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新動能 煥發新活力

種植業 農村改革 三農 農村 東方聖城網 東方聖城網 2017-08-29

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王粲 通訊員 鄭偉 張欣)今年上半年,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210.5億元、增長4.3%,其中,農業增加值達到141億元、增長4%;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124元,增長8.6%。

能交出這樣一份令人矚目的經濟“成績單”,主要得益於全市上下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加快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糧食生產加工集群發展。濟寧是糧食生產大市,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全市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範方規模達到250.6萬畝,兗州建設了10萬畝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示範區,示範區內綠色增產模式推廣應用率達75%以上。去年全市糧食產量587萬噸,位居全省第4位。我市常年糧食消耗、加工總量約為350萬噸,魚臺培育了魯王、美晶等龍頭企業,兗州培育了今麥郎、利生、百盛生物、綠源食品等龍頭企業,兗州被評為“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每年加工轉化小麥玉米是當地產量的近4倍,百盛生物年消耗玉米85萬噸、利生集團年加工量約為65萬噸。

優勢特色農業蓬勃發展。食用菌產業集聚發展,全市共有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32家,建成7600萬平方米食用菌生產基地,其中鄒城市獲批國家農業(食用菌)科技園區,今年4月份,中國食用菌行業大會暨國際食用菌博覽會在鄒城召開,金鄉縣被評為全國優秀食用菌主產基地縣,魚臺縣毛木耳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現代種業發展提速推進,全市共有規模以上種子企業25家,嘉祥、兗州、魚臺等縣市區種業集群發展,共建成5個商業化育種中心、45萬畝標準化商業良種繁育基地,今年繁育小麥良種30萬畝,嘉祥獲批“國家首批五大區域性大豆良種繁育基地縣”“國家科技良種制種基地縣”。金鄉大蒜種植面積60萬畝,出口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評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魚臺水稻種植面積32萬畝,產量20.1萬噸,創建了18處綠色稻米產業示範園1.7萬餘畝,其中美晶米業集團在柬埔寨建設了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三大稻米加工基地,年處理稻穀100萬噸。

農業園區迅速發展。濟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共有五大主導產業,生物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機裝備製造、優良苗木和現代種業優勢不斷凸顯。金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順利,2017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為山東省唯一入選縣;20處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啟動申報; 金鄉縣加快發展光伏食用菌產業園區,汶上縣2017年列支縣級財政資金1000萬元,用於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園區建設等。

農村三產融合試點示範成效初顯。泗水、嘉祥、金鄉等縣市區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泗水建立了以利豐、水晶等龍頭企業為主的甘薯產業鏈,採取“保底訂單收購+二次分紅”“土地入股+二次分紅”等模式,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200餘元;金鄉探索了“公司+基地+標準化”經營模式,龍頭企業聯合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創建自有基地,與農民分享增值收益;嘉祥縣採取“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其中陽光農業科技公司年加工無公害的果蔬等1.2萬噸,帶動基地8000畝,帶領農民持續增收。近期,市農業、發改、財政、旅遊等部門聯合,起草了《濟寧市發展農業“新六產”、培育壯大農業新動能》政策文件,目前正在徵求意見,助推全市農業“新六產”發展、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農業品牌高端化步伐加快。依託“好品濟寧”綜合服務平臺,實施農業品牌帶動戰略。與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開展合作,市政府列支專項資金175萬元用於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N”研究策劃,市財政列支100萬元用於“三品一標”認證,魚臺、微山等縣市區成立了農業品牌建設指揮部,魚臺農產品品牌聯盟和毛木耳、杞柳產業協會正在積極成立。全市“三品一標”認證數量552個、面積430萬畝,汶上蘆花雞、菱花集團、利生食品等9家入圍第二批省級知名農產品目錄,汶上、泗水進入2017年“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評審範圍;泗水地瓜品牌價值28.18億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兗州“三品一標”產地認定面積佔比達到82%以上。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全市土地流轉面積230.45萬畝、佔比29.4%,兗州、曲阜等縣市區佔比超過50%。土地託管服務組織達到1718個、服務面積360.86萬畝。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79家,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5537家,評定市級以上示範社(場)502家。鄒城獲批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金鄉、汶上獲批“省級試點縣”,同步啟動了市級試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