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不只睡不著覺那麼簡單,魂不守舍心神不安

左邊翻翻,右邊翻翻,起來坐坐喝口水,正躺著睡,側著睡,趴著睡,聽著歌睡,撅著屁股睡,睜著眼睡,閉著眼睡,各種各樣的睡姿都試過了,就是死活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天卻塊亮了!

《追憶似水年華》七大卷開篇就說

「好久了,我一直早睡。有時,蠟燭剛滅,我的雙眼隨機閉上,快得來不及思量:“我睡了”。半小時後,我想到應該睡著了,這個想法反倒把我弄醒了」

這也許是一個段子,也許是有些人的真實經歷!

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不只睡不著覺那麼簡單,魂不守舍心神不安

失眠在中醫中我們稱之為“不寐”,不寐是以經常性的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一類病證,主要是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較輕者入眠困難,或睡而不酣,時睡時醒,或者醒後不能再入睡;較重者徹夜不眠!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病能論》中有

“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髒有所傷及,精有所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髒有所傷及是其他病證影響,如咳嗽、胃痛、身體疼痛等,精有所寄則是氣血陰陽不失和

不寐對大多數人來說,主要是陰陽失和,總的來說是陽盛陰衰,一是陰虛不能納陽,或是陽盛不得入於陰。

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不只睡不著覺那麼簡單,魂不守舍心神不安

不寐病位主要在心,因為心主神明,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

首先是陽盛不得入於陰,多屬實證。怒、喜、思、悲、恐、驚、憂,情志失常,情志不遂,傷及肝氣,肝氣鬱結,抑鬱寡歡、多愁善慮,或肝火旺盛,煩躁易怒、頭脹頭痛、面紅目赤等,故曰:“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柳州醫話》)。“肝調節情志的功能失常。最終累及心神,神不安而不寐。在者七情過極,直接擾動心神而不寐。

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則脾胃積熱,釀生痰熱,熱上打擾心神,而不得安寐。此外,濃茶、咖啡、酒之類的飲料,這些飲食因素所造成不必多說。

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不只睡不著覺那麼簡單,魂不守舍心神不安

其次是陰虛不能納陽,多屬虛證。如脾虛氣弱,不能夠運化精微,氣血生化乏源,不能上供奉於心,以致心神失養而不寐。年邁、病後氣血虧虛,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心神不安而不寐。因房事過度,腎陰耗傷,陰精虧虛,不能上奉於心,心陽獨亢,火盛而神動,心腎失交而神志不寧。

需要注意的是,生理性少寐 多見於老年人,雖少寐早醒,而無明顯痛苦,屬生理現象。

【辨證論治】

1.肝火擾心

臨床表現:不寐徹夜多夢,重者徹夜不眠,易燥易怒,還伴有頭脹頭暈,耳鳴目赤,口苦口乾,飲食不佳,便祕尿黃,舌紅苔黃。

治法:瀉熱疏肝,鎮心安神。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

本方由龍膽草、黃芩、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生地黃、梔子、生甘草組成。若胸悶脅脹,善嘆息者,加香附、鬱金、佛手;若肝膽實火,肝火上炎之重症出現頭痛欲裂、大便祕結,可服當歸龍薈丸。

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不只睡不著覺那麼簡單,魂不守舍心神不安

2.痰熱擾心

臨床表現:心中煩躁不寐,胸部發悶,胃脘部感覺不適,有時有噁心打嗝,伴有頭重,目眩

舌偏紅,苔黃膩。

治法:化痰清熱,安神和中。

代表方:黃連溫膽湯。

本方由黃連、竹茹、枳實、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組成。若心悸動驚惕不安加琥珀、珍珠母、硃砂;若痰熱盛,痰火上擾心神徹夜不眠,大便祕結不通者,加大黃或用礞石滾痰丸。

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不只睡不著覺那麼簡單,魂不守舍心神不安

3.心脾兩虛

臨床表現:入睡困難,夢多易醒,心中悸動不安,心神疲憊,胃口差,伴有頭暈目眩,面色差,四肢倦怠,腹脹大便質稀,舌質淡苔薄

治法: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代表方:歸脾湯。

本方由人蔘、黃芪、白朮、茯神、酸棗仁、龍眼肉、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組成。若心血不足較甚者加熟地黃、白芍、阿膠;若不寐較重加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歡皮;若夜夢紛紜,時醒時寐加肉桂、黃連;如兼脘悶納差,苔滑膩,加二陳湯;兼腹瀉者減當歸加蒼朮、白朮之類。

4.心腎不交

臨床表現:入睡困難,心中煩躁,心悸多夢,伴有耳鳴頭暈,腰膝痠軟,入睡時發熱出汗,咽乾口燥,男子會有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

治法: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合用交泰丸。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組成;交泰丸由黃連、肉桂組成。前者滋陰補腎;後者清心降火,引火歸原。若心陰不足為主者,可用天王補心丹;若心煩不寐,徹夜不眠者,加硃砂、磁石、龍骨、龍齒。

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不只睡不著覺那麼簡單,魂不守舍心神不安

5.心膽氣虛

臨床表現:心中恐懼膽怯,遇事易驚恐,終日惕惕不安,多伴自汗氣短,體倦乏力,舌淡

治法:鎮驚益氣,定志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用酸棗仁湯。

安神定志丸由人蔘、石菖蒲、龍齒、茯苓、茯神、遠志組成;酸棗仁湯由酸棗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組成。前方益氣、鎮驚、安神;後方養血清熱除煩。若心肝血虛,驚悸汗出者,重用人蔘,加白芍、當歸、黃芪;若木不疏土,胸悶,善太息,納呆腹脹者,加柴胡、陳皮、山藥、白朮;若心悸甚驚惕不安者,加生龍骨、生牡蠣、硃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