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周杰倫蔡徐坤超話大戰”背後的流量生意:從業者達900萬'

"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冰| 北京報道

虛假流量其實早已是“皇帝的新衣”,但這張美麗的“畫皮”卻一直無人戳破,數據漂亮多方獲益,大家都很開心。於是,關於流量的各種怪現狀,被我們選擇性地忽視了。

直到周杰倫和蔡徐坤的微博“超話”大戰,將其赤裸裸擺在了我們面前。所謂的“頂級流量”,其實不堪一擊,流量不過如此虛妄。“流量=人氣,人氣=資源,資源=商業價值……”這個邏輯真的走得通嗎?這真的是一場有贏家的遊戲嗎?

頂流不難?一場對流量的群嘲行為藝術

“說實話,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超話’是什麼?”一位參與了為“打榜”周杰倫的粉絲司思(化名)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自稱“老阿姨”的她從高中時代就開始喜歡周杰倫,但如今已經是孩子媽了。

事件導火索發生在7月16日,一位豆瓣網友發了一篇題為《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的帖子,文中疑惑:“周杰倫微博超話排名都上不去,轉發評論都沒破萬,他的粉絲真的這麼多嗎?”

而在彼時的微博“超話”榜上,周杰倫的排名壓根沒能進到前100,妥妥是一個“沒有流量的過氣歌手”。隨著這篇帖子在社交網絡的瘋轉,像司思這樣的“傑迷”們,感覺受到了情感上的傷害。“一看就是小孩兒的想法,動不動就拿流量說事兒,流量能說明什麼?但還是要為偶像爭口氣,‘教育’一下孩子們。”司思說。

中年人發起狠來,什麼都幹得出來,一場微博流量大戰就這樣開場了。得知偶像被質疑“數據太差”“過氣了”,自稱是周杰倫“夕陽紅粉絲團”的粉絲們宣佈只能“被迫營業”,從零開始學習“打榜”“做數據”等技能,憤而開啟了幫助偶像找回榮光的“刷榜大業”。

僅僅用了四五天時間,周杰倫的超話就登上了微博超話排行榜的榜首,而且“1.1億”的影響力也創下了微博影響力的新紀錄,並收穫了多個微博熱搜。這些數據力壓號稱微博頂級流量、已經蟬聯64周內地明星超話榜榜首的蔡徐坤。

但戰勝蔡徐坤並非易事。去年8月,蔡徐坤在微博上發佈了新歌,僅十幾天後便獲得了超過一億次的轉發,要知道微博總用戶數才3.7億。而今年上半年,蔡徐坤也幾乎承包了微博轉發量TOP10榜單,堪稱“頂級流量”。

不過,這些漂亮的數據背後似乎是有故事的。此前,央視就爆出有大量粉絲用明星應援類APP“星緣”為流量明星們“掄博”刷量。所謂“掄博”,是飯圈(粉絲圈)術語,指的是在微博刷流量。比如,通過“星緣APP”這樣的軟件,粉絲可以在自己的微博賬號上綁定幾十個甚至幾千個“小號”,這樣“大號”轉發和點讚的內容就會同步出現在“小號”上,實現批量刷數據,當然,“小號”綁定越多,費用越高。

今年6月,幫助蔡徐坤獲得一億微博轉發量的幕後推手“星緣APP”被北京警方查封,後有媒體曝出,這款軟件上線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非法獲利近800萬元。但據記者瞭解,“星緣APP”只是樹大招風,此類的手機APP或者網站還有不少。

“我們的對手是很強悍的,他們有組織有紀律業務熟練,我們都是現學的。”司思說。有趣的是,在這場大戰中,周杰倫處於全程缺席的狀態,他甚至根本就沒有開通過微博。之後,也有不少劉德華、五月天、陳奕迅、張惠妹的粉絲表示:自己也欠偶像一個超話第一。

司思說,她很喜歡很多傑迷都在轉發的一篇微信熱文中的一句話:“這是一次面向流量大型嘲諷的行為藝術。一切戰績都帶著不屑但陪你玩的嘲笑。”

需求太大?虛假流量背後的利益鏈

對於“美化”流量,各方的情緒似乎都是複雜的。

一個明星數據好看,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好的業界資源和更多的商演廣告;一部劇的數據好看,意味著可能吸引更多的關注度和更高的版權價格。尤其是最近幾年,影視文娛行業特別流行“大數據選角”,明星喊出的身價都得“跑個數據”才有底氣。一個新電影如果數據難看,影院都乾脆不給排片。

試問哪家經紀公司、影視公司會沒有“優化”數據的預算?作為執行者的粉絲們之所以如此有戰鬥力,“粉頭”的作用非常重要,而“粉頭”和明星的經紀公司大多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據記者瞭解,也有不少公關公司、諮詢公司,會提供“新媒體營銷”服務,其實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優化數據,不止明星和影視劇,也會把企業的產品炒成“網紅”爆款。他們通過網絡水軍、網絡槍手來炮製熱搜,將整個話題通過刷量、刷粉形式炒熱,從而吸引不明真相的網民、吃瓜群眾參與進來,將整個話題的關注度擴大。

雖然近年來,絕大部分由“流量明星”擔綱出演的電影,都票房撲街。“就算主角們十分之一的微博粉絲買票來看,也會有幾個億的票房呀?”這樣的算法看似合理,但就是頻頻打臉。

於是,影視文娛行業就是這樣分裂著:一邊花錢刷著數據;一邊又因為錯信數據而讓更多的錢打了水漂。

而對於微博等社交平臺,更是大多數時候也態度曖昧:如果真的把給數據都“脫水”了,或者有刷榜就封號,那估計就會像沒有了美顏功能的手機,不一定明智。但如果數據假到毫無信服力,那平臺的價值也會蕩然無存。所以,這是一個玄妙的平衡。

巨大的需求背後其實早已形成了一條完整成熟的灰色產業鏈,其危害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目前,我國各種刷量平臺數量已經超過一千多家,其中規模較大的100家頭部平臺,每個月的流水大概在二百多萬,其暴利顯而易見。而且受整個行業暴利的趨使,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地下黑產從業者逐漸湧入到這個行業當中。現在,國內刷量產業的人員規模累計達到900多萬,已經是非常大的規模了。”騰訊網絡安全與犯罪研究基地的高級研究員張寶峰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張寶峰表示,從流量黑產的結構來看,社交業務類的流量黑產是重災區,已經佔到了整個虛假流量黑產的1/3,長視頻類居第二,論壇內容類緊隨其後。

“在利潤的驅動下,虛假流量已經進入到整個互聯網世界的肌理,可以是謠言製造機、評價作弊機,甚至是輿論風向標,對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和社會意識形態產生嚴重的威脅。”張寶峰說。

虛假流量上癮?中國“領先”全球?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虛假流量遊走在法律法規邊緣,治理難度非常大。張寶峰形容,現在行業中的很多人已經患上了“上癮式的流量依賴”。“虛假流量就好像‘皇帝的新衣’,但大家都沒有勇氣去戳破這個泡沫,反而都在產業鏈上下各取所需。而皇帝的新衣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有需求,因為與拼硬實力相比,刷流量更容易,太多人想走捷徑、走偏門。”他說。

張寶峰表示,處於灰色地帶的虛假流量,涉及的主管部門眾多,專業性強、取證難度大。從法律層面,虛假流量同時涉及民法、刑法、不正當競爭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及眾多行政法規,其是否涉嫌構成民事欺詐、不正當競爭、非法經營、計算機犯罪、詐騙犯罪等法律問題,都還需要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難道虛假流量就是“戒不掉”?為什麼國外沒有這麼嚴重?張寶峰半開玩笑地說,這事兒,中國確實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列,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幾乎都在美國和中國。我們在對外溝通交流的時候發現,我們發現的很多網絡上面的問題和現象其實在國外都沒有。”張寶峰說。

去年11月,中國歌手吳亦凡的新專輯《Antares》突然登上了美國iTunes音樂榜的第一名,其單曲預約下載量達到1400萬,超過了當時iTunes所有歐美歌手單曲預約下載量的總和。很多國外網友驚呼:誰是Kris Wu(吳亦凡的英文名)?

而這背後就是為偶像刷榜刷到國內的中國粉絲。很快,iTunes直接將粉絲真金白銀換來的數據作為異常數據清除了,但此事還是讓歐美樂壇十分驚訝,造成很大的國際不良影響。“刷榜iTunes這事兒,老外都已經震驚了,他們想都想到會有這種‘神操作’。”張寶峰說。

就像犯罪永遠不可能被消滅,只能進行控制。張寶峰認為,虛假流量這種灰色產業不一定是犯罪,但控制也是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徑的。比如進一步落實通信實名制的規則要求;互聯網行業不斷增加技術識別惡意賬號的安全保護措施;加強法律保護,實現精準打擊;倡導虛假流量的多方共治等等。

編審:張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