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解決白河主壩基礎滲漏,專門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

混凝土防滲牆鑽孔使用CZ-20、CZ-22、CZ-30型鋼絲繩衝擊鑽機,平均開動衝擊鑽機70臺,最高開動88臺。造孔施工主要採用鑽劈法,即單個槽孔內將單孔分為主孔和副孔,相間佈置,主孔鑽進超前7~8米後,劈打副孔,直至整個槽孔達到預定深度。

造孔分兩期進行,先Ⅰ期,後Ⅱ期。選用副孔長度1.3米,槽孔長度一般為5米、7.1米、9.2米。施工中為加快進度,提高機械利用率,有的Ⅰ期孔加長、Ⅱ期孔縮短,有的Ⅰ、Ⅱ期孔打通,形成長槽孔,最長的達32米。結果使原計劃的110個槽孔減少為63個,從而減少了搭接接頭數量,節約了混凝土。

固壁材料選用北京清河鎮黏土,初期設備不足,曾大量使用人工攪拌泥漿,及時滿足了施工需要。清孔主要使用抽筒和空氣吸泥器。槽孔澆築採用直升導管,泥漿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由雙輪手推小車人工運輸,澆築用工最多一班達387人。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解決白河主壩基礎滲漏,專門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

混凝土防滲牆鑽孔使用CZ-20、CZ-22、CZ-30型鋼絲繩衝擊鑽機,平均開動衝擊鑽機70臺,最高開動88臺。造孔施工主要採用鑽劈法,即單個槽孔內將單孔分為主孔和副孔,相間佈置,主孔鑽進超前7~8米後,劈打副孔,直至整個槽孔達到預定深度。

造孔分兩期進行,先Ⅰ期,後Ⅱ期。選用副孔長度1.3米,槽孔長度一般為5米、7.1米、9.2米。施工中為加快進度,提高機械利用率,有的Ⅰ期孔加長、Ⅱ期孔縮短,有的Ⅰ、Ⅱ期孔打通,形成長槽孔,最長的達32米。結果使原計劃的110個槽孔減少為63個,從而減少了搭接接頭數量,節約了混凝土。

固壁材料選用北京清河鎮黏土,初期設備不足,曾大量使用人工攪拌泥漿,及時滿足了施工需要。清孔主要使用抽筒和空氣吸泥器。槽孔澆築採用直升導管,泥漿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由雙輪手推小車人工運輸,澆築用工最多一班達387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防滲牆首個槽孔成功澆築

240米的灌漿帷幕部分,共計179孔。鑽孔使用KAM-500、KA-2M-300型岩心鑽機,先鑽孔、後灌漿。岩心鑽機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2臺。灌漿泵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4臺。在投放鐵砂完成迴轉鑽孔後,及時清孔,注入填料封閉穿孔管與鑽孔孔壁間的間隙。待填料凝固後灌漿,以栓塞灌漿為主,部分採用無塞鑽桿法灌漿。

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北京的冬季。平均氣溫為﹣6~﹣8℃,最低超過﹣20℃。工地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升溫防寒,保證混凝土和漿液的使用質量。

通過大鍋燒水和暖氣鍋爐,將水溫保持在60~70℃。砂料用人工炒砂加熱,用磚砌成火炕式灶,灶上鋪鋼板,鋼板下面燒火,上面炒砂,將砂料升溫至20℃左右。混凝土拌合站搭設席篷,並設有火爐,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從而保證混凝土入倉溫度在5℃以上。水管、漿管全部包裹稻草,黏土用熱水管和暖氣預熱。

經過187天不分晝夜、不畏嚴寒的艱苦奮戰,1960年5月13日,白河主壩壩基處理工程勝利結束。東西段混凝土防滲牆長569米,灌漿段混凝土防滲淺牆長226米,總長795米,牆厚0.8米,最大深度44米,澆築混凝土2萬立方米。帷幕灌漿共完成鑽孔進尺9400米,灌漿進尺6600米。防滲牆和帷幕灌漿的總防滲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抗滲等級W8。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解決白河主壩基礎滲漏,專門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

混凝土防滲牆鑽孔使用CZ-20、CZ-22、CZ-30型鋼絲繩衝擊鑽機,平均開動衝擊鑽機70臺,最高開動88臺。造孔施工主要採用鑽劈法,即單個槽孔內將單孔分為主孔和副孔,相間佈置,主孔鑽進超前7~8米後,劈打副孔,直至整個槽孔達到預定深度。

造孔分兩期進行,先Ⅰ期,後Ⅱ期。選用副孔長度1.3米,槽孔長度一般為5米、7.1米、9.2米。施工中為加快進度,提高機械利用率,有的Ⅰ期孔加長、Ⅱ期孔縮短,有的Ⅰ、Ⅱ期孔打通,形成長槽孔,最長的達32米。結果使原計劃的110個槽孔減少為63個,從而減少了搭接接頭數量,節約了混凝土。

固壁材料選用北京清河鎮黏土,初期設備不足,曾大量使用人工攪拌泥漿,及時滿足了施工需要。清孔主要使用抽筒和空氣吸泥器。槽孔澆築採用直升導管,泥漿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由雙輪手推小車人工運輸,澆築用工最多一班達387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防滲牆首個槽孔成功澆築

240米的灌漿帷幕部分,共計179孔。鑽孔使用KAM-500、KA-2M-300型岩心鑽機,先鑽孔、後灌漿。岩心鑽機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2臺。灌漿泵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4臺。在投放鐵砂完成迴轉鑽孔後,及時清孔,注入填料封閉穿孔管與鑽孔孔壁間的間隙。待填料凝固後灌漿,以栓塞灌漿為主,部分採用無塞鑽桿法灌漿。

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北京的冬季。平均氣溫為﹣6~﹣8℃,最低超過﹣20℃。工地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升溫防寒,保證混凝土和漿液的使用質量。

通過大鍋燒水和暖氣鍋爐,將水溫保持在60~70℃。砂料用人工炒砂加熱,用磚砌成火炕式灶,灶上鋪鋼板,鋼板下面燒火,上面炒砂,將砂料升溫至20℃左右。混凝土拌合站搭設席篷,並設有火爐,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從而保證混凝土入倉溫度在5℃以上。水管、漿管全部包裹稻草,黏土用熱水管和暖氣預熱。

經過187天不分晝夜、不畏嚴寒的艱苦奮戰,1960年5月13日,白河主壩壩基處理工程勝利結束。東西段混凝土防滲牆長569米,灌漿段混凝土防滲淺牆長226米,總長795米,牆厚0.8米,最大深度44米,澆築混凝土2萬立方米。帷幕灌漿共完成鑽孔進尺9400米,灌漿進尺6600米。防滲牆和帷幕灌漿的總防滲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抗滲等級W8。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12月3日,《密雲水庫報》

這是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第一道槽孔型防滲牆,也是中國人民挑戰困難學習掌握尖端技術的生動實踐。密雲水庫壩基處理過程中探索成功的防滲牆和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成為後來大量類似工程施工的參照範例和基本規範。

60年來,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經受著超高水頭甚至地震的考驗,防滲效果依然安全可靠,壩內浸潤線位置很低,壩身保持安全穩定。

積累先進防滲技術

混凝土防滲牆技術1950年起源於意大利,我國是引進較早的國家之一,首先應用在水利工程上。1958年在湖北明山水庫建成了連鎖管柱防滲牆,同年在山東青島月子口水庫建成了連鎖樁柱防滲牆。在此基礎上,在密雲水庫首次創造了鑽劈法工藝和槽孔型混凝土防滲牆。通過後期的完善,確立了防滲牆在覆蓋層地基防滲處理中的主導地位。

1965~1970年,通過四川龔嘴、映秀灣、漁子溪、貴州窄巷口等電站壩基、圍堰防滲牆的修建,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砂卵石地層擴展到含大孤石的漂卵石地層,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孤石爆破技術和架空地層堵漏、防漏技術,從此可以在各種複雜地層中修建混凝土防滲牆,為我國西南地區的水電開發創造了條件。1967年四川龔嘴電站圍堰首次採用防滲牆防滲,更是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壩基防滲擴展到土石圍堰防滲,逐漸成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圍堰堰體、堰基防滲的主要手段。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解決白河主壩基礎滲漏,專門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

混凝土防滲牆鑽孔使用CZ-20、CZ-22、CZ-30型鋼絲繩衝擊鑽機,平均開動衝擊鑽機70臺,最高開動88臺。造孔施工主要採用鑽劈法,即單個槽孔內將單孔分為主孔和副孔,相間佈置,主孔鑽進超前7~8米後,劈打副孔,直至整個槽孔達到預定深度。

造孔分兩期進行,先Ⅰ期,後Ⅱ期。選用副孔長度1.3米,槽孔長度一般為5米、7.1米、9.2米。施工中為加快進度,提高機械利用率,有的Ⅰ期孔加長、Ⅱ期孔縮短,有的Ⅰ、Ⅱ期孔打通,形成長槽孔,最長的達32米。結果使原計劃的110個槽孔減少為63個,從而減少了搭接接頭數量,節約了混凝土。

固壁材料選用北京清河鎮黏土,初期設備不足,曾大量使用人工攪拌泥漿,及時滿足了施工需要。清孔主要使用抽筒和空氣吸泥器。槽孔澆築採用直升導管,泥漿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由雙輪手推小車人工運輸,澆築用工最多一班達387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防滲牆首個槽孔成功澆築

240米的灌漿帷幕部分,共計179孔。鑽孔使用KAM-500、KA-2M-300型岩心鑽機,先鑽孔、後灌漿。岩心鑽機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2臺。灌漿泵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4臺。在投放鐵砂完成迴轉鑽孔後,及時清孔,注入填料封閉穿孔管與鑽孔孔壁間的間隙。待填料凝固後灌漿,以栓塞灌漿為主,部分採用無塞鑽桿法灌漿。

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北京的冬季。平均氣溫為﹣6~﹣8℃,最低超過﹣20℃。工地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升溫防寒,保證混凝土和漿液的使用質量。

通過大鍋燒水和暖氣鍋爐,將水溫保持在60~70℃。砂料用人工炒砂加熱,用磚砌成火炕式灶,灶上鋪鋼板,鋼板下面燒火,上面炒砂,將砂料升溫至20℃左右。混凝土拌合站搭設席篷,並設有火爐,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從而保證混凝土入倉溫度在5℃以上。水管、漿管全部包裹稻草,黏土用熱水管和暖氣預熱。

經過187天不分晝夜、不畏嚴寒的艱苦奮戰,1960年5月13日,白河主壩壩基處理工程勝利結束。東西段混凝土防滲牆長569米,灌漿段混凝土防滲淺牆長226米,總長795米,牆厚0.8米,最大深度44米,澆築混凝土2萬立方米。帷幕灌漿共完成鑽孔進尺9400米,灌漿進尺6600米。防滲牆和帷幕灌漿的總防滲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抗滲等級W8。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12月3日,《密雲水庫報》

這是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第一道槽孔型防滲牆,也是中國人民挑戰困難學習掌握尖端技術的生動實踐。密雲水庫壩基處理過程中探索成功的防滲牆和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成為後來大量類似工程施工的參照範例和基本規範。

60年來,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經受著超高水頭甚至地震的考驗,防滲效果依然安全可靠,壩內浸潤線位置很低,壩身保持安全穩定。

積累先進防滲技術

混凝土防滲牆技術1950年起源於意大利,我國是引進較早的國家之一,首先應用在水利工程上。1958年在湖北明山水庫建成了連鎖管柱防滲牆,同年在山東青島月子口水庫建成了連鎖樁柱防滲牆。在此基礎上,在密雲水庫首次創造了鑽劈法工藝和槽孔型混凝土防滲牆。通過後期的完善,確立了防滲牆在覆蓋層地基防滲處理中的主導地位。

1965~1970年,通過四川龔嘴、映秀灣、漁子溪、貴州窄巷口等電站壩基、圍堰防滲牆的修建,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砂卵石地層擴展到含大孤石的漂卵石地層,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孤石爆破技術和架空地層堵漏、防漏技術,從此可以在各種複雜地層中修建混凝土防滲牆,為我國西南地區的水電開發創造了條件。1967年四川龔嘴電站圍堰首次採用防滲牆防滲,更是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壩基防滲擴展到土石圍堰防滲,逐漸成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圍堰堰體、堰基防滲的主要手段。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6月1日,建設中的密雲水庫。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隨著廣西澄碧河水庫、甘肅黃羊河水庫、江西柘林水庫、河北邱莊水庫等病險水庫壩體、壩基防滲牆的建成,混凝土防滲牆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為大中型病險水庫大壩加固的主要措施。

鑽劈法成槽技術為密雲水庫基礎處理指揮部首創,一直沿用至今。鑽劈法單純用鋼絲繩衝擊鑽機施工,適用於各種地層,具有適用範圍廣、設備簡單、施工成本低等特點,成槽的深度和寬度基本不受限制,且容易調整。

為了較好地適應地基變形,降低彈性模量,牆體材料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黏土。黏土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較低,後期強度增長較多,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自1959年用於密雲水庫以來,截止到上世紀末,我國已修建的防滲牆中約有76%採用了黏土混凝土。目前黏土混凝土仍然是永久防滲牆的首選牆體材料。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解決白河主壩基礎滲漏,專門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

混凝土防滲牆鑽孔使用CZ-20、CZ-22、CZ-30型鋼絲繩衝擊鑽機,平均開動衝擊鑽機70臺,最高開動88臺。造孔施工主要採用鑽劈法,即單個槽孔內將單孔分為主孔和副孔,相間佈置,主孔鑽進超前7~8米後,劈打副孔,直至整個槽孔達到預定深度。

造孔分兩期進行,先Ⅰ期,後Ⅱ期。選用副孔長度1.3米,槽孔長度一般為5米、7.1米、9.2米。施工中為加快進度,提高機械利用率,有的Ⅰ期孔加長、Ⅱ期孔縮短,有的Ⅰ、Ⅱ期孔打通,形成長槽孔,最長的達32米。結果使原計劃的110個槽孔減少為63個,從而減少了搭接接頭數量,節約了混凝土。

固壁材料選用北京清河鎮黏土,初期設備不足,曾大量使用人工攪拌泥漿,及時滿足了施工需要。清孔主要使用抽筒和空氣吸泥器。槽孔澆築採用直升導管,泥漿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由雙輪手推小車人工運輸,澆築用工最多一班達387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防滲牆首個槽孔成功澆築

240米的灌漿帷幕部分,共計179孔。鑽孔使用KAM-500、KA-2M-300型岩心鑽機,先鑽孔、後灌漿。岩心鑽機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2臺。灌漿泵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4臺。在投放鐵砂完成迴轉鑽孔後,及時清孔,注入填料封閉穿孔管與鑽孔孔壁間的間隙。待填料凝固後灌漿,以栓塞灌漿為主,部分採用無塞鑽桿法灌漿。

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北京的冬季。平均氣溫為﹣6~﹣8℃,最低超過﹣20℃。工地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升溫防寒,保證混凝土和漿液的使用質量。

通過大鍋燒水和暖氣鍋爐,將水溫保持在60~70℃。砂料用人工炒砂加熱,用磚砌成火炕式灶,灶上鋪鋼板,鋼板下面燒火,上面炒砂,將砂料升溫至20℃左右。混凝土拌合站搭設席篷,並設有火爐,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從而保證混凝土入倉溫度在5℃以上。水管、漿管全部包裹稻草,黏土用熱水管和暖氣預熱。

經過187天不分晝夜、不畏嚴寒的艱苦奮戰,1960年5月13日,白河主壩壩基處理工程勝利結束。東西段混凝土防滲牆長569米,灌漿段混凝土防滲淺牆長226米,總長795米,牆厚0.8米,最大深度44米,澆築混凝土2萬立方米。帷幕灌漿共完成鑽孔進尺9400米,灌漿進尺6600米。防滲牆和帷幕灌漿的總防滲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抗滲等級W8。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12月3日,《密雲水庫報》

這是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第一道槽孔型防滲牆,也是中國人民挑戰困難學習掌握尖端技術的生動實踐。密雲水庫壩基處理過程中探索成功的防滲牆和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成為後來大量類似工程施工的參照範例和基本規範。

60年來,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經受著超高水頭甚至地震的考驗,防滲效果依然安全可靠,壩內浸潤線位置很低,壩身保持安全穩定。

積累先進防滲技術

混凝土防滲牆技術1950年起源於意大利,我國是引進較早的國家之一,首先應用在水利工程上。1958年在湖北明山水庫建成了連鎖管柱防滲牆,同年在山東青島月子口水庫建成了連鎖樁柱防滲牆。在此基礎上,在密雲水庫首次創造了鑽劈法工藝和槽孔型混凝土防滲牆。通過後期的完善,確立了防滲牆在覆蓋層地基防滲處理中的主導地位。

1965~1970年,通過四川龔嘴、映秀灣、漁子溪、貴州窄巷口等電站壩基、圍堰防滲牆的修建,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砂卵石地層擴展到含大孤石的漂卵石地層,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孤石爆破技術和架空地層堵漏、防漏技術,從此可以在各種複雜地層中修建混凝土防滲牆,為我國西南地區的水電開發創造了條件。1967年四川龔嘴電站圍堰首次採用防滲牆防滲,更是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壩基防滲擴展到土石圍堰防滲,逐漸成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圍堰堰體、堰基防滲的主要手段。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6月1日,建設中的密雲水庫。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隨著廣西澄碧河水庫、甘肅黃羊河水庫、江西柘林水庫、河北邱莊水庫等病險水庫壩體、壩基防滲牆的建成,混凝土防滲牆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為大中型病險水庫大壩加固的主要措施。

鑽劈法成槽技術為密雲水庫基礎處理指揮部首創,一直沿用至今。鑽劈法單純用鋼絲繩衝擊鑽機施工,適用於各種地層,具有適用範圍廣、設備簡單、施工成本低等特點,成槽的深度和寬度基本不受限制,且容易調整。

為了較好地適應地基變形,降低彈性模量,牆體材料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黏土。黏土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較低,後期強度增長較多,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自1959年用於密雲水庫以來,截止到上世紀末,我國已修建的防滲牆中約有76%採用了黏土混凝土。目前黏土混凝土仍然是永久防滲牆的首選牆體材料。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使用的預埋穿孔管法灌漿方法,通過對灌漿裝置和灌漿工藝進行改進和完善,為先進的袖閥花管法在國內推廣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20世紀60年代一大批水電站的壩基覆蓋層帷幕灌漿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年代末,又在貴州烏江渡水電站首創了孔口封閉灌漿法,取得巨大成功,為我國在岩溶地區修建高壩奠定了基礎。此後孔口封閉灌漿法在全國範圍推廣,現已成為水利水電工程灌漿施工的主要工法。

1960年9月1日,密雲水庫主體完工並投入使用。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毛主席、周總理的關懷和領導之下,20餘萬建設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建成了這座大型水庫,這無疑是中國水庫修建史上的一大奇蹟。不僅解決了防洪防澇、發展農田灌溉事業的問題,並且基本解決了困擾北京城區多年的缺水之苦。當然,密雲水庫是在“大躍進”運動高潮中興建的,它給後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周總理後來所作的總結頗值得重視:密雲水庫搞得太快,負擔太重,三年建成急了一些。水庫容量大,遷移人口多,淹地多,因此計劃施工時間應該長一些,慎重一些。雖然工程是成功的,但是有偶然性。

歷經甲子砥礪前行

1960年11月,基礎處理指揮部撤銷。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領導人員調整,楊海峰任總隊長,邸志忠任黨委書記,王文修任黨委副書記。基礎處理總隊下轄一、二、三、四、五、六共6個大隊,後又增加1個修配廠。

1963年5月,隨著密雲水庫基礎工程全面竣工,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的組織機構和隊伍人員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隸屬關係由密雲水庫工程指揮部管理,劃歸到水電部水利水電建設總局直轄管理。因此這一時期基礎總隊稱作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職工總數1500人,縣團級編制。黨委書記邸志忠,黨委副書記王文修,總隊長楊海峰,副總隊長韓興國、夏錦燦。隊部設在密雲水庫管理處西側,今華電集團高級培訓中心所在地。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解決白河主壩基礎滲漏,專門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

混凝土防滲牆鑽孔使用CZ-20、CZ-22、CZ-30型鋼絲繩衝擊鑽機,平均開動衝擊鑽機70臺,最高開動88臺。造孔施工主要採用鑽劈法,即單個槽孔內將單孔分為主孔和副孔,相間佈置,主孔鑽進超前7~8米後,劈打副孔,直至整個槽孔達到預定深度。

造孔分兩期進行,先Ⅰ期,後Ⅱ期。選用副孔長度1.3米,槽孔長度一般為5米、7.1米、9.2米。施工中為加快進度,提高機械利用率,有的Ⅰ期孔加長、Ⅱ期孔縮短,有的Ⅰ、Ⅱ期孔打通,形成長槽孔,最長的達32米。結果使原計劃的110個槽孔減少為63個,從而減少了搭接接頭數量,節約了混凝土。

固壁材料選用北京清河鎮黏土,初期設備不足,曾大量使用人工攪拌泥漿,及時滿足了施工需要。清孔主要使用抽筒和空氣吸泥器。槽孔澆築採用直升導管,泥漿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由雙輪手推小車人工運輸,澆築用工最多一班達387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防滲牆首個槽孔成功澆築

240米的灌漿帷幕部分,共計179孔。鑽孔使用KAM-500、KA-2M-300型岩心鑽機,先鑽孔、後灌漿。岩心鑽機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2臺。灌漿泵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4臺。在投放鐵砂完成迴轉鑽孔後,及時清孔,注入填料封閉穿孔管與鑽孔孔壁間的間隙。待填料凝固後灌漿,以栓塞灌漿為主,部分採用無塞鑽桿法灌漿。

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北京的冬季。平均氣溫為﹣6~﹣8℃,最低超過﹣20℃。工地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升溫防寒,保證混凝土和漿液的使用質量。

通過大鍋燒水和暖氣鍋爐,將水溫保持在60~70℃。砂料用人工炒砂加熱,用磚砌成火炕式灶,灶上鋪鋼板,鋼板下面燒火,上面炒砂,將砂料升溫至20℃左右。混凝土拌合站搭設席篷,並設有火爐,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從而保證混凝土入倉溫度在5℃以上。水管、漿管全部包裹稻草,黏土用熱水管和暖氣預熱。

經過187天不分晝夜、不畏嚴寒的艱苦奮戰,1960年5月13日,白河主壩壩基處理工程勝利結束。東西段混凝土防滲牆長569米,灌漿段混凝土防滲淺牆長226米,總長795米,牆厚0.8米,最大深度44米,澆築混凝土2萬立方米。帷幕灌漿共完成鑽孔進尺9400米,灌漿進尺6600米。防滲牆和帷幕灌漿的總防滲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抗滲等級W8。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12月3日,《密雲水庫報》

這是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第一道槽孔型防滲牆,也是中國人民挑戰困難學習掌握尖端技術的生動實踐。密雲水庫壩基處理過程中探索成功的防滲牆和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成為後來大量類似工程施工的參照範例和基本規範。

60年來,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經受著超高水頭甚至地震的考驗,防滲效果依然安全可靠,壩內浸潤線位置很低,壩身保持安全穩定。

積累先進防滲技術

混凝土防滲牆技術1950年起源於意大利,我國是引進較早的國家之一,首先應用在水利工程上。1958年在湖北明山水庫建成了連鎖管柱防滲牆,同年在山東青島月子口水庫建成了連鎖樁柱防滲牆。在此基礎上,在密雲水庫首次創造了鑽劈法工藝和槽孔型混凝土防滲牆。通過後期的完善,確立了防滲牆在覆蓋層地基防滲處理中的主導地位。

1965~1970年,通過四川龔嘴、映秀灣、漁子溪、貴州窄巷口等電站壩基、圍堰防滲牆的修建,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砂卵石地層擴展到含大孤石的漂卵石地層,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孤石爆破技術和架空地層堵漏、防漏技術,從此可以在各種複雜地層中修建混凝土防滲牆,為我國西南地區的水電開發創造了條件。1967年四川龔嘴電站圍堰首次採用防滲牆防滲,更是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壩基防滲擴展到土石圍堰防滲,逐漸成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圍堰堰體、堰基防滲的主要手段。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6月1日,建設中的密雲水庫。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隨著廣西澄碧河水庫、甘肅黃羊河水庫、江西柘林水庫、河北邱莊水庫等病險水庫壩體、壩基防滲牆的建成,混凝土防滲牆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為大中型病險水庫大壩加固的主要措施。

鑽劈法成槽技術為密雲水庫基礎處理指揮部首創,一直沿用至今。鑽劈法單純用鋼絲繩衝擊鑽機施工,適用於各種地層,具有適用範圍廣、設備簡單、施工成本低等特點,成槽的深度和寬度基本不受限制,且容易調整。

為了較好地適應地基變形,降低彈性模量,牆體材料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黏土。黏土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較低,後期強度增長較多,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自1959年用於密雲水庫以來,截止到上世紀末,我國已修建的防滲牆中約有76%採用了黏土混凝土。目前黏土混凝土仍然是永久防滲牆的首選牆體材料。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使用的預埋穿孔管法灌漿方法,通過對灌漿裝置和灌漿工藝進行改進和完善,為先進的袖閥花管法在國內推廣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20世紀60年代一大批水電站的壩基覆蓋層帷幕灌漿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年代末,又在貴州烏江渡水電站首創了孔口封閉灌漿法,取得巨大成功,為我國在岩溶地區修建高壩奠定了基礎。此後孔口封閉灌漿法在全國範圍推廣,現已成為水利水電工程灌漿施工的主要工法。

1960年9月1日,密雲水庫主體完工並投入使用。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毛主席、周總理的關懷和領導之下,20餘萬建設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建成了這座大型水庫,這無疑是中國水庫修建史上的一大奇蹟。不僅解決了防洪防澇、發展農田灌溉事業的問題,並且基本解決了困擾北京城區多年的缺水之苦。當然,密雲水庫是在“大躍進”運動高潮中興建的,它給後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周總理後來所作的總結頗值得重視:密雲水庫搞得太快,負擔太重,三年建成急了一些。水庫容量大,遷移人口多,淹地多,因此計劃施工時間應該長一些,慎重一些。雖然工程是成功的,但是有偶然性。

歷經甲子砥礪前行

1960年11月,基礎處理指揮部撤銷。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領導人員調整,楊海峰任總隊長,邸志忠任黨委書記,王文修任黨委副書記。基礎處理總隊下轄一、二、三、四、五、六共6個大隊,後又增加1個修配廠。

1963年5月,隨著密雲水庫基礎工程全面竣工,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的組織機構和隊伍人員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隸屬關係由密雲水庫工程指揮部管理,劃歸到水電部水利水電建設總局直轄管理。因此這一時期基礎總隊稱作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職工總數1500人,縣團級編制。黨委書記邸志忠,黨委副書記王文修,總隊長楊海峰,副總隊長韓興國、夏錦燦。隊部設在密雲水庫管理處西側,今華電集團高級培訓中心所在地。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60年8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密雲水庫的合影

從1963年到1969年,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一部分人員隊伍輾轉奔波,繼續完成國家下達的基礎處理工程任務,主要承擔了北京上馬嶺水電站基礎處理、海子水庫壩基帷幕灌漿、崇各莊水庫壩基防滲等工程。一部分人員受彭真和北京市政府的委託,在北京郊縣地區從事農業用水打井任務,為北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服務。

1969年9月,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解散,職工隊伍成建制地分別劃歸有關工程局:一隊去甘肅碧口電站工地,劃歸水電五局;二隊去四川映秀灣電站工地,劃歸水電六局;三隊劃歸雲南省水利廳,後劃歸葛洲壩工程局;四隊去四川龔嘴電站工地,劃歸水電七局;五隊劃歸雲南省地方水利局;六隊部分劃歸北京市水利局,部分劃歸北京水利總隊,部分劃歸三門峽水電十一局;修配廠整建制劃歸水電十一局,成為這些單位基礎處理施工的骨幹力量。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水利電力部決定重建專業化的基礎處理隊伍,並在天津楊村設籌備處開展籌建工作。從1978~1982年期間,分別成立水利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公司、電力工業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工程公司,直到1982年3月,水利電力部最終成立水利電力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公司,定為地師級單位。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解決白河主壩基礎滲漏,專門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

混凝土防滲牆鑽孔使用CZ-20、CZ-22、CZ-30型鋼絲繩衝擊鑽機,平均開動衝擊鑽機70臺,最高開動88臺。造孔施工主要採用鑽劈法,即單個槽孔內將單孔分為主孔和副孔,相間佈置,主孔鑽進超前7~8米後,劈打副孔,直至整個槽孔達到預定深度。

造孔分兩期進行,先Ⅰ期,後Ⅱ期。選用副孔長度1.3米,槽孔長度一般為5米、7.1米、9.2米。施工中為加快進度,提高機械利用率,有的Ⅰ期孔加長、Ⅱ期孔縮短,有的Ⅰ、Ⅱ期孔打通,形成長槽孔,最長的達32米。結果使原計劃的110個槽孔減少為63個,從而減少了搭接接頭數量,節約了混凝土。

固壁材料選用北京清河鎮黏土,初期設備不足,曾大量使用人工攪拌泥漿,及時滿足了施工需要。清孔主要使用抽筒和空氣吸泥器。槽孔澆築採用直升導管,泥漿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由雙輪手推小車人工運輸,澆築用工最多一班達387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防滲牆首個槽孔成功澆築

240米的灌漿帷幕部分,共計179孔。鑽孔使用KAM-500、KA-2M-300型岩心鑽機,先鑽孔、後灌漿。岩心鑽機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2臺。灌漿泵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4臺。在投放鐵砂完成迴轉鑽孔後,及時清孔,注入填料封閉穿孔管與鑽孔孔壁間的間隙。待填料凝固後灌漿,以栓塞灌漿為主,部分採用無塞鑽桿法灌漿。

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北京的冬季。平均氣溫為﹣6~﹣8℃,最低超過﹣20℃。工地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升溫防寒,保證混凝土和漿液的使用質量。

通過大鍋燒水和暖氣鍋爐,將水溫保持在60~70℃。砂料用人工炒砂加熱,用磚砌成火炕式灶,灶上鋪鋼板,鋼板下面燒火,上面炒砂,將砂料升溫至20℃左右。混凝土拌合站搭設席篷,並設有火爐,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從而保證混凝土入倉溫度在5℃以上。水管、漿管全部包裹稻草,黏土用熱水管和暖氣預熱。

經過187天不分晝夜、不畏嚴寒的艱苦奮戰,1960年5月13日,白河主壩壩基處理工程勝利結束。東西段混凝土防滲牆長569米,灌漿段混凝土防滲淺牆長226米,總長795米,牆厚0.8米,最大深度44米,澆築混凝土2萬立方米。帷幕灌漿共完成鑽孔進尺9400米,灌漿進尺6600米。防滲牆和帷幕灌漿的總防滲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抗滲等級W8。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12月3日,《密雲水庫報》

這是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第一道槽孔型防滲牆,也是中國人民挑戰困難學習掌握尖端技術的生動實踐。密雲水庫壩基處理過程中探索成功的防滲牆和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成為後來大量類似工程施工的參照範例和基本規範。

60年來,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經受著超高水頭甚至地震的考驗,防滲效果依然安全可靠,壩內浸潤線位置很低,壩身保持安全穩定。

積累先進防滲技術

混凝土防滲牆技術1950年起源於意大利,我國是引進較早的國家之一,首先應用在水利工程上。1958年在湖北明山水庫建成了連鎖管柱防滲牆,同年在山東青島月子口水庫建成了連鎖樁柱防滲牆。在此基礎上,在密雲水庫首次創造了鑽劈法工藝和槽孔型混凝土防滲牆。通過後期的完善,確立了防滲牆在覆蓋層地基防滲處理中的主導地位。

1965~1970年,通過四川龔嘴、映秀灣、漁子溪、貴州窄巷口等電站壩基、圍堰防滲牆的修建,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砂卵石地層擴展到含大孤石的漂卵石地層,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孤石爆破技術和架空地層堵漏、防漏技術,從此可以在各種複雜地層中修建混凝土防滲牆,為我國西南地區的水電開發創造了條件。1967年四川龔嘴電站圍堰首次採用防滲牆防滲,更是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壩基防滲擴展到土石圍堰防滲,逐漸成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圍堰堰體、堰基防滲的主要手段。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6月1日,建設中的密雲水庫。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隨著廣西澄碧河水庫、甘肅黃羊河水庫、江西柘林水庫、河北邱莊水庫等病險水庫壩體、壩基防滲牆的建成,混凝土防滲牆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為大中型病險水庫大壩加固的主要措施。

鑽劈法成槽技術為密雲水庫基礎處理指揮部首創,一直沿用至今。鑽劈法單純用鋼絲繩衝擊鑽機施工,適用於各種地層,具有適用範圍廣、設備簡單、施工成本低等特點,成槽的深度和寬度基本不受限制,且容易調整。

為了較好地適應地基變形,降低彈性模量,牆體材料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黏土。黏土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較低,後期強度增長較多,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自1959年用於密雲水庫以來,截止到上世紀末,我國已修建的防滲牆中約有76%採用了黏土混凝土。目前黏土混凝土仍然是永久防滲牆的首選牆體材料。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使用的預埋穿孔管法灌漿方法,通過對灌漿裝置和灌漿工藝進行改進和完善,為先進的袖閥花管法在國內推廣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20世紀60年代一大批水電站的壩基覆蓋層帷幕灌漿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年代末,又在貴州烏江渡水電站首創了孔口封閉灌漿法,取得巨大成功,為我國在岩溶地區修建高壩奠定了基礎。此後孔口封閉灌漿法在全國範圍推廣,現已成為水利水電工程灌漿施工的主要工法。

1960年9月1日,密雲水庫主體完工並投入使用。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毛主席、周總理的關懷和領導之下,20餘萬建設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建成了這座大型水庫,這無疑是中國水庫修建史上的一大奇蹟。不僅解決了防洪防澇、發展農田灌溉事業的問題,並且基本解決了困擾北京城區多年的缺水之苦。當然,密雲水庫是在“大躍進”運動高潮中興建的,它給後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周總理後來所作的總結頗值得重視:密雲水庫搞得太快,負擔太重,三年建成急了一些。水庫容量大,遷移人口多,淹地多,因此計劃施工時間應該長一些,慎重一些。雖然工程是成功的,但是有偶然性。

歷經甲子砥礪前行

1960年11月,基礎處理指揮部撤銷。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領導人員調整,楊海峰任總隊長,邸志忠任黨委書記,王文修任黨委副書記。基礎處理總隊下轄一、二、三、四、五、六共6個大隊,後又增加1個修配廠。

1963年5月,隨著密雲水庫基礎工程全面竣工,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的組織機構和隊伍人員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隸屬關係由密雲水庫工程指揮部管理,劃歸到水電部水利水電建設總局直轄管理。因此這一時期基礎總隊稱作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職工總數1500人,縣團級編制。黨委書記邸志忠,黨委副書記王文修,總隊長楊海峰,副總隊長韓興國、夏錦燦。隊部設在密雲水庫管理處西側,今華電集團高級培訓中心所在地。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60年8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密雲水庫的合影

從1963年到1969年,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一部分人員隊伍輾轉奔波,繼續完成國家下達的基礎處理工程任務,主要承擔了北京上馬嶺水電站基礎處理、海子水庫壩基帷幕灌漿、崇各莊水庫壩基防滲等工程。一部分人員受彭真和北京市政府的委託,在北京郊縣地區從事農業用水打井任務,為北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服務。

1969年9月,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解散,職工隊伍成建制地分別劃歸有關工程局:一隊去甘肅碧口電站工地,劃歸水電五局;二隊去四川映秀灣電站工地,劃歸水電六局;三隊劃歸雲南省水利廳,後劃歸葛洲壩工程局;四隊去四川龔嘴電站工地,劃歸水電七局;五隊劃歸雲南省地方水利局;六隊部分劃歸北京市水利局,部分劃歸北京水利總隊,部分劃歸三門峽水電十一局;修配廠整建制劃歸水電十一局,成為這些單位基礎處理施工的骨幹力量。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水利電力部決定重建專業化的基礎處理隊伍,並在天津楊村設籌備處開展籌建工作。從1978~1982年期間,分別成立水利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公司、電力工業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工程公司,直到1982年3月,水利電力部最終成立水利電力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公司,定為地師級單位。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京津明珠”天津武清

此後,水利電力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公司更名為中國水利水電基礎工程局,直到今天的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隸屬關係也由水電建設總局到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總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到今天的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旗下全資子企業。

從1959到2019,從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到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60年間,水電基礎人繼承著先輩們的光榮傳統和優秀品質,篳路藍縷,開拓創新,在國內基礎處理技術領域始終處於領先水平,成長為今天以建築施工為主,集投資、科研、設計、勘察、諮詢與裝備製造為一體的建築行業基礎處理領域的領軍企業。

密雲水庫建成後,首都市民每喝三杯水中有兩杯來自密雲水庫。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2015年後南水替代密雲水庫水成為北京市主要水源,但密雲水庫的蓄水作用仍舊突出,在城市供水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

今天,密雲水庫碧波盪漾,青山環繞,潮白古河故道和京密引水新渠兩岸已成防護林帶,北京城區由引水穿連昆明湖、玉淵潭、什剎海、北海、中南海,水源茂盛,綠樹成蔭,有如一串明珠,讓古老京城煥發時代新彩。

"

密雲水庫,距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里處,位於潮河和白河的上游,建成54年後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潮河和白河發源於燕山山脈的承德和張家口地區,流經京津地區入渤海。河的上游勢高水急,下游河道狹窄,京津一帶約4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在汛期經常遭受水災,1949年就有600萬畝土地被淹,受災人口達100多萬。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是首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稱

西有永定河,東有潮白河,兩條河流嚴重威脅著首都人民的防洪安全。1951年,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國家啟動了水利工程建設,在永定河上游修築官廳水庫,在三家店附近修建攔河閘,把永定河水引進西郊工業區和城區,改善了城市生產建設用水。並持續進行潮白河的河道疏通、堤岸加固等治理工作。

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部署,在國務院(當時為政務院)領導下,地質、水利等有關部門,著手規劃在潮白河上修建水庫的方案。1957年底,規劃方案正式提出,預定在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末期開工。

提前興建密雲水庫

在全國水利化高潮的推動下,1958年6月23日,水利電力部會同河北、北京有關部門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提議,要求提前動工修建密雲水庫,以解決京冀(當時天津市屬河北省管轄)地區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總理前往規劃中的密雲水庫主壩現場,頂著驕陽查勘了潮河主壩壩址後,又冒雨查勘白河主壩壩址。他聽取了水利專家關於潮白河歷史災害情況和修建水庫的規劃設想的彙報後,提出問題,與陪同前來的水電部、河北省及北京市的領導、專家們共同磋商,經過仔細推敲,反覆研究論證和優化對比,確定了兩座主壩的規劃壩址。

周總理向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詢問國外建庫情況和現有的先進工程技術,然後堅定地說:我們一定要有敢於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思想。他們有的,我們要有;他們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今天沒有的,明天就要有。

第二天,周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專題研究修建密雲水庫問題。會議決定把海河治理規劃中擬定的準備在“三五”計劃後期開始動工修建的計劃,提前到1958年汛後開工。時間提前了近10年。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壩址

密雲水庫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設計最大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相當於150個昆明湖,佔耕地24萬多畝。需要修建2座主壩、5座副壩、3條輸水隧洞、2座洩洪道、2座電站等19座建築物,填築土石方3800萬立方米。同時需要拆遷房屋5萬多間,移民近6萬人,約佔密雲全縣人口的1/5。

2座主壩中,白河主壩位於溪翁莊村北1公里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工程量最大,填築土石方1100萬立方米,壩頂全長957米,寬8米,最大底寬587米,最大壩高66米。

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為黏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填築土石方506萬立方米,壩頂全長1008米,最大壩高56米,寬8米。

5座副壩分別位於北白巖、走馬莊、南石駱駝、西石駱駝、九松山等地,總長2592米。除走馬莊副壩為黏土心牆土壩外,其他大壩均為碾壓式黏土斜牆壩,壩面襯砌石塊。

1958年7月初,由已近完工的十三陵水庫和懷柔水庫兩個工地的部分幹部組成密雲水庫籌建小組。8月27日,密雲水庫籌建小組在密雲潮河岸邊的南省莊村召開了水庫黨委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設總指揮、副總指揮、政委、副政委。領導成員由原十三陵、懷柔水庫工地領導幹部和河北省、水電部派駐工地的代表組成。總指揮部設辦公室、政治部、工程部、機械部、後勤部、衛生部等一室七部,白河、潮河2個庫區各設分指揮部。各職能部門共有1700多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開工

為了保證這一大型水利工程“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成立了由錢正英、阮泊生、趙凡組成的三人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並明確齊燕銘代表國務院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各省、市、自治區,在人力和物力上支援密雲水庫建設。同時組織河北省(含天津市)、北京市28個區縣的民工,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幹部、職工、學校師生和解放軍指戰員20.6萬人參加水庫建設。

僅用20天時間,水庫建設者們自帶材料,自己動手,沿南鹼廠到北白巖工地沿線,搭建起“地窖式”工棚5736棟,約76萬平方米,相當於平地建起30多座中小城鎮,迅速解決了住的問題。

密雲水庫的修建,周總理不僅是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指揮員。他從勘選壩址、組織攔洪到處理基礎滲漏、水庫移民等問題,無不一一過問。他七上密雲水庫,既有修建前的查勘,也有修建中的組織指揮,還有建成後的關懷與保護。

1958年9月1日,密雲水庫正式開工。數萬名勞動大軍,按班、排、連、營、團的建制,有秩序地齊集南省莊大會會場,舉行開工誓師大會。齊燕銘受周總理委派參加了大會。萬里、阮泊生,以及水電部、北京軍區和中央、市有關部門的代表出席。

汛期大壩勝利攔洪

密雲水庫屬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清華大學派出由教授、講師和應屆畢業生近百人組成的設計代表組常駐工地,把設計密雲水庫作為畢業設計。他們吃住在簡易工棚,跋涉在工程現場,深入調查研究,聽取施工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地質和施工現場千變萬化的情況,反覆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使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周總理每次聽取水庫工程彙報時,都要徵求設計組意見。他要求指揮部幹部尊重和大膽使用這部分工程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他特別要求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對設計上的重大質量問題一定要親自鑑定或簽署意見。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8年,清華大學水利系同學畢業設計,正在研究密雲水庫的設計藍圖 徐國興攝

密雲水庫的修建,是國家舉辦,公社參加,齊心協力。國家出物資、機械,出技術力量,出工程費用,河北省、北京市28個縣區所屬180多個人民公社,組織大協作,按照水庫工程的需要提供民工。民工在水庫勞動,公社照常記工分,國家給民工另發生活津貼。民工所需的一切物資,也由各有關人民公社負責籌集,國家隨後折價償還。

全國各地人民對水庫的建設給予了很大的支援,來自390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的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達5000多名,其中有2400多名技術工人來自140個建設單位。

水庫開工初期,缺乏機械,民工們就用手推車,用土筐上壩,並且創造了各種“土”機械。僅1958年11、12月兩個月就出現了123種新工具。當大量機械到達工地以後,又碰到沒有技術工人的困難,他們堅持自力更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短期內,民工中就出現了7000多名拖拉機手、汽車司機、皮帶運輸機技工和水電技工等。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工地的勞動場景

每當施工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周總理總要親赴現場做周密的調查研究,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如果實在不能親臨現場,也要派人或電話詢問建庫進展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位統理國家大事,主持內政外交而晝夜繁忙的國家總理,竟能如此細心牽掛一項具體的建設工程,這大大激發了水庫建設者們一定要把水庫修建好的決心和信心。

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第2次到密雲水庫工地。他到指揮部看了沙盤模型和各項進度圖表,聽取了水庫工程總指揮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彙報。瞭解情況後,對白河主壩攔洪有些不放心,決定再調1萬名解放軍來支援白河,務必確保全面攔洪。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汛期,民工用血肉之軀保障新建的大壩安全度汛

1959年6月,汛期來臨。水庫建設者們加緊施工,確保白河大壩達到48米的攔洪高度。8月初,潮白河流域發生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流,連續7天7夜的特大暴雨,嚴重威脅水庫大壩安全,1萬名解放軍戰士和水庫建設者們徹夜不眠與洪水搏鬥,搶工攔洪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

此時,周總理正在參加廬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幾乎天天向錢正英和密雲水庫工地通電話,詢問施工情況,鼓勵奪取攔洪的勝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2日,《人民日報》報道密雲水庫成功攔洪

經過20餘萬建設者一年來的艱苦奮戰,截至1959年8月底,攔洪大壩攔蓄洪水8.5億立方米,完成土石方2528萬立方米,佔總工程量的70%左右,主壩和副壩已經達到或超過攔洪高度,潮河隧洞已完工洩水。當時,白河隧洞正在進行混凝土襯砌,溢洪道也已挖到了臨時洩洪高程,剩下的工作量尚有30%左右。

毛主席來工地視察

1959年9月1日,密雲水庫勝利攔洪,這使毛主席十分振奮,決定視察密雲水庫。9月9日傍晚,主席提前一夜,就乘專列到達水庫工地附近。遠遠望著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為了不影響施工,毛主席沒有立即視察,而是在專列上聽取了水庫建設工作彙報,列車的燈光一直亮到第二天凌晨4時。

9月10日上午,毛主席來到水庫修建總指揮部。饒有興致地聽取王憲的彙報,認真看著擺放在面前的水庫模型,不時點頭讚許。

聽了彙報,毛主席頗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民就應該有這樣一股志氣,不信神、不怕鬼,打仗要這樣,搞建設也要這樣。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毛主席觀看密雲水庫沙盤模型

離開水庫工地指揮部,毛主席登上了白河大壩。這時,整個水庫工地沸騰了,成千上萬的民工、幹部、戰士和學生湧向大壩,掌聲、歡呼聲潮水般起伏。毛主席邁著大步向迎上來的群眾揮手致意,同各個民工支隊負責人熱情地握手交談。之後,毛主席登上大木船視察水庫沿岸,在潮河大壩和九松山副壩之間的水面上暢遊了40多分鐘。

在九松山副壩下船後,毛主席和人們親切交談。他高興地握著張光鬥教授的手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感謝你們。主席還詢問了張光鬥同志的年齡、在工地上工作生活的情況。他特別囑咐指揮部的同志,一定要保證他們在這裡的工作條件和身體健康。在場的師生聽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大家不停地高喊:毛主席萬歲!

下午5時,毛主席乘坐專列返回了北京。在隨後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講話中,毛主席3次提到密雲水庫,對密雲水庫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9月10日,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工地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極大地鼓舞了水庫建設者。水庫修建總指揮部認真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在水庫攔洪以後,留下10萬民工上山種樹,並發動當地廣大群眾參加植樹造林,僅用3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水庫周邊荒山的綠化,完成了毛主席的囑託。

攻關白河壩基處理

在大壩壩體爭分奪秒的搶築過程中,大壩的壩基處理工作也同樣緊鑼密鼓地開展著。2座主壩中的潮河壩基和5座副壩的壩基覆蓋層相對較淺,處理難度不是太大。潮河壩基覆蓋層厚14米,採用黏土齒槽防滲、槽底基岩帷幕灌漿的方式即可解決。

難度最大的是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

白河流向大致為南北方向,上游流經開闊盆地,至壩址區兩山環抱,西岸陡立,收縮成箱體峽谷,谷長約700米,寬約900~1000米。白河出溪翁莊峽谷後,進入廣闊的沖積盆地,於密雲區城郊西南和潮河匯合成潮白河流入華北平原。

白河主壩壩址區處於寬約1000米的箱體峽谷下口,除在帷幕線兩端有少許的坡積物外,其餘均為河流沖積物,大多為砂卵石層,滲透性很強。覆蓋層平均深度33米,最大深度44米,卵石層中分佈有最大粒徑1米以上的大孤石。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施工現場

為了減少滲漏,保證大壩在1959年汛期攔洪期間的壩體安全,沿壩體軸線垂直方向向上遊延伸,人們在壩前填築了長達200米的黏土鋪蓋,但仍不能解決滲漏問題。根據設計估算,當水庫水位達到設計最高水位157.5米高程時,滲透水量可達到9.95立方米/秒,這將嚴重影響到發電和大壩安全,導致大壩坍塌崩潰。因此,白河主壩基礎必須進行專業的防滲處理。

這在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屬於首次。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陳賡儀任總指揮,具體負責組織技術攻關。周總理特別關心白河主壩的壩基處理問題,他鼓勵工程技術人員集思廣益,找出最穩妥的解決方案。

黏土鋪蓋覆蓋在黏土斜牆上,近壩體段長24米,厚8米。25米長的變坡段後面,厚度為3.5~1.0米,長180米。按照初步方案設計,壩基防滲軸線選在壩體軸線上遊200米處,位於黏土鋪蓋上游斜坡處,距壩體坡腳約30米。這樣一來,壩體填築和壩基防滲可同時進行,大大減少了施工時的互相干擾。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清華大學張光鬥教授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密雲水庫的設計

8米厚的鋪蓋覆蓋在壩基防滲體上部,把它與壩體上游表面的黏土斜牆緊密連接起來,可共同構成白河主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滲體系。

壩基處理帷幕線總長度為953米,截水總面積為27,400平方米。1959年汛期前,採取開挖後澆築鋼筋混凝土截水牆的方法,對東、西兩岸總長178米、深約15米的沖積層作了防滲處理,然後分層回填黏土齒牆,對截水牆底部的部分地段做水泥灌漿處理。截水牆高2.5米,底寬1.4米。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

剩餘長775米地段的壩基防滲處理措施,設計人員比較了壩前水平大鋪蓋,全部用衝擊鑽泥漿固壁打槽型孔、澆築混凝土防滲牆和混凝土防滲牆與灌漿帷幕組合等3種方案。經過研究分析認為,大鋪蓋技術上不夠完善,防滲效果不好,用工量太大,同時缺乏黏土料源;全部採用混凝土防滲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足夠的衝擊鑽和技術力量。考慮到為今後一系列的基礎處理積累經驗並培養技術力量,決定採用第3種方案。

試驗壩基處理方案

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了整體防滲方案後,向周總理作了專題彙報。周總理召集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討論,對白河主壩混凝土防滲牆和灌漿防滲帷幕試驗做出指示。他指出,對新技術在尚未完全掌握時,要首先摸索、消化。對於密雲水庫這樣重大工程,應當特別慎重,必須一切通過試驗,有把握再正式施工。周總理回北京3天之後,便親自調來2臺衝擊鑽機供現場試驗。得知試驗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時,在當時物質匱乏、設備奇缺的情況下,周總理指示向國務院各部委調集數百臺鑽機和施工隊伍。

基礎處理指揮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組織人員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規模化試驗研究工作,解決了混凝土防滲牆及帷幕灌漿設計施工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周恩來總理視察密雲水庫工程

自1958年10月至1959年汛期前,在壩基處理帷幕線西岸建成了5個槽型孔,累計完成防滲牆長達27米。1959年汛期中,在壩軸下游1公里處進行衝擊鑽打槽型孔和鑽孔灌漿試驗。通過開鑿8個0.8米寬、5米長的槽型孔,進一步改進了造孔中的“鑽劈法”工藝,提高了功效,同時培訓了400多名徒工。

針對鑽孔灌漿,共佈置了5個試區和2個單孔,試驗了套管護壁迴轉鑽進、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和泥漿循環衝擊鑽進等3種鑽進工藝,預埋穿孔管法、套管循環灌漿法、邊鑽邊灌法、砂塞灌漿法和無壓提升灌漿法等5種灌漿方法。經過比較灌漿效果,選用了泥漿循環鐵砂迴轉鑽進,預埋穿孔管法灌漿的工藝。同時進行了試坑小型試驗,灌漿後開挖豎井,抽水試驗,檢查實際效果。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大壩建設場景

室內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主要包括固壁泥漿,孔壁填料,灌注漿液,灌漿結石的管湧滲透以及防滲牆黏土混凝土等內容。通過現場和室內的一系列試驗,取得了有關設計與施工所必須的技術指標,確定了最為經濟有利的施工處理方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並培訓了技術力量,為1959年汛後的大規模施工,打下了有利基礎。

根據地質情況、施工條件和試驗結果,基礎處理指揮部確定在壩基處理軸線兩端549米長(東段409米、西段140米)的淺覆蓋層地段修築混凝土防滲牆,西岸段正好可以利用之前已修築的27米防滲牆。中間226米長的深覆蓋層地段採用黏土水泥帷幕灌漿。深覆蓋層表面的細砂層灌漿效果不好,而且地表有鋪蓋,灌漿壓力受到限制,因此決定在灌漿帷幕頂部修建一道混凝土防滲淺牆,深度約15米,插入帷幕2米,將灌漿帷幕與鋪蓋連為一體。

混凝土防滲牆與兩岸的截水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10米,故防滲牆總體長度為569米,設計厚度0.8米。灌漿帷幕與混凝土防滲牆水平搭接長度分別為7米,故帷幕灌漿總體長度為240米,設計幕厚10米,佈置3排灌漿孔,排距3.5米,孔距4米。防滲牆與帷幕均嵌入半風化基岩0.5米。防滲牆上部伸入鋪蓋6米,與黏土鋪蓋接觸處加厚鋪蓋2~2.5米,以增強混凝土防滲牆頂上鋪蓋的抗滲能力。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基礎處理指揮部的施工隊伍由建設工程部綜合勘察公司、冶金部勘探公司、水電部三門峽工程局、第一機械部鑽探隊、遼寧省地礦隊、北京市地質大隊、北京市鑿井隊、月子口水庫、清河水庫、水電部北京勘測設計院、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等14個單位,以及北京順義縣、天津武清縣等縣民工支隊部分民工組成,職工總數約3000多人。上海勘測設計院、山東省地勘隊後來另有施工任務,先後撤離了密雲水庫建設工地。

另外還有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吉林省地質學校等院校師生也參加了基礎處理工作。同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地質部水文地質研究所等單位也配合參與施工。

按照人員設備的來源,基礎處理施工隊伍被整體劃分為7個衝擊鑽隊,5個岩心鑽灌漿隊,1個混凝土工程隊,1個民工支隊,1個修配廠,共15個施工單位,直屬基礎處理指揮部領導。基礎處理指揮部下設各職能科室,制定各施工隊的旬、月生產計劃,由黨委批准,下達各隊,各隊再據此生產計劃向各機組佈置生產任務。基礎處理指揮部經常組織召開現場會議,檢查生產計劃完成情況,並解決生產中的各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管理中,嚴格貫徹各隊分段負責,獨立核算的原則和“五包”(包任務、包領導、包物資、包勞力、包時間)制度,充分發揮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上的攔河壩 李晞攝

各施工隊勞動組織以機組為基本單元,由1臺衝擊鑽機或1臺岩心鑽機為中心組成機組,設機長1人、班長2~3人。在施工中再視具體情況把若干機組組成工區、協作區,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對勞動力和機械統一安排調度,使衝擊鑽機組力量調配和灌漿中的製漿、供漿、灌漿等各工序之間協作更緊密,效率更高。

基礎處理指揮部設質控組,以下分段設質控站,每個製漿點均配質控員和檢測儀器,組成一支由10名幹部、111名學員(初中及高小文化程度的民工)組成的質控隊伍,其質控的主要內容是漿液和混凝土的質量。除質控組外,技術科的技術組和地質組擔負著貫徹技術規範、保證施工質量的任務。主要負責孔形、孔深、清孔質量的檢查和入巖鑑定工作。槽孔終孔後需設計代表組、技術組和施工單位聯合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孔形和清孔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才可以澆築混凝土。

成立基礎處理總隊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1959年8月16日,密雲水庫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中共密雲水庫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基礎處理總隊黨委,任命陳賡儀任書記、總隊長,韓林光任書記、政委,邸志忠任副書記,楊海峰任副總隊長。

1959年汛期水庫攔洪,到10月放空白河庫區蓄水。10月底,清理淤泥及現場準備工作完畢,隨即全線陸續開鑽。11月7日,混凝土防滲牆與帷幕灌漿開始大規模施工。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為解決白河主壩基礎滲漏,專門成立了基礎處理指揮部

混凝土防滲牆鑽孔使用CZ-20、CZ-22、CZ-30型鋼絲繩衝擊鑽機,平均開動衝擊鑽機70臺,最高開動88臺。造孔施工主要採用鑽劈法,即單個槽孔內將單孔分為主孔和副孔,相間佈置,主孔鑽進超前7~8米後,劈打副孔,直至整個槽孔達到預定深度。

造孔分兩期進行,先Ⅰ期,後Ⅱ期。選用副孔長度1.3米,槽孔長度一般為5米、7.1米、9.2米。施工中為加快進度,提高機械利用率,有的Ⅰ期孔加長、Ⅱ期孔縮短,有的Ⅰ、Ⅱ期孔打通,形成長槽孔,最長的達32米。結果使原計劃的110個槽孔減少為63個,從而減少了搭接接頭數量,節約了混凝土。

固壁材料選用北京清河鎮黏土,初期設備不足,曾大量使用人工攪拌泥漿,及時滿足了施工需要。清孔主要使用抽筒和空氣吸泥器。槽孔澆築採用直升導管,泥漿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混凝土由雙輪手推小車人工運輸,澆築用工最多一班達387人。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密雲水庫防滲牆首個槽孔成功澆築

240米的灌漿帷幕部分,共計179孔。鑽孔使用KAM-500、KA-2M-300型岩心鑽機,先鑽孔、後灌漿。岩心鑽機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2臺。灌漿泵平均開動40臺,最高開動54臺。在投放鐵砂完成迴轉鑽孔後,及時清孔,注入填料封閉穿孔管與鑽孔孔壁間的間隙。待填料凝固後灌漿,以栓塞灌漿為主,部分採用無塞鑽桿法灌漿。

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北京的冬季。平均氣溫為﹣6~﹣8℃,最低超過﹣20℃。工地上採取了多種措施升溫防寒,保證混凝土和漿液的使用質量。

通過大鍋燒水和暖氣鍋爐,將水溫保持在60~70℃。砂料用人工炒砂加熱,用磚砌成火炕式灶,灶上鋪鋼板,鋼板下面燒火,上面炒砂,將砂料升溫至20℃左右。混凝土拌合站搭設席篷,並設有火爐,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從而保證混凝土入倉溫度在5℃以上。水管、漿管全部包裹稻草,黏土用熱水管和暖氣預熱。

經過187天不分晝夜、不畏嚴寒的艱苦奮戰,1960年5月13日,白河主壩壩基處理工程勝利結束。東西段混凝土防滲牆長569米,灌漿段混凝土防滲淺牆長226米,總長795米,牆厚0.8米,最大深度44米,澆築混凝土2萬立方米。帷幕灌漿共完成鑽孔進尺9400米,灌漿進尺6600米。防滲牆和帷幕灌漿的總防滲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抗滲等級W8。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12月3日,《密雲水庫報》

這是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第一道槽孔型防滲牆,也是中國人民挑戰困難學習掌握尖端技術的生動實踐。密雲水庫壩基處理過程中探索成功的防滲牆和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成為後來大量類似工程施工的參照範例和基本規範。

60年來,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經受著超高水頭甚至地震的考驗,防滲效果依然安全可靠,壩內浸潤線位置很低,壩身保持安全穩定。

積累先進防滲技術

混凝土防滲牆技術1950年起源於意大利,我國是引進較早的國家之一,首先應用在水利工程上。1958年在湖北明山水庫建成了連鎖管柱防滲牆,同年在山東青島月子口水庫建成了連鎖樁柱防滲牆。在此基礎上,在密雲水庫首次創造了鑽劈法工藝和槽孔型混凝土防滲牆。通過後期的完善,確立了防滲牆在覆蓋層地基防滲處理中的主導地位。

1965~1970年,通過四川龔嘴、映秀灣、漁子溪、貴州窄巷口等電站壩基、圍堰防滲牆的修建,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砂卵石地層擴展到含大孤石的漂卵石地層,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孤石爆破技術和架空地層堵漏、防漏技術,從此可以在各種複雜地層中修建混凝土防滲牆,為我國西南地區的水電開發創造了條件。1967年四川龔嘴電站圍堰首次採用防滲牆防滲,更是將防滲牆的應用範圍由壩基防滲擴展到土石圍堰防滲,逐漸成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圍堰堰體、堰基防滲的主要手段。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6月1日,建設中的密雲水庫。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隨著廣西澄碧河水庫、甘肅黃羊河水庫、江西柘林水庫、河北邱莊水庫等病險水庫壩體、壩基防滲牆的建成,混凝土防滲牆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為大中型病險水庫大壩加固的主要措施。

鑽劈法成槽技術為密雲水庫基礎處理指揮部首創,一直沿用至今。鑽劈法單純用鋼絲繩衝擊鑽機施工,適用於各種地層,具有適用範圍廣、設備簡單、施工成本低等特點,成槽的深度和寬度基本不受限制,且容易調整。

為了較好地適應地基變形,降低彈性模量,牆體材料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黏土。黏土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較低,後期強度增長較多,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自1959年用於密雲水庫以來,截止到上世紀末,我國已修建的防滲牆中約有76%採用了黏土混凝土。目前黏土混凝土仍然是永久防滲牆的首選牆體材料。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59年密雲水庫航拍 北京日報圖片庫

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使用的預埋穿孔管法灌漿方法,通過對灌漿裝置和灌漿工藝進行改進和完善,為先進的袖閥花管法在國內推廣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20世紀60年代一大批水電站的壩基覆蓋層帷幕灌漿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年代末,又在貴州烏江渡水電站首創了孔口封閉灌漿法,取得巨大成功,為我國在岩溶地區修建高壩奠定了基礎。此後孔口封閉灌漿法在全國範圍推廣,現已成為水利水電工程灌漿施工的主要工法。

1960年9月1日,密雲水庫主體完工並投入使用。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毛主席、周總理的關懷和領導之下,20餘萬建設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目標,建成了這座大型水庫,這無疑是中國水庫修建史上的一大奇蹟。不僅解決了防洪防澇、發展農田灌溉事業的問題,並且基本解決了困擾北京城區多年的缺水之苦。當然,密雲水庫是在“大躍進”運動高潮中興建的,它給後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周總理後來所作的總結頗值得重視:密雲水庫搞得太快,負擔太重,三年建成急了一些。水庫容量大,遷移人口多,淹地多,因此計劃施工時間應該長一些,慎重一些。雖然工程是成功的,但是有偶然性。

歷經甲子砥礪前行

1960年11月,基礎處理指揮部撤銷。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領導人員調整,楊海峰任總隊長,邸志忠任黨委書記,王文修任黨委副書記。基礎處理總隊下轄一、二、三、四、五、六共6個大隊,後又增加1個修配廠。

1963年5月,隨著密雲水庫基礎工程全面竣工,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的組織機構和隊伍人員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隸屬關係由密雲水庫工程指揮部管理,劃歸到水電部水利水電建設總局直轄管理。因此這一時期基礎總隊稱作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職工總數1500人,縣團級編制。黨委書記邸志忠,黨委副書記王文修,總隊長楊海峰,副總隊長韓興國、夏錦燦。隊部設在密雲水庫管理處西側,今華電集團高級培訓中心所在地。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1960年8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密雲水庫的合影

從1963年到1969年,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一部分人員隊伍輾轉奔波,繼續完成國家下達的基礎處理工程任務,主要承擔了北京上馬嶺水電站基礎處理、海子水庫壩基帷幕灌漿、崇各莊水庫壩基防滲等工程。一部分人員受彭真和北京市政府的委託,在北京郊縣地區從事農業用水打井任務,為北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服務。

1969年9月,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水利水電建設總局基礎處理工程總隊解散,職工隊伍成建制地分別劃歸有關工程局:一隊去甘肅碧口電站工地,劃歸水電五局;二隊去四川映秀灣電站工地,劃歸水電六局;三隊劃歸雲南省水利廳,後劃歸葛洲壩工程局;四隊去四川龔嘴電站工地,劃歸水電七局;五隊劃歸雲南省地方水利局;六隊部分劃歸北京市水利局,部分劃歸北京水利總隊,部分劃歸三門峽水電十一局;修配廠整建制劃歸水電十一局,成為這些單位基礎處理施工的骨幹力量。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水利電力部決定重建專業化的基礎處理隊伍,並在天津楊村設籌備處開展籌建工作。從1978~1982年期間,分別成立水利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公司、電力工業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工程公司,直到1982年3月,水利電力部最終成立水利電力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公司,定為地師級單位。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京津明珠”天津武清

此後,水利電力部地質勘探基礎處理公司更名為中國水利水電基礎工程局,直到今天的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隸屬關係也由水電建設總局到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總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到今天的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其旗下全資子企業。

從1959到2019,從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到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60年間,水電基礎人繼承著先輩們的光榮傳統和優秀品質,篳路藍縷,開拓創新,在國內基礎處理技術領域始終處於領先水平,成長為今天以建築施工為主,集投資、科研、設計、勘察、諮詢與裝備製造為一體的建築行業基礎處理領域的領軍企業。

密雲水庫建成後,首都市民每喝三杯水中有兩杯來自密雲水庫。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2015年後南水替代密雲水庫水成為北京市主要水源,但密雲水庫的蓄水作用仍舊突出,在城市供水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

今天,密雲水庫碧波盪漾,青山環繞,潮白古河故道和京密引水新渠兩岸已成防護林帶,北京城區由引水穿連昆明湖、玉淵潭、什剎海、北海、中南海,水源茂盛,綠樹成蔭,有如一串明珠,讓古老京城煥發時代新彩。

毛主席親自視察,周總理全程7次前往,這工程為什麼如此受重視?

中國第一道槽孔型防滲牆——北京密雲水庫防滲牆工程


後記

感受遠行的力量,要回到出發的地方。在水電基礎局即將迎來建局60週年之際,筆者特意撰寫此文,試圖對水電基礎局的前身,1959年發端於北京密雲水庫建設的基礎處理總隊略作梳理,較為清晰地勾勒出其成立背景和歷史軌跡,以供後來者不忘來時路,初心永志存。

但頗為困難的是,即使筆者查閱了不少當時的技術文件和相關書籍,對一些數據、時間、事件仍不能完全確認。可能當時的資料更多關注密雲水庫的建設進度和工程數據,對基礎處理總隊的組織結構和發展變化著墨不多。當然,也囿於筆者蒐集資料的廣泛性和完整性仍有欠缺。

然而,不能因為以上原因存在,就讓這段歷史依然封存於泛黃的紙張和模糊的記憶中。於是,筆者鼓足勇氣,本著拋磚引玉的想法,在研究方法上借鑑“中國電影人口述歷史”的模型,以這一模型中的社會生活史、專業工作史、個人心靈史三個核心要素建立基本框架進行調研,綜合各種資料,再三斟酌對比,對資料中說法不一的地方,能合理分析推斷的,選用最穩妥的表述;缺乏足夠信息無法推斷的,儘量模糊處理。但筆者仍然無法獲知,密雲水庫基礎處理指揮部的具體成立時間,其與密雲水庫基礎處理總隊的關係等一些細節問題。

歷史與未來,本就是人類存在的同一時間之流。無論個體或企業,當我們思考未來時,最重要的就是對未來目標的設定。而此目標該如何設定?這取決於我們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外部世界。我們要知道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那些鐫刻在時間之流上具體的刻度單位,是水電基礎局代代傳承的知識、經驗和文化。找尋歷史精神高處,洞察公司發展趨勢,聆聽前輩講述往事,理解個體生命融入時代洪流方能價值永存,60年前那個清晨的樣貌便愈發清晰。

1959年11月7日,凌晨的北京燈火明滅,寧靜如常。沒有人想到,此時此刻,京郊密雲水庫白河主壩,正在發生著什麼。當潮白河水順渠而下流入首都,是否有人會將手中杯水與這個凌晨聯繫起來?這是一個普通的凌晨,但對水電基礎人來說,這個凌晨,銘心刻骨。

感謝公司老專家夏可風,於繁忙工作中每每回復筆者疑問,甚至出差途中還及時電話解答。感謝公司副總工程師魯志軍審閱材料,並細緻講述了地基基礎處理60年發展關鍵節點,對文中技術性的謬誤一一勘正。感謝科信部同事翁嘉玲提供借閱密雲水庫技術總結和白河主壩地基處理研究報告,並指出文中用字不規範的地方。感謝公司原離退休工作部主任黃衛平對相關問題的解答,並穿針引線,使筆者與密雲水庫參建者陳立法、楊品芳、段懷澤、朱瑞宏取得聯繫,獲取珍貴資料。

說實話,扎進資料堆裡,頓覺脈絡叢生,形同大網,千絲萬縷。筆者竭盡所能,提煉取捨,盡力向讀者展現能力範圍內最接近事實的描述。如有錯謬,敬請指正。若能提供相關史料和細節,自然再好不過,筆者萬分感謝,盼速速聯繫,唯願能早日構建成水電基礎局寶貴的記憶庫。

水電基礎局有她永恆的魅力。這魅力來自歷史,來自歷史漫長行進中形成的獨特精神。她誕生自激情燃燒的年代,呼應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召喚,但求萬家安康、惟願國家興旺,一代又一代水電基礎人為之魂牽夢繞。

60年奮鬥不已,60年激情滿懷,留下了60年難以磨滅的青春記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金石之聲背後,人們不難發現,這種歷經甲子依然年輕的水電基礎局精神,如同一江永不枯竭的蓬勃春水。如今,這壯闊江水之上,水電基礎局的航船,凝心蓄勢,風帆正勁。

再一次,出發!


【人名註釋】

1. 張光鬥:清華大學教授,時任密雲水庫總技術負責人,後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水利水電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2. 錢正英:時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後曾任水利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

3. 阮泊生:時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副省長,後曾任山西省委書記

4. 趙凡:時任北京市委常委、市委農村工作部部長,後曾任農墾部副部長

5. 齊燕銘:時任國務院副祕書長,後曾任文化部副部長,第五屆全國政協祕書長

6. 萬里:時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副市長,後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7. 王憲:時任北京市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總指揮,後曾任北京市委書記

8. 陳賡儀:時任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基礎處理指揮部總指揮,後曾任水利部副部長

9. 彭真: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後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參考資料】

1.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 編. 密雲水庫白河主壩基礎處理工程——砂礫石壩基防滲處理施工技術現場會議文件.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1960.

2. 水電六局基礎大隊 編. 密雲水庫白河主壩壩基防滲處理工程. 水電六局基礎大隊,1977.

3.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工程部 編印. 密雲水庫工程施工技術資料彙編.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工程部,1959.

4.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政治部 編印. 密雲水庫先進集體和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彙刊. 密雲水庫修建總指揮部政治部,1959

5.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志》編委會.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50年志:1959-2009. 中國電力電出版社,2009.

6. 鮑星時 等. 密雲縣志. 北京出版社,1998.

7. 王瑞芳. 當代中國水利史(1949-2011).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8. 王憲. 密雲水庫是這樣建成的. 北京水利,1995(6):2-5.

9. 高鍾璞 等編著. 大壩基礎防滲牆.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

10. 曹應旺. 中國的總管家周恩來.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 賈曉燕. 修建密雲水庫的那些事兒. 北京日報,2018-12-21(17).

12. 黃加佳. 水潤京華——密雲水庫修建記. 北京日報,2018-4-3(9).

13. 李大慶. 張光鬥:水利水電泰斗. 科技日報,2002-6-4(4).

14. 王憲. 碧水盪漾溢深情:我們的周總理. 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7619/7647/2540971.html,2019-6-26.

15. 密雲區史志辦. 毛主席視察密雲水庫. 密雲區政府官網:

http://www.bjmy.gov.cn/comemiyun/bygone/8a317b3b63fd367a016458cb780f0fcd.html,2018-7-2.

16. 王憲. 密雲文史稿:回憶修建密雲水庫. 密雲區政府官網

http://www.bjmy.gov.cn/comemiyun/bygone/8a317b3b653c6f7c016565ac88be0e6e.html,2018-8-23.

17. 王清友. 參加密雲水庫建設多幸福——紀念密雲水庫建成50週年. 清華大學官網:

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49/2011/20110225232543500255054/20110225232543500255054_.html,2010-10-14.


作者:陳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