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前小麥旺長危害大!

種植業 小麥 農資 農民 三農 農資與市場雜誌社 2018-12-03

小麥旺苗,是指群體過大、個體生長髮育過快、瘦弱、細長,或冬前就開始起身拔節的麥苗。小麥生育期長達8個多月,其間經過出苗、分櫱、越冬、返青等11個生育時期,易遭受暖冬、春寒等多種不良氣候因素影響,造成冬前旺長、早春凍害、冬後倒伏等諸多問題,導致小麥減產。特別是近幾年,暖冬氣候造成小麥冬前旺長的麥田面積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應引起各地的重視。氣溫偏高、播種期偏早、播量偏大都容易形成小麥旺長。

小麥旺長可以從個體形態、群體狀況與生育指標上判斷。近看麥苗葉片長而大,葉鞘長而薄,假莖長而扁,葉片披散、大而薄,第三至第五葉的長度超過15釐米,植株很高;遠看鬱鬱蔥蔥,麥田封壟,越冬期麥苗主莖8葉以上,分櫱節膨大不明顯,群體總莖櫱數每畝100萬個以上:這些麥田可視為旺長麥田。

冬前小麥旺長危害大!

一、冬前小麥旺苗的危害

1. 轉化為弱苗。對於冬前旺長的麥田,由於冬前葉片、分櫱和葉鞘旺盛生長,消耗大量養分,後期供養不足,造成假旺長脫肥,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轉化為弱苗。

2. 加重凍害。旺苗體內有機營養積累少,細胞內糖分與各種有機營養濃度低,小麥生育進程加快,提前結束春化階段,開始拔節,使小麥抗寒性降低,不利於小麥形成壯苗安全越冬,越冬期和早春如遇低溫寒潮,主莖和大分櫱容易凍死。

3. 易倒伏。旺苗地上部分生長茂盛,莖櫱多,群體大,常造成田間鬱閉,小麥株內行間通風透光不良,莖稈軟弱,並且基部節間長、莖壁薄、幹物質積累少;地下部分根系發育差,次生根條數少,入土淺:如春季雨水較多或中後期遇暴風雨,根倒和莖倒將同時發生,損失慘重。

4. 病蟲害發生嚴重。早播麥田出苗後金針蟲、螻蛄等地下害蟲為害嚴重,死苗較多,易造成缺苗斷壟;旺苗本身素質差,抗病菌能力下降,在適宜條件下(如光照不足、春季多雨)極易暴發白粉病、根腐病等。

冬前小麥旺長危害大!

二、冬前小麥旺苗的原因

1. 品種春性強,生長髮育快,易形成過旺苗。

2. 播種過早造成冬前積溫過高。小麥冬前形成壯苗需要大於0℃的積溫:冬性品種為530~650℃,半冬性品種為520~560℃。播期過早人為造成冬前積溫過高,是冬小麥冬前旺長的重要原因。

3. 播種量過大造成冬前群體過大。小麥單位面積產量是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的乘積,單位面積穗數主要反映群體的大小,穗粒數和千粒重主要反映個體的發育狀況。在一定範圍內,單位面積穗數過大,則穗粒數和千粒重降低,不能高產。受晚播小麥加大播種量以及一些分櫱力弱品種的影響,農民盲目加大播種量較普遍。由於冬前氣溫持續偏高,容易造成部分高肥水地塊葉櫱生長旺盛,分櫱多,群體過大,通風透光不良,根系發育差,莖節生長過長而形成旺苗,為冬後倒伏埋下隱患。

4. 基施氮用量過多。在冬小麥高產優質栽培中,氮肥一般分為兩次施用,第一次為基肥,第二次為春季追肥。而部分農民仍採用傳統施肥習慣,有的僅一次性基施,不再追肥;有的基肥佔到70%~80%,追肥僅佔20%~30%,追肥時間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進行。上述施肥比例和追施時間,使氮素肥料主要在冬小麥生育前期發揮作用,在高產麥田中會造成冬小麥生育前期群體過大,無效分櫱增多。另外,近些年各地秸稈還田面積呈逐年擴大的趨勢,此類地塊為了加快秸稈腐爛,每畝施肥量應在原來的施肥基礎上多施入10千克尿素或25千克碳酸氫銨即可,而部分農民將用量提高到17.5千克尿素或50千克碳酸氫銨,甚者達75千克碳酸氫銨,結果造成冬前旺長地塊增多。

5. 秋冬暖冬氣候因素。11~12月份氣溫持續偏高、氣候偏暖,播種的適時麥,冬前分櫱多,生長過旺形成了旺苗。此外,冬前大於0℃有效積溫達到850℃以上,超出小麥所需冬前適宜積溫,從而造成旺苗葉片超長超寬、主莖達7~8片葉。

6. 水分充足。經常處於適宜水分的上限值附近。

上述諸因素中的某幾個因素同時出現時,更會加劇旺苗的形成。

冬前小麥旺長危害大!

三、冬前小麥旺長的防止措施

1. 良種配套良法搞好播種。在播種前應根據各地多年以來的氣候特點選用冬性強的優良品種,採取適期晚播,儘量避免由於早播遭遇秋冬氣候偏暖引起的冬前旺長。還要根據地力高低、品種分櫱力強弱、播期早晚科學確定播種量,搞好精量和半精量播種,減少種子浪費,降低冬前形成旺苗的概率。

2. 因早播形成旺苗的要踩壓。由於早播而有旺長苗頭的麥田,在麥苗分櫱以後可根據情況適時進行踩壓,通過踩壓使麥苗受到一定的傷害,可起到暫時延緩小麥生長的作用。

3. 旺長程度輕的可深鋤斷根。對於旺長不嚴重的麥田可採用深耕斷根的方法控制其生長,時間在立冬前後選晴天的下午進行深中耕,深度達10釐米左右。通過深中耕可達到切斷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長的目的。

4. 嚴重旺長的要鎮壓。對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等原因發生旺長的麥田,越冬前或起身前均應適時進行鎮壓。越冬前,一是對因秸稈還田土壤架空和整地質量差坷垃多的地塊進行鎮壓,以密封裂縫,使土壤和根系密接,預防麥苗根系受凍而死苗;二是對偏春性、半冬性品種旺長嚴重的地塊,於11月中下旬採用石磙鎮壓或人工踩踏的方法對其進行重度機械損傷,抑制莖葉過快生長。在冬小麥返青期至起身前鎮壓,能控制地上部生長和過多分櫱的發生,在早春氣溫偏高的情況下,還能控制生育進程過快,避免過早進入拔節期,是控旺轉壯的重要措施。鎮壓宜在上午10時以後無露水時進行。地溼麥田不壓,以防土壤板結,影響土壤通氣;已拔節麥田不壓,以免折斷節間,造成穗數不足。具體方法是用機動三輪車、小型拖拉機或耕牛牽石磙、鐵製鎮壓器、閒置汽油桶(裝適量水)等對旺長麥田(尤其是旋耕的旺長麥田)進行鎮壓。通過壓實土壤,可增溫保墒、促進發根、控旺轉壯、預防“倒春寒”和後期倒伏。沒有機械的地方也可採用人工踏壓的辦法。鎮壓次數視苗情而定,一般旺苗麥田鎮壓1~2次即可。

5. 化學控旺。對旺長嚴重的麥田可在越冬期和春季拔節前化控。早春群體過大、有倒伏危險的麥田,可在小麥返青後進行中耕和鎮壓,小麥起身後、拔節前適當噴施生長延緩劑(如壯豐安、多效唑等),以控制麥田旺長,縮短基部節間,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20%壯豐安乳油,每畝用量30~40毫克,對水30~40升進行葉面噴灑。需特別注意掌握好噴藥時期,過早過晚都不利,同時要注意合理用量和噴灑均勻,防止產生藥害。在10月中旬,噴灑多效唑溶液,對抑制葉片過長生長,有良好的效果,噴灑濃度為100~200毫克/升,即每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對水10~15升,對葉面噴灑。

6. 控制肥水。為預防旺長應轉變一次性施基肥不再追肥的傳統做法,改為返青期補施追肥的做法。要科學合理施肥,協調好氮磷鉀肥比例,不過量偏施氮肥,提倡施用測土配方肥料,減少施肥的盲目性而使肥料浪費。高產田還應採用氮肥後移技術,即將氮素化肥的基肥比例減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同時將春季追肥時間後移到拔節期。採用這項技術,可以有效控制無效分櫱過多滋生,提高生育後期的根系活力,有利於延緩衰老,提高粒重和有利於提高生物產量和經濟系數。還要儘量少施或不施苗肥,少施臘肥,適當遲施拔節孕穗肥。如土壤肥沃基肥充足的地塊,應採取控制措施,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時間;如果地力差且由於早播形成旺苗,要加強管理,適量補施氮肥,防止脫肥現象發生。

7. 及時防治病蟲害。旺長麥田易發生病蟲害,對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為害嚴重的地塊或地段,應用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灌根,以殺死越冬幼蟲,控制蟲害。冬小麥返青後,應根據預測預報及時施藥防治冬小麥蚜蟲、紅蜘蛛和紋枯病、鏽病等病蟲害。

此外,要嚴禁牲畜啃青,因為牲畜啃青會將很多麥苗連根拔起,使很多麥苗的分櫱節外露,冬季來臨時將使這些麥苗受凍死亡。

冬前小麥旺長危害大!冬前小麥旺長危害大!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在這裡

挖掘行業深度

傳遞行業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