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前衝刺怎麼最有效?這些答題套路要知道(語文篇)

中考 文章 小說 詩歌 精品學習網 2017-06-09

中考衝刺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在短時間內有快速的提升,而達到這個目的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及時將常用的答題套路和模板牢記於心,這樣既節省了答題時間,有能在短時間內幫助考生理清自己的答題思路,今天就語數外科目為大家做考前突擊,你的小板凳準備好了嗎?

語文科目常見的大題莫過於閱讀題、詩歌鑑賞、理解分析型題目、考查記憶力的默寫題型.......只要能各個突破,拿高分還是問題嗎?

中考考前衝刺怎麼最有效?這些答題套路要知道(語文篇)

現代文答題套路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唿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中考考前衝刺怎麼最有效?這些答題套路要知道(語文篇)

詩歌鑑賞類題型

【第一步】

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託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係;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係,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託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係,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瞭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瞭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註釋(可以藉此瞭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鑑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鑑賞);

⑤必看題幹(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幹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鑑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

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個方面,實詞的積累,根據上下文的推斷,還有對於語言的熟知,這是學好文言文的關鍵。

就語文學科來說,如今的試題,多為三大部分,一是書寫,二是閱讀,三是寫作。閱讀題中客觀題越來越少,主觀題是主流,所以,我想重點談的就是這類題型。這種類型的題目,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這些:

1、“理解、認識”類。包括字、詞、句、段、章,要求你談一談讀後的理解或認識。這類題目一般應該先作字面解釋,然後再談一點你個人的感悟或體會,這種體會應該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聯想、有所延伸的,不可只是在原文上兜圈子。

2、“判斷、分析‘手法’”類。一般包括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論證方法、說明方法、描寫方法等。這種題目,一般應該先作判斷,再答如何用這種方法?作用如何?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賞析類題目,只要你按照這三個方面去答,就不會有遺漏了。而我們學生通常喜歡把“如何用”這一點答漏,難以得到全分。

3、“解釋寓意”類。答這類題目時,應注意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地去答,要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揣摩作者想說而沒有明說的意思,不可就字面意思作答。

4、“指正”類。如“文中的‘這’指的是什麼?表明中心的句子是什麼等,這類題目相對而言是比較簡單的,重點在於讀上下文,從中尋找即可。

5、“體會含義”類。這種題目應該由表及裡地去答,可先解釋字面意思,再結合語境進行探究,答出它的語境義,這語境義也就是作者用在這裡的含義了。

6、“分析表達作用”類。這種題目一般是考察學生對作者用詞準確性的體悟能力的。應該先解釋字詞的意思、含義,再說明有什麼作用。

7、“文章結構分析”類。

①開頭文字起什麼作用?一般說應該根據文體、文字特點作答。議論文、說明文中起總領全文的作用,在記敘文或小說中起交代環境、鋪墊故事、設置懸念等作用。

②結尾文字起什麼作用?一般說是總結全文,點明題意,深化主題、昇華感情、唿應開頭、啟發讀者思考等作用。

③開頭結尾文字一起有何關係?一般是首尾唿應,深化主題等。

④中間文字有何作用?一般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或者是總結上文,或者開啟下文。

⑤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為什麼?這種題目是考察學生運用材料或取捨材料的能力的,一般是回答不行,如果是插敘文字,它具有充實文章內容,幫助刻劃人物,突出主題的作用。如果是舉例論證或說明,那就是論證或說明是否充分的問題。如果是抒情議論的文字,那就可能是過渡的問題。答題時應該具體分析作出正確的判斷。

8、“敘述方法優劣的分析”類。

①順敘:按照事情發生發展自然順序安排材料,脈絡清楚,便於理解。不足的是太死板,無波瀾,較平淡。

②倒敘:把故事的結局、或精彩片段放在開頭,可起到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往下讀的作用。但一定要與順敘結合用,“倒”的部分結束時,語言上要有交代。

③插敘:在敘述一件完整的事件過程中,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插入另一件事或某些交代性的文字,可以充實文章內容,有助於突出文章主題。但也需要作一定的交代,否則容易造成敘述混亂。

具體答題時,應該根據題意作出判斷。

9、“敘述人稱優劣分析”類。

①第一人稱:給人真實感,令人信服,便於直抒胸臆。但限制了人的視野,敘述的空間狹小。

②第二人稱:便於交流感情,給人予親切感,便於抒情。但有環境限制,有明確的傾訴對象。

③第三人稱:視野開闊,便於客觀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具體答題時,可根據題目要求,若是問為什麼要用這種人稱,那就答其優點;如果是問改成另一種行不行?那就應分析另一種人稱的缺點。

10、“表達方式的分析判斷”類。常見題型有:

①指出敘述的要素、線索、組材順序等。這類題只須據有關知識答題即可。

②分析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一般來說就是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背景,烘托人物的心情,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鋪墊,突出人物性格等。

③判斷人物描寫的類型。人物描寫從描寫對象來分,可分為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神情描寫等。一般是起刻劃人物性格的作用。從描寫角度來分可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側面描寫主要是烘托、突出描寫對象。

④議論抒情的文字在記敘文中的作用是什麼?一般是起畫龍點睛、昇華主題、或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⑤指出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見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引資料、配圖表等。其作用都是為了說明事物的某一特徵。

⑥指出論證方法及其作用。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有:擺事實、講道理、既擺事實又講道理。特殊的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推理論證、歸謬論證、舉例論證等。其作用都是為了證明某一個觀點,答題時要把這個觀點找出來。

中考考前衝刺怎麼最有效?這些答題套路要知道(語文篇)

原文默寫類題型

一、直接默寫題

[試題範例]

例1、用課文原句填空。

(1)採菊東籬下()。(陶淵明《飲酒》)

(2)會當凌絕頂()。(杜甫《望嶽》)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陽修《醉翁亭記》)

[解題指導]

這是一類傳統的默寫識記測試題,答案具有單一性的特徵,難度不大。這類題目一般都在題後標明文題及作者,或提供首句,或提供尾句,或提供首尾句。考生容易明確該答哪些內容,不會出現答題錯誤。但這類題型評分標準嚴格,即錯字錯句多字少字均要扣分或不給分。這就要求考生答題時要格外認真,平時要求背誦的文段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做到牢固、準確,這樣就不會丟分。

二、理解默寫題

[試題範例]

例2、根據下面的語境提示,在空白出填上詩文原句。

(1)《行路難》一詩中最能表現詩人積極的追求、樂觀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詩句是(),()

(2)《記承天寺夜遊》中的“()()()”一句,描繪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解題指導]

這類題型是直接默寫題的發展和變形。它不僅要求考生要熟悉悲傷的詩文,而且要會理解領悟,因此它的難度要比直接默寫題大些。

對付這類題目,就要求在平時訓練時,不僅要熟悉原文,而且要重在理解。不能光死記硬背,要做到學以致用。這類題型的答案也具有唯一性,因此只要熟悉原文,平時能夠認真理解領悟,要得到正確的答案也不困難。

三、情境默寫題

[試題範例]

例3、按照提示,填出課文原句。

(1)開發大西北,我們實施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綠色生態戰略。可以料想,古人吟唱的“ () , ,() ”的良好生態環境必將在大西北重現。(用《敕勒歌》中的詩句填寫)。

(2)美國大唱所謂的“人權”,其實是“()”,目的在於干涉他國內政。(用《醉翁亭記》中的詩句填寫)

[解題指導]

這類題型又是理解默寫題的發展和變形。它不僅考查了考生的識記、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考查了考生的聯想和運用能力。這類題目的答案也具有單一性,考生平時若打好閱讀的基本功,廣泛閱讀,靈活運用,要做好這類題目也不困難。

四,名言警句題

[試題範例]

例4、按要求填空。

(1)任寫一句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名句(古今中外、課內外皆可):() 。

(2)寫出一個表達惜別之情的古詩詞名句:() 。

[解題指導]

這類題型有的源自我們學過的一些文章,有的靠平日生活的積累,它把我們從過去死記硬背的檢測方式轉到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遷移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這就要求考生平時應擴大知識視野,並能對相關知識進行分類歸納。

複習策略

“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能夠熟練默寫的前提是背誦,在背誦的基礎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巧於運用,這是我們平時複習訓練時要注意的。

為了避免書寫的錯誤,在背誦時應加強默寫,以求加深印象。在此基礎上加強平時訓練,除認真聽課外,注重課文註釋,平時訓練要善於積累;多做聯想練習,或設置情境,或指物背詩(如圍繞“月”、“花”、“雨”等主題來歸納所學過的詩文),這樣溫故知新,日積月累。平時的點滴積累,必將決勝於考場之上。

病句辨析題

一、考點要求

在病句的修改與辨析方面的學習要求是:瞭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這一項內容的考查,可以用客觀性試題,也可以用主觀性試題。從近年的中考試題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項內容的命題主要方式有四種:

①判斷句子是否有語病;

②判斷題目對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確;

③判斷對病句的修改是否恰當;

④讓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二、主要病句類型

(一)語序不當

1、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例如:

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棉花的生產”應為“生產的棉花”)

2、把定語放在狀語的位置上。例如:

廣大青年表現出高漲的進行改革的熱情。(將“高漲的”的調至“熱情”前)

3、把狀語放在定語的位置上。例如:

應該發揮廣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將“充分”調至“發揮”前,並刪掉一個“的”)

4、多層定語語序不當。例如:

博物館展出了幾千年前剛出土的文物。(應改成“展出了剛出土的幾千年前的文物”)

5、多層狀語語序不當。例如:

我國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強欺侮的國家了。(應將“任意”調至“欺侮”之前)

6、關聯詞語位置不當。例如:

他如果不能實事求是,事業就會受到損失。(“他”應移到“如果”的後面)

(二)搭配不當

1、句子成分之間不搭配。例如:

①他的無畏精神時刻浮現在我眼前。(主謂搭配不當,“精神”與“浮現”不搭配。)

②廠裡舉行了許多活動,紀念“五一”勞動節的到來。(動賓搭配不當,“紀念”的只能是“五一勞動節”,不能是“到來”)

③這支來訪的外國俱樂部足球隊讓我們青年隊員上了很好的一課;恐怕他們終生都不會忘記這次比賽。(介賓搭配不當,“讓”與後面“我們青年隊員”搭配不當,應該改為介詞“給”)

④我們堅信,有這麼一天,中國的農業會成為發達的國家。(主語和賓語不搭配,“農業”不能成為“國家”,應改為“中國會成為農業發達的國家”)

⑤我們嚴肅地研究了職工們的建議,又虛心地徵求了專家們的意見。(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嚴肅”不能修飾“研究”,可以改為“認真”、“慎重”等)

2、關聯詞語搭配不當。例如:

如果你來了,我也該走了。(“如果”與“也”搭配不當)

3、一面與兩面對應不當。例如:

有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有沒有堅定的意志”與 "取得成功”不適應)

(三)成分殘缺或贅餘

1、成分殘缺

①由於她這樣好的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揚。(濫用介詞掩沒了句子主語,應去掉“由於”。)

②舊社會,勞動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缺謂語,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過著”)

③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大力發揚了敢於拼搏,終於奪得了冠軍。(缺賓語,應在“敢於拼搏”後加“的精神”)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共同綱領頒佈了,婦女在法律上平等了。(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應在“平等”之前加上“與男子”之類的詞語)

⑤這次學術會,收穫很大,時間並不長。(關聯詞語殘缺,應在“時間”前加“儘管”)

2、成分贅餘

①我們的革命前輩,為了人民的利益,他們流了多少血,獻出了多少寶貴的生命。(主語多餘,前邊有了主語“革命前輩”,因而“他們”不必要有)

②我們訪問了北山國營農場,慰問了烈士家屬,併到烈士陵園舉行了獻花。(謂語多餘,應把“舉行了”去掉)

③今天,我來到揚州瘦西湖的地方,遊覽了白塔、釣魚臺和五亭橋等風景點。(賓語多餘,“的地方”多餘)

④為精簡字數,我們不得不把這篇文章略加刪改一些。(附加成分多餘,“一些”與前面的“略加”重複,可刪掉一個)

(四)結構混亂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句式不同、結構各異的短語或句子混雜、糾纏在一起,造成關係套疊,表意不清,這就犯了結構混亂的毛病,也稱之為句式雜糅。

1、兩種同義格式雜糅。例如:

從1987年的《短篇三題》為起點,他進入了一個更新的階段。(把“從……起”和“以……為起點”糅在一起了,應把“從”改成“以”或去掉“為”和“點”)

2、兩個分句糅成一個單句。例如:

我們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把“我們向政府提意見”和“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糅在一起了,應該刪去“我們”)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例如:

蒐集史料不容易,鑑定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力量就用在這方面。(“這方面”是“蒐集史料”,還是“鑑定和運用史料”?指代不明)

2、句子歧義。例如:

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地理著作。(這是語法停頓不同造成的歧義,一種理解它是動賓短語“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地理著作”;一種理解它是偏正短語“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地理著作”)

(六)不合邏輯

1、自相矛盾。例如:

摩托車在盤山公路上像箭一樣往前飛馳。(描述不合情理,“盤山公路”應是彎曲的,“像箭一樣往前”應是直的,矛盾)

2、否定失當。例如:

幾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忘蒐集、整理民歌,積累了大量的資料。(“無時無刻不忘”即“時時刻刻都忘”,句子表述剛好相反,可將“忘”改為“在”)

3、主客顛倒。例如:

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還是很少的。(應改為“我與報紙接觸的機會”)

中考語文重點考查的是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還涉及一些語文基礎知識以及語言運用能力。因此,中考語文複習必須強化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只要靈活運用這些技巧,加上自己的努力,成功只是早晚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