但從不倚老賣老,彰顯“尊嚴”。每有客人前來拜訪,不管是國家領導還是文學青年,他都一樣看待。客人到來之前,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齊地在書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內收,坐得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來,挺胸端坐,也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在客人離開時,他一定送出門外,告別再見。在家裡會客如此,當別人採訪他做節目時,他也是這樣。1995年的一天,白巖鬆為季羨林做“學者訪談錄”。當時,季羨林坐著,在白巖鬆掏名片準備遞給他的一剎那,他就站起來,彎腰等著,令在場所有人感動不已。當記者採訪完後,他一定會站在家門口,很有禮貌地目送大家走遠。曾經有不少人讚歎過,大師就是大師,簡單的姿勢,有幾個人能時時做到?

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也有段軼事。有一天下班,他和一位同事走下樓梯,來到大廳出口。此時,走在前面的一位女士忽然在光滑的地板上摔倒。富蘭克林的同事見狀,馬上要上去幫忙,可富蘭克林卻一把拉住了他,一起躲到了一根立柱後面。那位摔倒的女士已經迅速地爬了起來,一邊打量四周一邊整理衣裙、頭髮,走向了自己的汽車。直到這時候,富蘭克林才拉著他的同事從立柱後面走出來。這一幕讓同事感到很困惑,一個平常對別人充滿同情心的人,為什麼在別人摔倒時不及時伸出援手,卻躲了起來?富蘭克林正色道:“有誰希望被人看到自己的尷尬和狼狽相呢?我們躲到立柱後面,是讓那位女士確信,沒有人看到她難堪的一面。否則,她以後遇見我們,一定會感到羞愧。”富蘭克林的這一停、一躲,就是他對別人心理的極大理解和一份尊重。躲避不看,也是一種尊重。尤其是在別人尷尬、難堪的時候,比如辦公室裡的吵架,夫妻雙方的鬥嘴。再比如對待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不要過分關注,也是一種最好的尊重。身體有缺陷的人心理最敏感脆弱,他們最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盯著他們,否則會感到自卑。所以,尊重他們的姿勢,就是“不看”。

一次,美國卓越的幽默表演大師卓別林正要登臺演出,一位熱心的觀眾忽然提醒他:“大師,你的上衣鈕釦忘了扣了。”卓別林一怔,連忙表示感謝,並很快將鈕釦繫好。當那位觀眾走開後,他又悄悄地把鈕釦解開。這一幕正好被前來採訪的記者看到了,問卓別林:“您這樣做何苦?”卓別林回答道:“我要扮演的是一位長途跋涉者,鬆開鈕釦更能體現他的辛苦勞頓,會給觀眾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但對別人的善意提醒,要以感謝的態度給予回報,去尊重他!”

感悟

尊重有多種姿勢,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姿勢來表達對人的尊重,動展現出一種獨有的人格魅力。國學大師季羨林待人接物平和謙遜、富蘭克林面對摔倒的女郎故作迴避、卓別林系放“鈕釦”,這些小節之中彰顯出名人們對人的尊重。因此說,對人的尊重有不同的姿勢,只要用心,隨時都可以做到。

尊重在細節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劉墉

一天,在臺北,我跟一位同學剛進停車場,就看見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姐在給她的狗擦屁股。只見那小姐擦完,打開車門,先把剛用過的衛生紙放進車裡,再把狗抱上車。我的同學說“好惡心”,但是我說“好感動”。她把衛生紙放進車裡,而不是扔在地上,令我感動。

這件事讓我想起30年前,在紐約中央車站看見的一個相似的畫面:一位貴婦蹲在大廳中央的地上,當著旁邊上千經過的人,用衛生紙擦她剛剛打翻的咖啡;紙不夠,她又到旁邊的洗手間拿,回來繼續擦。我對朋友說“真丟人”,朋友卻笑著說“真令人尊重”。

“自尊”與“尊重別人”其實是一件事,因為你不能對別人表現出尊重的時候,就會被人看不起,也會傷到自尊。譬如推門,不顧後面有人,把門一放,差點打到別人的鼻子,是不尊重。吃自助餐,餐檯上的龍蝦只剩三塊了,你暗自高興,於是一口氣把三塊全夾進盤子,卻不顧後面還有一長排等著的人。當你大搖大擺地端著三塊龍蝦離開的時候,是不是也顯示了你的自私?同樣的道理,中國人吃飯有規矩,大人吃之前,晚輩不能先吃,吃的時候也不能挑挑揀揀。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因為你挑,表示把好的挑去,把不好的留給別人,甚至留給長輩,不但顯得自私,而且是對同桌人的不尊重。

“自尊”與“尊重別人”,更表現在“守時”這件事上。臺灣著名導演李行講過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有個著名的男演員,喜歡耍大牌,常不守時。有一天拍戲,大夥兒全到了,唯獨不見那個男演員。導演說:“等他!”二十分鐘,三十分鐘,一個鐘頭,導演、演員、攝影、燈光、場記、場務,大家全乖乖地等。終於,那男演員到了。導演沒罵他,但是也沒開工,而是站起來,對所有的人說:“好了!收工!”於是燈光滅了,大家全走了,剩下那個演員呆呆地站在場子中間。從此,那男演員再也不敢遲到。為什麼?因為他不尊重別人,傷害到了他的自尊。

所以,尊重別人,常常不是公德,而是私德。從心靈深處在乎別人的私德,常常比公德更重要。

感悟

對別人的尊重常常在細節中可以顯現。養狗小姐把衛生紙放進車裡、貴婦人擦灑在地上的咖啡,這些細節令人感動,受人尊重。然而尊重別人也是在尊重自己,尊重你惡人是公德,而不是私德。

別樣的尊重

不看也是一種尊重

和朋友一起逛街,迎面晃晃悠悠走來一個青年人,四肢搖擺,臉上的表情誇張地扭曲著。行人紛紛避開,好奇地看著他。

我也忍不住好奇心,看了他幾眼。青年人二十歲左右,很瘦,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憑我的醫學知識,我知道這是一種抽動症,患者會無法自控地搖擺。在眾人的目光中,他努力想穩定一下自己,可是四肢一點兒也不聽話,動作幅度反而變得更大了,扭得像麻花一樣,他的臉,也痛苦地扭動著。

圍觀的人,搖頭,嘆氣。看得出,大家對他充滿憐憫和同情。

朋友拉拉我,走吧,不要老是盯著人家看。走開了,我忍不住又回頭。奇怪得很,朋友怎麼似乎對其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呢?他不像是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啊。

朋友看出了我的疑惑,說,其實,你們那樣盯著人家看,對他是很大的傷害。隨後,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上初中的時候,班裡轉學來了一名新同學。大家驚奇地發現,他的左手竟然有六根手指!很快,這條“新聞”在全校不脛而走。此後,那位新同學走到哪兒,同學們都會用極度好奇的目光,肆無忌憚地往他的左手看。他自卑而孤獨,總是將左手揣在褲兜裡。

一次上體育課,做單槓練習,輪到他時,其他同學都圍在邊上觀看。猶豫了半天,他從褲兜裡抽出了左手,雙手握住了單槓。他做了二十個引體向上。突然,他一鬆手,從單槓上跳了下來,飛快地跑開了。大家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悲劇就在那一刻發生,他跑回了教室,用鉛筆刀,割破了自己左手上的第六根手指頭。

後來聽老師說,他是忍受不了大家的目光,才自殘的。雖然我們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有些好奇。而正是這好奇的目光,使他一下子崩潰了。

朋友說,有時同情的目光,好奇的目光,憐憫的目光,也很傷人。從那以後,他學會了將目光從別人身上移開。路上,迎面看見一個肌體殘疾的人,他不會偷偷看別人殘疾的手或腿;一個人的頭髮全落了,他不會大驚小怪地注視別人的禿頭;有人臉上受傷了,他不會幸災樂禍地觀看;有人在大街上出了洋相,他也不會停下腳步去好奇地圍觀。

殘疾,殘缺,破損,洋相,醜態……那是一個人的疤痕,別用你的目光,殘忍地揭開它。不看,有時也是一種尊重。

感悟

對別人身上的殘疾和醜態閉眼不看,也是對人的一種尊重。他人身上的瘡疤、殘缺常常給心理上造成壓力,是羞於人看的,倘若一味地觀看,勢必會給人以心靈上的撞擊。因此說,同情、好奇、憐憫的目光有時也很傷人,採取不看的做法也是對人的尊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