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減少4000萬元 中信保誠償付能力充足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減少4000萬元 中信保誠償付能力充足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陳希婷 北京報道

近日,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中信保誠人壽”)公佈了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報告顯示,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從一季度的75.75億元,下降至42.35億元,環比下降44.09%。

除此之外,作為反映公司資本匹配能力指標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從一季度的272.25%,下降至265.07%。

中信保誠人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面對宏觀經濟、監管環境和市場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司主動順應市場變化,採取靈活的渠道策略,實現整體業務協同發展,經營指標總體持續向好。

淨利潤增速持續下降

據官網介紹,中信保誠人壽原名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由中國中信集團和英國保誠集團聯合發起創建,註冊資本金為23.6億元。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淨資產為712.95億元。

近年來,中信保誠人壽整體處於上升期。2016年至2018年,中信保誠人壽營業收入分別為98.45億元、143.14億元、175.2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00億元、10.51億元、11.04億元;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82.31億元、120.22億元、153.85億元。

2019年上半年,中信保誠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18.10億元,同比增長55.09%。

不過,記者在觀察其業績增速時卻發現,明顯呈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中信保誠人壽的淨利潤增速分別為83.25%、50.14%、5.14%、-8.45%。

除此之外,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呈現出下降趨勢。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中信保誠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89.85%、289.74%、271.48%、265.07%。其在年報中指出,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實際資本的增長幅度低於最低資本的增長幅度。

截至2018年末,中信保誠人壽退保金為3.32億元,較2016年末的1.94億元,增長了71.13%。

“總體來看,我司始終遵循壽險行業基本經營規律,以追求價值總量最大化的戰略指導思想為指引,堅持穩中求進,堅守風險底線,堅定業務轉型,取得了較好的戰略實施成果。”上述負責人說。

業務發展不夠均衡

目前,中信保誠人壽提供覆蓋壽險、疾病、醫療、意外、財富管理等多個領域,充分滿足客戶全生命週期多層次需求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但根據2018年年報顯示,其業務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數據顯示,中信保誠人壽原保險費收入前5名中,年金保險(分紅型)佔據了3席,重疾險佔據2席。

某保險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單一產品的保險公司,盈利模式是非常單薄的。重成本之下,單產品盈利非常困難。只有多產品去滿足客戶的購買需求,才能夠形成持續穩定的客戶、業務和利潤來源。

而在中信保誠人壽總精算師聶方義看來,中國壽險產品結構也存在失衡。

“人壽保險市場的結構失衡體現在死亡風險保障型產品佔比過低上,尤其和發達市場相比較而言,差距非常明顯。”上述負責人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此外,據中信保誠人壽近期披露的2019年第二季度關聯交易分類合併信息披露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信保誠人壽與關聯方發生的其它一般關聯交易合計金額為50.1414億元。其中,保險代理業務關聯交易合計金額為41.1245億元,保險業務關聯交易合計金額為8.8957億元,資產類關聯交易關聯交易合計金額為0.0594億元,服務業務關聯交易合計金額為0.0618億元。

也就是說,僅在今年上半年,中信保誠人壽有接近一半的保險業務收入就來自於關聯方。不過,上述負責人對公司的運營情況顯得十分樂觀。其表示,我司堅守風險底線,二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65%,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自2016年以來,我司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已連續十三次獲評“A類”,全面風險管理能力行業相對領先。

責任編輯:馮櫻子 主編:冉學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