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聲懷念“東湖的女兒”周小燕,千餘觀眾合唱《長城謠》

用歌聲懷念“東湖的女兒”周小燕,千餘觀眾合唱《長城謠》

用歌聲懷念“東湖的女兒”周小燕,千餘觀眾合唱《長城謠》

用歌聲懷念“東湖的女兒”周小燕,千餘觀眾合唱《長城謠》

周小燕誕辰100週年音樂會現場。記者許魏巍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31日訊 (記者王娟)80年前在武漢街頭唱響的《長城謠》,如今又在琴臺音樂廳裡迴盪,熟悉的旋律,由1000多位觀眾合唱出來,聲勢浩大,蕩氣迴腸。8月31日晚,紀念週小燕誕辰100週年音樂會在琴臺音樂廳上演,廖昌永、魏鬆、張建一、萬山紅、方瓊、李秀英等近20位弟子邀請周小燕的女兒張文,和全場觀眾一起再度唱起《長城謠》,用歌聲懷念這位“東湖的女兒”。

最強大的陣容,是對她最好的肯定

青年時代就在歐洲成名,周小燕卻毅然回國任教,一生培育桃李無數。音樂會上,這些在國際上屢獲大獎、在各大歌劇院中擔綱重要角色的歌唱家傾巢出動,強大而耀眼的陣容也成為周小燕教育生涯最鮮活的成績單。張建一、魏鬆、廖昌永、萬山紅、方瓊、李秀英、楊小勇、於冠群……都帶來了自己的拿手唱段。《塞爾維亞的理髮師》《托斯卡》《弄臣》《蝴蝶夫人》等經典次第唱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高曼華實在是無法趕到武漢,也特別通過廖昌永向觀眾致意。一位觀眾感嘆:“誰能把這些人都集齊?只有周小燕,永遠的周小燕!”

的確,這些在國際舞臺上享有盛譽的歌唱家,每個人都和周小燕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優秀的男高音”魏鬆,當年原本是唱男中音,因為周小燕的建議才成就了今天的風采;原本學習民族聲樂的方瓊,在周小燕的指點下找到了美聲和民族聲樂結合的路;獲得美國林肯中心紐約歌劇院傑出演員獎的李秀英,住在周小燕家裡學習長達兩年;最年輕的程劉龍天,曾經在周小燕的病房裡上課……正因為如此,他們才在音樂會上也選擇了《想親孃》《送上我心頭的思念》《祖國慈祥的母親》這些以母親、思念為主題的作品:“誰不愛自己的母親,用那滾燙的赤子心靈……”

最濃烈的愛,是把歌聲都獻給祖國

男高音歌唱家魏鬆,曾經主演過無數經典歌劇,音樂會上他卻特別選擇了一首《大江東去》獻給武漢觀眾。魏鬆解釋說,這是因為周小燕先生多年來一直教導他說:“你們學習西洋唱法,但最終要唱好自己的母語。”

女高音歌唱家萬山紅,和男中音歌唱家雷巖一起帶來了歌劇《原野》的選段,雖然沒有舞美佈景的配合,但歌聲中濃烈的情感依然征服了觀眾。《原野》是周小燕歌劇中心成立之後排演的第一部中國原創歌劇,在那之後,《一江春水》《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原創歌劇相繼上演,將先生的願望一步步變成現實。

唱好自己的母語,在周小燕最初的藝術生涯裡就可見端倪。上世紀40年代,年輕的周小燕在巴黎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亮相時,就選擇了《紫竹調》《紅豆詞》等中國曲目,在首屆“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上,她身著旗袍演唱了賀綠汀的《神女》,“中國之鶯”由此得名。更難得的是,這隻“中國之鶯”不僅回到了祖國,還在多年後把一批學成的弟子們都留在了國內,正如廖昌永所說,“先生這種愛國愛家的情懷,也傳遞給了我們這些學生。”

最溫暖的歌,《長城謠》80年後還在唱

音樂會的尾聲,廖昌永請出周小燕的女兒張文,和全體演員一起向觀眾致意。從年過八旬的第一代弟子鞠秀芳,到最年輕一代的程劉龍天,大家集體回首望去:舞臺中央的大屏幕上浮現出的黑白影像中,風華正茂的周小燕歌聲嘹亮:“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那是1937年的抗日烽火中,20歲的周小燕在武漢街頭含淚首唱的歌,曾經喚起無數中華兒女抗敵禦侮的鬥志,如今聽來依然慷慨激昂。舞臺上的眾人很快齊聲接著唱了起來:“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在歌唱家們的帶領下,全場觀眾也跟著唱了起來:“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四萬萬同胞心一條,新的長城萬里長……”

歌聲間隙,舞臺兩側的合唱團齊聲喊出:“周小燕,我們愛您!”很快引來全場觀眾的和聲。一位女觀眾噙著熱淚,用顫抖的手舉著手機拍下了謝幕的時刻:“謝謝周小燕先生,太棒了!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場音樂會,我為武漢出了這樣的大師而驕傲!”9歲的明昊錚和小夥伴一起來聽音樂會,媽媽特意讓他穿了禮服還打上了領結,雖然還不太清楚音樂會的背景,但全場同聲高歌的場面已經讓他深受感染:“我之前聽老師講過周小燕先生,也聽過《長城謠》,以後我會好好學這首歌!”

【編輯:翟蘭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