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與脊源性疾病⑲|喉痺是怎麼回事

喉痺,中醫耳鼻喉科疾病咽喉病名詞。是指以咽部紅腫疼痛,或乾燥、異物感,或咽癢不適,吞嚥不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

“喉痺”一詞,最早見於《內經》,如《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其含義較廣,大抵包含了具有咽喉部紅腫疼痛為特點的多種咽喉部急、慢性炎症。後世醫家對疾病的分類漸趨詳細,將“喉痺”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區分開來,如《喉科心法》:“凡紅腫無形為痺,有形是蛾”,但總的來說,古代醫籍中“喉痺”的概念一直較為籠統。現代中醫喉科對“喉痺”的概念已逐漸統一,系專指急、慢性咽炎,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急性咽炎又可稱為“風熱喉痺”或“風寒喉痺”。

督脈與脊源性疾病⑲|喉痺是怎麼回事

喉痺的臨床症狀

咽部疼痛或微痛,咽乾、咽癢、灼熱感、異物感。局部檢查,咽部黏膜微紅或充血明顯,微腫,懸雍垂色紅、腫脹,或見咽黏膜肥厚增生,喉底紅腫,咽後壁或有顆粒狀隆起,或見膿點,或見咽黏膜乾燥。喉核腫脹不明顯為其特徵。


喉痺的病因病機

喉痺的發生,常因氣候急劇變化,起居不慎,風邪侵襲,肺衛失固;或外邪不解,壅盛傳裡,肺胃鬱熱;或溫熱病後,或久病勞傷,臟腑虛損,咽喉失養,或虛火上爍咽部所致。具體說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1)外邪侵襲 ,邪聚咽喉 氣候驟變,起居不慎,衛表不固,風邪挾熱邪或挾寒邪外襲,壅遏肺系,肺氣閉鬱,失其宣暢之機,邪熱不得宣洩,上聚咽喉,發為喉痺。《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謂:“若風邪熱氣,搏於脾肺,則經絡痞塞不通利,邪熱攻衝,晌覺壅滯,故今咽喉疼痛也。”風寒之邪外襲,外束肌表,衛陽被遏,不得宣洩,壅結咽喉,亦可發為喉痺。

 

(2)邪毒傳裡,上攻咽喉 外邪未解失治或誤治,餘邪未清,熱盛傳裡;或過食辛熱煎炒、醇酒厚味,肺胃熱盛,邪熱搏結,上攻咽喉發為喉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喉痺者,喉裡腫塞痺痛,水漿不得入也……風毒客於喉間,氣結蘊積而生熱,致喉腫塞而痺痛。”

 

(3)臟腑陰虛,咽失濡養 素體虛弱,或房勞不節,久咳久病傷陰,或過用溫燥劫陰之品,致肺腎陰虛,陰液不能上承濡養咽喉,陰虛水不制火,虛火上炎,薰灼咽喉,發為喉痺。《景嶽全書卷二十八》謂:“陰虛喉痺但察其過於酒色,或素稟陰氣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腎陰虧損,水不制火而然。”


督脈正陽調解喉痺

督脈正陽通過疏通督脈及膀胱經來調和陰陽,散瘀化滯,以此提高機體護衛肌表的能力達培元固本,從根源上調理喉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