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中國青年報

銀翔、華泰、力帆接連告急

淘汰賽打響第一槍 車企迎來真正考驗

近日,一張疑似北汽銀翔內部通知的微信群截圖在網上流出,聊天截圖顯示,北汽銀翔已經開始以“放假1~3年”等待重組為由遣散員工,且員工無論去留都是隻以欠條的方式進行補償。消息一出,隨即引發多方關注和討論。

北汽銀翔隨後對該消息進行了闢謠,並表示,“北汽銀翔重組工作在重慶市政府、北汽集團及銀翔集團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推進,重組完成後北汽銀翔目前面臨的困難均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儘管“破產解散”被定性為謠言,但近一年來,北汽銀翔一直都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北汽銀翔旗下的幻速、比速品牌的市場狀況已不容樂觀,企業資金鍊斷裂、工廠停產、經銷商聲討等新聞接連不斷。

除了北汽銀翔外,華泰汽車、力帆汽車等曾經輝煌一時的中國汽車品牌也紛紛出現債券違約、工廠停產、銷量大幅下滑等情況。面對汽車企業接連告急,人們不禁感慨,汽車市場淘汰賽正在加速進行。

從風頭正勁到陷入泥潭“只有一轉身的功夫”

回顧北汽銀翔、華泰、力帆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它們也曾在中國汽車市場上風光無限過,但從風頭正勁到陷入泥潭,往往只需要一個轉身的時間。

在汽車市場強勁增長的2014年,北汽銀翔推出了幻速品牌。憑藉著針對三四五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大空間低價SUV和MPV產品,主力車型S2/S3上市不到6個月就連續4次衝進細分市場前10,全年銷量高達8.46萬輛。

隨後的2015年和2016年,幻速品牌的銷量分別為22.33萬輛和26.68萬輛。上市不到3年的時間,北汽幻速總銷量已達60萬輛,這樣的成績對於一個新興品牌來說已經“非常不錯”。

然而,2017年SUV市場逐漸成熟趨於飽和,這對於幻速和新成立的比速來說絕非好消息。從此這兩個品牌都開始“跌跌不休”。2017年幻速銷量15.2萬輛,下跌近30%。2018年1季度北汽幻速全系車型銷量5.05萬輛,到2019年1季度其月銷量已經不足千輛。而比速在今年前6個月的銷量僅為3569輛,同比下跌達到了63.89%。

如果說北汽銀翔的衰落和汽車市場近兩年的蕭條有關的話,那麼力帆和華泰從銷量高點的“墜落”,則更令人唏噓。

十幾年前,早在中國汽車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時,力帆就憑藉在摩托車市場打下的基礎,拉開了汽車製造的序幕。2010年11月力帆成功登陸A股市場,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民營車企。上市後,力帆控股市值曾高達100億元。

但隨後力帆沒有分享SUV增長的紅利,又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階段被曝出騙補醜聞。力帆的國內市場份額和銷量遭到了重創,而其引以為傲的海外市場又遭到其他自主品牌的擠壓,力帆最終失守海外市場。

沒有熱銷產品、海外市場受挫、國內市場銷量接近“腰斬”的力帆,在資金方面同樣困擾重重。7月26日,力帆股份發佈公告,對公司(含子公司)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事項進行了統計,訴訟(仲裁)金額合計人民幣約14.23億元。

與力帆的處境相似,華泰也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轉變。2000年華泰汽車成立,僅僅5年後,其創始人張秀根就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如今,紅極一時的華泰汽車卻陷入了長期欠薪、“沒有企業願意接手”的困境。

節奏更快的市場淘汰賽已經開始

“從北汽銀翔、華泰、力帆這些車企的經歷不難看出,汽車市場的淘汰賽已經越演越烈,淘汰機制已經成為汽車市場的日常機制。”汽車行業分析師劉志超直言,“隨著汽車市場增量的減少,淘汰機制也會變得越來越殘酷。”

正如他所言,在今年汽車市場整體遇冷的情況下,無論是新造車勢力還是老牌自主品牌,都進入了更加激烈的競爭淘汰環境。今年3月,眾泰汽車工廠陷入停滯;5月,長江汽車深陷員工被欠薪、工廠停工的困境;6月國金汽車以長期放假方式變相裁員,同時拖欠員工工資……

在劉志超看來,這些深陷泥潭的車企都有一些共性:它們都曾依靠市場風口發展,卻沒有抓住機遇提升“內功”。“儘管曾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實現快速發展和高額盈利,但是他們卻沒有加大在技術研發上的投資,也沒有進行合理的產品佈局。”

“這些車企產品迭代更新速度跟不上,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進而陷入了產品力不足、銷量下滑、業績下滑、市場份額縮減的惡性循環之中。”劉志超說。

北汽銀翔、華泰、力帆等企業在車市淘汰賽中的舉步維艱,也給其他汽車企業敲響了警鐘。隨著豪華品牌產品價格下探至合資品牌市場,合資品牌產品價格下探自主品牌市場,中國車市銷量兩極分化的趨勢愈發明顯。與此同時,受到新能源政策補貼退坡,國五國六車型切換加速等政策的影響,那些技術底子薄弱、市場渠道欠缺、品牌力弱的車企正面臨巨大的考驗。

“隨著車市淘汰賽的升級,未來的汽車淘汰速度將會變得更快,更突然。”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車企必須對每一塊市場份額“虎視眈眈”。“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說以往錯過了發展機遇或者選錯了發展目標,後續調整和追趕也是來的及的。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稍有不慎,全盤皆輸。”

和其他消費市場一樣,在淘汰賽中率先退場的總是那些相對落後的企業和利潤微薄的中低端品牌。當然,產品競爭力的缺失才是這些企業無法在市場存活的主因。

與其他市場相比,中國汽車市場不僅規模最大,而且變化最快。事實證明,從SUV到新能源汽車,沒能及時跟上產品趨勢、踩準市場節奏的企業自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而當淘汰賽正式打響時,缺少產品的他們自然告急。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