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中醫 腎虛 黃連 吳茱萸 中藥 王洋 悅讀中醫 2019-07-26
"

小編導讀

口中異味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情況,多見口苦、口酸、口淡、口甘等。口中會出現異味,是由於臟腑功能異常所引起的,可千萬不能忽視呢。每一種口味異常具體是怎麼回事呢?都和哪些臟腑有關係呢?看看李燦東教授妙答學生,你也能從中找到答案。


王洋:我們已經探討了飲和食的問題,接下來談談口味的問題。從前面的內容可以知道,飲食與我們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那麼口味與臟腑有什麼關係?

李燦東:口味,其實就是口中有異常的味覺。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也有特殊的口味。有的人會覺得嘴巴有些甜,有的人會覺得有些苦,口苦口甜都是口味。口味和健康有什麼關係呢?首先,中醫認為五臟合五竅,脾開竅於口,因此口味的變化和脾的關係比較密切。脾又是後天之本,通過口味能夠了解脾的功能狀態。第二,根據五行的理論,五味和五臟是對應的。比如說五行有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又有酸、苦、甘、辛、鹹,這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口味的異常呢?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臟腑功能的異常導致的。我們可以通過口味的變化,瞭解脾胃的功能和其他臟腑的功能變化。但不能機械地將五味與五臟對應,簡單地認為肝熱就口酸、心熱就口苦、脾熱就口甘、肺熱就口辛、腎熱就口鹹,不是這麼簡單對應的,臨床上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肝對應酸是五行的歸類方法,較難理解,就是中醫講的木欲作酸。木不一定是木頭,也可以是植物,植物放置日久後發酵了就會變酸。我們不能那麼簡單地定義,但是這樣解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心為什麼那麼容易苦?因為火一燒完就會變成碳,碳比較苦,大致可以這樣理解。

"

小編導讀

口中異味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情況,多見口苦、口酸、口淡、口甘等。口中會出現異味,是由於臟腑功能異常所引起的,可千萬不能忽視呢。每一種口味異常具體是怎麼回事呢?都和哪些臟腑有關係呢?看看李燦東教授妙答學生,你也能從中找到答案。


王洋:我們已經探討了飲和食的問題,接下來談談口味的問題。從前面的內容可以知道,飲食與我們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那麼口味與臟腑有什麼關係?

李燦東:口味,其實就是口中有異常的味覺。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也有特殊的口味。有的人會覺得嘴巴有些甜,有的人會覺得有些苦,口苦口甜都是口味。口味和健康有什麼關係呢?首先,中醫認為五臟合五竅,脾開竅於口,因此口味的變化和脾的關係比較密切。脾又是後天之本,通過口味能夠了解脾的功能狀態。第二,根據五行的理論,五味和五臟是對應的。比如說五行有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又有酸、苦、甘、辛、鹹,這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口味的異常呢?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臟腑功能的異常導致的。我們可以通過口味的變化,瞭解脾胃的功能和其他臟腑的功能變化。但不能機械地將五味與五臟對應,簡單地認為肝熱就口酸、心熱就口苦、脾熱就口甘、肺熱就口辛、腎熱就口鹹,不是這麼簡單對應的,臨床上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肝對應酸是五行的歸類方法,較難理解,就是中醫講的木欲作酸。木不一定是木頭,也可以是植物,植物放置日久後發酵了就會變酸。我們不能那麼簡單地定義,但是這樣解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心為什麼那麼容易苦?因為火一燒完就會變成碳,碳比較苦,大致可以這樣理解。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王淼:我有個朋友,經常吐泛酸水,吃了甜的、糯米制品,或者太酸的,就會出現反酸的症狀。根據這個歸類方法,五臟陰陽寒熱虛實有所偏倚時,是否就會相應的在口味上表現出酸苦甘辛鹹的偏頗,比如口淡、口苦、口鹹等等,老師,您能否就常見的口味異常跟我們談一談呢?

李燦東:我們經常碰到的口味異常有這麼幾種:第一種叫做口淡。有時候也叫做口淡乏味,就是口中沒有什麼味道。患者有時候說:我味覺減退,嘴巴里淡淡的,沒什麼味道。這實際上不是什麼特殊的口味變化,就是味覺反應比較遲鈍,一般都會伴有食慾減退,因為沒什麼口味,沒什麼味道,飯就不愛吃,這是由於脾胃虛弱或者溼困引起的口淡。

第二種叫做口苦,有的人說:“我嘴巴好苦”或者“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口很苦,白天又還可以”。口苦在中醫來說一般都是熱證,而且是實熱證比較多見。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東西燒焦以後就變苦了,所以這個苦和熱有關係。在整個五臟中,苦和哪些臟腑有關係?苦和心有對應關係,更重要的是還和肝膽有關係,我們知道膽囊中儲藏膽汁,膽汁是怎麼來的呢?是肝膽疏洩分泌功能產生的一種黃綠色液體,中藥裡面有些藥像豬膽汁、牛黃等跟膽都有關係。膽汁一般是苦的,膽氣上泛也會出現口苦,因此口苦一般是實熱證,多是心火或者肝膽之火。

第三種情況是口甜(口甘),就是口中有甜甜的感覺。有的人會覺得口甜而且口會黏黏的,伴有食慾不太好,胃脘也不太舒服,舌苔是黃的膩的,嘴巴黏黏甜甜的,這一般是脾胃溼熱的表現。

你剛才說的就是第四種情況,叫做口酸,嘴裡酸酸的。經常有些人口裡吐出一些酸水並伴有胃痛,中醫認為是肝火犯胃,肝影響到胃。有個症狀叫做反酸,反酸就是打嗝、噯氣以後酸酸的,吐酸水,為什麼會出現反酸呢?道理也很簡單,東西沒吃完就放在框裡面掛起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東西悶久了容易壞,天熱的時候容易壞,現在冰箱其實就解決一個溫度的問題,為什麼把東西掛在樑上?就是為了通風不悶著,悶著或者太熱都容易酸,因此肝鬱或者有肝火犯胃的時候就會出現反酸。肝屬木,脾胃屬土,兩者是相剋的關係,叫做木克土。當肝氣太盛的時候就會剋制太過,叫做木乘土,就會影響到胃,因此叫肝火犯胃。要用疏肝洩熱、辛開苦降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左金丸加減。左金丸組方非常簡單,只有兩味藥,一個叫做黃連,一個叫做吳茱萸,劑量比是6比1,比如吳茱萸1g、黃連6g或者就是吳茱萸0.5g、黃連3g,6比1,就叫左金丸,此方往往能夠很好地解決肝火犯胃的問題。其實中醫只要辨證準確,用藥上可以四兩撥千斤,不需要一大包藥。

"

小編導讀

口中異味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情況,多見口苦、口酸、口淡、口甘等。口中會出現異味,是由於臟腑功能異常所引起的,可千萬不能忽視呢。每一種口味異常具體是怎麼回事呢?都和哪些臟腑有關係呢?看看李燦東教授妙答學生,你也能從中找到答案。


王洋:我們已經探討了飲和食的問題,接下來談談口味的問題。從前面的內容可以知道,飲食與我們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那麼口味與臟腑有什麼關係?

李燦東:口味,其實就是口中有異常的味覺。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也有特殊的口味。有的人會覺得嘴巴有些甜,有的人會覺得有些苦,口苦口甜都是口味。口味和健康有什麼關係呢?首先,中醫認為五臟合五竅,脾開竅於口,因此口味的變化和脾的關係比較密切。脾又是後天之本,通過口味能夠了解脾的功能狀態。第二,根據五行的理論,五味和五臟是對應的。比如說五行有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又有酸、苦、甘、辛、鹹,這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口味的異常呢?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臟腑功能的異常導致的。我們可以通過口味的變化,瞭解脾胃的功能和其他臟腑的功能變化。但不能機械地將五味與五臟對應,簡單地認為肝熱就口酸、心熱就口苦、脾熱就口甘、肺熱就口辛、腎熱就口鹹,不是這麼簡單對應的,臨床上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肝對應酸是五行的歸類方法,較難理解,就是中醫講的木欲作酸。木不一定是木頭,也可以是植物,植物放置日久後發酵了就會變酸。我們不能那麼簡單地定義,但是這樣解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心為什麼那麼容易苦?因為火一燒完就會變成碳,碳比較苦,大致可以這樣理解。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王淼:我有個朋友,經常吐泛酸水,吃了甜的、糯米制品,或者太酸的,就會出現反酸的症狀。根據這個歸類方法,五臟陰陽寒熱虛實有所偏倚時,是否就會相應的在口味上表現出酸苦甘辛鹹的偏頗,比如口淡、口苦、口鹹等等,老師,您能否就常見的口味異常跟我們談一談呢?

李燦東:我們經常碰到的口味異常有這麼幾種:第一種叫做口淡。有時候也叫做口淡乏味,就是口中沒有什麼味道。患者有時候說:我味覺減退,嘴巴里淡淡的,沒什麼味道。這實際上不是什麼特殊的口味變化,就是味覺反應比較遲鈍,一般都會伴有食慾減退,因為沒什麼口味,沒什麼味道,飯就不愛吃,這是由於脾胃虛弱或者溼困引起的口淡。

第二種叫做口苦,有的人說:“我嘴巴好苦”或者“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口很苦,白天又還可以”。口苦在中醫來說一般都是熱證,而且是實熱證比較多見。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東西燒焦以後就變苦了,所以這個苦和熱有關係。在整個五臟中,苦和哪些臟腑有關係?苦和心有對應關係,更重要的是還和肝膽有關係,我們知道膽囊中儲藏膽汁,膽汁是怎麼來的呢?是肝膽疏洩分泌功能產生的一種黃綠色液體,中藥裡面有些藥像豬膽汁、牛黃等跟膽都有關係。膽汁一般是苦的,膽氣上泛也會出現口苦,因此口苦一般是實熱證,多是心火或者肝膽之火。

第三種情況是口甜(口甘),就是口中有甜甜的感覺。有的人會覺得口甜而且口會黏黏的,伴有食慾不太好,胃脘也不太舒服,舌苔是黃的膩的,嘴巴黏黏甜甜的,這一般是脾胃溼熱的表現。

你剛才說的就是第四種情況,叫做口酸,嘴裡酸酸的。經常有些人口裡吐出一些酸水並伴有胃痛,中醫認為是肝火犯胃,肝影響到胃。有個症狀叫做反酸,反酸就是打嗝、噯氣以後酸酸的,吐酸水,為什麼會出現反酸呢?道理也很簡單,東西沒吃完就放在框裡面掛起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東西悶久了容易壞,天熱的時候容易壞,現在冰箱其實就解決一個溫度的問題,為什麼把東西掛在樑上?就是為了通風不悶著,悶著或者太熱都容易酸,因此肝鬱或者有肝火犯胃的時候就會出現反酸。肝屬木,脾胃屬土,兩者是相剋的關係,叫做木克土。當肝氣太盛的時候就會剋制太過,叫做木乘土,就會影響到胃,因此叫肝火犯胃。要用疏肝洩熱、辛開苦降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左金丸加減。左金丸組方非常簡單,只有兩味藥,一個叫做黃連,一個叫做吳茱萸,劑量比是6比1,比如吳茱萸1g、黃連6g或者就是吳茱萸0.5g、黃連3g,6比1,就叫左金丸,此方往往能夠很好地解決肝火犯胃的問題。其實中醫只要辨證準確,用藥上可以四兩撥千斤,不需要一大包藥。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王洋:我還聽說過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嘴巴像含了鹽一樣,感覺很鹹,患者去就醫時被懷疑舌體感覺異常,但經口腔科檢查後並無異常。這屬於口味異常中的口鹹,從五行與五味的對應關係上,這應當與腎關係較為密切吧。

李燦東:口咸和腎有關係,也可能跟寒證有關係,因為五行中寒、腎、水、鹹都屬於同一類,所以一般腎虛或者寒證的時候會出現口鹹。大家可以這麼理解,就是嘴巴老是出現口鹹是腎虛的一種表現,當然不能簡單地認為口鹹就一定是腎虛。

每個病證各有其症狀表現特點,臨床要四診合參,綜合起來看問題,要從多方面去了解人的健康狀態,單憑一個症狀很難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不能單憑一個症狀馬上就對號入座。

陳淑嬌:好的,我們再臨證辨證時會牢記四診合參,綜合分析。老師,我曾經有過一種口中乾澀的感覺,有次吃了不夠熟的芒果,感覺澀澀的,有一點輕微的發苦,同時可能是糖分比較高,還有點黏膩的感覺,就想多喝水,這是否屬於口味異常呢?

李燦東: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口澀,類似於吃了生的水果,口中有澀的感覺,但你說的這個吃了生芒果後出現的口澀不屬於病理現象。中醫認為“澀”一般是因為幹,是燥熱或者是津液受到損傷的一種表現。

口黏膩就是自覺嘴巴比較黏膩,和之前口甜類似,指的是口中黏膩,不太舒服,或伴胃口不好,一般是溼熱的一種表現。這種情況在夏季比較多見,用一些清熱利溼的藥或食物如薏苡仁、六一散等,可能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口味的異常分類較細,雖然和五臟有對應關係,但是不能機械地對號入座。臨床上最常見到的口味異常為口苦,其次是口酸,也稱為反酸或吐酸水。

王洋:飲食口味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飲食口味的變化直接反映了我們機體臟腑氣血陰陽的變化。老師,您剛才跟我們說了脾胃的重要性,我們經常說等到大家過了30歲或者上了年紀,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脾胃方面的毛病,那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該怎樣更好地護理或者是保養我們的脾胃呢?

李燦東: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體會飲食口味表現出來的一些徵象或苗頭,能夠為自己的健康提供一些參考。另一方面不管是病態還是正常的人都要時刻關注脾胃功能。脾胃功能講起來可能很複雜,但是表現最突出的就是飲食口味的變化。在疾病過程中,如果患者的胃口不好,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中醫有一個說法叫做“谷助胃氣麥補脾”,認為脾喜燥惡溼,胃喜潤惡燥。麵食和米飯,兩者不太一樣,水稻長在稻田裡,麥子則生長在旱田裡,因此大米有養胃的作用,所以對一些胃不好的人,有時候喝一點點粥或米湯,可能比掛瓶或者喝葡萄糖水效果更好。

"

小編導讀

口中異味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情況,多見口苦、口酸、口淡、口甘等。口中會出現異味,是由於臟腑功能異常所引起的,可千萬不能忽視呢。每一種口味異常具體是怎麼回事呢?都和哪些臟腑有關係呢?看看李燦東教授妙答學生,你也能從中找到答案。


王洋:我們已經探討了飲和食的問題,接下來談談口味的問題。從前面的內容可以知道,飲食與我們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那麼口味與臟腑有什麼關係?

李燦東:口味,其實就是口中有異常的味覺。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也有特殊的口味。有的人會覺得嘴巴有些甜,有的人會覺得有些苦,口苦口甜都是口味。口味和健康有什麼關係呢?首先,中醫認為五臟合五竅,脾開竅於口,因此口味的變化和脾的關係比較密切。脾又是後天之本,通過口味能夠了解脾的功能狀態。第二,根據五行的理論,五味和五臟是對應的。比如說五行有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又有酸、苦、甘、辛、鹹,這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口味的異常呢?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臟腑功能的異常導致的。我們可以通過口味的變化,瞭解脾胃的功能和其他臟腑的功能變化。但不能機械地將五味與五臟對應,簡單地認為肝熱就口酸、心熱就口苦、脾熱就口甘、肺熱就口辛、腎熱就口鹹,不是這麼簡單對應的,臨床上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肝對應酸是五行的歸類方法,較難理解,就是中醫講的木欲作酸。木不一定是木頭,也可以是植物,植物放置日久後發酵了就會變酸。我們不能那麼簡單地定義,但是這樣解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心為什麼那麼容易苦?因為火一燒完就會變成碳,碳比較苦,大致可以這樣理解。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王淼:我有個朋友,經常吐泛酸水,吃了甜的、糯米制品,或者太酸的,就會出現反酸的症狀。根據這個歸類方法,五臟陰陽寒熱虛實有所偏倚時,是否就會相應的在口味上表現出酸苦甘辛鹹的偏頗,比如口淡、口苦、口鹹等等,老師,您能否就常見的口味異常跟我們談一談呢?

李燦東:我們經常碰到的口味異常有這麼幾種:第一種叫做口淡。有時候也叫做口淡乏味,就是口中沒有什麼味道。患者有時候說:我味覺減退,嘴巴里淡淡的,沒什麼味道。這實際上不是什麼特殊的口味變化,就是味覺反應比較遲鈍,一般都會伴有食慾減退,因為沒什麼口味,沒什麼味道,飯就不愛吃,這是由於脾胃虛弱或者溼困引起的口淡。

第二種叫做口苦,有的人說:“我嘴巴好苦”或者“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口很苦,白天又還可以”。口苦在中醫來說一般都是熱證,而且是實熱證比較多見。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東西燒焦以後就變苦了,所以這個苦和熱有關係。在整個五臟中,苦和哪些臟腑有關係?苦和心有對應關係,更重要的是還和肝膽有關係,我們知道膽囊中儲藏膽汁,膽汁是怎麼來的呢?是肝膽疏洩分泌功能產生的一種黃綠色液體,中藥裡面有些藥像豬膽汁、牛黃等跟膽都有關係。膽汁一般是苦的,膽氣上泛也會出現口苦,因此口苦一般是實熱證,多是心火或者肝膽之火。

第三種情況是口甜(口甘),就是口中有甜甜的感覺。有的人會覺得口甜而且口會黏黏的,伴有食慾不太好,胃脘也不太舒服,舌苔是黃的膩的,嘴巴黏黏甜甜的,這一般是脾胃溼熱的表現。

你剛才說的就是第四種情況,叫做口酸,嘴裡酸酸的。經常有些人口裡吐出一些酸水並伴有胃痛,中醫認為是肝火犯胃,肝影響到胃。有個症狀叫做反酸,反酸就是打嗝、噯氣以後酸酸的,吐酸水,為什麼會出現反酸呢?道理也很簡單,東西沒吃完就放在框裡面掛起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東西悶久了容易壞,天熱的時候容易壞,現在冰箱其實就解決一個溫度的問題,為什麼把東西掛在樑上?就是為了通風不悶著,悶著或者太熱都容易酸,因此肝鬱或者有肝火犯胃的時候就會出現反酸。肝屬木,脾胃屬土,兩者是相剋的關係,叫做木克土。當肝氣太盛的時候就會剋制太過,叫做木乘土,就會影響到胃,因此叫肝火犯胃。要用疏肝洩熱、辛開苦降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左金丸加減。左金丸組方非常簡單,只有兩味藥,一個叫做黃連,一個叫做吳茱萸,劑量比是6比1,比如吳茱萸1g、黃連6g或者就是吳茱萸0.5g、黃連3g,6比1,就叫左金丸,此方往往能夠很好地解決肝火犯胃的問題。其實中醫只要辨證準確,用藥上可以四兩撥千斤,不需要一大包藥。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王洋:我還聽說過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嘴巴像含了鹽一樣,感覺很鹹,患者去就醫時被懷疑舌體感覺異常,但經口腔科檢查後並無異常。這屬於口味異常中的口鹹,從五行與五味的對應關係上,這應當與腎關係較為密切吧。

李燦東:口咸和腎有關係,也可能跟寒證有關係,因為五行中寒、腎、水、鹹都屬於同一類,所以一般腎虛或者寒證的時候會出現口鹹。大家可以這麼理解,就是嘴巴老是出現口鹹是腎虛的一種表現,當然不能簡單地認為口鹹就一定是腎虛。

每個病證各有其症狀表現特點,臨床要四診合參,綜合起來看問題,要從多方面去了解人的健康狀態,單憑一個症狀很難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不能單憑一個症狀馬上就對號入座。

陳淑嬌:好的,我們再臨證辨證時會牢記四診合參,綜合分析。老師,我曾經有過一種口中乾澀的感覺,有次吃了不夠熟的芒果,感覺澀澀的,有一點輕微的發苦,同時可能是糖分比較高,還有點黏膩的感覺,就想多喝水,這是否屬於口味異常呢?

李燦東: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口澀,類似於吃了生的水果,口中有澀的感覺,但你說的這個吃了生芒果後出現的口澀不屬於病理現象。中醫認為“澀”一般是因為幹,是燥熱或者是津液受到損傷的一種表現。

口黏膩就是自覺嘴巴比較黏膩,和之前口甜類似,指的是口中黏膩,不太舒服,或伴胃口不好,一般是溼熱的一種表現。這種情況在夏季比較多見,用一些清熱利溼的藥或食物如薏苡仁、六一散等,可能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口味的異常分類較細,雖然和五臟有對應關係,但是不能機械地對號入座。臨床上最常見到的口味異常為口苦,其次是口酸,也稱為反酸或吐酸水。

王洋:飲食口味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飲食口味的變化直接反映了我們機體臟腑氣血陰陽的變化。老師,您剛才跟我們說了脾胃的重要性,我們經常說等到大家過了30歲或者上了年紀,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脾胃方面的毛病,那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該怎樣更好地護理或者是保養我們的脾胃呢?

李燦東: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體會飲食口味表現出來的一些徵象或苗頭,能夠為自己的健康提供一些參考。另一方面不管是病態還是正常的人都要時刻關注脾胃功能。脾胃功能講起來可能很複雜,但是表現最突出的就是飲食口味的變化。在疾病過程中,如果患者的胃口不好,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中醫有一個說法叫做“谷助胃氣麥補脾”,認為脾喜燥惡溼,胃喜潤惡燥。麵食和米飯,兩者不太一樣,水稻長在稻田裡,麥子則生長在旱田裡,因此大米有養胃的作用,所以對一些胃不好的人,有時候喝一點點粥或米湯,可能比掛瓶或者喝葡萄糖水效果更好。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吳長汶:嗯,這些都是通過很簡單可行的方法來對我們的脾胃功能進行一個保護,同時要營養均衡,不要輕易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厚味或過食生冷之品。但現在藥物損害導致的胃腸不適也十分常見,許多藥物的副作用會導致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等不適,影響食慾,人體胃氣和正氣受損,這也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李燦東:是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儘可能地防止脾胃功能的損傷。現在很多的化學藥物有一個很普遍的副作用就是胃腸道的反應。比如化療過程中,會出現噁心、嘔吐,還有很多藥本身會損傷脾胃,有些藥對脾胃的損傷還可能誘發一些別的疾病,比如激素、治療關節炎的一些藥物,都可能引起應激性潰瘍或胃穿孔,因此一定要注意保護我們的脾胃。例如,有些藥不能空腹吃就不要空腹吃。我也不主張經常喝涼茶,因為這有可能損傷脾胃的功能。

保養脾胃的方法很多,也很複雜。這裡有幾個基本的原則:第一就是飲食有節,這個節當然可以理解成一種節律,也可以理解是一種節制;第二是注意飲食的種類和數量,一日三餐基本保持有規律,葷素搭配均衡,雜食為主;第三就是進食的東西儘可能選擇易消化的,以減輕脾胃過度的負擔;最後要求飲食不要偏嗜,因為偏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好的。我經常跟大家說偏食的小孩子身體都不太好,因為生長髮育不太好。只要飲食有節,脾胃功能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

口淡、口苦、口酸……口味的異常原來可以反映臟腑的功能變化。

通過師生對話的形式,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中醫診斷的相關問題,這本書你值得擁有——

"

小編導讀

口中異味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情況,多見口苦、口酸、口淡、口甘等。口中會出現異味,是由於臟腑功能異常所引起的,可千萬不能忽視呢。每一種口味異常具體是怎麼回事呢?都和哪些臟腑有關係呢?看看李燦東教授妙答學生,你也能從中找到答案。


王洋:我們已經探討了飲和食的問題,接下來談談口味的問題。從前面的內容可以知道,飲食與我們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那麼口味與臟腑有什麼關係?

李燦東:口味,其實就是口中有異常的味覺。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也有特殊的口味。有的人會覺得嘴巴有些甜,有的人會覺得有些苦,口苦口甜都是口味。口味和健康有什麼關係呢?首先,中醫認為五臟合五竅,脾開竅於口,因此口味的變化和脾的關係比較密切。脾又是後天之本,通過口味能夠了解脾的功能狀態。第二,根據五行的理論,五味和五臟是對應的。比如說五行有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又有酸、苦、甘、辛、鹹,這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口味的異常呢?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臟腑功能的異常導致的。我們可以通過口味的變化,瞭解脾胃的功能和其他臟腑的功能變化。但不能機械地將五味與五臟對應,簡單地認為肝熱就口酸、心熱就口苦、脾熱就口甘、肺熱就口辛、腎熱就口鹹,不是這麼簡單對應的,臨床上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肝對應酸是五行的歸類方法,較難理解,就是中醫講的木欲作酸。木不一定是木頭,也可以是植物,植物放置日久後發酵了就會變酸。我們不能那麼簡單地定義,但是這樣解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心為什麼那麼容易苦?因為火一燒完就會變成碳,碳比較苦,大致可以這樣理解。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王淼:我有個朋友,經常吐泛酸水,吃了甜的、糯米制品,或者太酸的,就會出現反酸的症狀。根據這個歸類方法,五臟陰陽寒熱虛實有所偏倚時,是否就會相應的在口味上表現出酸苦甘辛鹹的偏頗,比如口淡、口苦、口鹹等等,老師,您能否就常見的口味異常跟我們談一談呢?

李燦東:我們經常碰到的口味異常有這麼幾種:第一種叫做口淡。有時候也叫做口淡乏味,就是口中沒有什麼味道。患者有時候說:我味覺減退,嘴巴里淡淡的,沒什麼味道。這實際上不是什麼特殊的口味變化,就是味覺反應比較遲鈍,一般都會伴有食慾減退,因為沒什麼口味,沒什麼味道,飯就不愛吃,這是由於脾胃虛弱或者溼困引起的口淡。

第二種叫做口苦,有的人說:“我嘴巴好苦”或者“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口很苦,白天又還可以”。口苦在中醫來說一般都是熱證,而且是實熱證比較多見。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東西燒焦以後就變苦了,所以這個苦和熱有關係。在整個五臟中,苦和哪些臟腑有關係?苦和心有對應關係,更重要的是還和肝膽有關係,我們知道膽囊中儲藏膽汁,膽汁是怎麼來的呢?是肝膽疏洩分泌功能產生的一種黃綠色液體,中藥裡面有些藥像豬膽汁、牛黃等跟膽都有關係。膽汁一般是苦的,膽氣上泛也會出現口苦,因此口苦一般是實熱證,多是心火或者肝膽之火。

第三種情況是口甜(口甘),就是口中有甜甜的感覺。有的人會覺得口甜而且口會黏黏的,伴有食慾不太好,胃脘也不太舒服,舌苔是黃的膩的,嘴巴黏黏甜甜的,這一般是脾胃溼熱的表現。

你剛才說的就是第四種情況,叫做口酸,嘴裡酸酸的。經常有些人口裡吐出一些酸水並伴有胃痛,中醫認為是肝火犯胃,肝影響到胃。有個症狀叫做反酸,反酸就是打嗝、噯氣以後酸酸的,吐酸水,為什麼會出現反酸呢?道理也很簡單,東西沒吃完就放在框裡面掛起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東西悶久了容易壞,天熱的時候容易壞,現在冰箱其實就解決一個溫度的問題,為什麼把東西掛在樑上?就是為了通風不悶著,悶著或者太熱都容易酸,因此肝鬱或者有肝火犯胃的時候就會出現反酸。肝屬木,脾胃屬土,兩者是相剋的關係,叫做木克土。當肝氣太盛的時候就會剋制太過,叫做木乘土,就會影響到胃,因此叫肝火犯胃。要用疏肝洩熱、辛開苦降的方法治療,常用方劑左金丸加減。左金丸組方非常簡單,只有兩味藥,一個叫做黃連,一個叫做吳茱萸,劑量比是6比1,比如吳茱萸1g、黃連6g或者就是吳茱萸0.5g、黃連3g,6比1,就叫左金丸,此方往往能夠很好地解決肝火犯胃的問題。其實中醫只要辨證準確,用藥上可以四兩撥千斤,不需要一大包藥。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王洋:我還聽說過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嘴巴像含了鹽一樣,感覺很鹹,患者去就醫時被懷疑舌體感覺異常,但經口腔科檢查後並無異常。這屬於口味異常中的口鹹,從五行與五味的對應關係上,這應當與腎關係較為密切吧。

李燦東:口咸和腎有關係,也可能跟寒證有關係,因為五行中寒、腎、水、鹹都屬於同一類,所以一般腎虛或者寒證的時候會出現口鹹。大家可以這麼理解,就是嘴巴老是出現口鹹是腎虛的一種表現,當然不能簡單地認為口鹹就一定是腎虛。

每個病證各有其症狀表現特點,臨床要四診合參,綜合起來看問題,要從多方面去了解人的健康狀態,單憑一個症狀很難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不能單憑一個症狀馬上就對號入座。

陳淑嬌:好的,我們再臨證辨證時會牢記四診合參,綜合分析。老師,我曾經有過一種口中乾澀的感覺,有次吃了不夠熟的芒果,感覺澀澀的,有一點輕微的發苦,同時可能是糖分比較高,還有點黏膩的感覺,就想多喝水,這是否屬於口味異常呢?

李燦東: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口澀,類似於吃了生的水果,口中有澀的感覺,但你說的這個吃了生芒果後出現的口澀不屬於病理現象。中醫認為“澀”一般是因為幹,是燥熱或者是津液受到損傷的一種表現。

口黏膩就是自覺嘴巴比較黏膩,和之前口甜類似,指的是口中黏膩,不太舒服,或伴胃口不好,一般是溼熱的一種表現。這種情況在夏季比較多見,用一些清熱利溼的藥或食物如薏苡仁、六一散等,可能都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口味的異常分類較細,雖然和五臟有對應關係,但是不能機械地對號入座。臨床上最常見到的口味異常為口苦,其次是口酸,也稱為反酸或吐酸水。

王洋:飲食口味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飲食口味的變化直接反映了我們機體臟腑氣血陰陽的變化。老師,您剛才跟我們說了脾胃的重要性,我們經常說等到大家過了30歲或者上了年紀,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脾胃方面的毛病,那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該怎樣更好地護理或者是保養我們的脾胃呢?

李燦東: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體會飲食口味表現出來的一些徵象或苗頭,能夠為自己的健康提供一些參考。另一方面不管是病態還是正常的人都要時刻關注脾胃功能。脾胃功能講起來可能很複雜,但是表現最突出的就是飲食口味的變化。在疾病過程中,如果患者的胃口不好,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中醫有一個說法叫做“谷助胃氣麥補脾”,認為脾喜燥惡溼,胃喜潤惡燥。麵食和米飯,兩者不太一樣,水稻長在稻田裡,麥子則生長在旱田裡,因此大米有養胃的作用,所以對一些胃不好的人,有時候喝一點點粥或米湯,可能比掛瓶或者喝葡萄糖水效果更好。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吳長汶:嗯,這些都是通過很簡單可行的方法來對我們的脾胃功能進行一個保護,同時要營養均衡,不要輕易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厚味或過食生冷之品。但現在藥物損害導致的胃腸不適也十分常見,許多藥物的副作用會導致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等不適,影響食慾,人體胃氣和正氣受損,這也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李燦東:是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儘可能地防止脾胃功能的損傷。現在很多的化學藥物有一個很普遍的副作用就是胃腸道的反應。比如化療過程中,會出現噁心、嘔吐,還有很多藥本身會損傷脾胃,有些藥對脾胃的損傷還可能誘發一些別的疾病,比如激素、治療關節炎的一些藥物,都可能引起應激性潰瘍或胃穿孔,因此一定要注意保護我們的脾胃。例如,有些藥不能空腹吃就不要空腹吃。我也不主張經常喝涼茶,因為這有可能損傷脾胃的功能。

保養脾胃的方法很多,也很複雜。這裡有幾個基本的原則:第一就是飲食有節,這個節當然可以理解成一種節律,也可以理解是一種節制;第二是注意飲食的種類和數量,一日三餐基本保持有規律,葷素搭配均衡,雜食為主;第三就是進食的東西儘可能選擇易消化的,以減輕脾胃過度的負擔;最後要求飲食不要偏嗜,因為偏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好的。我經常跟大家說偏食的小孩子身體都不太好,因為生長髮育不太好。只要飲食有節,脾胃功能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

口淡、口苦、口酸……口味的異常原來可以反映臟腑的功能變化。

通過師生對話的形式,更好、更深入地理解中醫診斷的相關問題,這本書你值得擁有——

口苦、口鹹、口淡……口中異味是出問題的臟腑在報警

《 通俗中醫診斷六十四講 》

本書立足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特點,全面、準確、規範四診採集方法以及臨床意義,語言通俗易懂,個案舉例妙趣橫生,廣播連載,採用對話形式,音頻與文字相對應,圖文並茂。本書面向人群廣,可以為各個層次的用戶提供不同的信息,其提供的信息是當前建設健康中國迫切需要的內容。(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通俗中醫診斷六十四講》(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李燦東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