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但總體來說,後三者的花費要遠高於道具。而隨著節目體量的擴大,一些節目的投入逐漸增大,各方面的採買和製作相應增加,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水分就漸漸出來了。

有些供應商會面上拿質優價高的道具來做賬,真正用時便以次充好。

各工種的工作人員最喜歡“有想法”的導演,買買新道具、添置點新音響、增加點新花樣。很多周播節目會定期重新設計舞美,一來是為了更換場景或更換了冠名商需要重新佈置,另一方面則是必須重新發生一筆資金流動,這樣“中間才有人賺錢。”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但總體來說,後三者的花費要遠高於道具。而隨著節目體量的擴大,一些節目的投入逐漸增大,各方面的採買和製作相應增加,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水分就漸漸出來了。

有些供應商會面上拿質優價高的道具來做賬,真正用時便以次充好。

各工種的工作人員最喜歡“有想法”的導演,買買新道具、添置點新音響、增加點新花樣。很多周播節目會定期重新設計舞美,一來是為了更換場景或更換了冠名商需要重新佈置,另一方面則是必須重新發生一筆資金流動,這樣“中間才有人賺錢。”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但總體來說,後三者的花費要遠高於道具。而隨著節目體量的擴大,一些節目的投入逐漸增大,各方面的採買和製作相應增加,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水分就漸漸出來了。

有些供應商會面上拿質優價高的道具來做賬,真正用時便以次充好。

各工種的工作人員最喜歡“有想法”的導演,買買新道具、添置點新音響、增加點新花樣。很多周播節目會定期重新設計舞美,一來是為了更換場景或更換了冠名商需要重新佈置,另一方面則是必須重新發生一筆資金流動,這樣“中間才有人賺錢。”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宣傳篇

  • 正常費用佔比:10%-15%(1000萬-15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3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和媒體簽訂框架打折扣,向甲方報原價,賺取其中差價

2、向甲方推薦某些媒體,從中收取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一星

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宣傳已經處於整個綜藝節目最末端的環節,上承甲方宣傳負責人,下接各路媒體。除了收取常規服務費,最常用的“創收”方式便是利用與各路媒體的關係制定較為低廉的投放框架,向甲方承報市場價格,以此賺差價。另一種方式則是媒體主動找上門,希望宣傳方向甲方推薦自己的媒體,這種時候會有相應折扣作為回報。但因為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甲方負責人手上,所以能不能賺得了這筆錢並不歸自己說了算。而在整個項目環節中,宣傳工作既複雜利潤又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但總體來說,後三者的花費要遠高於道具。而隨著節目體量的擴大,一些節目的投入逐漸增大,各方面的採買和製作相應增加,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水分就漸漸出來了。

有些供應商會面上拿質優價高的道具來做賬,真正用時便以次充好。

各工種的工作人員最喜歡“有想法”的導演,買買新道具、添置點新音響、增加點新花樣。很多周播節目會定期重新設計舞美,一來是為了更換場景或更換了冠名商需要重新佈置,另一方面則是必須重新發生一筆資金流動,這樣“中間才有人賺錢。”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宣傳篇

  • 正常費用佔比:10%-15%(1000萬-15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3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和媒體簽訂框架打折扣,向甲方報原價,賺取其中差價

2、向甲方推薦某些媒體,從中收取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一星

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宣傳已經處於整個綜藝節目最末端的環節,上承甲方宣傳負責人,下接各路媒體。除了收取常規服務費,最常用的“創收”方式便是利用與各路媒體的關係制定較為低廉的投放框架,向甲方承報市場價格,以此賺差價。另一種方式則是媒體主動找上門,希望宣傳方向甲方推薦自己的媒體,這種時候會有相應折扣作為回報。但因為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甲方負責人手上,所以能不能賺得了這筆錢並不歸自己說了算。而在整個項目環節中,宣傳工作既複雜利潤又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後期篇

  • 正常費用佔比:3%-5%(600萬-1000萬)
  • 撈錢空間:無
  • 撈錢額度:無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零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作為綜藝製作下游環節,後期製作的價格其實十分透明。一位後期公司負責人曾告訴河豚君,現在一檔大型綜藝節目的後期往往在大幾百萬,但與此同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長達四個月的戰鬥,利潤本身就低。又因為處於相對獨立的環節,不與其他環節發生利益糾葛,所以後期團隊想要從勞務費中得到其他好處幾乎沒機會。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但總體來說,後三者的花費要遠高於道具。而隨著節目體量的擴大,一些節目的投入逐漸增大,各方面的採買和製作相應增加,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水分就漸漸出來了。

有些供應商會面上拿質優價高的道具來做賬,真正用時便以次充好。

各工種的工作人員最喜歡“有想法”的導演,買買新道具、添置點新音響、增加點新花樣。很多周播節目會定期重新設計舞美,一來是為了更換場景或更換了冠名商需要重新佈置,另一方面則是必須重新發生一筆資金流動,這樣“中間才有人賺錢。”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宣傳篇

  • 正常費用佔比:10%-15%(1000萬-15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3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和媒體簽訂框架打折扣,向甲方報原價,賺取其中差價

2、向甲方推薦某些媒體,從中收取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一星

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宣傳已經處於整個綜藝節目最末端的環節,上承甲方宣傳負責人,下接各路媒體。除了收取常規服務費,最常用的“創收”方式便是利用與各路媒體的關係制定較為低廉的投放框架,向甲方承報市場價格,以此賺差價。另一種方式則是媒體主動找上門,希望宣傳方向甲方推薦自己的媒體,這種時候會有相應折扣作為回報。但因為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甲方負責人手上,所以能不能賺得了這筆錢並不歸自己說了算。而在整個項目環節中,宣傳工作既複雜利潤又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後期篇

  • 正常費用佔比:3%-5%(600萬-1000萬)
  • 撈錢空間:無
  • 撈錢額度:無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零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作為綜藝製作下游環節,後期製作的價格其實十分透明。一位後期公司負責人曾告訴河豚君,現在一檔大型綜藝節目的後期往往在大幾百萬,但與此同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長達四個月的戰鬥,利潤本身就低。又因為處於相對獨立的環節,不與其他環節發生利益糾葛,所以後期團隊想要從勞務費中得到其他好處幾乎沒機會。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但總體來說,後三者的花費要遠高於道具。而隨著節目體量的擴大,一些節目的投入逐漸增大,各方面的採買和製作相應增加,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水分就漸漸出來了。

有些供應商會面上拿質優價高的道具來做賬,真正用時便以次充好。

各工種的工作人員最喜歡“有想法”的導演,買買新道具、添置點新音響、增加點新花樣。很多周播節目會定期重新設計舞美,一來是為了更換場景或更換了冠名商需要重新佈置,另一方面則是必須重新發生一筆資金流動,這樣“中間才有人賺錢。”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宣傳篇

  • 正常費用佔比:10%-15%(1000萬-15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3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和媒體簽訂框架打折扣,向甲方報原價,賺取其中差價

2、向甲方推薦某些媒體,從中收取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一星

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宣傳已經處於整個綜藝節目最末端的環節,上承甲方宣傳負責人,下接各路媒體。除了收取常規服務費,最常用的“創收”方式便是利用與各路媒體的關係制定較為低廉的投放框架,向甲方承報市場價格,以此賺差價。另一種方式則是媒體主動找上門,希望宣傳方向甲方推薦自己的媒體,這種時候會有相應折扣作為回報。但因為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甲方負責人手上,所以能不能賺得了這筆錢並不歸自己說了算。而在整個項目環節中,宣傳工作既複雜利潤又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後期篇

  • 正常費用佔比:3%-5%(600萬-1000萬)
  • 撈錢空間:無
  • 撈錢額度:無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零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作為綜藝製作下游環節,後期製作的價格其實十分透明。一位後期公司負責人曾告訴河豚君,現在一檔大型綜藝節目的後期往往在大幾百萬,但與此同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長達四個月的戰鬥,利潤本身就低。又因為處於相對獨立的環節,不與其他環節發生利益糾葛,所以後期團隊想要從勞務費中得到其他好處幾乎沒機會。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權力越大,貓膩越多”,

金字塔結構操控的製作模式背後

儘管以上幾個環節尚不能概括綜藝製作整個流程,除此之外還有勞務、差旅等非常多支出,但我們還是能從這些數字裡發現,整個項目的人員構成是金字塔式的,這個結構背後是撈錢渠道和金額的不斷縮減。

儘管每個人的崗位不同,權力不同,視角不同,但總可以想到法子搞錢。製片人、製片主任位於金字塔頂端,負責的環節最多,能從中找到漏洞的地方也最多。藝人作為節目整體制作費中最大的一塊肥肉,必然被各方虎視眈眈。隨著權力的不斷稀釋和分支,導演團隊、負責硬件設施的供應商、宣傳、後期等金字塔中底端人員所能接觸的環節變少,分配到的金額也有限,能從中“掘金”的空間也在收縮,斂錢手段也更原始。

但“如果我今天能在道具上撈一點,不會想在燈光、舞美、音響上來一點嗎?那個更好賺。如果他只賺道具,那他的管轄權可能只有道具。”總歸一句話:權力越大,貓膩越多。沒人和錢過不去,更何況“製作費過一手脫一層皮”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6月時,河北張家口“水幕電影項目”層層轉包,製作費從4000萬落到135萬的新聞令人咋舌。綜藝行業倒不至於此,2億的資金至少能有1.5億花到製作上,但背後同樣是不透明的機制和無數同謀。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但總體來說,後三者的花費要遠高於道具。而隨著節目體量的擴大,一些節目的投入逐漸增大,各方面的採買和製作相應增加,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水分就漸漸出來了。

有些供應商會面上拿質優價高的道具來做賬,真正用時便以次充好。

各工種的工作人員最喜歡“有想法”的導演,買買新道具、添置點新音響、增加點新花樣。很多周播節目會定期重新設計舞美,一來是為了更換場景或更換了冠名商需要重新佈置,另一方面則是必須重新發生一筆資金流動,這樣“中間才有人賺錢。”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宣傳篇

  • 正常費用佔比:10%-15%(1000萬-15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3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和媒體簽訂框架打折扣,向甲方報原價,賺取其中差價

2、向甲方推薦某些媒體,從中收取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一星

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宣傳已經處於整個綜藝節目最末端的環節,上承甲方宣傳負責人,下接各路媒體。除了收取常規服務費,最常用的“創收”方式便是利用與各路媒體的關係制定較為低廉的投放框架,向甲方承報市場價格,以此賺差價。另一種方式則是媒體主動找上門,希望宣傳方向甲方推薦自己的媒體,這種時候會有相應折扣作為回報。但因為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甲方負責人手上,所以能不能賺得了這筆錢並不歸自己說了算。而在整個項目環節中,宣傳工作既複雜利潤又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後期篇

  • 正常費用佔比:3%-5%(600萬-1000萬)
  • 撈錢空間:無
  • 撈錢額度:無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零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作為綜藝製作下游環節,後期製作的價格其實十分透明。一位後期公司負責人曾告訴河豚君,現在一檔大型綜藝節目的後期往往在大幾百萬,但與此同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長達四個月的戰鬥,利潤本身就低。又因為處於相對獨立的環節,不與其他環節發生利益糾葛,所以後期團隊想要從勞務費中得到其他好處幾乎沒機會。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權力越大,貓膩越多”,

金字塔結構操控的製作模式背後

儘管以上幾個環節尚不能概括綜藝製作整個流程,除此之外還有勞務、差旅等非常多支出,但我們還是能從這些數字裡發現,整個項目的人員構成是金字塔式的,這個結構背後是撈錢渠道和金額的不斷縮減。

儘管每個人的崗位不同,權力不同,視角不同,但總可以想到法子搞錢。製片人、製片主任位於金字塔頂端,負責的環節最多,能從中找到漏洞的地方也最多。藝人作為節目整體制作費中最大的一塊肥肉,必然被各方虎視眈眈。隨著權力的不斷稀釋和分支,導演團隊、負責硬件設施的供應商、宣傳、後期等金字塔中底端人員所能接觸的環節變少,分配到的金額也有限,能從中“掘金”的空間也在收縮,斂錢手段也更原始。

但“如果我今天能在道具上撈一點,不會想在燈光、舞美、音響上來一點嗎?那個更好賺。如果他只賺道具,那他的管轄權可能只有道具。”總歸一句話:權力越大,貓膩越多。沒人和錢過不去,更何況“製作費過一手脫一層皮”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6月時,河北張家口“水幕電影項目”層層轉包,製作費從4000萬落到135萬的新聞令人咋舌。綜藝行業倒不至於此,2億的資金至少能有1.5億花到製作上,但背後同樣是不透明的機制和無數同謀。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儘管看起來整個製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在市場上都是明碼標價,但一旦涉及到人為操作,總有不透明的地方,“比如下面的道具師告訴製片主任這個東西20塊,製片主任說太貴了,拿去退。大家看到的或許是這樣,但在做賬的時候,沒有人看到是怎樣做的。”在劇組,賬目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看的,只需製片主任交到製片人及以上級別的人手裡。中間的信息不對等必然導致有空子可鑽。

有些劇組會設立跟組財務,但這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我給你張設備單子,你看得懂嗎?財務一樣看不懂。財務可以看數量、數字,但我寫30顆不同功能的燈泡,他看都看不懂,只能算數量。財務能做的只有這些。“這樣一來便出現了各個工種虛報價格的情況。

儘管有綜藝製片人跟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說道,目前大多數綜藝劇組已經有了非常詳細的預算表,但製片人往往只關心總預算,而且當項目越大的時候,越不會去關注那些小錢。這就給了各個工種見縫插針、渾水摸魚的機會。

"

作者/柚子 編輯/謝維平

日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偶然獲得某綜藝節目的一份費用資料,內含道具採買清單、車輛使用費用、道具組人員勞務費。

拿到報價單的製片人懵了,在報價單上寫寫畫畫——“泡沫作的”、“泡沫作的”、“什麼桶900/個?”、“凍一塊冰要4000元?”。在那份清單上,兩尊道具石猴的標價為10萬塊,三隻翻制鑄造的泡沫青蛙3萬塊。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在道具車輛勞務費的清單上,該製片人寫道“怎麼可能租車每個月用30天,正常就是集中運輸、集中採購。正常節目每月只需租6-8天,也不會產生雜費。”而清單顯示,該節目內外景使用的金盃車和外景貨車均租賃了30天。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一連串數字背後似乎是道具環節負責人在胡亂報價坑騙出品方的錢。

“道具只是一部分,而且比例通常不可能太高,只是很小一塊。”對面的導演向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聊起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傳授”其在整個綜藝前期製作裡碰到的撈錢法門:一般綜藝節目道具不多,即便多也不會特別貴,而且有標價可尋。反而是燈光、舞美這類耗材需求大、專業度高、價格高,利潤空間大。這還只是底層撈錢的邏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製片人和製片主任自有更高明的撈金手段。

“綜藝製作賺錢”似乎成了圈內很多人的共識。

目前綜藝前期製作主要分為製片團隊(製片人、製片主任)、藝人統籌、導演團隊、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幾大部門,後期還有宣發、後期製作等等,前前後後涉及到幾百上千人。這其中,便有許多門道。

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如果現在有一檔製作費為兩億的棚內音樂綜藝,處在各個環節上的人會怎麼撈錢?

河豚君設計了幾個維度:撈錢空間(基於該部門可涉及到的金額比例)、撈錢額度具體操作手法,最後綜合評定出撈錢指數。五星意味著“大有可為”,此後星級依次衰減意味著撈錢性價比依次降低。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製片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工資、年薪和項目獎金,幾十萬到百萬不等
  • 撈錢空間:1%-10%不等(製片團隊負責整個2億的盤子)
  • 撈錢額度:幾十萬到大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視頻平臺中小項目製片人強行指定導演團隊,從中漁利

2、指定藝人或與藝人團隊談高價格,再與藝人團隊分成

3、指定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群演、車輛、勞務等劇組衣食住行、製作宣傳層面供應商,各方面拿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別看製片人或製片主任一般只在拿平臺或資方給的固定薪資或項目獎金,但眾所周知,一檔綜藝節目的操盤過程中,製片人算是項目一把手,可使用的權力最大,也可以從頂層開始“操作”。

一位經常去視頻平臺提案的導演告訴河豚君,因為目前視頻網站只會對自己參與投資的項目大力宣推、投入頂級製作,一般的外來項目通常沒有水花,而這種沒有太多關注的項目反而有非常多可供製片團隊“發揮”的地方。一般流程是,市場上小的製作團隊來提案,平臺如果看好會指派自己的製片人負責該項目,這個時候製片人會佯裝詢問該項目的製作班底,“編劇是誰?製作團隊是誰?後期給誰做?”繼而下定論“我覺得你們的導演組不行,我給你介紹別的。”這些被製片人介紹過來的團隊通常過往的成績一般,但價格比市場上的同等團隊高得多。

“市場價本來只有100萬,最後變成160萬或180萬。”這其中製片人可能拿了50萬。儘管該製片人介紹的團隊遠遠不如提案方自己找的團隊,但為了項目能夠在該平臺播出,通常也只能接受這種強制安排。“因為沒有平臺支持,這個節目是用你原來請的一百分導演團隊做,還是我塞給你的六十分團隊做,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宣傳預算,播完就算。”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而各個環節的供應商在報價時會給到市場價格,但等製片人或製片主任去聊價錢時一定會有折扣,“這已經是影視行業的所以環節的潛規則”。但對外的賬面沒有任何漏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藝人篇

  • 正常費用佔比:50%(1億)
  • 撈錢空間:10%-20%
  • 撈錢額度:1000-20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經紀人聯合藝統或製片方製作AB合同

2、製片人指定藝人拿回扣

3、小藝人求上節目返製片人或相關人員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五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藝人無疑是綜藝投資中的大頭,但很多綜藝製作人告訴河豚君,經過市場調節,目前一檔S+級節目裡的藝人費用佔比不會超過50%。如果投資方或資方製片人能掌握藝人資源自然可以節省一大筆費用,且以後持續做節目,還可以控制藝人資源。但如果需要外部藝統團隊來操盤,則極有可能出貓膩。“明明是700萬的藝人,談成1000萬,藝人統籌和藝人經紀去拆,資方頂多只能派人在中間審核合約。”有時候非出資的製片人也會通過強行指派某些藝人來索取回扣。這在業內都是常有的事。

在藝人片酬身上動手腳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一旦成功利潤巨大。“現在藝人每個幾百萬下不來,如果每個藝人身上弄20萬,也不到百分之十,但對年薪百萬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還有一些節目需要非常多藝人,有主咖和副咖,主咖已經敲定大牌藝人,剩下充量的副咖就需要很多小藝人來補充,這其中也有很大回扣空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導演團隊篇

  • 正常費用佔比:不高於4%(800萬)
  • 撈錢空間:10%-50%(視導演權限而定)
  • 撈錢額度:幾十到幾百萬不等

具體操作手法:

1、擔當中介,介紹各製作環節供應商拿回扣

2、選秀節目導演從選手身上獲利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三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導演團隊是項目中的執行團隊,如果只是資方或製片方邀請過來的,通常情況下拿一些導演費,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間沒有操作縫隙。一位綜藝導演告訴河豚君,自己曾經在負責一個項目期間,多年不見的朋友找到自己,想要承擔節目的舞美,並暗示要返回扣給他。這折射出一個可能,導演組負責協調現場各個環節,包括燈光、舞美效果,道具、音響等的使用,這些工種背後的供應商為了拿下項目除了要打點製片團隊,還可從導演團隊入手,“曲線救國”。

另外,近幾年大行其道的選秀節目也給導演組製造了“創收”的機會。選角、進入節目後鏡頭博弈等都有很大空間。河豚君就曾聽過不少選秀節目導演收取選手好處,向該選手傾斜鏡頭、劇本的傳聞。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硬件篇:道具、舞美、音響、燈光

  • 正常費用佔比:5%(10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萬左右

具體操作手法:

1、虛報價格或做假賬

2、以次充好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兩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據相關人士稱,大部分綜藝節目在道具上的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像河豚君拿到的那份清單中,超出成本十幾倍價格報賬的,尚屬個例。大部分採購高出個30%還算普遍。大部分劇組負責人對道具採買上的貓膩多少都清楚,只要不太過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只要可以保證節目效果。

如果是棚內節目,更多預算花在燈光、舞美,如果是音樂節目,音響會多一些。為了配合藝人檔期,節目組通常會直接包下四個月的攝影棚,舞美、燈光、音響也會一次性全部搭建好。其中舞美只需少量人工來維持,人工成本會大大降低,這個時候供應商會給出更高的回扣率拿下單子,解放人力用以做其他項目。而燈光之類的東西,也會在錄製間隙被拆下來供應其他項目。當然,這些操作和拿回扣、以次充好相比都算是合理利用資源了。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但總體來說,後三者的花費要遠高於道具。而隨著節目體量的擴大,一些節目的投入逐漸增大,各方面的採買和製作相應增加,獲利空間也越來越大。這個時候水分就漸漸出來了。

有些供應商會面上拿質優價高的道具來做賬,真正用時便以次充好。

各工種的工作人員最喜歡“有想法”的導演,買買新道具、添置點新音響、增加點新花樣。很多周播節目會定期重新設計舞美,一來是為了更換場景或更換了冠名商需要重新佈置,另一方面則是必須重新發生一筆資金流動,這樣“中間才有人賺錢。”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宣傳篇

  • 正常費用佔比:10%-15%(1000萬-1500萬)
  • 撈錢空間:20%左右
  • 撈錢額度:200-300萬

具體操作手法:

1、和媒體簽訂框架打折扣,向甲方報原價,賺取其中差價

2、向甲方推薦某些媒體,從中收取回扣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一星

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宣傳已經處於整個綜藝節目最末端的環節,上承甲方宣傳負責人,下接各路媒體。除了收取常規服務費,最常用的“創收”方式便是利用與各路媒體的關係制定較為低廉的投放框架,向甲方承報市場價格,以此賺差價。另一種方式則是媒體主動找上門,希望宣傳方向甲方推薦自己的媒體,這種時候會有相應折扣作為回報。但因為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甲方負責人手上,所以能不能賺得了這筆錢並不歸自己說了算。而在整個項目環節中,宣傳工作既複雜利潤又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後期篇

  • 正常費用佔比:3%-5%(600萬-1000萬)
  • 撈錢空間:無
  • 撈錢額度:無

撈錢指數綜合評定:零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解讀:作為綜藝製作下游環節,後期製作的價格其實十分透明。一位後期公司負責人曾告訴河豚君,現在一檔大型綜藝節目的後期往往在大幾百萬,但與此同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長達四個月的戰鬥,利潤本身就低。又因為處於相對獨立的環節,不與其他環節發生利益糾葛,所以後期團隊想要從勞務費中得到其他好處幾乎沒機會。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權力越大,貓膩越多”,

金字塔結構操控的製作模式背後

儘管以上幾個環節尚不能概括綜藝製作整個流程,除此之外還有勞務、差旅等非常多支出,但我們還是能從這些數字裡發現,整個項目的人員構成是金字塔式的,這個結構背後是撈錢渠道和金額的不斷縮減。

儘管每個人的崗位不同,權力不同,視角不同,但總可以想到法子搞錢。製片人、製片主任位於金字塔頂端,負責的環節最多,能從中找到漏洞的地方也最多。藝人作為節目整體制作費中最大的一塊肥肉,必然被各方虎視眈眈。隨著權力的不斷稀釋和分支,導演團隊、負責硬件設施的供應商、宣傳、後期等金字塔中底端人員所能接觸的環節變少,分配到的金額也有限,能從中“掘金”的空間也在收縮,斂錢手段也更原始。

但“如果我今天能在道具上撈一點,不會想在燈光、舞美、音響上來一點嗎?那個更好賺。如果他只賺道具,那他的管轄權可能只有道具。”總歸一句話:權力越大,貓膩越多。沒人和錢過不去,更何況“製作費過一手脫一層皮”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6月時,河北張家口“水幕電影項目”層層轉包,製作費從4000萬落到135萬的新聞令人咋舌。綜藝行業倒不至於此,2億的資金至少能有1.5億花到製作上,但背後同樣是不透明的機制和無數同謀。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儘管看起來整個製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在市場上都是明碼標價,但一旦涉及到人為操作,總有不透明的地方,“比如下面的道具師告訴製片主任這個東西20塊,製片主任說太貴了,拿去退。大家看到的或許是這樣,但在做賬的時候,沒有人看到是怎樣做的。”在劇組,賬目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看的,只需製片主任交到製片人及以上級別的人手裡。中間的信息不對等必然導致有空子可鑽。

有些劇組會設立跟組財務,但這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我給你張設備單子,你看得懂嗎?財務一樣看不懂。財務可以看數量、數字,但我寫30顆不同功能的燈泡,他看都看不懂,只能算數量。財務能做的只有這些。“這樣一來便出現了各個工種虛報價格的情況。

儘管有綜藝製片人跟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說道,目前大多數綜藝劇組已經有了非常詳細的預算表,但製片人往往只關心總預算,而且當項目越大的時候,越不會去關注那些小錢。這就給了各個工種見縫插針、渾水摸魚的機會。

兩億都去哪了?一文解析綜藝行業撈錢祕術

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業內人看來,各個環節從中撈錢已經成為整個影視行業的潛規則,“這種生態是沒法改變的,而且每個項目都是個案,每一個單位都有可能產生這樣的問題。”而多數人見到這些情況選擇看破不說破,“你今天看得不順眼把它點出來,只是這個人在這次事情上被解決了,但這個問題並不會得到解決。換一個人來替補會不會一樣?我不知道。”關鍵是,“你不知道後面的人是誰。”尤其面對平臺,關係盤根錯節,一不小心自己就會被“穿小鞋”。

關係、人情、機制構建成某種平衡,讓“大家都知道,所以硬在這個生態中間劃一刀沒意義”成為行業共識。沒人想去破壞,因為人人都在這個多年形成的默契下相安無事。

這些不透明的機制、約定俗成的默契也許能使得多數參與到其中的人迅速致富,但對行業升級和良性運轉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低迴報率一直是普遍綜藝的歸宿,近年來綜藝行業之所以迅速發展並非得益於健康的體制,而在於資本的傾斜。當資本不再,又未能形成良性運轉機制,彼時受苦的還是綜藝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