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賀普仁:鍼灸治痛

中醫 鍼灸 穴位 黃帝內經 骨傷的楊張張揚 骨傷的楊張張揚 2017-10-14

疼痛是人體接受體內外的刺激後而產生的一種感覺反應。中醫理論認為“不通則痛”,氣血運行障礙是各種致病因素導致的共同病理結果,是疼痛發生的病理基礎。《素問·舉痛論》中曰:“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國醫大師賀普仁:鍼灸治痛

賀老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探討,在闡明氣血運行障礙為什麼會引起疼痛上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疼痛是一種感覺功能,按照中醫的理論,感覺屬於神的活動,神由心所主,《靈樞·本神》中雲:“所以任物者謂之心”,所以疼痛也是氣血運行傳導至心而產生的感覺。

中醫還認為心主血脈,心與脈相通,心氣將血液灌注到脈,周流全身後又將血液流回至心,故當氣血運行障礙時,心必然會有所感受,心感受到了這種病理變化,則有疼痛的證候產生。所以《素問·至真要大論》中雲:“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鍼灸治療疼痛可以通過3個途徑來實現,阻斷惡性循環。①病因治療:糾正和消除使氣血瘀滯,運行障礙的因素。②病機治療:通經絡、調氣血,改善氣血運行障礙。③症狀治療:移神寧心,阻斷惡性循環。其中通經絡、調氣血是最關鍵的。

中醫對疼痛早有認識,在《內經》時期,就已對疼痛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並且抓住了疼痛的病機在於氣血運行障礙。對疼痛病因的認識偏重於寒邪,強調邪從外來,客於體內。到了明清時代,醫家們對《內經》的片面性進行了一定的修正和補充,對疼痛的病因提出了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及跌打損傷皆可致痛,並且對疼痛病機以虛實為綱,結合陰陽、氣血進行分析。喻嘉言在《醫門法律》中認為痛有虛實,應從多方面的症狀和體徵來鑑別虛實。

國醫大師賀普仁:鍼灸治痛

1.痛症的病因

(1)外感六淫

風邪傷人常可引起疼痛。如外感風邪除惡風、惡寒、鼻塞、流涕等症狀外,常伴有頭痛、項背強痛、骨節痠痛。《素問·骨空論》載有:“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指出了風邪襲表可出現疼痛症狀。

寒邪是引起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如臨床上常見的胃脘痛,大多是由寒邪直入中焦引起的胃腸氣機阻滯而引起,當施艾灸、火針以溫中散寒的治療後,其痛緩解。再如,少腹痛引睪丸之疝氣痛,也是由寒邪客於肝經之脈所致。《素問·舉痛論》雲:“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

暑邪有陰暑、陽暑之分,無論陰暑陽暑,都有疼痛的症狀。如張介賓在《景嶽全書》中說:“陰暑者……病為發熱,頭痛,無汗,惡寒,身形拘急,肢體痠疼等症”。“陽暑者……病為頭痛煩躁,肌體大熱……”

溼邪亦是致痛的因素,如李東垣《脾胃論》雲:“如身有疼痛者,溼。”《素問·痺論》指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溼氣盛者為著痺。”

燥邪傷人也可引起疼痛,如外感燥邪,除見口鼻乾燥、咳嗽、少痰或無痰等症狀外,還可有咽痛、頭痛、胸痛等症狀。

火邪致痛也是極多見的,如外感熱邪客於上焦,出現咽喉腫痛。

國醫大師賀普仁:鍼灸治痛

(2)內傷七情

《素問·舉痛論》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異常的情緒變化導致氣機紊亂和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疼痛的病理表現。如:喜笑不休可出現胸痛和上腹痛;大怒後常引起頭脹痛、胸脅滿痛;思慮日久可出現納少、脘腹脹痛。

(3)不內外因

飲食致病因素:暴飲暴食,導致食滯中焦,可出現胃脘疼痛;過食生冷,寒傷中陽,可出現脘腹冷痛;飲食不潔,腐敗食物聚於胃腸之中可致腹痛。

勞倦致病因素:主要指體勞、心勞、房勞的過度。過勞則氣血精微消耗,導致虛性疼痛發生。

外傷蟲咬:創傷、跌打損傷、持重努傷、燒傷及蟲獸咬傷都直接作用於人體的肌膚或筋骨,造成損傷而引起疼痛。

2.疼痛的病機

氣血運行障礙是疼痛的變化基礎。氣血運行障礙為什麼會引起疼痛呢?疼痛是一種感覺功能,按照中醫理論,感覺屬於神的活動,神由心所主,《靈樞·本神》雲:“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主血脈,心與脈相通,當氣血運行障礙發生時,心必然會有所感受,心感受到了這種病理變化,則有疼痛的證候產生。《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臨床上在治療疼痛時,往往輔以移神寧心通調血脈之法,可以提高治痛效果。

國醫大師賀普仁:鍼灸治痛

3.對疼痛症狀表現的認識

(1)疼痛的時間

有猝痛、緩痛、時痛、乍痛、持續痛等。

(2)疼痛的範圍

搐痛、偏痛、皆痛、盡痛、竄痛等。

(3)疼痛的性質

1)痠痛:痠痛多發生於四肢、軀幹,是一種痛不劇烈,而伴有痛處發酸,感覺無力的疼痛表現,多見於虛性病理變化。

2)重痛:重痛的特點是疼痛兼有沉重感,多出現在頭部和四肢。重痛多由脾運失職、溼邪阻滯所致。

3)滿痛和脹痛:這是一種兼有脹滿感的疼痛,多見於胸、脅、腹等部位。主要責於氣機受阻,是氣機不暢而致痛。

4)絞痛:絞痛一般由寒邪內襲,或有形寒邪內停,如瘀血、痰濁所致。

5)紐痛:紐痛是一種與經筋有關的疼痛。

6)痞痛:即感覺心下有痞塊堵塞作痛。此痛多由有形之邪停於心下胃脘之處,影響氣機升降所致。

7)支痛:支痛是感覺似有物橫撐其中的脹痛,多見於脅部。此種疼痛多責於肝膽疾患及胃部疾患。

8)切痛:切痛是指腸中病變之疼痛。其劇烈如刀切之狀,故稱為“切痛”。多發生於腸道,是腸中氣機不通所致。

9)引痛:是指兩個以上的部位互相牽引作痛。

10)跳痛:多見於癰腫瘡瘍成膿腫及肝陽上亢之徵。

11)刺痛:多發生於瘀血出現的局部,痛處固定不移,伴有瘀血或缺血表現,如真心痛。

12)掣痛:病變多發生於筋脈。

國醫大師賀普仁:鍼灸治痛

4.鍼灸治痛

鍼灸治痛的療效好是眾所周知的。鍼灸幾乎可以治療各種性質的疼痛,而且其治痛效應可達到“立竿見影”的程度。

鍼灸治痛可以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①病因治療:糾正和消除使氣血瘀滯,運行障礙的因素。②病機治療:通經絡、調氣血,以改善氣血運行障礙的狀態。③症狀治療:移神寧心,阻斷惡性循環。但“通經絡、調氣血”是關鍵一環,也是鍼灸治療的共同機制,在鍼灸治療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病因的治療

外邪引起的氣血運行障礙:①外感風邪,客於肌表,致營衛不和,氣血運行不利,通過針刺風池、曲池、合谷等穴,疏散風邪,從而使營衛調和,氣血運行歸於正常,消除疼痛。②寒邪內客,損傷陽氣,使脈道蜷縮、拘急,氣血凝滯,用灸法可以助陽散寒,舒緩筋脈,促進氣血運行。③火熱傷人,脅迫氣血,使氣血紊亂、壅塞脈道,通過施以放血療法,可以起到疏洩陽熱,改善氣血運行障礙的作用而治痛。④溼邪內蘊,阻遏氣機,脈道不暢,取中脘、天樞等穴,可以蠲除溼邪、通利脈道而治痛。⑤燥邪傷人,使脈道乾澀,氣血運行不利,通過針刺然谷、列缺等穴,可以養陰潤燥,滑利脈道,使氣血流暢,從而治痛。

對於內傷七情引起的氣血運行障礙,針刺可以通過調和臟腑功能,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改善氣血運行障礙,從而治痛。①鍼灸可以通過疏肝解鬱,調理氣機,而改善氣血運行,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脅肋疼痛。②鍼灸可以補益心氣,溫通心陽,增加心脈灌注功能而治療心氣不足,心陽閉阻所致的心胸痛。③鍼灸有溫腎陽,填精髓,促進氣血運行的功能,治療腎陽不足,腰膝冷痛。④鍼灸可以健脾燥溼,通利脈道,改善氣血運行障礙的狀況,治療脾溼不運,溼滯內阻所致的脘腹痛。⑤針刺可以通過益肺養陰,增強肺氣的灑布以及宗氣的推動功能,用以治療胸膺痛。

此外,針刺具有消食導滯,通調胃腸的功能,故可以對飲食不節,食積內停引起的氣血運行障礙有改善作用,故而治痛。針刺還有益氣健脾,促進氣血生化的作用,並可改善脾胃虛弱,營養不良引起的氣血運行不利,故可治療虛性疼痛。

綜上所述,針刺可以通過消除病因,阻斷病因對氣血運行的干擾,起到治痛的作用。

(2)病機的治療

《靈樞·刺節真邪》雲:“用針之類,在於調氣”,可見鍼灸具有行氣活血的作用。“痛則不通”,“通”即指氣血運行流暢正常無阻滯現象。鍼灸可以行氣行血,起到通的作用,故可以取得治痛的效果。當動力不足,氣血運行無力時,鍼灸可以起到鼓舞氣血運行加速的作用。當脈道不滑利,氣血運行受阻時,鍼灸可以通調脈道,促進氣血運行滑利。當氣血瘀滯不行時,鍼灸可以活血化瘀,恢復氣血運行。總之,鍼灸可以通過使氣血達到“通”的狀態,改善致痛的病理條件,而起到治痛的作用。

(3)痛症的治療

針刺穴位,可以作用於心,阻斷和轉移心對疼痛性病理變化的感知。針刺對疼痛反應的抑制,不單是緩解症狀,它可以直接影響病理變化,幫助改善氣血運行。將疼痛的病理過程引向良性循環。可見針刺可以通過“以移其神”,使“神歸其室”來達到“住痛移疼”的目的。對於針刺治痛這個機制的探討,提示在治療痛證時,要注意配以寧心安神的經穴,對臨床治療頗有意義。

賀老在鍼灸治痛方面有獨到之處,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第一是病因治療,這是賀老常用的臨床思路之一,也是治本之法,寒證多用溫通法——火針、艾灸,瘀血多用強通法——放血,氣滯則用行氣,從而使邪去脈通痛止。第二是病機治療,疼痛的病機是不通,賀老靈活運用三通法使脈道通調,促進氣血運行,使其達到“通”的狀態,改善致痛的病理條件,起到治痛的作用。第三是對痛症的治療,在針後較短時間內將病因和病理變化消除是不容易的,而取得的即刻效應只能是對痛覺反應的阻斷,以達到“住痛移疼”的目的。


來源:本文選自《賀普仁鍼灸傳心錄》,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賀普仁。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