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南粵古驛道“紅色之旅”,挖掘葛洪與中醫藥文化

中醫 葛洪 羅浮山 道教 中國網 2017-06-11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馮善書)漫步古驛道,聆聽一個個老故事,瞭解古驛道背後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這是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的魅力所在。繼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台山海口埠站)之後,6月11日,惠州市接棒台山,借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的契機,在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的指導下,積極挖掘當地文化內涵,特別是惠州紅色文化、葛洪和中醫藥文化等,全面打造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形成惠州特色的“紅色之旅”、“葛洪煉丹之旅”。

古驛道上的“紅色之旅”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客家文化、南粵文化、宗教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在惠州相互交融輝映,使當地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打造“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的良好基礎。東江縱隊開展勝利大營救事件就是惠州獨有的歷史故事,6月10日,博羅縣開展“勝利大營救手機app定向活動”。

東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是開闢華南敵後戰場,堅持華南抗戰的主力部隊之一,此次惠州站就深入挖掘東江縱隊開展大營救的歷史題材。抗日戰爭時期,一大批中國文化精英成為日軍重點搜捕的對象。中共中央很重視這批文化人的安危,周恩來指示“要不惜代價地搶救出這批文化精英和愛國民主人士”。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東江縱隊成功營救出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屬近千人,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胡繩、黎澍、胡風、戈寶權、張友漁、沈志遠、千家駒、劉清揚、胡仲持、廖沫沙、範長江、葉淺予、胡蝶、黃藥眠、梁漱溟、喬冠華等。這次成功搶救文化人的行動,被茅盾譽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歷時近二百天,行程萬里。

“勝利大營救手機app定向活動”就將體育與這段特殊歷史記憶相結合,將勝利大營救的紅色歷史故事拆分成不同的題材介紹,分別放置在旭日古村的10多個點。參賽者憑手機地圖,尋訪各點,並根據各點不同的題材介紹,回答相關華南抗日縱隊營救中國文化名人的題目,朋友圈,獲得獎牌,最終排名。賽後,此路線永久留在此村落,目的在於鼓勵更多的俱樂部、旅行社和自駕遊人群,在賽後隨時可以到古村參與定向文化之旅,引流帶動人群進入古驛道鄉村消費,實現長尾效應。

此外,為讓更多人瞭解當地的紅色文化,博羅縣還在旭日古村祠堂廣場舉辦了“東江縱隊大營救紅色文化圖片展”,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述東江縱隊英雄事蹟、高潭蘇維埃政府成立等紅色歷史故事,吸引了眾多遊人觀看。

國防大學軍史專家舒健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大營救脫險路線的選擇,對於成功突破日軍封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活化“南粵古驛道”,將勝利大營救路線納入“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中,對於反映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抗日救國、拯救民族危難的光輝歷史,對於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愛國情感,弘揚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羅浮山上有傳說,深入挖掘葛洪與中醫藥文化

6月10日-6月11日的羅浮山人聲鼎沸,十分熱鬧,以“尋找葛洪足跡千人徒步”為主題的首場徒步活動拉開序幕。據不完全統計,當天參加南粵古驛道徒步,定向活動運動員、體驗者、古村村民近3000人,帶動人群6000餘人。

羅浮山南傍東江干流,綿亙在惠州博羅縣西北境內。古代的羅浮山充滿了原始森林的雄渾曠美,古木參天,巨竹連嶺,山水神奇,珍禽異獸昌盛繁衍。但當時羅浮山並不很出名,自東晉咸和初年,道教學家、醫藥學家葛洪辭官上山隱居後,漸漸地有一些人上山追隨葛洪學道,自此之後,羅浮山名傳漸遠,歷代不斷有人上山建寺修觀,而且香火十分旺盛,遂形成九寺十八觀的宏大氣勢,使羅浮山成為古代道教聖地,故在道教上,羅浮山被譽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素有“神仙洞府”之稱,名聞遐邇。惠州打造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自然不能錯過羅浮山和葛洪與中醫藥文化的研究。

葛洪被羅浮山所吸引,隱居羅浮山研究中草藥治病之道,其著作《抱朴子》鉅著、大眾性的《肘後備急方》、元代王蒙的《稚川移居圖》、三元宮和南海西樵山,可以成為中醫藥人文色彩濃厚的人文之旅重要題材。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她通過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靈感便來自於《肘後備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幾句話。

今年年初,全國政協常委王明明委員曾提議,廣東應策劃一場“稚川移居圖”特展,深入挖掘葛洪移居廣東羅浮山煉丹的典故,這能有效挖掘道教文化、傳統醫學通過古驛道傳入廣東進而影響東南亞地區的路徑,以及對道教南宗發展歷史、道教對廣東地方宗教信仰形成、嶺南地方醫學發展等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

在惠州站的比賽現場還可以觀看到“葛洪羅浮山中醫藥文化圖片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也將以葛洪故事為切入點,對羅浮山中醫藥文化進行挖掘,形成“葛洪煉丹之旅”。據統計,羅浮山現有植物3000多種,其中如過江龍、金線蓮、金耳環、羅漢果、雞骨香等藥用植物就有1200多種。羅浮山依靠獨天得厚的自然環境,還有很多上百年的植物。目前,採用葛洪原組方,由羅浮山百種草藥研製而成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藥油——百草油廣受人們喜愛,此藥對蚊蟲叮咬、頭疼暈車等病症治療效果良好。葛洪就是被羅浮山得天獨厚的中藥資源和自然環境吸引,隱居山上,採集羅浮山近百種藥材,苦煉丹藥。丹藥沒煉成,卻意外煉得一種芳香液體,經葛洪親身使用後,發現對嶺南地區的瘟病時疫、癘瘴之氣,以及寒熱腫痛等嶺南常見疾患具有療效。於是葛洪稱之為“百草藥油”,贈送給羅浮山腳下的群眾使用,在嶺南一帶廣為傳頌,一直流傳至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