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

莊子《天地》: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

"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

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

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

封人曰:"退已!"

眉詮(名詞解釋)

封人,守邊疆的人。《齊物論》,“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鶉居而鷇食,陳鼓應釋:“鶉(chún)居”,謂無常處(《釋文》)。“鷇(kóu) 食”,形容無心求食。宣穎雲:“鶉無常居,言不求安;鷇待母食,言不求飽。”

鳥行而無跡,成玄英疏:與物俱冥,如鳥之飛行,無蹤跡可見。

帝鄉,神話中天帝住的地方。

堯小傳

"

莊子《天地》: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

"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

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

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

封人曰:"退已!"

眉詮(名詞解釋)

封人,守邊疆的人。《齊物論》,“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鶉居而鷇食,陳鼓應釋:“鶉(chún)居”,謂無常處(《釋文》)。“鷇(kóu) 食”,形容無心求食。宣穎雲:“鶉無常居,言不求安;鷇待母食,言不求飽。”

鳥行而無跡,成玄英疏:與物俱冥,如鳥之飛行,無蹤跡可見。

帝鄉,神話中天帝住的地方。

堯小傳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帝堯姓伊耆,名放動,陶唐氏,世稱“唐堯”,為中國上古時代的一位賢君。他好學深思,足智多謀。堯制訂法度,禁欺騙,設諫鼓,讓老百姓對國事發表意見。又樹立謗木,鼓勵百姓批評自己的過失。堯撫卹窮人,輕徭薄賦,為人民謀福利。他又制訂太陰曆,將一年設定為360天。教導民眾觀察農時,預知寒暖,順應季節的變化,以利於耕種收成。所以在堯的治理下,不靠獎賞而百姓自然向善,不施刑罰而百姓自然畏其威儀。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中有一段形象的描寫:帝堯之時,“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老人擊壤於道,觀者嘆曰:‘大哉,堯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堯寫道:“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敬授民時”,“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約旨(古文今譯)

堯到華地觀遊。華地守護封疆的人說:"啊,聖人!請接受我的祝願吧。"

"祝願聖人長壽。"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富有。"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多男兒。"堯說:"用不著。"

守護封疆的人說:"長壽、富有和多男孩,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你卻不想要,為什麼呢?"

堯說:"多男孩就多憂懼,多財富就多繁事,壽延就多困辱。這三個方面都無助於培養德行,所以我謝絕。"

守護封疆的人說:"起初我以為你是聖人呀,現在竟然是個君子。天生萬民,必定會授與職事。男孩子多而授與職事,有什麼可憂懼的!富有而與人分享,還有什麼繁心的!聖人隨遇而安、無心求食,如鳥兒在空中飛行而無跡;天下上軌道,便與萬物同昌;天下紛亂,便修德閒居;壽延千年而饜足於世,便離開人世,隨白雲飄散,至於虛無之上。三患不來,災殃不現,還有什麼困辱的?"

守護封疆的人離開了,堯跟隨他說:"請問要怎麼辦?"

守護封疆的人說:"回去吧!"

寫意(文章精析)

"

莊子《天地》: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

"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

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

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

封人曰:"退已!"

眉詮(名詞解釋)

封人,守邊疆的人。《齊物論》,“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鶉居而鷇食,陳鼓應釋:“鶉(chún)居”,謂無常處(《釋文》)。“鷇(kóu) 食”,形容無心求食。宣穎雲:“鶉無常居,言不求安;鷇待母食,言不求飽。”

鳥行而無跡,成玄英疏:與物俱冥,如鳥之飛行,無蹤跡可見。

帝鄉,神話中天帝住的地方。

堯小傳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帝堯姓伊耆,名放動,陶唐氏,世稱“唐堯”,為中國上古時代的一位賢君。他好學深思,足智多謀。堯制訂法度,禁欺騙,設諫鼓,讓老百姓對國事發表意見。又樹立謗木,鼓勵百姓批評自己的過失。堯撫卹窮人,輕徭薄賦,為人民謀福利。他又制訂太陰曆,將一年設定為360天。教導民眾觀察農時,預知寒暖,順應季節的變化,以利於耕種收成。所以在堯的治理下,不靠獎賞而百姓自然向善,不施刑罰而百姓自然畏其威儀。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中有一段形象的描寫:帝堯之時,“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老人擊壤於道,觀者嘆曰:‘大哉,堯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堯寫道:“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敬授民時”,“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約旨(古文今譯)

堯到華地觀遊。華地守護封疆的人說:"啊,聖人!請接受我的祝願吧。"

"祝願聖人長壽。"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富有。"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多男兒。"堯說:"用不著。"

守護封疆的人說:"長壽、富有和多男孩,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你卻不想要,為什麼呢?"

堯說:"多男孩就多憂懼,多財富就多繁事,壽延就多困辱。這三個方面都無助於培養德行,所以我謝絕。"

守護封疆的人說:"起初我以為你是聖人呀,現在竟然是個君子。天生萬民,必定會授與職事。男孩子多而授與職事,有什麼可憂懼的!富有而與人分享,還有什麼繁心的!聖人隨遇而安、無心求食,如鳥兒在空中飛行而無跡;天下上軌道,便與萬物同昌;天下紛亂,便修德閒居;壽延千年而饜足於世,便離開人世,隨白雲飄散,至於虛無之上。三患不來,災殃不現,還有什麼困辱的?"

守護封疆的人離開了,堯跟隨他說:"請問要怎麼辦?"

守護封疆的人說:"回去吧!"

寫意(文章精析)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華封三祝

華封三祝:多子孫,由於世事變化無常,上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只能以量的優勢而並非質的優勢。古語“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乾活”、“人多勢眾”便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觀念遺風。

多富貴,由於古代的物質極度匱乏,受凍捱餓可能是家常便飯, 多富貴生存的機會自然會大很多。

多壽命, 同樣的理由,古人壽命大都較短,孔聖人不過活了73歲,這個在現代連平均壽命都不到的年齡,確是許多人羨慕的目標。

堯帝三詞: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多男子就多了一層憂懼,多財物就多出了麻煩”還好理解,但莊子的“壽則多辱”讓人迷惑,長壽是一種追求,怎成了“辱”?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說既無德行又無善行的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我倒認為原壤可能活的比較“明白”,除了要忍受好友在精神上的侮辱外,當然這種侮辱是可以把它風一樣,吹過就過去了,但肉體上的病痛之“辱”卻是原壤無法避免的。不知原壤的真實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從孔子充滿羨慕嫉妒恨的酸酸口吻來看反倒正契合了道家“貴生”的理念。

封人酷評:“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道家的聖人標準依後文“有形者與無形無狀皆存”,“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忘己”等等可以看出,有無俱泯,有無相照方是悟道之聖人,堯舍有趣無,落在一邊,只能是個賢人君子罷了。

莊子藥方:

多男子而授之職,富而使人分之,這兩條應該比較容易做到,雖然工作使人勞苦、分富讓人肉痛,卻也能獲得工作帶來的樂趣和分享(藏富於淵)受人尊敬的幸福。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恐怕除了世俗之人的長壽觀念以外,當別有用心。“鶉居不營巢穴,鷇食無求而飽”指向聖人無慾無求之品行;鳥行無跡指向聖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之品德;“與物皆昌”指向聖人“與物合一”、“天人合一”之境界;“修德就閒”指向聖人“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之情操。封人之祝,世俗所貴,堯不解而辭之;封人之釋,不落兩邊,堯迷惑隨而再問,封人曰:退已,當有“忘己”、“內聖外王”之深旨。

流韻(鑑賞超越)

首先,堯當是“尬聊”之始祖,堯帝來地方視察工作,華地地方官就想趁機拍個馬屁不

“祝聖人萬壽無疆……祝聖人家財萬貫……祝聖人子孫滿堂……”一下子就來了個全套。然而,全部都被堯帝一句「用不著」給懟回去了。

其次,破除多子多福的錯誤觀念,重男輕女則更不可取。

第三,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壽則多辱”,1、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俗話說“少(shao)要孝,老要有料(方言:不亂作)”;2心態平和,坦然面對隨時可來的死亡召喚,“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3、難得糊塗,老年人要避免“五陰積盛”之苦,凡事糊塗點,不要怕別人罵你“老糊塗”;4、懂得平衡,包括身體平衡和心態平衡,老牛破車,慢悠悠,自得其樂;5、不要自找麻煩,學會收斂;6、耐得住寂寞,靜、淨、境、不竟;7、多才多藝,“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8、智慧隨身,人生本來就聚散無常,何必執著,“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人生最後的落幕,是不需要觀眾的。不要掌聲,不要謝幕,不要告別。畢竟每個人自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沒準備或者回去。

世界太擁擠了,需要讓位給其他人。

擷餘(延伸閱讀)

"

莊子《天地》: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

"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

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

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

封人曰:"退已!"

眉詮(名詞解釋)

封人,守邊疆的人。《齊物論》,“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鶉居而鷇食,陳鼓應釋:“鶉(chún)居”,謂無常處(《釋文》)。“鷇(kóu) 食”,形容無心求食。宣穎雲:“鶉無常居,言不求安;鷇待母食,言不求飽。”

鳥行而無跡,成玄英疏:與物俱冥,如鳥之飛行,無蹤跡可見。

帝鄉,神話中天帝住的地方。

堯小傳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帝堯姓伊耆,名放動,陶唐氏,世稱“唐堯”,為中國上古時代的一位賢君。他好學深思,足智多謀。堯制訂法度,禁欺騙,設諫鼓,讓老百姓對國事發表意見。又樹立謗木,鼓勵百姓批評自己的過失。堯撫卹窮人,輕徭薄賦,為人民謀福利。他又制訂太陰曆,將一年設定為360天。教導民眾觀察農時,預知寒暖,順應季節的變化,以利於耕種收成。所以在堯的治理下,不靠獎賞而百姓自然向善,不施刑罰而百姓自然畏其威儀。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中有一段形象的描寫:帝堯之時,“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老人擊壤於道,觀者嘆曰:‘大哉,堯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堯寫道:“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敬授民時”,“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約旨(古文今譯)

堯到華地觀遊。華地守護封疆的人說:"啊,聖人!請接受我的祝願吧。"

"祝願聖人長壽。"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富有。"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多男兒。"堯說:"用不著。"

守護封疆的人說:"長壽、富有和多男孩,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你卻不想要,為什麼呢?"

堯說:"多男孩就多憂懼,多財富就多繁事,壽延就多困辱。這三個方面都無助於培養德行,所以我謝絕。"

守護封疆的人說:"起初我以為你是聖人呀,現在竟然是個君子。天生萬民,必定會授與職事。男孩子多而授與職事,有什麼可憂懼的!富有而與人分享,還有什麼繁心的!聖人隨遇而安、無心求食,如鳥兒在空中飛行而無跡;天下上軌道,便與萬物同昌;天下紛亂,便修德閒居;壽延千年而饜足於世,便離開人世,隨白雲飄散,至於虛無之上。三患不來,災殃不現,還有什麼困辱的?"

守護封疆的人離開了,堯跟隨他說:"請問要怎麼辦?"

守護封疆的人說:"回去吧!"

寫意(文章精析)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華封三祝

華封三祝:多子孫,由於世事變化無常,上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只能以量的優勢而並非質的優勢。古語“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乾活”、“人多勢眾”便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觀念遺風。

多富貴,由於古代的物質極度匱乏,受凍捱餓可能是家常便飯, 多富貴生存的機會自然會大很多。

多壽命, 同樣的理由,古人壽命大都較短,孔聖人不過活了73歲,這個在現代連平均壽命都不到的年齡,確是許多人羨慕的目標。

堯帝三詞: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多男子就多了一層憂懼,多財物就多出了麻煩”還好理解,但莊子的“壽則多辱”讓人迷惑,長壽是一種追求,怎成了“辱”?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說既無德行又無善行的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我倒認為原壤可能活的比較“明白”,除了要忍受好友在精神上的侮辱外,當然這種侮辱是可以把它風一樣,吹過就過去了,但肉體上的病痛之“辱”卻是原壤無法避免的。不知原壤的真實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從孔子充滿羨慕嫉妒恨的酸酸口吻來看反倒正契合了道家“貴生”的理念。

封人酷評:“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道家的聖人標準依後文“有形者與無形無狀皆存”,“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忘己”等等可以看出,有無俱泯,有無相照方是悟道之聖人,堯舍有趣無,落在一邊,只能是個賢人君子罷了。

莊子藥方:

多男子而授之職,富而使人分之,這兩條應該比較容易做到,雖然工作使人勞苦、分富讓人肉痛,卻也能獲得工作帶來的樂趣和分享(藏富於淵)受人尊敬的幸福。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恐怕除了世俗之人的長壽觀念以外,當別有用心。“鶉居不營巢穴,鷇食無求而飽”指向聖人無慾無求之品行;鳥行無跡指向聖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之品德;“與物皆昌”指向聖人“與物合一”、“天人合一”之境界;“修德就閒”指向聖人“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之情操。封人之祝,世俗所貴,堯不解而辭之;封人之釋,不落兩邊,堯迷惑隨而再問,封人曰:退已,當有“忘己”、“內聖外王”之深旨。

流韻(鑑賞超越)

首先,堯當是“尬聊”之始祖,堯帝來地方視察工作,華地地方官就想趁機拍個馬屁不

“祝聖人萬壽無疆……祝聖人家財萬貫……祝聖人子孫滿堂……”一下子就來了個全套。然而,全部都被堯帝一句「用不著」給懟回去了。

其次,破除多子多福的錯誤觀念,重男輕女則更不可取。

第三,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壽則多辱”,1、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俗話說“少(shao)要孝,老要有料(方言:不亂作)”;2心態平和,坦然面對隨時可來的死亡召喚,“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3、難得糊塗,老年人要避免“五陰積盛”之苦,凡事糊塗點,不要怕別人罵你“老糊塗”;4、懂得平衡,包括身體平衡和心態平衡,老牛破車,慢悠悠,自得其樂;5、不要自找麻煩,學會收斂;6、耐得住寂寞,靜、淨、境、不竟;7、多才多藝,“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8、智慧隨身,人生本來就聚散無常,何必執著,“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人生最後的落幕,是不需要觀眾的。不要掌聲,不要謝幕,不要告別。畢竟每個人自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沒準備或者回去。

世界太擁擠了,需要讓位給其他人。

擷餘(延伸閱讀)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蝗蟲

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

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爾子孫,蟄蟄兮。

【註釋】

(1)螽(zhōng)斯:蝗蟲。羽:翅膀。

(2)詵詵(shēn):同“莘莘”,眾多的樣子。

(3)宜:多。

(4)振振:繁盛的樣子。

(5)薨薨(hōng):很多蟲飛的聲音。

(6)繩繩:延綿不絕的樣子。

(7)揖揖:會聚。

(8)蟄蟄(zhé):多,聚集。

【譯文】

蝗蟲展翅飛,成群結隊亂紛紛。

你的子孫那麼多,繁盛興旺無人比。

蝗蟲展翅飛,成群結隊多熱鬧。

你的子孫那麼多,綿延不絕令人羨。

蝗蟲展翅飛,成群結隊來會聚。

你的子孫那麼多,多得數也數不清。

玉屑(常用詞語)

"

莊子《天地》: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

"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

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

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

封人曰:"退已!"

眉詮(名詞解釋)

封人,守邊疆的人。《齊物論》,“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

鶉居而鷇食,陳鼓應釋:“鶉(chún)居”,謂無常處(《釋文》)。“鷇(kóu) 食”,形容無心求食。宣穎雲:“鶉無常居,言不求安;鷇待母食,言不求飽。”

鳥行而無跡,成玄英疏:與物俱冥,如鳥之飛行,無蹤跡可見。

帝鄉,神話中天帝住的地方。

堯小傳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帝堯姓伊耆,名放動,陶唐氏,世稱“唐堯”,為中國上古時代的一位賢君。他好學深思,足智多謀。堯制訂法度,禁欺騙,設諫鼓,讓老百姓對國事發表意見。又樹立謗木,鼓勵百姓批評自己的過失。堯撫卹窮人,輕徭薄賦,為人民謀福利。他又制訂太陰曆,將一年設定為360天。教導民眾觀察農時,預知寒暖,順應季節的變化,以利於耕種收成。所以在堯的治理下,不靠獎賞而百姓自然向善,不施刑罰而百姓自然畏其威儀。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中有一段形象的描寫:帝堯之時,“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老人擊壤於道,觀者嘆曰:‘大哉,堯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堯寫道:“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敬授民時”,“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約旨(古文今譯)

堯到華地觀遊。華地守護封疆的人說:"啊,聖人!請接受我的祝願吧。"

"祝願聖人長壽。"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富有。"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多男兒。"堯說:"用不著。"

守護封疆的人說:"長壽、富有和多男孩,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你卻不想要,為什麼呢?"

堯說:"多男孩就多憂懼,多財富就多繁事,壽延就多困辱。這三個方面都無助於培養德行,所以我謝絕。"

守護封疆的人說:"起初我以為你是聖人呀,現在竟然是個君子。天生萬民,必定會授與職事。男孩子多而授與職事,有什麼可憂懼的!富有而與人分享,還有什麼繁心的!聖人隨遇而安、無心求食,如鳥兒在空中飛行而無跡;天下上軌道,便與萬物同昌;天下紛亂,便修德閒居;壽延千年而饜足於世,便離開人世,隨白雲飄散,至於虛無之上。三患不來,災殃不現,還有什麼困辱的?"

守護封疆的人離開了,堯跟隨他說:"請問要怎麼辦?"

守護封疆的人說:"回去吧!"

寫意(文章精析)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華封三祝

華封三祝:多子孫,由於世事變化無常,上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只能以量的優勢而並非質的優勢。古語“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乾活”、“人多勢眾”便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觀念遺風。

多富貴,由於古代的物質極度匱乏,受凍捱餓可能是家常便飯, 多富貴生存的機會自然會大很多。

多壽命, 同樣的理由,古人壽命大都較短,孔聖人不過活了73歲,這個在現代連平均壽命都不到的年齡,確是許多人羨慕的目標。

堯帝三詞: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多男子就多了一層憂懼,多財物就多出了麻煩”還好理解,但莊子的“壽則多辱”讓人迷惑,長壽是一種追求,怎成了“辱”? 孔子在《論語·憲問》中說既無德行又無善行的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我倒認為原壤可能活的比較“明白”,除了要忍受好友在精神上的侮辱外,當然這種侮辱是可以把它風一樣,吹過就過去了,但肉體上的病痛之“辱”卻是原壤無法避免的。不知原壤的真實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從孔子充滿羨慕嫉妒恨的酸酸口吻來看反倒正契合了道家“貴生”的理念。

封人酷評:“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道家的聖人標準依後文“有形者與無形無狀皆存”,“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忘己”等等可以看出,有無俱泯,有無相照方是悟道之聖人,堯舍有趣無,落在一邊,只能是個賢人君子罷了。

莊子藥方:

多男子而授之職,富而使人分之,這兩條應該比較容易做到,雖然工作使人勞苦、分富讓人肉痛,卻也能獲得工作帶來的樂趣和分享(藏富於淵)受人尊敬的幸福。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恐怕除了世俗之人的長壽觀念以外,當別有用心。“鶉居不營巢穴,鷇食無求而飽”指向聖人無慾無求之品行;鳥行無跡指向聖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之品德;“與物皆昌”指向聖人“與物合一”、“天人合一”之境界;“修德就閒”指向聖人“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之情操。封人之祝,世俗所貴,堯不解而辭之;封人之釋,不落兩邊,堯迷惑隨而再問,封人曰:退已,當有“忘己”、“內聖外王”之深旨。

流韻(鑑賞超越)

首先,堯當是“尬聊”之始祖,堯帝來地方視察工作,華地地方官就想趁機拍個馬屁不

“祝聖人萬壽無疆……祝聖人家財萬貫……祝聖人子孫滿堂……”一下子就來了個全套。然而,全部都被堯帝一句「用不著」給懟回去了。

其次,破除多子多福的錯誤觀念,重男輕女則更不可取。

第三,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壽則多辱”,1、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俗話說“少(shao)要孝,老要有料(方言:不亂作)”;2心態平和,坦然面對隨時可來的死亡召喚,“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3、難得糊塗,老年人要避免“五陰積盛”之苦,凡事糊塗點,不要怕別人罵你“老糊塗”;4、懂得平衡,包括身體平衡和心態平衡,老牛破車,慢悠悠,自得其樂;5、不要自找麻煩,學會收斂;6、耐得住寂寞,靜、淨、境、不竟;7、多才多藝,“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8、智慧隨身,人生本來就聚散無常,何必執著,“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人生最後的落幕,是不需要觀眾的。不要掌聲,不要謝幕,不要告別。畢竟每個人自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沒準備或者回去。

世界太擁擠了,需要讓位給其他人。

擷餘(延伸閱讀)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蝗蟲

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

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爾子孫,蟄蟄兮。

【註釋】

(1)螽(zhōng)斯:蝗蟲。羽:翅膀。

(2)詵詵(shēn):同“莘莘”,眾多的樣子。

(3)宜:多。

(4)振振:繁盛的樣子。

(5)薨薨(hōng):很多蟲飛的聲音。

(6)繩繩:延綿不絕的樣子。

(7)揖揖:會聚。

(8)蟄蟄(zhé):多,聚集。

【譯文】

蝗蟲展翅飛,成群結隊亂紛紛。

你的子孫那麼多,繁盛興旺無人比。

蝗蟲展翅飛,成群結隊多熱鬧。

你的子孫那麼多,綿延不絕令人羨。

蝗蟲展翅飛,成群結隊來會聚。

你的子孫那麼多,多得數也數不清。

玉屑(常用詞語)

莊子無名之輩:多子多福,壽者多辱?

鄭板橋:華封三祝

華封三祝:後人以“華封三祝”祝願人富貴、長壽和多男子。清代以來,“華封三祝”作為吉祥寓意的題材為畫家所追捧。常見的主題往往繪南天竹(南天竺)和兩種吉祥花卉(如牡丹、月季等),因“竹”與“祝”諧音,故在此主題中,“竹”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當然,也有純粹繪佛手、桃和石榴三種吉祥物的,因三者分別寓意富貴、長壽和多子,故有“三多”之喻,也常常稱作“華封三祝”。

鄭板橋題畫詩:"寫來三祝乃三竹,畫出華封是兩峰",即寓意"華封三祝"。

祝堯:古代詩詞常用典故,如唐•權德輿《哭李晦群崔季文二處士》:“華封西祝堯,貴壽多男 子。”唐•楊巨源《元日觀朝》:“微笆願獻堯人祝,壽酒年年太液池。”唐 •曹鬆《除夜》:“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壽者多辱:成語,表達了對長壽、富貴的辯證看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