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治療疑難雜症,看看李家庚教授怎麼說

中醫 中藥 傷寒 呼吸道疾病 牛黃中醫學院 牛黃中醫學院 2017-09-16

傷寒論治療疑難雜症,看看李家庚教授怎麼說

知傳變,曉合併,方從證立

六經病證,其病機錯綜複雜,其證候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仲景根據證候交替此起彼伏之特點,有“傳”與“不傳”、“轉屬”、“過經”、“轉系”、“轉入”等說法。

就傳變言,如《傷寒論》在太陽病提綱及中風、傷寒之後,緊接提出:“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4條)“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5條)是申述太陽表病有傳與不傳之別,並以辨明《素問·熱論》一日巨陽,二日陽明等之非,蓋表病之傳與不傳,當憑現有的脈證,不可拘泥於日數。

一般而論,疾病之傳變與否,從病因機理綜合分析,實取決於病邪(致病因素)的微甚,正氣(體質及抗病能力等)的盛衰,治療的當否,以及護理是否適宜,患者有無宿疾等多方面。如患者正氣較旺,病邪輕微,雖得表病,亦不內傳,故曰:“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270條)若在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治療失當,則證候多變,病勢易於內傳。故太陽中下二篇,誤用汗吐下後轉為變證條文,實佔絕大多數。

又有服桂枝湯,“服己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絮絮,微似有汗者益佳。”若護理失宜,汗出如水流漓,此在陽虛之體,則易漏汗亡陽,如桂枝加附子湯證;若屬陽盛之體,汗出過多,又能形成熱盛傷津,如白虎加人蔘湯證。又如陽明蓄血證,病因“本有久瘀血”(237條),陽明燥屎證,以“本有宿食故也”(241條)。是某種疾病之形成,又與宿疾有關。

人身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全身經脈相貫,氣血周流。若局部有病,往往與全身有緊密聯繫。如太陽主人身最外層,為六經之大表而統攝營衛。凡六經外邪,自表而傳入於裡,各經皆可受病,故後人以太陽病為例,而有循經傳(太陽傳陽明)、越經傳(太陽傳少陽)、誤下傳(太陽傳太陰)、表裡傳(太陽傳少陰)、首尾傳(太陽傳厥陰)等不同說法。表病內傳的規律,一般有從陽從陰之別。若病邪勢盛,正氣充實,正邪交爭,則容易轉屬為陽證,故陽盛易入三陽之腑。如“太陽病,發汗後,……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條)是病邪由表而入於太陽之腑,寒水蓄於膀胱,陽氣不得施化,所謂“有表裡證”(74條〉故用五苓散以外散表寒,內利水道。若“服桂枝湯後,大汗出,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26條)此是表病汗後,津氣受傷,邪從陽明燥熱,故主治以涼胃清熱、益氣生津之法。又有“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248條)則是表邪化熱入裡,胃燥成實,則主以瀉熱和胃,而用調胃承氣湯等。

亦有患者在同一表病基礎上,如正氣虛衰,病邪勢盛,陰盛陽微,其表病容易轉屬為陰證,故陰盛易入三陰之髒。如“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裡,宜四逆湯。”(92條)此條承接91條而來。發熱頭痛,身體痛,是表寒證;脈反沉,是裡虛脈,以脈括證,自當有91條“下利清谷”之主證在內,故治法以救裡為急,用回陽救逆之四逆湯。

疾病發生髮展傳變,一般單純者少,複雜者多;正病典型者少,合病並病者居極大多數。《傷寒論》載合病七條,如太陽與陽明合病之葛根湯證(32條),葛根加半夏湯證(33條);太陽與陽明合病之麻黃湯證(36條),太陽與少陽合病之黃苓湯證、黃苓加半夏生薑湯證(172);陽明少陽合病之大承氣湯證(256條);三陽合病之白虎湯證(219條),以及“三陽合病,脈洪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268條)之裡熱偏盛神昏盜汗證等。

並病證有五條,如“二陽並病”,太陽未罷,陽明裡熱未盛,“可小發汗者”(48條):“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絮絮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者。(220條)太陽少陽並病者三條,如太陽少陽並病用刺法之142 171條,因其病位重在太、少二經經脈,故主用刺法以宣洩其邪。論其禁例,一則禁汗,一則禁下,是互文見義筆法,亦即太、少並病不可汗下之義。若“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150條)則是太少並病,誤用下法,脾胃陽氣大傷,而成危重之證。

綜上,合病、並病中,有的具有合病並病之名,而無合病並病之實,如合病條之麻黃湯、白虎湯,並病條之大承氣湯等。實則大論三百九十七條中,合病、並病病例最多,故亦有無合病並病之名,而有合病並病之實者。用六經結合八綱理論辨析,綜合論之,大抵有三種證型:一為陽與陰合之合併病,如柴胡桂枝湯證(146條),桂枝加大黃湯證(279條),小柴胡湯證(229條)等。再有陰陽相合之合併病,如桂枝人蔘湯證(163條),麻黃附子細辛湯證(301條)麻黃附子甘草湯證(302條)等。又“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351條)是屬厥陰血虛而寒鬱於表,似可歸於厥陰太陽合併病之列。還有陰與陽合之合併病,如“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277條)仔細推究,此條與“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364條)、“下利腹脹滿,……先溫其裡,……宜四逆湯”(372條)等,當屬太陰、少陰合併之病。辨別合病、並病,可於紛繁複雜疾病中,抓住其主要矛盾,分清其主次兼挾,明辨其表裡輕重緩急,突出其主治方藥。

歸納仲景合併病之治,約有五種:一為突出治其主症而不問其餘,主症既除,則所伴次要之症,亦可悉解。例合病條用麻黃湯、白虎湯等是。二為治其主症而兼顧其次者,如桂枝人蔘湯證,用理中以溫中為主,而加一味桂枝後下以解表。三為合併之病,權衡其輕重相等,則施以同治之法,而無孰輕孰重之殊。如柴胡桂枝湯雙解太少之邪,麻黃附子甘草湯溫陽解表,以治少陰陽虛而兼表證者是。四是合併病有輕重緩急,則治法有先後緩急之異。如“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參見91 372條)等是。五為合併之病,一般先治原發病,後治續發病,如“陽明病,脈遲,……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208條)此與“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234條)脈證相同,有“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106條)義,亦可視為合併病治法之一種。

鄒某,男,55歲,惡寒發熱、咳嗽胸痛20余天,曾在省某醫院門診,予服感冒清、螺旋黴素等,症狀無緩解,後轉入我院治療。發熱惡寒,咳嗽甚劇,呈陣發性嗆咳,少許白粘痰,咳時右下胸痛明顯。查體右下肺聞及細溼羅音。全胸片及斷層:右下肺背段處有25cm大小球狀物,密度均勻,邊緣模糊,少許毛刺。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右下肺癌伴縱膈淋巴結轉移可能。西醫診斷為重症感冒,右下肺炎,右下週圍型肺癌並感染,先後用青、鏈黴素、先鋒鉍及中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等,無顯效,延餘診治。

一診

刻診所見:發熱(39.2℃),惡寒,濈濈汗出,口乾口苦,渴喜涼飲,咳嗽痰少,痰稠白黃相間,不易咳出,有時痰中帶少許血絲。右側胸痛,肢體乏力,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略膩,脈弦數。細詢病史,乃外出開會,旅途勞頓,感受外邪引起。直斷為外邪不解,邪入少陽,三焦壅滯,肺熱失宜。

處方:小柴胡湯合麻杏石甘湯加減:柴胡1Og,黃苓12g,法半夏10g,麻黃6g,杏仁1Og,石膏30g,銀花30g,連翹15g,板藍根15g,魚腥草20g,仙鶴草30g,蛇舌草30g,蘆根20g,滑石1Og,生甘草1Og,西洋參lOg(另包切片,分數次用開水泡服)。

二診

服上藥三劑,熱勢漸退(T37.2℃),咳嗽胸痛減輕,精神漸振,小便通利。效不更方,上方續服至11劑,體溫完全正常,諸證緩解。胸片複查:兩肺清晰,未見特殊異常。按本例患者,始受風寒,因體虛失治,病轉少陽,且邪熱壅肺,可屬二陽合病。故方取小柴胡湯和解退熱,麻杏石甘湯宣肺洩熱,酌加銀花、連翹、板藍根辛涼透表,滑石清利小便,使邪從內外、上下而解。

【名醫簡介】

傷寒論治療疑難雜症,看看李家庚教授怎麼說

李家庚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北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學院院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傷寒學學科帶頭人、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湖北省特色學科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中醫經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武漢醫師分會理事,現任六源堂首席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