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我們來看看四套平臺的測試成績對比,橙白相間的列為 3700X + RX 5700 第一列藍白 為2700X + Vega56

綠白相間為 8700K + GTX 1070 ,最後一列藍白為 9700K +RTX 2060,由於8700K 與9700K 沒有跑R20 與下面的一些理論測試,所以數據空缺,當然 歡迎各位補充數據。

可以看到:

1.3700X + RX 5700 比起 2700X + Vega56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單核心效能,還是多核心的總體性能,都是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2.3700X 的單核心效能已經趕上了 8700K的單核心效能,但是比起9700K還是略有差距

3.3700X 的多核心效能是領先於9700K與其他對比型號

3700X + RX 5700 VS 9700K + RTX 2060 實際遊戲對比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我們來看看四套平臺的測試成績對比,橙白相間的列為 3700X + RX 5700 第一列藍白 為2700X + Vega56

綠白相間為 8700K + GTX 1070 ,最後一列藍白為 9700K +RTX 2060,由於8700K 與9700K 沒有跑R20 與下面的一些理論測試,所以數據空缺,當然 歡迎各位補充數據。

可以看到:

1.3700X + RX 5700 比起 2700X + Vega56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單核心效能,還是多核心的總體性能,都是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2.3700X 的單核心效能已經趕上了 8700K的單核心效能,但是比起9700K還是略有差距

3.3700X 的多核心效能是領先於9700K與其他對比型號

3700X + RX 5700 VS 9700K + RTX 2060 實際遊戲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3Dmark 測試顯卡子項目得分,RX 5700 為紅色,RTX 2060為綠色,可以看到Fire Strike系列 RX 5700都是贏的,RTX 2060有針對優化的TIme Spy 系列,5700與2060在同一水平線。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我們來看看四套平臺的測試成績對比,橙白相間的列為 3700X + RX 5700 第一列藍白 為2700X + Vega56

綠白相間為 8700K + GTX 1070 ,最後一列藍白為 9700K +RTX 2060,由於8700K 與9700K 沒有跑R20 與下面的一些理論測試,所以數據空缺,當然 歡迎各位補充數據。

可以看到:

1.3700X + RX 5700 比起 2700X + Vega56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單核心效能,還是多核心的總體性能,都是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2.3700X 的單核心效能已經趕上了 8700K的單核心效能,但是比起9700K還是略有差距

3.3700X 的多核心效能是領先於9700K與其他對比型號

3700X + RX 5700 VS 9700K + RTX 2060 實際遊戲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3Dmark 測試顯卡子項目得分,RX 5700 為紅色,RTX 2060為綠色,可以看到Fire Strike系列 RX 5700都是贏的,RTX 2060有針對優化的TIme Spy 系列,5700與2060在同一水平線。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但是,遊戲的表現如何呢?,通過5款遊戲的Benchmark測試,我們來看看3700X+ RX5700 與 9700K RTX2060顯卡的實際性能對比如何?結果竟然是3700X+ RX5700 全部取得勝利......這真是有趣啊(3700X+ RX5700 為橙白相間的這一列)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我們來看看四套平臺的測試成績對比,橙白相間的列為 3700X + RX 5700 第一列藍白 為2700X + Vega56

綠白相間為 8700K + GTX 1070 ,最後一列藍白為 9700K +RTX 2060,由於8700K 與9700K 沒有跑R20 與下面的一些理論測試,所以數據空缺,當然 歡迎各位補充數據。

可以看到:

1.3700X + RX 5700 比起 2700X + Vega56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單核心效能,還是多核心的總體性能,都是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2.3700X 的單核心效能已經趕上了 8700K的單核心效能,但是比起9700K還是略有差距

3.3700X 的多核心效能是領先於9700K與其他對比型號

3700X + RX 5700 VS 9700K + RTX 2060 實際遊戲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3Dmark 測試顯卡子項目得分,RX 5700 為紅色,RTX 2060為綠色,可以看到Fire Strike系列 RX 5700都是贏的,RTX 2060有針對優化的TIme Spy 系列,5700與2060在同一水平線。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但是,遊戲的表現如何呢?,通過5款遊戲的Benchmark測試,我們來看看3700X+ RX5700 與 9700K RTX2060顯卡的實際性能對比如何?結果竟然是3700X+ RX5700 全部取得勝利......這真是有趣啊(3700X+ RX5700 為橙白相間的這一列)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FarCry 5 的遊戲測試裡,RX5700 在1080p只是輕微的領先,但是到了2.5K分辨率下,8GB的內存助力5700取得擴大幅度的領先。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我們來看看四套平臺的測試成績對比,橙白相間的列為 3700X + RX 5700 第一列藍白 為2700X + Vega56

綠白相間為 8700K + GTX 1070 ,最後一列藍白為 9700K +RTX 2060,由於8700K 與9700K 沒有跑R20 與下面的一些理論測試,所以數據空缺,當然 歡迎各位補充數據。

可以看到:

1.3700X + RX 5700 比起 2700X + Vega56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單核心效能,還是多核心的總體性能,都是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2.3700X 的單核心效能已經趕上了 8700K的單核心效能,但是比起9700K還是略有差距

3.3700X 的多核心效能是領先於9700K與其他對比型號

3700X + RX 5700 VS 9700K + RTX 2060 實際遊戲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3Dmark 測試顯卡子項目得分,RX 5700 為紅色,RTX 2060為綠色,可以看到Fire Strike系列 RX 5700都是贏的,RTX 2060有針對優化的TIme Spy 系列,5700與2060在同一水平線。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但是,遊戲的表現如何呢?,通過5款遊戲的Benchmark測試,我們來看看3700X+ RX5700 與 9700K RTX2060顯卡的實際性能對比如何?結果竟然是3700X+ RX5700 全部取得勝利......這真是有趣啊(3700X+ RX5700 為橙白相間的這一列)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FarCry 5 的遊戲測試裡,RX5700 在1080p只是輕微的領先,但是到了2.5K分辨率下,8GB的內存助力5700取得擴大幅度的領先。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古墓麗影11裡,無論是1080p還是2.5K分辨率,5700的表現更加出色。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我們來看看四套平臺的測試成績對比,橙白相間的列為 3700X + RX 5700 第一列藍白 為2700X + Vega56

綠白相間為 8700K + GTX 1070 ,最後一列藍白為 9700K +RTX 2060,由於8700K 與9700K 沒有跑R20 與下面的一些理論測試,所以數據空缺,當然 歡迎各位補充數據。

可以看到:

1.3700X + RX 5700 比起 2700X + Vega56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單核心效能,還是多核心的總體性能,都是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2.3700X 的單核心效能已經趕上了 8700K的單核心效能,但是比起9700K還是略有差距

3.3700X 的多核心效能是領先於9700K與其他對比型號

3700X + RX 5700 VS 9700K + RTX 2060 實際遊戲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3Dmark 測試顯卡子項目得分,RX 5700 為紅色,RTX 2060為綠色,可以看到Fire Strike系列 RX 5700都是贏的,RTX 2060有針對優化的TIme Spy 系列,5700與2060在同一水平線。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但是,遊戲的表現如何呢?,通過5款遊戲的Benchmark測試,我們來看看3700X+ RX5700 與 9700K RTX2060顯卡的實際性能對比如何?結果竟然是3700X+ RX5700 全部取得勝利......這真是有趣啊(3700X+ RX5700 為橙白相間的這一列)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FarCry 5 的遊戲測試裡,RX5700 在1080p只是輕微的領先,但是到了2.5K分辨率下,8GB的內存助力5700取得擴大幅度的領先。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古墓麗影11裡,無論是1080p還是2.5K分辨率,5700的表現更加出色。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奇點灰燼 DX12模式也是跟古墓麗影11一樣的結果,8700明顯比2060領先一個檔次。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我們來看看四套平臺的測試成績對比,橙白相間的列為 3700X + RX 5700 第一列藍白 為2700X + Vega56

綠白相間為 8700K + GTX 1070 ,最後一列藍白為 9700K +RTX 2060,由於8700K 與9700K 沒有跑R20 與下面的一些理論測試,所以數據空缺,當然 歡迎各位補充數據。

可以看到:

1.3700X + RX 5700 比起 2700X + Vega56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單核心效能,還是多核心的總體性能,都是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2.3700X 的單核心效能已經趕上了 8700K的單核心效能,但是比起9700K還是略有差距

3.3700X 的多核心效能是領先於9700K與其他對比型號

3700X + RX 5700 VS 9700K + RTX 2060 實際遊戲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3Dmark 測試顯卡子項目得分,RX 5700 為紅色,RTX 2060為綠色,可以看到Fire Strike系列 RX 5700都是贏的,RTX 2060有針對優化的TIme Spy 系列,5700與2060在同一水平線。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但是,遊戲的表現如何呢?,通過5款遊戲的Benchmark測試,我們來看看3700X+ RX5700 與 9700K RTX2060顯卡的實際性能對比如何?結果竟然是3700X+ RX5700 全部取得勝利......這真是有趣啊(3700X+ RX5700 為橙白相間的這一列)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FarCry 5 的遊戲測試裡,RX5700 在1080p只是輕微的領先,但是到了2.5K分辨率下,8GB的內存助力5700取得擴大幅度的領先。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古墓麗影11裡,無論是1080p還是2.5K分辨率,5700的表現更加出色。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奇點灰燼 DX12模式也是跟古墓麗影11一樣的結果,8700明顯比2060領先一個檔次。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刺客信條系列最新作,奧德賽,可以看到 RX5700 比起 2060 的表現,是輕微領先的。

"

裝機 裝機啦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準備把安鈦克 HCG-X1000W裝入開放式平臺,當然前提是先把需要的模組線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把HyperX內存條、HOF PRO M.2 SSD先裝到主板上,同時把冰神P240 ARGB水冷下扣具裝好。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剩下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了,裝完機就是這個樣子,意外的挺好看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不同角度的風景。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需要注意的是 HOF PRO M.2 SSD的高度是不適合在塞在顯卡之下,剛好可以放在第三個M.2 2280插槽上,當然,也可以放在第一個M.2插槽,怎麼放取決於個人喜好吧。

流光溢彩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MEG X570 ACE 與內存條的流光溢彩配合起來非常不錯,ACE的流光溢彩具有空間感。同時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冷頭在運轉的樣子。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換個角度來欣賞下整體流光溢彩的效果吧。GIF還是被適當了壓縮......我下次再尋找最佳比例吧。

系統的推薦選擇

推薦 Win10 1903,因為1903有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優化,讓多任務程序優先進入同一個CCX模塊裡面,這對於AMD Ryzen處理器的使用更加有利。一般情況下,1903能帶來整體3~6%的性能提升。當然,專業色彩用戶還需觀望某個win10 的 BUG是否修復了。

3700X + RX 5700、 2700X + Vega 56 、 8700K + GTX 1070 、 9700K + RTX 2060 的四套平臺橫向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平臺的配置如上所示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相比於 2700X, 3700X的CPU-Z得分比起2700X高了不少,就算是單線程也提高了不少,側面證明IPC 提升15%是所言不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國際象棋測試也是印證了上面的觀點。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而在CinBench的測試上,DDR4 3733 + IF 1866.6這個頻率對整體性能提升很大,在CB R20的得分 為 4871,比起AMD官方資料上的 4800高了些。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我們來看看四套平臺的測試成績對比,橙白相間的列為 3700X + RX 5700 第一列藍白 為2700X + Vega56

綠白相間為 8700K + GTX 1070 ,最後一列藍白為 9700K +RTX 2060,由於8700K 與9700K 沒有跑R20 與下面的一些理論測試,所以數據空缺,當然 歡迎各位補充數據。

可以看到:

1.3700X + RX 5700 比起 2700X + Vega56 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無論是單核心效能,還是多核心的總體性能,都是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

2.3700X 的單核心效能已經趕上了 8700K的單核心效能,但是比起9700K還是略有差距

3.3700X 的多核心效能是領先於9700K與其他對比型號

3700X + RX 5700 VS 9700K + RTX 2060 實際遊戲對比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3Dmark 測試顯卡子項目得分,RX 5700 為紅色,RTX 2060為綠色,可以看到Fire Strike系列 RX 5700都是贏的,RTX 2060有針對優化的TIme Spy 系列,5700與2060在同一水平線。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但是,遊戲的表現如何呢?,通過5款遊戲的Benchmark測試,我們來看看3700X+ RX5700 與 9700K RTX2060顯卡的實際性能對比如何?結果竟然是3700X+ RX5700 全部取得勝利......這真是有趣啊(3700X+ RX5700 為橙白相間的這一列)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FarCry 5 的遊戲測試裡,RX5700 在1080p只是輕微的領先,但是到了2.5K分辨率下,8GB的內存助力5700取得擴大幅度的領先。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古墓麗影11裡,無論是1080p還是2.5K分辨率,5700的表現更加出色。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奇點灰燼 DX12模式也是跟古墓麗影11一樣的結果,8700明顯比2060領先一個檔次。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刺客信條系列最新作,奧德賽,可以看到 RX5700 比起 2060 的表現,是輕微領先的。

銳龍3使用手冊——2500元CPU橫向對比 + RX 5700 VS RTX 2060

▲勞拉姐姐的古墓麗影10,RX5700 也是表現出性能領先的能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