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吟清風,悠然望得南山月

終南山 陶淵明 常建 王維 三度 三度 2017-08-26

清風徐徐,明月朗朗,幽美絕佳的景緻總能使人排遣愁緒,讓人漸漸忘記在俗世中的追名逐利,所以田園詩派歷來是一個具有隱逸情懷,仙風道骨的文學流派,它留下來的嚮往自然,沉醉風景的傳統,薪火相傳,使多少具有文學情懷的人士能夠保持著耕讀傳家的習俗。

採菊東籬吟清風,悠然望得南山月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一》

採菊東籬吟清風,悠然望得南山月

陶淵明山水間流連忘返,醉心於自耕自讀的文藝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他的內心充溢著的是對自然山水的依戀與熱愛,他無暇再顧及功名利祿。他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汙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鬆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傑出的田園詩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一代隱逸詩宗的生活寫照與自然情懷。

採菊東籬吟清風,悠然望得南山月

這組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後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鄉居樂趣,從而表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了作者不願同流合汙,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組詩集中體現了陶淵明追求自由、安於清貧、隱逸山野、潔身自好、遠離官場、超脫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淵明寫“歸園田居”其實是寫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唐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採菊東籬吟清風,悠然望得南山月

山清水秀之處,花香馥郁,鳥語啁啾,泉水叮咚,最能使人放鬆心情,暫時遺忘官場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使人心性澄淨,不須再被人世間的紛紛擾擾所困惑不已,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常建在那個萬籟俱寂的時候,以一種出世遁隱的姿態,給汲汲於名利的世人敲響了警鐘,使人遐思飄遠,浮想聯翩。

採菊東籬吟清風,悠然望得南山月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但筆調有似古體,語言樸素,格律變通。它首聯用流水對,而次聯不對仗,是出於構思造意的需要。這首詩從唐代起就備受讚賞,主要由於它構思造意的優美,很有興味。詩以題詠禪院而抒發隱逸情趣,從晨遊山寺起而以讚美超脫作結,樸實地寫景抒情,而意在言外,醉翁之意不在酒,傳遞出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

採菊東籬吟清風,悠然望得南山月

常建這首詩是在優遊中寫會悟,具有盛唐山水詩的共通情調,但風格閒雅清警,藝術上與王維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類同,確屬獨具一格,自成一家。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在千百年前的赤壁賦中就體現出了這樣一種隱逸的情懷,令人久久為之神往。

文 | 三度&青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