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用四味祛風溼的中藥,說不定你還吃過

中藥 巴戟天 中醫 養生 蒼朮 您身邊的養生助手 2018-12-03

巴戟天

【別名】雞腸風、雞眼藤、黑藤鑽、兔仔腸、三角藤、糠藤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乾燥根。全年均可採挖,洗淨,除去鬚根,晒至六、七成幹,輕輕捶扁,晒乾。

【性狀】本品為扁圓柱形,略彎曲,長短不等,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及橫裂紋,有的皮部橫向斷離露出木部;質韌,斷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與木部剝離;木部堅硬,黃棕色或黃白色,直徑1~5mm。無臭,味甘而微澀。

【性味】甘,辛,微溫。

【歸經】歸腎、肝經。

【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溼痺痛,筋骨痿軟。

中醫常用四味祛風溼的中藥,說不定你還吃過

蒼朮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茅蒼朮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晒乾,撞去鬚根。

【性狀】茅蒼朮: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0cm,直徑1~2cm。表面灰棕色,有皺紋、橫曲紋及殘留鬚根,頂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

【炮製】蒼朮: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中醫常用四味祛風溼的中藥,說不定你還吃過

祛風溼,中醫,中藥,本草綱目,巴戟天,健康,養生

麩炒蒼朮:取蒼朮片,照麩炒法炒至表面深黃色。本品呈類圓形或條形厚片,灰屑不得過3% (附錄Ⅸ B)。

【性味】辛、苦,溫。

【歸經】歸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於脘腹脹滿,洩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溼痺痛,風寒感冒,夜盲。

中醫常用四味祛風溼的中藥,說不定你還吃過

祛風溼,中醫,中藥,本草綱目,巴戟天,健康,養生

白石榴根

【出處】《福建中草藥》

【拼音名】Bái Shí Liu Gēn

【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

【性味】《福建中草藥》:"苦澀,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溼,殺蟲。治風溼痺痛,蛔蟲、寸白蟲、薑片蟲病。

中醫常用四味祛風溼的中藥,說不定你還吃過

祛風溼,中醫,中藥,本草綱目,巴戟天,健康,養生

白柳

【來源】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白柳的枝葉或芽。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ix alba L.

採收和儲藏:春季採收嫩枝葉或芽,鮮用或晒乾。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多沿河生長,可以分佈到海拔3100m。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葉含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柏木雙黃桐(cupressuflavone),還含維生素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溼熱,祛風溼。

祛風溼,中醫,中藥,本草綱目,巴戟天,健康,養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