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臨床使用之~五苓散方第四十

中醫 傷寒 茯苓 豬苓 馬氏中醫 馬氏中醫 2017-09-18

五苓散方第四十

【方義】

此化氣利水,溫經散寒,表裡雙解之方。按:此證較茯苓甘草湯證水證較重寒證較輕。

【主治】

(1)蓄水證:小便不利,煩渴,汗出,微熱,脈浮數。

(2)水逆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

但都必須具有不喜冷性飲食,舌不黃燥及表寒現象。

【藥品】

豬苓 澤瀉 茯苓 桂枝 白朮各一錢半至二錢半

【制服法】

共研為細末,每服一錢半,開水送下,服後頻服暖水,使之汗出則愈。也可作湯劑用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之。

【用藥大意】

茯苓、豬苓、澤瀉利水;白朮補脾;桂枝溫散寒邪。

【禁忌證】

無小便不利,或有喜冷性飲食現象者均不可服。

【類似方劑參考】

(1)豬苓湯:此治有喜冷性飲食現象,小便不利的寒性利水之方。

(2)茯苓甘草湯:此寒證較重,水證較輕,散寒利水之方。

(3)真武湯:此回陽鎮水之方。

【歷代用藥經驗摘要】

(1)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躁不得眠,其人慾引水,當稍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本方主之。

(2)發汗後,脈浮而數,煩渴者,本方主之。

(3)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此為水逆,本方主之。

(4)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本方主之。

(5)傷寒汗出而渴者,本方主之。

(6)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本方主之。

(7)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271)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服文蛤散。若不差,與本方。

(8)太陽病,寸緩關浮尺買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本方。

(以上仲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