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

20世紀30年代,正值中華大地四處戰火紛飛,一樁“故宮盜寶案”的醜聞迅速震驚了全國。但是在那個內憂外患不斷的年代裡,這個事件在不久之後就逐漸被人們淡忘,然而就在數年後,“故宮盜寶案”中一件“贗品”的出現,卻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了當年的案件,而這件贗品就是如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聽琴圖》。自從這件作品一出現,就引起了眾多的是非爭議。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這幅作品的作者之謎,二是畫中人物之謎。那麼《聽琴圖》究竟是一幅怎麼樣的作品,歷史上那樁著名的“故宮盜寶案”又是怎麼回事?

"

20世紀30年代,正值中華大地四處戰火紛飛,一樁“故宮盜寶案”的醜聞迅速震驚了全國。但是在那個內憂外患不斷的年代裡,這個事件在不久之後就逐漸被人們淡忘,然而就在數年後,“故宮盜寶案”中一件“贗品”的出現,卻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了當年的案件,而這件贗品就是如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聽琴圖》。自從這件作品一出現,就引起了眾多的是非爭議。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這幅作品的作者之謎,二是畫中人物之謎。那麼《聽琴圖》究竟是一幅怎麼樣的作品,歷史上那樁著名的“故宮盜寶案”又是怎麼回事?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1949年春,北平故宮博物院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叫朱家溍,他在庫房裡發現幾個大木箱,上面貼著法院的封條。他對這個木箱產生了興趣,一打聽才知道,這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一樁故宮盜寶案,法院蒐集的一些贗品作為嫌疑犯犯罪的證據。朱家溍對這些贗品產生了興趣,而且他還想證明自己鑑別真偽的能力,於是就找到當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提出請求想要打開這個木箱,對這些贗品重新進行查驗。按理說箱子上貼的是法院的封條,沒有法院的允許是不能打開的,再說這個案子還沒有最終結案。可是馬院長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居然同意了朱家溍的請求,並且責成他全權負責對箱子裡的贗品進行重新查驗。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這馬院長怎麼對朱家溍這麼信任呢?這就要從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夜說起了。

1948年年底,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被解放軍圍的水洩不通。南京行政院給馬衡院長打電話,催他儘快把故宮的文物空運到南京去。這個時候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當一般的工作人員。他接到了北平地下黨給他的信,讓他堅守崗位,設法保護這些故宮的文物盡最大可能組織國民黨當局把這些文物運到南京去。可是以當時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的地位要做到這一點幾乎不可能。他只好和古物館的一些同事商量如何辦,商量半天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也只能拖延裝箱時間了。在他們設法拖延裝箱時間的過程中,他發現馬院長對國民政府行政院的命令執行得並不積極,就這樣上下默契,儘可能拖延。最終這批文物留在了北平。

"

20世紀30年代,正值中華大地四處戰火紛飛,一樁“故宮盜寶案”的醜聞迅速震驚了全國。但是在那個內憂外患不斷的年代裡,這個事件在不久之後就逐漸被人們淡忘,然而就在數年後,“故宮盜寶案”中一件“贗品”的出現,卻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了當年的案件,而這件贗品就是如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聽琴圖》。自從這件作品一出現,就引起了眾多的是非爭議。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這幅作品的作者之謎,二是畫中人物之謎。那麼《聽琴圖》究竟是一幅怎麼樣的作品,歷史上那樁著名的“故宮盜寶案”又是怎麼回事?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1949年春,北平故宮博物院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叫朱家溍,他在庫房裡發現幾個大木箱,上面貼著法院的封條。他對這個木箱產生了興趣,一打聽才知道,這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一樁故宮盜寶案,法院蒐集的一些贗品作為嫌疑犯犯罪的證據。朱家溍對這些贗品產生了興趣,而且他還想證明自己鑑別真偽的能力,於是就找到當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提出請求想要打開這個木箱,對這些贗品重新進行查驗。按理說箱子上貼的是法院的封條,沒有法院的允許是不能打開的,再說這個案子還沒有最終結案。可是馬院長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居然同意了朱家溍的請求,並且責成他全權負責對箱子裡的贗品進行重新查驗。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這馬院長怎麼對朱家溍這麼信任呢?這就要從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夜說起了。

1948年年底,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被解放軍圍的水洩不通。南京行政院給馬衡院長打電話,催他儘快把故宮的文物空運到南京去。這個時候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當一般的工作人員。他接到了北平地下黨給他的信,讓他堅守崗位,設法保護這些故宮的文物盡最大可能組織國民黨當局把這些文物運到南京去。可是以當時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的地位要做到這一點幾乎不可能。他只好和古物館的一些同事商量如何辦,商量半天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也只能拖延裝箱時間了。在他們設法拖延裝箱時間的過程中,他發現馬院長對國民政府行政院的命令執行得並不積極,就這樣上下默契,儘可能拖延。最終這批文物留在了北平。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有一天,朱家溍遇到這個馬院長就問,“院長啊,您是不是壓根兒就不想把這批文物空運走呢?”馬院長微笑著說“咱們兩個會心不遠”。說完二人相視一笑。這就說明馬院長對朱家溍的信任是基於政治傾向上的彼此默契,心照不宣。當然更重要的是馬院長對朱家溍的業務能力非常欣賞。就在朱家溍提出要查驗這批贗品不久前幾天,天津海關攔住了一個德國僑民,他要帶一大批青銅仿製品出國。朱家溍在幾十件青銅仿製品中一眼就認出了一件是商代的真品——青銅大鐃,使得這個珍貴的文物沒有流失海外。這也讓馬衡院長對朱家溍是更加刮目相看了。

就這樣,塵封了十幾年的這個木箱就被打開了。一件件的贗品擺了出來,接受朱家溍的重新查驗。突然一件精緻的絹本立軸畫展現在朱家溍的眼前,打開畫一看,三個瘦金體大字赫然在目《聽琴圖》。朱家溍捧著這幅畫仔細觀賞,被畫面上的人物和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見畫面中間有一棵茂密的大樹,樹下坐著一個身穿道士服裝的人,在那兒專心致志地撫琴,撫琴者右手邊石墩上端坐著一個人,身穿綠色長袍,頭戴烏紗,仰面凝思,似乎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之中。身旁立著一個蓬頭童子,雙手抱胸。撫琴者左側的石墩上也端坐著一個人,身穿紅色長袍,頭戴烏紗,一手指在石墩上,一手持扇放在膝蓋上。在朱家溍看來,這種生動傳神的場景一般的作假者是不可能作出來的。尤其是畫面的題字和鈐印與北宋宣和內府收藏的那些畫規格完全一樣,表明宋徽宗對此畫非常重視。朱家溍大膽斷言,這幅畫是北宋真跡,而且很有可能是宋徽宗的親筆。

"

20世紀30年代,正值中華大地四處戰火紛飛,一樁“故宮盜寶案”的醜聞迅速震驚了全國。但是在那個內憂外患不斷的年代裡,這個事件在不久之後就逐漸被人們淡忘,然而就在數年後,“故宮盜寶案”中一件“贗品”的出現,卻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了當年的案件,而這件贗品就是如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聽琴圖》。自從這件作品一出現,就引起了眾多的是非爭議。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這幅作品的作者之謎,二是畫中人物之謎。那麼《聽琴圖》究竟是一幅怎麼樣的作品,歷史上那樁著名的“故宮盜寶案”又是怎麼回事?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1949年春,北平故宮博物院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叫朱家溍,他在庫房裡發現幾個大木箱,上面貼著法院的封條。他對這個木箱產生了興趣,一打聽才知道,這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一樁故宮盜寶案,法院蒐集的一些贗品作為嫌疑犯犯罪的證據。朱家溍對這些贗品產生了興趣,而且他還想證明自己鑑別真偽的能力,於是就找到當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提出請求想要打開這個木箱,對這些贗品重新進行查驗。按理說箱子上貼的是法院的封條,沒有法院的允許是不能打開的,再說這個案子還沒有最終結案。可是馬院長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居然同意了朱家溍的請求,並且責成他全權負責對箱子裡的贗品進行重新查驗。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這馬院長怎麼對朱家溍這麼信任呢?這就要從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夜說起了。

1948年年底,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被解放軍圍的水洩不通。南京行政院給馬衡院長打電話,催他儘快把故宮的文物空運到南京去。這個時候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當一般的工作人員。他接到了北平地下黨給他的信,讓他堅守崗位,設法保護這些故宮的文物盡最大可能組織國民黨當局把這些文物運到南京去。可是以當時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的地位要做到這一點幾乎不可能。他只好和古物館的一些同事商量如何辦,商量半天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也只能拖延裝箱時間了。在他們設法拖延裝箱時間的過程中,他發現馬院長對國民政府行政院的命令執行得並不積極,就這樣上下默契,儘可能拖延。最終這批文物留在了北平。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有一天,朱家溍遇到這個馬院長就問,“院長啊,您是不是壓根兒就不想把這批文物空運走呢?”馬院長微笑著說“咱們兩個會心不遠”。說完二人相視一笑。這就說明馬院長對朱家溍的信任是基於政治傾向上的彼此默契,心照不宣。當然更重要的是馬院長對朱家溍的業務能力非常欣賞。就在朱家溍提出要查驗這批贗品不久前幾天,天津海關攔住了一個德國僑民,他要帶一大批青銅仿製品出國。朱家溍在幾十件青銅仿製品中一眼就認出了一件是商代的真品——青銅大鐃,使得這個珍貴的文物沒有流失海外。這也讓馬衡院長對朱家溍是更加刮目相看了。

就這樣,塵封了十幾年的這個木箱就被打開了。一件件的贗品擺了出來,接受朱家溍的重新查驗。突然一件精緻的絹本立軸畫展現在朱家溍的眼前,打開畫一看,三個瘦金體大字赫然在目《聽琴圖》。朱家溍捧著這幅畫仔細觀賞,被畫面上的人物和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見畫面中間有一棵茂密的大樹,樹下坐著一個身穿道士服裝的人,在那兒專心致志地撫琴,撫琴者右手邊石墩上端坐著一個人,身穿綠色長袍,頭戴烏紗,仰面凝思,似乎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之中。身旁立著一個蓬頭童子,雙手抱胸。撫琴者左側的石墩上也端坐著一個人,身穿紅色長袍,頭戴烏紗,一手指在石墩上,一手持扇放在膝蓋上。在朱家溍看來,這種生動傳神的場景一般的作假者是不可能作出來的。尤其是畫面的題字和鈐印與北宋宣和內府收藏的那些畫規格完全一樣,表明宋徽宗對此畫非常重視。朱家溍大膽斷言,這幅畫是北宋真跡,而且很有可能是宋徽宗的親筆。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朱家溍拿著這幅畫找到了馬衡院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院長覺得朱家溍分析得有道理,就把這幅畫交給了古物館辦公室專門進行文物鑑定的專家對它進行進一步的鑑定。讓朱家溍沒有料到的是這些文物鑑定專家經過鑑定然後討論,大家觀點不一樣。觀點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在爭吵中觀點分為兩派,一派堅決反對朱家溍的觀點,認為此畫絕非宋徽宗所畫,理由有三,第一,根據以往收藏的宋徽宗的畫作進行比較發現,在繪畫的技巧上,構圖上,佈局和顏色相比較,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第二,宋徽宗有個習慣,畫完畫之後都會題某某御製而且畫押,可是這幅畫除了三個瘦金體大字,沒有題某某御製,也沒有畫押。第三,在這個畫面的上方,留下了蔡京的題詩,只是對撫琴者誇讚說琴彈得如何好,卻沒有蔡京以往對徽宗皇帝的畫進行讚美,阿諛奉承的那種內容不見了。綜合以上三個理由,這幅畫不可能是宋徽宗所畫。

可是有人力挺朱家溍,認為此畫就是宋徽宗所畫,理由也有三條。第一,這幅畫雖然結構簡單,但是齊鈺非凡,完全符合徽宗皇帝的審美品位。除了像徽宗皇帝這樣的寫生高手,畫院中的畫師是絕對做不到的。第二,他們就認為畫中的主人公就是宋徽宗自己,這是一幅徽宗皇帝的自畫像,理由是徽宗皇帝信仰道教,宮外蓋了很多道觀,經常請道士到宮裡講道,道士們稱徽宗皇帝是教主道君皇帝,所以徽宗皇帝就把自己穿扮成一個道士的模樣,然後坐在哪兒撫琴,來表達自己對道教的信仰。第三,說撫琴者周邊那兩個人,一個是蔡京,一個是童貫,這兩個人是徽宗皇帝非常喜歡,非常寵信的兩個紅人。他們經常伴隨君主左右。

"

20世紀30年代,正值中華大地四處戰火紛飛,一樁“故宮盜寶案”的醜聞迅速震驚了全國。但是在那個內憂外患不斷的年代裡,這個事件在不久之後就逐漸被人們淡忘,然而就在數年後,“故宮盜寶案”中一件“贗品”的出現,卻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了當年的案件,而這件贗品就是如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聽琴圖》。自從這件作品一出現,就引起了眾多的是非爭議。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這幅作品的作者之謎,二是畫中人物之謎。那麼《聽琴圖》究竟是一幅怎麼樣的作品,歷史上那樁著名的“故宮盜寶案”又是怎麼回事?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1949年春,北平故宮博物院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叫朱家溍,他在庫房裡發現幾個大木箱,上面貼著法院的封條。他對這個木箱產生了興趣,一打聽才知道,這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一樁故宮盜寶案,法院蒐集的一些贗品作為嫌疑犯犯罪的證據。朱家溍對這些贗品產生了興趣,而且他還想證明自己鑑別真偽的能力,於是就找到當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提出請求想要打開這個木箱,對這些贗品重新進行查驗。按理說箱子上貼的是法院的封條,沒有法院的允許是不能打開的,再說這個案子還沒有最終結案。可是馬院長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居然同意了朱家溍的請求,並且責成他全權負責對箱子裡的贗品進行重新查驗。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這馬院長怎麼對朱家溍這麼信任呢?這就要從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夜說起了。

1948年年底,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被解放軍圍的水洩不通。南京行政院給馬衡院長打電話,催他儘快把故宮的文物空運到南京去。這個時候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當一般的工作人員。他接到了北平地下黨給他的信,讓他堅守崗位,設法保護這些故宮的文物盡最大可能組織國民黨當局把這些文物運到南京去。可是以當時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的地位要做到這一點幾乎不可能。他只好和古物館的一些同事商量如何辦,商量半天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也只能拖延裝箱時間了。在他們設法拖延裝箱時間的過程中,他發現馬院長對國民政府行政院的命令執行得並不積極,就這樣上下默契,儘可能拖延。最終這批文物留在了北平。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有一天,朱家溍遇到這個馬院長就問,“院長啊,您是不是壓根兒就不想把這批文物空運走呢?”馬院長微笑著說“咱們兩個會心不遠”。說完二人相視一笑。這就說明馬院長對朱家溍的信任是基於政治傾向上的彼此默契,心照不宣。當然更重要的是馬院長對朱家溍的業務能力非常欣賞。就在朱家溍提出要查驗這批贗品不久前幾天,天津海關攔住了一個德國僑民,他要帶一大批青銅仿製品出國。朱家溍在幾十件青銅仿製品中一眼就認出了一件是商代的真品——青銅大鐃,使得這個珍貴的文物沒有流失海外。這也讓馬衡院長對朱家溍是更加刮目相看了。

就這樣,塵封了十幾年的這個木箱就被打開了。一件件的贗品擺了出來,接受朱家溍的重新查驗。突然一件精緻的絹本立軸畫展現在朱家溍的眼前,打開畫一看,三個瘦金體大字赫然在目《聽琴圖》。朱家溍捧著這幅畫仔細觀賞,被畫面上的人物和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見畫面中間有一棵茂密的大樹,樹下坐著一個身穿道士服裝的人,在那兒專心致志地撫琴,撫琴者右手邊石墩上端坐著一個人,身穿綠色長袍,頭戴烏紗,仰面凝思,似乎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之中。身旁立著一個蓬頭童子,雙手抱胸。撫琴者左側的石墩上也端坐著一個人,身穿紅色長袍,頭戴烏紗,一手指在石墩上,一手持扇放在膝蓋上。在朱家溍看來,這種生動傳神的場景一般的作假者是不可能作出來的。尤其是畫面的題字和鈐印與北宋宣和內府收藏的那些畫規格完全一樣,表明宋徽宗對此畫非常重視。朱家溍大膽斷言,這幅畫是北宋真跡,而且很有可能是宋徽宗的親筆。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朱家溍拿著這幅畫找到了馬衡院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院長覺得朱家溍分析得有道理,就把這幅畫交給了古物館辦公室專門進行文物鑑定的專家對它進行進一步的鑑定。讓朱家溍沒有料到的是這些文物鑑定專家經過鑑定然後討論,大家觀點不一樣。觀點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在爭吵中觀點分為兩派,一派堅決反對朱家溍的觀點,認為此畫絕非宋徽宗所畫,理由有三,第一,根據以往收藏的宋徽宗的畫作進行比較發現,在繪畫的技巧上,構圖上,佈局和顏色相比較,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第二,宋徽宗有個習慣,畫完畫之後都會題某某御製而且畫押,可是這幅畫除了三個瘦金體大字,沒有題某某御製,也沒有畫押。第三,在這個畫面的上方,留下了蔡京的題詩,只是對撫琴者誇讚說琴彈得如何好,卻沒有蔡京以往對徽宗皇帝的畫進行讚美,阿諛奉承的那種內容不見了。綜合以上三個理由,這幅畫不可能是宋徽宗所畫。

可是有人力挺朱家溍,認為此畫就是宋徽宗所畫,理由也有三條。第一,這幅畫雖然結構簡單,但是齊鈺非凡,完全符合徽宗皇帝的審美品位。除了像徽宗皇帝這樣的寫生高手,畫院中的畫師是絕對做不到的。第二,他們就認為畫中的主人公就是宋徽宗自己,這是一幅徽宗皇帝的自畫像,理由是徽宗皇帝信仰道教,宮外蓋了很多道觀,經常請道士到宮裡講道,道士們稱徽宗皇帝是教主道君皇帝,所以徽宗皇帝就把自己穿扮成一個道士的模樣,然後坐在哪兒撫琴,來表達自己對道教的信仰。第三,說撫琴者周邊那兩個人,一個是蔡京,一個是童貫,這兩個人是徽宗皇帝非常喜歡,非常寵信的兩個紅人。他們經常伴隨君主左右。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但是我覺得這個觀點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為這幅畫的題目叫《聽琴圖》,如果此畫是徽宗所作,他自己就應該是畫面中的主人公,那這幅圖就應該叫《撫琴圖》。旁邊的這兩個人也不可能是蔡京和童貫,因為當時蔡京是宰相,官居一品,他怎麼可能穿大紅衣服呢?按照宋代的登記制度,三品以上就要穿紫色衣服,穿綠長袍的也不可能是童貫,因為他是太監,太監怎麼會長出鬍子呢?畫面上蔡京的題詩也是證據,這首詩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所以這個題詩表達的就是 在畫面外對這個畫作的欣賞。因此可以證明此畫的作者和主人公都不是宋徽宗。從畫的規律來看,只要畫上沒有標註hi誰,不是某人的肖像畫,那麼畫面上的人物劉只能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象。所以《聽琴圖》中出現的人物不太可能是生活中的具體人,這才符合藝術的創作和欣賞的規律。

大家經過反覆爭論,對於此畫的作者是誰沒有達成一致,可是對有一個問題卻意見完全一致,就是朱家溍斷言,此畫是北宋真跡。朱家溍工作不到三年,就在這些贗品中發現了《聽琴圖》和馬麟的《層疊冰綃圖》,一時間朱家溍名聲鵲起。

"

20世紀30年代,正值中華大地四處戰火紛飛,一樁“故宮盜寶案”的醜聞迅速震驚了全國。但是在那個內憂外患不斷的年代裡,這個事件在不久之後就逐漸被人們淡忘,然而就在數年後,“故宮盜寶案”中一件“贗品”的出現,卻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了當年的案件,而這件贗品就是如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聽琴圖》。自從這件作品一出現,就引起了眾多的是非爭議。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這幅作品的作者之謎,二是畫中人物之謎。那麼《聽琴圖》究竟是一幅怎麼樣的作品,歷史上那樁著名的“故宮盜寶案”又是怎麼回事?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1949年春,北平故宮博物院一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叫朱家溍,他在庫房裡發現幾個大木箱,上面貼著法院的封條。他對這個木箱產生了興趣,一打聽才知道,這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一樁故宮盜寶案,法院蒐集的一些贗品作為嫌疑犯犯罪的證據。朱家溍對這些贗品產生了興趣,而且他還想證明自己鑑別真偽的能力,於是就找到當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提出請求想要打開這個木箱,對這些贗品重新進行查驗。按理說箱子上貼的是法院的封條,沒有法院的允許是不能打開的,再說這個案子還沒有最終結案。可是馬院長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居然同意了朱家溍的請求,並且責成他全權負責對箱子裡的贗品進行重新查驗。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這馬院長怎麼對朱家溍這麼信任呢?這就要從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夜說起了。

1948年年底,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被解放軍圍的水洩不通。南京行政院給馬衡院長打電話,催他儘快把故宮的文物空運到南京去。這個時候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當一般的工作人員。他接到了北平地下黨給他的信,讓他堅守崗位,設法保護這些故宮的文物盡最大可能組織國民黨當局把這些文物運到南京去。可是以當時朱家溍在故宮博物院的地位要做到這一點幾乎不可能。他只好和古物館的一些同事商量如何辦,商量半天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也只能拖延裝箱時間了。在他們設法拖延裝箱時間的過程中,他發現馬院長對國民政府行政院的命令執行得並不積極,就這樣上下默契,儘可能拖延。最終這批文物留在了北平。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有一天,朱家溍遇到這個馬院長就問,“院長啊,您是不是壓根兒就不想把這批文物空運走呢?”馬院長微笑著說“咱們兩個會心不遠”。說完二人相視一笑。這就說明馬院長對朱家溍的信任是基於政治傾向上的彼此默契,心照不宣。當然更重要的是馬院長對朱家溍的業務能力非常欣賞。就在朱家溍提出要查驗這批贗品不久前幾天,天津海關攔住了一個德國僑民,他要帶一大批青銅仿製品出國。朱家溍在幾十件青銅仿製品中一眼就認出了一件是商代的真品——青銅大鐃,使得這個珍貴的文物沒有流失海外。這也讓馬衡院長對朱家溍是更加刮目相看了。

就這樣,塵封了十幾年的這個木箱就被打開了。一件件的贗品擺了出來,接受朱家溍的重新查驗。突然一件精緻的絹本立軸畫展現在朱家溍的眼前,打開畫一看,三個瘦金體大字赫然在目《聽琴圖》。朱家溍捧著這幅畫仔細觀賞,被畫面上的人物和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見畫面中間有一棵茂密的大樹,樹下坐著一個身穿道士服裝的人,在那兒專心致志地撫琴,撫琴者右手邊石墩上端坐著一個人,身穿綠色長袍,頭戴烏紗,仰面凝思,似乎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之中。身旁立著一個蓬頭童子,雙手抱胸。撫琴者左側的石墩上也端坐著一個人,身穿紅色長袍,頭戴烏紗,一手指在石墩上,一手持扇放在膝蓋上。在朱家溍看來,這種生動傳神的場景一般的作假者是不可能作出來的。尤其是畫面的題字和鈐印與北宋宣和內府收藏的那些畫規格完全一樣,表明宋徽宗對此畫非常重視。朱家溍大膽斷言,這幅畫是北宋真跡,而且很有可能是宋徽宗的親筆。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朱家溍拿著這幅畫找到了馬衡院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院長覺得朱家溍分析得有道理,就把這幅畫交給了古物館辦公室專門進行文物鑑定的專家對它進行進一步的鑑定。讓朱家溍沒有料到的是這些文物鑑定專家經過鑑定然後討論,大家觀點不一樣。觀點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在爭吵中觀點分為兩派,一派堅決反對朱家溍的觀點,認為此畫絕非宋徽宗所畫,理由有三,第一,根據以往收藏的宋徽宗的畫作進行比較發現,在繪畫的技巧上,構圖上,佈局和顏色相比較,差距還是很明顯的。第二,宋徽宗有個習慣,畫完畫之後都會題某某御製而且畫押,可是這幅畫除了三個瘦金體大字,沒有題某某御製,也沒有畫押。第三,在這個畫面的上方,留下了蔡京的題詩,只是對撫琴者誇讚說琴彈得如何好,卻沒有蔡京以往對徽宗皇帝的畫進行讚美,阿諛奉承的那種內容不見了。綜合以上三個理由,這幅畫不可能是宋徽宗所畫。

可是有人力挺朱家溍,認為此畫就是宋徽宗所畫,理由也有三條。第一,這幅畫雖然結構簡單,但是齊鈺非凡,完全符合徽宗皇帝的審美品位。除了像徽宗皇帝這樣的寫生高手,畫院中的畫師是絕對做不到的。第二,他們就認為畫中的主人公就是宋徽宗自己,這是一幅徽宗皇帝的自畫像,理由是徽宗皇帝信仰道教,宮外蓋了很多道觀,經常請道士到宮裡講道,道士們稱徽宗皇帝是教主道君皇帝,所以徽宗皇帝就把自己穿扮成一個道士的模樣,然後坐在哪兒撫琴,來表達自己對道教的信仰。第三,說撫琴者周邊那兩個人,一個是蔡京,一個是童貫,這兩個人是徽宗皇帝非常喜歡,非常寵信的兩個紅人。他們經常伴隨君主左右。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但是我覺得這個觀點根本就站不住腳,因為這幅畫的題目叫《聽琴圖》,如果此畫是徽宗所作,他自己就應該是畫面中的主人公,那這幅圖就應該叫《撫琴圖》。旁邊的這兩個人也不可能是蔡京和童貫,因為當時蔡京是宰相,官居一品,他怎麼可能穿大紅衣服呢?按照宋代的登記制度,三品以上就要穿紫色衣服,穿綠長袍的也不可能是童貫,因為他是太監,太監怎麼會長出鬍子呢?畫面上蔡京的題詩也是證據,這首詩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所以這個題詩表達的就是 在畫面外對這個畫作的欣賞。因此可以證明此畫的作者和主人公都不是宋徽宗。從畫的規律來看,只要畫上沒有標註hi誰,不是某人的肖像畫,那麼畫面上的人物劉只能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象。所以《聽琴圖》中出現的人物不太可能是生活中的具體人,這才符合藝術的創作和欣賞的規律。

大家經過反覆爭論,對於此畫的作者是誰沒有達成一致,可是對有一個問題卻意見完全一致,就是朱家溍斷言,此畫是北宋真跡。朱家溍工作不到三年,就在這些贗品中發現了《聽琴圖》和馬麟的《層疊冰綃圖》,一時間朱家溍名聲鵲起。

《聽琴圖》是從一堆“贗品”中發現的?帶你瞭解傳世名畫的真相

由於文章篇幅的原因,關於《聽琴圖》的真假之謎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