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面積去年調減三千萬畝

種植業 玉米 農民 農業 光明網 2017-06-26

本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杜海濤)記者從國家糧食局獲悉: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去年我國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新機制。經過有關部門、地方和相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這項改革首戰成功,玉米價格迴歸市場,實現了從國家政策性收儲唱“獨角戲”到多元市場收購“大合唱”的轉變,推動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截至今年4月30日,東北地區新產玉米累計收購2038億斤,收購工作圓滿結束。

據統計,2016年,全國籽粒玉米種植面積下降3000萬畝,為13年來首次減少,超出年初確定的調減1000萬畝的目標。大豆麵積增加1044萬畝、產量增加23億斤。雜糧面積增加700多萬畝、產量增加40多億斤。馬鈴薯面積增加160多萬畝、產量增加10億斤。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激活了市場,搞活了產業鏈,提高了“兩方面效益”。一是玉米加工企業經營效益明顯改善。東北深加工企業入市收購和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絕大多數企業滿負荷生產,產品競爭力增強。二是產業綜合經濟效益開始顯現,增強了東北地區經濟活力,有利於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改革增強了農民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生產的意識和能力。國產玉米市場競爭力增強。國內玉米價格逐步與國際市場銜接,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減少,國產玉米市場空間增大。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了農民合理收益,守住了“兩條底線”。一是守住了不出現“賣糧難”的底線。二是守住了保障種糧基本收益的底線。針對玉米市場價格回落對農民收入的不利影響,及時足額發放生產者補貼,加強對農民收穫、烘乾、存放等環節的指導服務,基本保障了多數農民特別是優勢產區農民的玉米種植收益。截至2016年11月,中央財政安排的補貼資金就已基本兌付到農戶手裡,政策惠及東北三省一區超過4500萬人口。

據悉,今年我國將繼續深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預計今年玉米麵積比上年再減少1000多萬畝,調減的玉米麵積因地制宜改種大豆、雜糧雜豆、馬鈴薯等作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