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鍼灸名家治療痛經方法的應用

中醫 痛經 鍼灸 腹瀉 傳承中醫 傳承中醫 2017-09-09
三位鍼灸名家治療痛經方法的應用

【摘要】

目的觀察三位鍼灸名家治療痛經方法的應用療效。

方法 應用三位鍼灸名家的鍼灸處方對不同證型的百餘名痛經患者施以鍼灸術。治療結束後,進行療效評定。

結果:總有效率為100%。結論 3位鍼灸名家治療痛經的方法甚是有效。

【關鍵詞】痛經 鍼灸治療 名家鍼灸處方

婦女在月經期前後或月經期中發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難以忍受,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者,稱為痛經。本病以青年婦女為多見。

痛經在西醫學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痛經兩類。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性痛經或稱功能性痛經,常發生於月經初潮後不久的未婚或未育的年輕婦女,常於婚後或分娩後自行消失。由於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痛經稱為繼發性痛經,常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腫瘤、子宮頸狹窄及阻塞等。本病常與生殖器官局部病變、精神因素和神經、內分泌因素有關。

痛經多由情志不調,肝氣鬱結,血行受阻;或經期受寒飲冷,坐臥溼地,冒雨涉水,寒溼之邪客於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或由脾胃素虛;或大病久後,氣血虛弱;或稟賦素虛,肝腎不足,精血虧虛,加之行經之後精血更虛,胞脈失養而引起痛經。

痛經主症:經期或行經前後下腹部疼痛,歷時數小時,有時甚至2~3天,疼痛劇烈時患者臉色發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四肢厥冷,或伴有噁心、嘔吐、腹瀉、尿頻、頭痛等症狀。

兼見腹痛多在經前或經期疼痛劇烈,據按,經色紫紅或紫黑,有血塊,下血塊後疼痛緩解屬實證。經前乳房伴有脹痛,舌有瘀斑,脈細弦者,為氣滯血瘀;腹痛有冷感,得溫熱疼痛可緩解,月經量少,色紫黑,有塊,苔白膩,脈沉緊者為寒溼凝滯。

兼見腹痛多在經後,小腹綿綿作痛,小腹柔軟,喜按,月經色淡,量少,屬虛症。面色蒼白或萎靡,倦怠無力,頭昏眼花,心悸,舌淡,舌體腫大,邊有齒痕,脈細弱者為氣血不足;腰膝痠軟,夜寐不寧,頭昏耳鳴,目糊,舌紅苔少,脈細者為肝腎不足。

下面我介紹三位鍼灸名家治療本病的方法及我在臨床中應用的典型案例。

1鍼灸名家陳大中(江蘇無錫人),治療虛寒性痛經

處方:腎俞、中極、次髎、地機

操作:溫鍼灸。於每次月經前針治3次

筆者運用此方法在臨床中治療此型病例30例,其中顯效24例,有效6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下面我介紹一個具體案例:

李某,女,17歲,1998年3月27日初診

主訴:行經時腹痛3年餘

病史:月經行經腹痛,每次於月經前腹痛,行經不暢,腹痛加劇,經色紫暗成塊,經後才能逐步緩解。

檢查:神清語明,面色黃白,形體消瘦,行動自如,舌淡苔薄白,脈沉澀。

診斷:痛經(虛寒型)

治療:溫腎、調經、行瘀、止痛

運用上法經過3個月的治療,病人痛經症狀完全消失,經行通暢,故停止治療。該病例屬寒邪入絡,客於胞宮,經血為寒溼所凝,運行不暢而痛。故取腎俞以益腎氣;中極為足三陰、任脈之會,有調衝任、暖胞宮之功;加次髎有利氣止痛作用;地機是足太陰脾經之郄穴,能行血調經。上穴配之能行氣化瘀、溫經止痛。

2鍼灸名家趙爾康(江蘇江陰人),治療寒凝胞宮型痛經

處方:氣海、關元、血海、三陰交、行間

操作:氣海、關元採用三進一退法補之,使針感向小腹部兩旁擴散,下達陰部,血海、三陰交、行間施以平補平瀉法,並在針柄上裹以艾絨各灸5壯,每於月經後1周開始治療,隔日1次,7次為1療程。

轉 筆者運用此法在臨床中治療此型病例52例,其中顯效47例,有效5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下面我介紹一個具體案例:

樸某,女,26歲。1999年6月14日初診。

主訴:每值經期小腹疼痛4年餘。

病史:患者緣於4年前,值經期時,過食生冷,復因冒雨感受寒邪,致胞宮受寒,血被寒凝,出現小腹劇痛。以後每值月經來潮前後,小腹疼痛劇烈,伴腰痛,月經週期遲早不一,血量多少無定,色暗滯,食慾不振。曾在某醫處服吳茱萸湯加減治療無效。故於今日來診。

檢查:神清語明,面色暗淡無華,精神倦怠。苔薄白,脈沉緊。

診斷:痛經,寒凝胞宮型。

治療:溫經散寒、活血止痛、和調衝任

運用上法治療1療程。7月16日開始第2療程,症見月經來潮前後,小腹略感微痛,腰痛亦減,面色已轉紅潤,但經血仍暗滯。脈遲緩,苔薄白。再按上法施治。8月13日進行第3療程,諸症悉除,月經週期及苔、脈基本正常。為鞏固療效,給予患者3個療程的艾條,帶回自灸氣海、關元以善其後。經兩年後隨訪,未見覆發。

該病是隨著月經週期持續發作的一種病症。氣海、關元均屬任脈,前者為任脈之氣所發,元氣之海,有通調下焦之功;後者為小腸募穴,足三陰經與任脈之會。上穴通過針刺與艾灸,能起到溫經散寒,祛瘀通絡或調理衝任的作用。血海為足太陰脾經治血癥的要穴,有破血止痛之效。三陰交為足三陰經的三脈交匯處,佐以足厥陰肝經滎穴行間,共奏通經活絡,調和氣血之功。根據“寒則溫之”的治則,重灸氣海、關元,胞宮得暖,寒凝得散,痛經自愈。

3鍼灸名家姜淑明(天津人),治療氣滯血瘀型痛經

處方:中極、歸來、地機

操作:取中極、歸來進針後,令針感向下放散;再針地機二穴,均行瀉法,針後加灸,留針15分鐘。

筆者運用此法在臨床中治療此型病例49例,其中顯效47例,有效2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下面我介紹一個具體案例:

張某,女,25歲,工人。2000年冬季某日初診

主訴:月經期將至,腰腹痛劇,少腹墜脹1天。

病史:患者月經14歲初潮,期量色質尚正常,後因經期大怒,其後則每於行經前即腰痛、腹痛、少腹脹墜。經行開始血量少,色紫黯有塊,待血塊下後則痛減,有時胸脅亦脹痛。此次行經非同往常,疼痛劇烈,無奈前來求治。

檢查:挽入診室,彎腰扶腹,呻吟不止,表情痛苦,面色蒼白,頭面冷汗,少腹拒按。舌質紫暗有瘀點,脈沉澀。

診斷:痛經(氣滯血淤型)

治療: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運用上法治療,患者自覺疼痛立刻減輕,15分鐘後痛止出針,病人面帶笑容,很是感謝。遂囑其下次月經期前稍感不適時,即來針治,如此經過幾次治療,即告痊癒。該病例系因精神因素影響,怒則傷肝,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滯不能運血,血行受阻,滯於腦宮而作痛。今取中極為主穴,可通調衝任,行瘀止痛,活血通經;配歸來為足陽明經穴,用之調血氣以輔中極之功;遠端佐地機,系足太陰經之郄,鎮痛功強。三者相合,奇效彰著,實證加灸者,取其溫通之力,俾經脈通,血下行,其痛自止。

結論:以上3位鍼灸名家治療痛經的方法甚是有效,但值得補充的是,操作時得氣與否,針感傳導方向是非常關鍵的。同道中人可借鑑使用。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中醫鍼灸醫案編輯整理,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