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種下“致富林” 結出“團結果”

種植業 農業 水果 三農 昌吉市零距離 2017-05-05
「民族團結一家親」種下“致富林” 結出“團結果”「民族團結一家親」種下“致富林” 結出“團結果”「民族團結一家親」種下“致富林” 結出“團結果”「民族團結一家親」種下“致富林” 結出“團結果”

天終於放晴了,山上雪也開始融化了,駐廟爾溝村和板房溝村的工作隊隊長吳庭河別提多高興了,今天160畝地的杏樹苗可以種植完成了,看著這些杏樹苗,他彷彿看到了秋天的果實。

定好目標 逐步落實

廟爾溝鄉廟爾溝村一直以來都是以放牧為主,如何幫助牧民們轉變過去單一的收入方式,實現多渠道增收致富,一直是村黨支部和工作隊努力解決的問題。

昌吉市林業局駐廟爾溝鄉廟爾溝村和板房溝村工作隊的6名隊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針對牧民群眾生活來源單一的問題,經過討論制定了種植杏樹脫貧攻堅計劃。

「民族團結一家親」種下“致富林” 結出“團結果”

杏樹是新疆栽培最廣泛的果樹之一,具有適應性強、耐旱、耐脊薄的特點,並且結果的年限長,對栽培條件要求低,群眾易於掌握。杏的果實除鮮食外,還可製成杏幹、杏脯、杏醬、杏酒等,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是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計劃一制定,“訪惠聚”工作隊的隊員們就積極開展入戶走訪工作,深入瞭解種植杏樹的積極性,經過走訪摸底,有50多戶牧民有種植杏樹的想法。

為使牧民們儘快掌握杏樹的種植技術,“訪惠聚”工作隊發揮行業特點優勢,和村上一起開辦了杏樹種植培訓班。開班當天,50多名牧民群眾踴躍參加,大家聽的非常仔細認真,遇到聽不懂的地方,林業局的技術人員就耐心的解答,牧民們明白,這些漢族親戚教他們種下的是一片致富林。

實際行動 造福牧民

在山區,五月初的天氣還有些冷。5月2日,“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在林業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選定的地塊上挖坑,為防止羊啃食樹苗,並做好了護欄。

5500棵免費的杏樹苗運到了山區。

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幹部,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十戶長等村裡的中青年共50餘人,分工協作、相互配合。有的立苗、有的揮鍬培土……大家熱情高漲。

廟爾溝村栽種4000棵、板房溝村栽種1500棵,共計200畝地。

廟爾溝村牧民阿克盤聽說村裡要種植杏樹,積極報名種植,他高興的說:“駐村工作隊來了以後,積極為提高我們牧民生產生活方面在做努力,為我們免費提供杏樹苗,發展經濟林對我們生態環境好,還為我們牧民群眾找到了增收的渠道,我們感激黨和政府,同時也感謝我們的駐村工作隊為我們開闢了新的致富路。”

雖是天氣有點冷,卻絲毫不影響牧民們栽種杏樹苗的熱情,大家心裡美滋滋的。沙合提別克感動地說:“工作隊為我們送樹苗,想了好多辦法,為我們辦了一件又一件大好事,感謝政府感謝黨!”。

據市林業局專業人士分析,這片一畝地的收入將在1萬元以上。

「民族團結一家親」種下“致富林” 結出“團結果”

看著是種下的一排排整齊的杏樹林, 駐廟爾溝村、板房溝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吳庭河似乎忘了一天的忙碌和辛苦:“我們駐村就是要和牧民們成為一家親人,我們要讓我們的親戚通過發展林果業,增加收入,在今後的管護上還要為牧民群眾提供技術培訓,我們要讓這片林子樹苗結滿’民族團結果’、‘致富果‘。”(廟爾溝鄉 孟林燕)

大家都在看

本期編輯:於劍 審核:馬月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昌吉市零距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