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修養,和學歷沒有關係,關鍵悟到這個字

去年到現在,我寫了兩百多篇解讀《道德經》、《易經》、《莊子》、《素書》、《鬼谷子》、《黃帝內經》等國學文化的文章,讀者提問比較多的問題是,如何把理論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以及提升自己的內涵和修養?

從古到今,道理一直都在說,只是說的人多,做到的人少,所以顯得疑惑。其實,大道至簡,把簡單的東西每日實踐,有話說話,沒話清淨,修養就是這麼簡單。

一個人的修養,和學歷沒有關係,關鍵悟到這個字

1、不談是非是修養。

《格言聯壁》有句經典,說:“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古代有修養之人,慎獨,重視一日三省自身。

這麼簡單的道理,能做到的現代人,卻很少。人害怕孤獨,一空閒下來就會找人聊天,或者玩手機,看電視,當形形色色的東西充斥著大腦,怎麼能靜坐和反省自身呢?

一個人的修養,和學歷沒有關係,關鍵悟到這個字

我媽媽年輕的時候,在街上開了一家店,每當下午店裡沒生意的時候,她就會到隔壁店,和幾個女人聚到一起聊天。後來,有個女人跑上門來,劈頭蓋臉辱罵我媽,理由是指責我媽在背後說她的是非。

我媽感到很委屈,因為她真的沒說別人的是非,可能平時幾個女人聊天,說者無意,聽者故意添油加醋,造謠扯是非,傳到那個人的耳中,事情就扭曲。從這件事以後,我媽就養成獨處的習慣,再也不跟那幫女人閒聊了。有時間,她就看看報紙,打打毛衣,從此也就沒有是非找上門。

一個人的修養,和學歷沒有關係,關鍵悟到這個字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句俗語,是百分百的真理。

一群人聚到一起,多少都會扯到一點是非。別人說,是別人的事,你最好不要參與,如果能離開,就離開做自己的事。做到這點,就是最基本的修養。如果人人都有修養,不搬弄是非,那麼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是非。因為你也談,他也談,所以才從來沒有停息。

一個人的修養,和學歷沒有關係,關鍵悟到這個字

2、清淨可以養心神。

《莊子》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惔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現代人的生活比較忙碌,應酬也比較多,這種勞碌的生活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身體的亞健康。

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就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動。

清淨可以養心神。再忙,再累,也要抽點時間出來,看看書,喝喝茶,或者什麼都不做,就是單純地放空思想,發呆一會。

讓自己靜下來,其實是一種充電。

人日常的消耗,除了體能的消耗,還有心神的消耗。放空腦袋,減少胡思亂想,就是養神。當一個人精神頭足,做什麼事都會有勁,人的狀態也會很積極。相反,當一個人精神頹靡,那麼做什麼事都打不起精神。所以要常常清淨,養好心神。

一個人的修養,和學歷沒有關係,關鍵悟到這個字

3、清淨可以生智慧。

佛家語:“靈臺清靜,靜能生慧,慧能生智。”

《昭德新編》說:“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無論是佛家,道家,還是儒家,或者諸葛亮《誡子書》的“寧靜以致遠”,古人時常以“靜”來修身養性。

一個人讀完十幾年書,大學畢業出來,掌握了知識和技術,但這些東西,不能直接等同於智慧。

智慧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產生;一種是拋棄私心雜念,迴歸本真,從道的本源中獲取。

清淨可以生智慧。清淨下來,就是靈感自己跑出來的時候。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

一個人的修養,和學歷沒有關係,關鍵悟到這個字

人的修養,和學歷沒有關係,關鍵悟到這個“靜”字。

當一個人能常常清淨,思己過,不談論是非,每天精神狀態飽滿,就擁有了紮實的修養基礎,那麼,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樣的事,都會多順利,多成事,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