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作祟,國醫大師熊繼柏喜用這個方

中醫 黃連 生薑 睡眠 國醫在線 2017-07-17

痰作祟,國醫大師熊繼柏喜用這個方中醫有這樣一種說法,痰為諸病之源,怪病多由痰而生,“百病多由痰作祟”。痰邪致病,變化百端,錯綜複雜,且易合他邪為患,如風痰、寒痰、溼痰、燥痰、熱痰、火痰等。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治療因痰所致病症驗案三則。從中可以看出,其喜用一方。
痰作祟,國醫大師熊繼柏喜用這個方

夢遊案

初診( 2004-06-02):訴自去年開始出現夢遊,因晚上睡眠不佳已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近1年來夢遊達7次,夜寐不安,伴盜汗,口苦,舌苔薄黃膩,脈弦滑。

辨證:膽火內擾,心神不寧。

治法:清瀉膽火,養心安神。

主方:黃連溫膽湯。

黃連3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神15g,枳實10g,竹茹10g,甘草6g,炒棗仁30g,炙遠志10g,炒龜板15g,龍齒30g,生牡蠣20g。15劑,水煎服。

二診( 2004-06-20):夢遊近日未見發作,但仍盜汗,夜寐欠安,覺胸悶、胸痛,舌苔薄黃,脈滑。擬黃芪龍牡散、枕中丹合小陷胸湯治之。

黃芪20g,煅龍骨20g,煅牡蠣20g,龍齒30g,炒龜板15g,石菖蒲20g,炙遠志10g,黃連3g,法半夏10g,炒瓜蔞10g。15劑,水煎服。

三診( 2004-07-08):訴盜汗已止,夢遊發作1次,胸悶、胸痛已止,舌紅少苔,脈細。改擬硃砂安神丸合磁朱丸加味治之。

黃連3g,生地15g,當歸10g,煅磁石20g,神曲10g,甘草10g,生龍骨20g,生牡蠣20g,炒龜板20g。15劑,水煎服。

另:硃砂3g水飛,每日0.2g,沖服。

四診( 2004-09-07):訴前日開學,見到同學比較興奮,當晚夜夢發驚1次,盜汗止,夜寐可,舌紅,苔薄黃,脈滑。改擬黃連溫膽湯合棗仁枕中丹治之。

黃連3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神20g,枳實10g,竹茹10g,炒棗仁30g,石菖蒲20g,炙遠志10g,炒龜板20g,龍齒30g,甘草6g。5劑,水煎服。

另服1劑丸藥,以鞏固療效,處方如下:

黃連20g,陳皮40g,法半夏40g,茯神60g,枳實40g,甘草20g,炒棗仁80g,石菖蒲60g,炙遠志40g,炒龜板100g,龍齒60g,珍珠母60g,神曲60g。合碾細末,蜜丸如黃豆大,每日服60粒,早、晚分服。

按:《靈樞·本神》雲:“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脈,脈舍神”。該患者夢遊,夜寐不安,盜汗,口苦,舌苔薄黃膩等,皆屬肝膽之火旺盛,兼夾痰濁,擾亂心神,而致神志不安,出現夢遊。故取黃連溫膽湯清滌痰熱,達到安神的目的;合硃砂安神丸,或磁朱丸,或枕中丹,以清心瀉火安神。如此痰火清,神自安,症自平。
痰作祟,國醫大師熊繼柏喜用這個方

髒躁案

初診( 2004-07-02):訴近兩年來常悲傷欲哭,不能控制,且心煩,失眠,自汗。曾多處求醫,醫院皆診斷為更年期綜合徵或抑鬱症,予服鎮靜劑等,療效不顯,且病情一步步加重。後來經某他人介紹,前來診治。診見精神恍惚,易悲善恐,心煩,心悸,伴嘔逆,頭暈,多痰,自汗,潮熱,舌苔黃膩,脈細。

辨證:痰熱擾亂心神。

治法:清熱化痰,養心安神。

主方:甘麥大棗湯合黃芩溫膽湯。

甘草10g,大棗10g,炒浮小麥30g,黃芩10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神15g,枳實10g,竹茹10g,炒棗仁30g,炙遠志10g,柏子仁10g,天麻15g。10劑,水煎服。

二診( 2004-07-14):訴前症已減,但煩熱較顯,仍自汗,舌苔薄黃,脈細。擬原方加味再進15劑。

甘草10g,大棗10g,炒浮小麥30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神15g,枳實10g,竹茹10g,炒棗仁30g,炙遠志10g,柏子仁10g,地骨皮20g,炒龜板20g,煅龍骨20g,煅牡蠣20g。15劑,水煎服。

三診( 2004-08-03):訴精神較前佳,且悲傷欲哭感大減,頭暈愈,潮熱、自汗亦顯減,睡眠佳,舌苔薄黃,脈細。其病已愈大半,囑服原方再進15劑,以徹底治癒。

按:《金匱要略》雲:“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髒躁多因憂思過度,心陰受損,肝氣失和所致。本案患者伴有頭暈、嘔逆、多痰、舌苔黃膩等痰熱上擾之候,故合溫膽湯治之。一清痰熱,二養心神,其症自平。
痰作祟,國醫大師熊繼柏喜用這個方鬱證案

初診( 2007-02-04):患者訴2004年10月發現雙側卵巢囊腫,並在長沙某醫院行卵巢囊腫剝離術,術後使用雷諾德,數天後出現精神抑鬱,默默不語,同年11~12月再次住院,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經相關治療後症狀有所緩解。2005年3月上旬因再次出現精神異常,在長沙某醫院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服用碳酸鋰治療,症狀未見明顯緩解,經人介紹前來就診。現症:多疑多慮,失眠多夢,時欲悲傷哭泣,心悸心慌,膽怯不敢獨處,夜晚必有人陪同方敢入睡。口中多痰涎,月經先期,少腹脹痛,顏面生疹點。舌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心膽不寧,痰熱內阻。

治法寧心安神,清化痰熱。

主方:黃連溫膽湯合甘麥大棗湯。

黃連5g,陳皮10g,法半夏10g,竹茹10g,枳實10g,茯苓10g,甘草6g,石菖蒲20g,炙遠志10g,炒白芥子15g,漸貝30g,鬱金15g,炙甘草10g,大棗10g,炒棗仁30g,浮小麥30g,苦蔘10g。10劑,水煎服。

二診( 2007-02-11):患者訴服上方後,心煩失眠、心悸膽怯等症狀明顯減輕,現在可以一個人獨處,但深夜時仍有恐懼感。痛經明顯,少腹不適,月經多血塊,舌苔薄黃膩,脈滑。前方已中病機,守方再進,合失笑散。

黃連3g,陳皮10g,法半夏10g,竹茹10g,枳實10g,茯苓10g,甘草6g,石菖蒲20g,炙遠志10g,炒白芥子15g,浙貝30g,鬱金15g,炙甘草10g,大棗10g,炒棗仁30g,浮小麥30g,柏子仁10g,五靈脂10g,蒲黃(包)10g。10劑,水煎服。

三診( 2007-02-25):患者精神明顯安寧,恐懼感亦明顯減輕,舌苔薄黃,脈滑。囑以上方再進15劑。

按:《靈樞·經脈》雲:“心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靈樞·本神》雲:“肝氣虛則恐。”《素問·奇病論》雲:“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心主神明,膽主決斷,故心膽有病多伴有驚、恐、悸等症狀。本案在治療上遵《類證治裁》“臥不安,或眠多異夢,隨即驚覺……溫膽湯加棗仁”,並遵《金匱要略》“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像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則益氣養心,清化痰熱,收效甚著。

溫膽湯,中醫常用方劑,具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效。用於膽胃不和、痰熱內擾證之膽怯易驚,虛煩不寧,失眠多夢,或嘔惡呃逆,或眩暈,或癲癇等,苔膩微黃,脈弦滑。溫膽湯原為唐代醫家王燾《外臺祕要》引《集驗方》的處方,藥物組成以溫性為主,試圖通過“溫膽”而達到治療“膽寒”的目的,故而名之。宋代醫家陳無擇將其進行了變通,收入其著作《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雖然仍用“溫膽”之名,而藥物組分則由溫性向寒涼發生了改變,治療方向也就隨之發生了改變。對此,羅天益評議說,此方中“和即溫也,溫之者,實涼之也”(《衛生寶鑑》)。因此,使用時一定要鑑別清楚。

溫膽湯的組成

半夏6克,竹茹6克,枳實6克,陳皮9克,炙甘草3克,茯苓4.5克,生薑5片,大棗1枚。

歌訣

溫膽湯裡夏枳,

陳草苓姜棗茹,

理氣化痰和胃,

膽鬱痰擾合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