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味道清香,同時保健身體—藥食同源之淡竹葉(第五十四期)

中藥 淡竹葉 中醫 張郃 鴻京堂 鴻京堂 2017-09-21

不僅味道清香,同時保健身體—藥食同源之淡竹葉(第五十四期)

竹葉茶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不僅味道清香,同時保健身體的作用也很大。所以本期所講的是淡竹葉,淡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葉,屬禾本科植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類,是一味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中藥材,淡竹葉的作用很多,在一些常見疾病的治療上效果很好。其卷而未放的幼葉稱竹葉捲心或竹葉心。

淡竹葉始載於《本草綱目》,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於燥莖葉。

【性味】:味甘、淡,性寒。

【歸經】:歸心經、胃經、小腸經。

【功效主治】: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小兒驚啼,肺熱咳嗽,胃熱嘔噦,小便赤澀淋濁。

淡竹葉的功效與作用

利尿作用

臨床應用證明,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弱,但能明顯增加尿中氯化鈉的含量。

抑菌作用

該品水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

解熱作用

用15%酵母混懸液皮下注射引起大鼠人工發熱,用淡竹葉水浸膏灌胃有解熱作用.對用大腸桿菌皮下注射引起的貓和家兔發熱,淡竹葉亦有解熱作用,每2g/kg淡竹葉的解熱效價相當於33mg/kg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0.83倍。淡竹葉的解熱有效成分能溶於水及稀鹽酸,但不溶於醇及醚。

抗腫瘤作用

淡竹葉粗提取物對s、喜。的抑制率為43.1%一45.6%,但對宮頸癌一14和淋巴肉瘤一1腹水型無抑制作用。

增強免疫力

並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作用,能提高人體對不良環境和疾病的抵抗力;

防衰老

葉中還含有豐富的葉綠素,研究表明,葉綠素是許多蔬菜抗誘變作用的重要成分,有抗腫瘤防癌變功效,因葉綠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這對預防心血管病和防衰老有積極作用。

其它作用

竹葉提取有效成分後的殘渣,因其仍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多糖、蛋白質及礦物質等,可以直接用於禽畜飼料的生產;竹葉提取物是近年來新開發的一種生物黃酮類保健營養素,具有優良的抗自由基能力和確鑿的類sod活性;對亞硝化反應的阻斷能力可與vc相媲美;抗衰老、抗應激和抗疲勞的作用與花粉相當;降血脂和血膽固醇、抗氧化的作用與銀杏葉提取物相同;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與茶多酚相似;鎮咳祛痰、清熱解毒的功效勝竹瀝一籌;並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作用,能提高人體對不良環境和疾病的抵抗力;還具有良好的水熱穩定性、抗氧化穩定性和獨特的竹葉清香;竹葉中還含有豐富的葉綠素,研究表明,葉綠素是許多蔬菜抗誘變作用的重要成分,有抗腫瘤防癌變功效,因葉綠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這對預防心血管病和防衰老有積極作用。淡竹葉不含任何有害成分和抗營養因子,無毒、副作用,是一種十分理想的純天然保健。

不僅味道清香,同時保健身體—藥食同源之淡竹葉(第五十四期)

各家論述

1、《綱目》:去煩熱,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症惡毒。

2、《生草藥性備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

3、《握靈本草》:去胃熱。

4、《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症惡毒。

5、《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煩熱,咳喘,吐血,嘔噦,小兒驚癇。

6、《分類草藥性》:治咳嗽氣喘,眼痛。

7、《現代實用中藥》:清涼解熱,利尿。治熱病口渴,小便澀痛,煩熱不寐,牙齦腫痛,口腔炎。

8、《廣西中藥志》:治鼻衄。

9.《本草綱目》:“去煩熱,利小便,清心。”

不僅味道清香,同時保健身體—藥食同源之淡竹葉(第五十四期)

注意事項

1、孕婦忌服。

2、腎虧尿頻者忌服。

3、不宜久煎,入食以鮮品為佳,煮粥時宜稀薄,不宜稠厚。

注意事項

1、孕婦忌服。

2、腎虧尿頻者忌服。

3、不宜久煎,入食以鮮品為佳,煮粥時宜稀薄,不宜稠厚。

不僅味道清香,同時保健身體—藥食同源之淡竹葉(第五十四期)

傳說故事

相傳,建安十九年,曹操獨攬大權,在朝中威勢日甚,此時劉備已取得了漢中,羽毛漸豐,在諸葛亮的建議下,發兵聲討曹操。先鋒即是張飛與馬超。兵分二路,張飛一路兵馬到巴西城後,即與曹操派來的大將張郃相遇。張郃智勇雙全,築寨拒敵。猛張飛急攻不下後,便指使軍士在陣前罵陣。張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擂木炮石,堅守不戰,並大吹大擂飲酒,直氣得張飛七竅生煙,口舌生瘡,眾兵士也多因罵陣而熱病煩渴。

諸葛亮聞知後,便派人送來了50甕佳釀,並囑咐張飛依計而行。酒抬到了陣前,張飛吩咐軍士們席地而坐,打開酒甕大碗飲酒,自己更是把甕大飲。有細作報上山寨,張郃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惡恨恨地罵道:“張飛欺我太甚!”傳令當夜下山劫寨,結果遭到慘敗。原來張飛使的是一條“誘敵之計”,他們白天在陣前喝的不是什麼“佳釀美酒”,而是孔明遣人送來的一種中藥湯———淡竹葉湯,既誘張郃上當,又為張飛和眾軍士們解火治病。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藥食同源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使用。

文章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