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所以,我覺得,最近掀起的關於周杰倫的話題數據大戰,完全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必要體現“優越感”,佔據超話排行榜上的兩個人——蔡徐坤和周杰倫,我覺得他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一種象徵,需要我們以客觀心態去看待: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真正有實力的偶像,明星,音樂人?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所以,我覺得,最近掀起的關於周杰倫的話題數據大戰,完全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必要體現“優越感”,佔據超話排行榜上的兩個人——蔡徐坤和周杰倫,我覺得他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一種象徵,需要我們以客觀心態去看待: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真正有實力的偶像,明星,音樂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79年出生的周杰倫,當然是以無數實打實的好作品,佔據著華語樂壇毋庸置疑的頂級地位,他的影響力並不需要數據來證明,但如果你真的瞭解周杰倫,應該知道他的出道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年給劉德華、張惠妹寫的歌都遭遇過退貨,吐詞不清的風格在發片後引發過各種爭議和吐槽。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所以,我覺得,最近掀起的關於周杰倫的話題數據大戰,完全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必要體現“優越感”,佔據超話排行榜上的兩個人——蔡徐坤和周杰倫,我覺得他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一種象徵,需要我們以客觀心態去看待: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真正有實力的偶像,明星,音樂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79年出生的周杰倫,當然是以無數實打實的好作品,佔據著華語樂壇毋庸置疑的頂級地位,他的影響力並不需要數據來證明,但如果你真的瞭解周杰倫,應該知道他的出道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年給劉德華、張惠妹寫的歌都遭遇過退貨,吐詞不清的風格在發片後引發過各種爭議和吐槽。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98年出生的蔡徐坤,從數據和粉絲影響力來說,是如今毋庸置疑的“頂流”,但他不是“周杰倫”的反面,不是“實力”的反面——他代表的,是經過20年歲月變遷後,按照新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成長起來的許多年輕人們,所選擇的認為可以給自己“力量”的那個人——


這個本質,和曾經年少的我們,選擇喜歡2000年出道時21歲的男孩周杰倫,並無不同。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所以,我覺得,最近掀起的關於周杰倫的話題數據大戰,完全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必要體現“優越感”,佔據超話排行榜上的兩個人——蔡徐坤和周杰倫,我覺得他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一種象徵,需要我們以客觀心態去看待: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真正有實力的偶像,明星,音樂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79年出生的周杰倫,當然是以無數實打實的好作品,佔據著華語樂壇毋庸置疑的頂級地位,他的影響力並不需要數據來證明,但如果你真的瞭解周杰倫,應該知道他的出道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年給劉德華、張惠妹寫的歌都遭遇過退貨,吐詞不清的風格在發片後引發過各種爭議和吐槽。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98年出生的蔡徐坤,從數據和粉絲影響力來說,是如今毋庸置疑的“頂流”,但他不是“周杰倫”的反面,不是“實力”的反面——他代表的,是經過20年歲月變遷後,按照新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成長起來的許多年輕人們,所選擇的認為可以給自己“力量”的那個人——


這個本質,和曾經年少的我們,選擇喜歡2000年出道時21歲的男孩周杰倫,並無不同。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與其放大一些惡意引起爭議的言論,製造所謂“決戰微博”的氛圍,我更喜歡看到的,反而是“蔡徐坤的粉絲被自己是周杰倫粉絲的老媽要求教如何給周杰倫刷話題”,“蔡徐坤的粉絲的手機被周杰倫的粉絲給沒收了”之類,多有意思啊!


就像人民日報說的,“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託”——這個寄託是美好的,而不是脆弱的,更不需要靠互相嘲諷和打壓,才能證明自己沒有“所託非人”。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所以,我覺得,最近掀起的關於周杰倫的話題數據大戰,完全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必要體現“優越感”,佔據超話排行榜上的兩個人——蔡徐坤和周杰倫,我覺得他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一種象徵,需要我們以客觀心態去看待: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真正有實力的偶像,明星,音樂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79年出生的周杰倫,當然是以無數實打實的好作品,佔據著華語樂壇毋庸置疑的頂級地位,他的影響力並不需要數據來證明,但如果你真的瞭解周杰倫,應該知道他的出道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年給劉德華、張惠妹寫的歌都遭遇過退貨,吐詞不清的風格在發片後引發過各種爭議和吐槽。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98年出生的蔡徐坤,從數據和粉絲影響力來說,是如今毋庸置疑的“頂流”,但他不是“周杰倫”的反面,不是“實力”的反面——他代表的,是經過20年歲月變遷後,按照新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成長起來的許多年輕人們,所選擇的認為可以給自己“力量”的那個人——


這個本質,和曾經年少的我們,選擇喜歡2000年出道時21歲的男孩周杰倫,並無不同。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與其放大一些惡意引起爭議的言論,製造所謂“決戰微博”的氛圍,我更喜歡看到的,反而是“蔡徐坤的粉絲被自己是周杰倫粉絲的老媽要求教如何給周杰倫刷話題”,“蔡徐坤的粉絲的手機被周杰倫的粉絲給沒收了”之類,多有意思啊!


就像人民日報說的,“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託”——這個寄託是美好的,而不是脆弱的,更不需要靠互相嘲諷和打壓,才能證明自己沒有“所託非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所以,我覺得,最近掀起的關於周杰倫的話題數據大戰,完全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必要體現“優越感”,佔據超話排行榜上的兩個人——蔡徐坤和周杰倫,我覺得他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一種象徵,需要我們以客觀心態去看待: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真正有實力的偶像,明星,音樂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79年出生的周杰倫,當然是以無數實打實的好作品,佔據著華語樂壇毋庸置疑的頂級地位,他的影響力並不需要數據來證明,但如果你真的瞭解周杰倫,應該知道他的出道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年給劉德華、張惠妹寫的歌都遭遇過退貨,吐詞不清的風格在發片後引發過各種爭議和吐槽。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98年出生的蔡徐坤,從數據和粉絲影響力來說,是如今毋庸置疑的“頂流”,但他不是“周杰倫”的反面,不是“實力”的反面——他代表的,是經過20年歲月變遷後,按照新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成長起來的許多年輕人們,所選擇的認為可以給自己“力量”的那個人——


這個本質,和曾經年少的我們,選擇喜歡2000年出道時21歲的男孩周杰倫,並無不同。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與其放大一些惡意引起爭議的言論,製造所謂“決戰微博”的氛圍,我更喜歡看到的,反而是“蔡徐坤的粉絲被自己是周杰倫粉絲的老媽要求教如何給周杰倫刷話題”,“蔡徐坤的粉絲的手機被周杰倫的粉絲給沒收了”之類,多有意思啊!


就像人民日報說的,“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託”——這個寄託是美好的,而不是脆弱的,更不需要靠互相嘲諷和打壓,才能證明自己沒有“所託非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而又有多少人,會真的瞭解蔡徐坤的作品,知道他是一個從詞曲創作、音樂製作、MV拍攝、視覺設計方方面面都全程參與,不拍戲不上綜藝,全身心投入在音樂世界裡,是真的有進步空間的,21歲男孩呢?


隨著周杰倫超話影響力值在微博創造了第一個破億紀錄,以及蔡徐坤粉絲團宣佈“未來將把重心放在關注藝人的作品和舞臺”,“陪伴他打磨出更好的作品”,我覺得,當年21歲出道的周杰倫,如今21歲當紅的蔡徐坤,同樣愛音樂,愛創作的兩個人,和他們其實也有共同交集的受眾群體,或者,就是你,我,我們,在意的還是自己的偶像能不能靠作品變得更好,擁有更長久的藝術生命力。


每代人的青春,每個人的偶像,都值得被尊重。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所以,我覺得,最近掀起的關於周杰倫的話題數據大戰,完全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必要體現“優越感”,佔據超話排行榜上的兩個人——蔡徐坤和周杰倫,我覺得他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一種象徵,需要我們以客觀心態去看待: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真正有實力的偶像,明星,音樂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79年出生的周杰倫,當然是以無數實打實的好作品,佔據著華語樂壇毋庸置疑的頂級地位,他的影響力並不需要數據來證明,但如果你真的瞭解周杰倫,應該知道他的出道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年給劉德華、張惠妹寫的歌都遭遇過退貨,吐詞不清的風格在發片後引發過各種爭議和吐槽。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98年出生的蔡徐坤,從數據和粉絲影響力來說,是如今毋庸置疑的“頂流”,但他不是“周杰倫”的反面,不是“實力”的反面——他代表的,是經過20年歲月變遷後,按照新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成長起來的許多年輕人們,所選擇的認為可以給自己“力量”的那個人——


這個本質,和曾經年少的我們,選擇喜歡2000年出道時21歲的男孩周杰倫,並無不同。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與其放大一些惡意引起爭議的言論,製造所謂“決戰微博”的氛圍,我更喜歡看到的,反而是“蔡徐坤的粉絲被自己是周杰倫粉絲的老媽要求教如何給周杰倫刷話題”,“蔡徐坤的粉絲的手機被周杰倫的粉絲給沒收了”之類,多有意思啊!


就像人民日報說的,“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託”——這個寄託是美好的,而不是脆弱的,更不需要靠互相嘲諷和打壓,才能證明自己沒有“所託非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而又有多少人,會真的瞭解蔡徐坤的作品,知道他是一個從詞曲創作、音樂製作、MV拍攝、視覺設計方方面面都全程參與,不拍戲不上綜藝,全身心投入在音樂世界裡,是真的有進步空間的,21歲男孩呢?


隨著周杰倫超話影響力值在微博創造了第一個破億紀錄,以及蔡徐坤粉絲團宣佈“未來將把重心放在關注藝人的作品和舞臺”,“陪伴他打磨出更好的作品”,我覺得,當年21歲出道的周杰倫,如今21歲當紅的蔡徐坤,同樣愛音樂,愛創作的兩個人,和他們其實也有共同交集的受眾群體,或者,就是你,我,我們,在意的還是自己的偶像能不能靠作品變得更好,擁有更長久的藝術生命力。


每代人的青春,每個人的偶像,都值得被尊重。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總有一些人在年齡上保持年輕,而我相信有更多人在心態上可以真的年輕,因為我們熱愛,我們也可以理解——不管是對自己從年少時愛到現在的人,還是現在正年少的人正愛著的人。


以及,胖蜀黍不喜歡杰倫的粉絲們戲稱自己是“夕陽紅”之類的,明明我們都還無比年輕啊!就像“小公舉”一樣粉嫩啊!不過,偶爾半夜時看到杰倫這張《頭文字D》裡的照片,也是有點想哭就是了(奶茶對歲月的發酵真的很可怕)……


"

公元2000年,周杰倫剛出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很喜歡他了,後來第二年出了《范特西》,他更是從臺灣紅遍兩岸三地。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那時候我讀初一,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對這個沒有F4帥、沒有謝霆鋒酷,卻有獨特魅力的男歌手趨之若鶩,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完全不聽周杰倫——


“唱的什麼玩意啊,嘴裡跟含了東西一樣!”


“永遠聽不清他的歌詞是什麼!”


甚至,我在家用VCD放周杰倫的《半島鐵盒》MV時,主歌唱出來以後,正在拖地的我媽也會說:“這是誰啊,是在唱歌還是念經?”


周杰倫的“個性”和“魅力”,很多人愛,也有很多人不愛。


如果當時網絡如今天一樣發達,關於周杰倫的那些愛與不愛,應該會通過微博、話題、短視頻之類,被髮酵得更加顯性與猛烈。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所以,我覺得,最近掀起的關於周杰倫的話題數據大戰,完全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必要體現“優越感”,佔據超話排行榜上的兩個人——蔡徐坤和周杰倫,我覺得他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一種象徵,需要我們以客觀心態去看待: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真正有實力的偶像,明星,音樂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79年出生的周杰倫,當然是以無數實打實的好作品,佔據著華語樂壇毋庸置疑的頂級地位,他的影響力並不需要數據來證明,但如果你真的瞭解周杰倫,應該知道他的出道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當年給劉德華、張惠妹寫的歌都遭遇過退貨,吐詞不清的風格在發片後引發過各種爭議和吐槽。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1998年出生的蔡徐坤,從數據和粉絲影響力來說,是如今毋庸置疑的“頂流”,但他不是“周杰倫”的反面,不是“實力”的反面——他代表的,是經過20年歲月變遷後,按照新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成長起來的許多年輕人們,所選擇的認為可以給自己“力量”的那個人——


這個本質,和曾經年少的我們,選擇喜歡2000年出道時21歲的男孩周杰倫,並無不同。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與其放大一些惡意引起爭議的言論,製造所謂“決戰微博”的氛圍,我更喜歡看到的,反而是“蔡徐坤的粉絲被自己是周杰倫粉絲的老媽要求教如何給周杰倫刷話題”,“蔡徐坤的粉絲的手機被周杰倫的粉絲給沒收了”之類,多有意思啊!


就像人民日報說的,“這不是代際衝突,更無關價值觀斷裂,而是一場聯合致敬,尋找內心深處的寄託”——這個寄託是美好的,而不是脆弱的,更不需要靠互相嘲諷和打壓,才能證明自己沒有“所託非人”。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而又有多少人,會真的瞭解蔡徐坤的作品,知道他是一個從詞曲創作、音樂製作、MV拍攝、視覺設計方方面面都全程參與,不拍戲不上綜藝,全身心投入在音樂世界裡,是真的有進步空間的,21歲男孩呢?


隨著周杰倫超話影響力值在微博創造了第一個破億紀錄,以及蔡徐坤粉絲團宣佈“未來將把重心放在關注藝人的作品和舞臺”,“陪伴他打磨出更好的作品”,我覺得,當年21歲出道的周杰倫,如今21歲當紅的蔡徐坤,同樣愛音樂,愛創作的兩個人,和他們其實也有共同交集的受眾群體,或者,就是你,我,我們,在意的還是自己的偶像能不能靠作品變得更好,擁有更長久的藝術生命力。


每代人的青春,每個人的偶像,都值得被尊重。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總有一些人在年齡上保持年輕,而我相信有更多人在心態上可以真的年輕,因為我們熱愛,我們也可以理解——不管是對自己從年少時愛到現在的人,還是現在正年少的人正愛著的人。


以及,胖蜀黍不喜歡杰倫的粉絲們戲稱自己是“夕陽紅”之類的,明明我們都還無比年輕啊!就像“小公舉”一樣粉嫩啊!不過,偶爾半夜時看到杰倫這張《頭文字D》裡的照片,也是有點想哭就是了(奶茶對歲月的發酵真的很可怕)……


“我喜歡周杰倫”和“我討厭蔡徐坤”,是一回事嗎?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