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中醫 婦科 睡眠 皮膚病 金菩緹國際 金菩緹國際 2017-08-02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脣、口等構成脾系統。

一:脾虛主要是兩個方面的病理變化:

1:是脾臟運化功能的減弱,脾失健運,精微不布,水溼內生,故納少腹脹,便溏;脾虛失運,水溼氾濫,故肢體浮腫。

2:是氣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氣不足,肢體失養,故肢體倦怠;氣血虧虛,中氣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二:脾各種不適應而引起脾虛症狀分類:

脾虛證主要指脾氣、脾陽或脾陰不足所呈現之各種證候。

主要常見症狀: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蒼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軟無力。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1:脾熱

指脾受熱邪或過食燥熱食物所引起的熱証。

主要症狀有脣紅、咽乾、心煩、腹脹滿或疼痛、大便祕結、小便黃短等。

2:脾氣虛

指脾氣虛弱,運化無力。

臨床表現有乏力,食慾不振或食後易脹,伴有眩暈,倦怠,面色萎黃等氣虛症狀。多見於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 能症、慢性痢疾,貧血等。

3:脾虛溼困

指脾虛內溼阻滯的病理。脾主運化水溼,為胃行其津液,脾虛則運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溼停滯;水溼的停滯,又反過來妨礙脾的運化。

主 要症狀有飲食減少,胃脘滿悶,大便洩瀉,甚或噁心欲吐,口粘不渴 或渴喜熱飲,肢體睏倦,甚或浮腫,舌苔厚膩,脈緩等。多見於慢性 胃腸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4:脾陽虛

即脾胃虛寒。

主要症狀有胃脘冷痛、腹脹滿、呃逆、嘔吐、食少、便溏或久瀉久痢、倦怠、尿少、浮腫、消瘦、舌淡苔白、脈虛緩。

多見於胃 十二指揚潰瘍、慢性胃腸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腫、白帶等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5:脾陰虛(脾胃陰虛)

指脾胃的陰液不足而影響受納運化。

主要症狀有脣燥口乾,喜飲,口淡無味,飲食減少,大便乾結,舌紅苔少或舌 面光滑等。

6:心脾兩虛

即心脾兩髒俱虛。

主要症狀有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食慾減退,腹脹、便溏、倦怠、面黃、苔白、脈細。多見於神經官能症、貧血等。

7:脾胃溼熱

指溼熱內蘊脾胃。

主要症狀有身目俱黃,腹脹脘痞,飲食減少,噁心,倦怠,尿少而黃,苔黃膩,脈濡數。多見於黃膽型肝炎或其它急性 肝膽疾患。有些皮膚病如溼疹,膿庖瘡等也和脾胃溼熱有關。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三:中醫經絡上如何調理脾虛

脾氣虛證的治療以益氣健脾為主,在經絡治療方面,最主要選用脾俞和足三裡兩穴。

1:脾俞

脾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是脾臟的精氣輸注於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連,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很快恢復脾的功能。

脾俞在脊柱旁開兩指的直線上,平對第十一胸椎棘突(肚臍正對著脊柱的地方為第二腰椎,向上四指處即為第十一胸椎)。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刺激脾俞最好的辦法:拔罐,其次是按揉,也可以艾灸,

但因四季的不同,採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早春和晚秋最好拔罐,夏末和冬季應該艾灸。夏冬兩季艾灸不但可以溫補脾氣,還可以祛溼,尤其是夏末,這時候的天氣有溼有寒,艾灸最為合適。其他時候則以按揉為主。

每天晚上8時左右刺激最好,因為這是脾經精氣最旺盛的時候,一來可以緩解白天的勞累,二來可以為第二天蓄積力量。

2:足三裡

足三裡是“長壽第一穴”,是胃經的合穴,“所入為合”,它是胃經經氣的必經之處,要是沒有它,脾胃就沒有推動、生化全身氣血的能力。

古人稱“若要安,三裡常不幹”,民間流傳“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可見足三裡對身體的重要性。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足三裡一定要每天堅持刺激,也可以找一個小按摩錘進行敲擊,力量要以產生酸脹感為度,每次至少揉3分鐘。冬天的時候也可以艾灸。

具體操作方法:每天飯前飯後各半小時的時候按揉兩側足三裡穴3分鐘,可以左右交替著刺激,然後晚上8時左右再在兩側脾俞上拔罐15分鐘,起罐之後喝一小杯溫開水。

可以輔助配合的穴位:三陰交穴,天樞穴,隱白穴,陰陵泉穴。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注:在飲食上,脾氣虛的患者宜多吃具有補氣健脾功效的食物,

如山藥、蓮子、大棗、黃豆、薏苡仁、胡蘿蔔等;

還要注意調整心態,讓精神振奮起來,豁達、樂觀的精神狀態對於治癒疾病有很好的輔助效果。

四:祛除婦科疾病經絡按摩(每日一症一法)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又稱“月經紊亂”,指月經的週期、顏色、量、性狀等出現不正常的改變,主要有下列病症:月經週期不正常,提前或錯後,月經時多時少,甚至有時淋漓不盡,經質稀稠,經色不正常;並伴有小腹脹滿、腰痠痛、心煩易怒、頭暈、心悸、失眠等症狀。

穴位按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療月經不調,不過千萬不要貪多,以免出現反效果。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1:按揉關元穴

位置:臍下四橫指,腹正中線上取穴。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關元穴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腹痛、腹瀉、腹脹、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病症。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2:按揉中極穴

位置:把肚臍和恥骨聯合連線五等分,恥骨聯合上一等分處。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順時針方向按揉中極穴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小便不通、帶下病、閉經、月經不調、月經來潮前小腹冷痛、顏面浮腫、下肢浮腫等病症。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3:按揉腎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突起下旁開二橫指寬處,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立位,雙手中指分別按於兩側腎俞穴上,用力按揉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關節突按揉穴位;或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擦至局部有熱感效果佳。

功效:治療腰痠腿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下肢腫脹、全身疲勞、月經不調等症。: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4:揉擦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1、2、3、4骶後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掌揉法或擦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兩旁約2分鐘,使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治療腰骶部疼痛、便祕、小腹脹痛、盆腔炎、小便不利、月經不調、痔瘡等症。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5:按揉血海穴

位置:膝蓋骨內側上緣往上約三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取坐位,將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在兩側血海穴上,用力按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功效:治療低血壓、氣血不足、貧血、頭暈眼花、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6:按揉三陰交穴

位置: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四橫指,脛骨後緣處即是。

按摩方法:取坐位,小腿放於對側大腿上,拇指按於三陰交穴,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壓、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7:輔助穴位

腹部:氣海穴,下肢:太沖穴,隱白穴,腰背部:命門穴。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8:局部按摩

揉下腹部:雙手虎口交叉,掌心對準小腹,緊貼肚皮,順時針按摩腹部3~5分鐘。

按摩腰骶部:取坐位,上體稍後仰,兩手掌從臀部中間到腰部,在脊柱兩側做上下推擦1~2分鐘,然後用掌根在腰骶部做圓圈形揉按2~3分鐘。

團摩臍周:左手掌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肚臍下,適當用力按順時針繞臍團摩腹部1~3分鐘,至腹部發熱為佳。

中醫經絡上如何補脾氣虛?祛除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的經絡按摩法!

注:月經不調患者的日常護理,月經不調患者要保證生活規律,注意經期衛生,杜絕經期性生活,以防止上行感染。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冷刺激,以防止寒邪侵襲。注意休息、減少疲勞。

飲食上應多吃含鐵豐富的滋補性食物,以免發生缺鐵性貧血,可多吃烏雞、羊肉、對蝦、淡菜、黑豆、海蔘、核桃仁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