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一勺豬油,些許油辣子,姜水蒜水,撒一點花生蔥花……長筷將熱騰騰的鹼水面撈出,一碗重慶小面出鍋。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 ■■■■

素麻辣面是重慶小面的“基礎款”,更有人愛牛肉麵、豌豆麵、雜醬麵、肥腸面等各種各樣加了料的升級小面。

吃麵的間隙夾塊牛肉,或者努力將碗邊的肉沫覆到麵條上,享受面肉合一帶來的愉悅感……

當然,更多時候不會對牛肉的大小滿意,也許少有人能擁有把雜醬吃得一乾二淨的技巧,於是碗見底後留下的輔料也成了重慶人的心頭所好。

親民小面

不同人喜好的吃法也不盡相同,有人喜歡吃乾餾,有人喜歡吃湯麵;有人喜歡清湯,有人偏愛紅湯。在小麵店,經常能夠聽到客人對小面提出自己的要求:多放點辣椒、不要蔥蔥、多菜少面、不要煮得太軟……老闆也會熱情地迴應著,滿足客人喜好。

相比火鍋,重慶小面的價格更加親民。5元二兩是以前持續了好久的價格。價表泛黃,雖然現在的小面幾乎都漲價了1元,但也有許多小麵店貼心地為客人配上了免費豆漿。霧濛濛的清晨,麻辣小面加上香甜豆漿,不知道這是多少重慶人對新的一天開始的記憶。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很多重慶小麵店與普通食飲餐館的結構佈局也大不一樣。人家都把廚房設在餐店最裡處,而一些重慶小麵店卻大張旗鼓地把鍋碗瓢盆擺在店門口,一排排打好佐料的搪瓷碗頗為壯觀。大鍋裡的熱氣沖天冒,隔老遠就知道這家是賣面的。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故土情懷

對於一些常年都在外地工作、學習的重慶人來說,家鄉的重慶小面是對故土牽腸掛肚的寄託。兒時記憶裡小麵店就開在自家樓下,煮麵的婆婆和藹地吆喝著,自己總會將這碗小面吃得精光,把碗底的豌豆花生也一併食下,吃完還會舔舔筷底,心滿意足地起身離開。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每家小麵店的味道都有些許差異,總有一兩家的獨家辣椒油或祕製調料讓人念念不忘。外地生活的重慶人懷念那紅油的香辣,懷念那一張張貼牆而設的舊桌,懷念那熟悉的味道,或許還懷念老闆娘的大嗓門。

山城一碗麵,鄉情永不變。身在異鄉的重慶人啊,也許忽然間的願望,只是這簡簡單單的6元小面。

6元小面的大前景

2017年,央視拍了一部紀錄片《嘿!小面》,講述了關於重慶小面的文化以及情懷。二娃、板凳、郭老大、老董、三姐、老太婆……這些猶如街坊鄰居名字的麵店,半夜還在經營的“三姐貓兒面”,被出租車司機帶火的“板凳面莊”、聚園面莊獨特個性的“抄手面”……這部紀錄片也讓重慶小面的名字在全國更加響亮。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時光流淌,當初只有幾平方米的小麵店也越做越大。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市內主營小面的店面達到了8.3萬多家,每天的小面消費量達500萬碗以上。對於火遍大江南北的重慶火鍋,小面的店面數量多出了約5萬家左右。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不僅如此,小面加盟廣告也層出不窮。它以操作簡、輕投資、群體廣、門檻低等優勢吸引了眾多希望自己開店創業的人前來加盟,專業的團隊、嚴謹的選址評估、特色主題裝修……重慶小面的隊伍日益壯大。小面培訓機構也不知何時悄然冒出,2016年通過了重慶小面首個地方標準,重慶小面朝企業化、規範化發展而去。後來漸漸可以在外地看到重慶小面這四個字被印在了菜單上,巴掌大碗的小面,如今卻成為了許許多多在城市裡打拼的人的鐵飯碗。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要說好與不好,我相信這還是重慶小面發展的一個新契機。曾作為輔食的重慶小面,現正在開闢出它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大街小巷裡的小面情懷,也隨著時間越淌越遠。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有些人,給你以到來的歡愉;

有的人,給你以離開的憂傷。

而我一直在這裡,只為你放送

那些關於美好的時光。

文藝集社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投稿、提供線索郵箱:

1873215045@qq.com

重慶小面——每一個重慶人舌尖上的記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