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我們發現教育的興衰與完善,與經濟發展基本趨同。教育是國家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職業化功能的基礎並保持其能動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基本可以分為: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類別。義務教育是促進和幫助受教育人口掌握接受和接受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中、高等教育的價值在於受教育者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踐、實驗、實驗、模仿和創新啟示。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家庭和社會,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繁榮,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當今,在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中、高等教育發展都較為完備。每年的教育預算收入也投入較高。但我們盤點了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發現還是有部分城市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地區產業優化取得了不俗的地區經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沒能完整匹配。無論是在高校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其城市經濟實力有明顯差距,這些城市分別是: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我們發現教育的興衰與完善,與經濟發展基本趨同。教育是國家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職業化功能的基礎並保持其能動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基本可以分為: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類別。義務教育是促進和幫助受教育人口掌握接受和接受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中、高等教育的價值在於受教育者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踐、實驗、實驗、模仿和創新啟示。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家庭和社會,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繁榮,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當今,在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中、高等教育發展都較為完備。每年的教育預算收入也投入較高。但我們盤點了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發現還是有部分城市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地區產業優化取得了不俗的地區經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沒能完整匹配。無論是在高校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其城市經濟實力有明顯差距,這些城市分別是: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深圳

2018年,深圳市GDP超越了香港,達到了24691億元,位列大陸城市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市於北京市。不過在高校方面,深圳市本科院校只有五所,分別為: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

這一數量與地區生產總值相近的北京(2)和上海(1)、廣州(4)等地相差懸殊。北京本科院校68所、上海本科院校39所,廣州本科院校37所。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我們發現教育的興衰與完善,與經濟發展基本趨同。教育是國家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職業化功能的基礎並保持其能動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基本可以分為: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類別。義務教育是促進和幫助受教育人口掌握接受和接受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中、高等教育的價值在於受教育者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踐、實驗、實驗、模仿和創新啟示。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家庭和社會,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繁榮,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當今,在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中、高等教育發展都較為完備。每年的教育預算收入也投入較高。但我們盤點了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發現還是有部分城市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地區產業優化取得了不俗的地區經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沒能完整匹配。無論是在高校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其城市經濟實力有明顯差距,這些城市分別是: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深圳

2018年,深圳市GDP超越了香港,達到了24691億元,位列大陸城市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市於北京市。不過在高校方面,深圳市本科院校只有五所,分別為: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

這一數量與地區生產總值相近的北京(2)和上海(1)、廣州(4)等地相差懸殊。北京本科院校68所、上海本科院校39所,廣州本科院校37所。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深圳市表示將加快發展高水平高等教育,爭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學,以及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學科和專業。

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過25萬人,成為高等教育強市之一。

近年來,深圳市已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這還不包括已經和深圳簽署協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

用北大深研院院長海聞的話來說:“深圳再辦8所、10所大學都不嫌多。”

蘇州

蘇州被部分網友稱之為“第一地級市”,2018年蘇州市GDP達到了18697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一位,高於省會南京。

但蘇州市的本科院校只有7所,其中3所為民辦,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民辦)、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民辦)、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民辦)、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GDP排名蘇州之前的天津(18809億元)擁有本科院校31所,排名蘇州之後的成都(15342億元)本科院校也達28所之多。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我們發現教育的興衰與完善,與經濟發展基本趨同。教育是國家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職業化功能的基礎並保持其能動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基本可以分為: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類別。義務教育是促進和幫助受教育人口掌握接受和接受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中、高等教育的價值在於受教育者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踐、實驗、實驗、模仿和創新啟示。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家庭和社會,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繁榮,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當今,在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中、高等教育發展都較為完備。每年的教育預算收入也投入較高。但我們盤點了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發現還是有部分城市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地區產業優化取得了不俗的地區經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沒能完整匹配。無論是在高校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其城市經濟實力有明顯差距,這些城市分別是: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深圳

2018年,深圳市GDP超越了香港,達到了24691億元,位列大陸城市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市於北京市。不過在高校方面,深圳市本科院校只有五所,分別為: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

這一數量與地區生產總值相近的北京(2)和上海(1)、廣州(4)等地相差懸殊。北京本科院校68所、上海本科院校39所,廣州本科院校37所。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深圳市表示將加快發展高水平高等教育,爭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學,以及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學科和專業。

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過25萬人,成為高等教育強市之一。

近年來,深圳市已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這還不包括已經和深圳簽署協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

用北大深研院院長海聞的話來說:“深圳再辦8所、10所大學都不嫌多。”

蘇州

蘇州被部分網友稱之為“第一地級市”,2018年蘇州市GDP達到了18697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一位,高於省會南京。

但蘇州市的本科院校只有7所,其中3所為民辦,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民辦)、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民辦)、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民辦)、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GDP排名蘇州之前的天津(18809億元)擁有本科院校31所,排名蘇州之後的成都(15342億元)本科院校也達28所之多。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於本市高等院校不足的現狀,蘇州市採取了合作辦學的理念,先後引入杜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等展開合作辦學以及組建研究院。

為合理優化當地生源,提供了更多選擇。

青島

青島與蘇州有很多相似之處,GDP都同處於省內第一,卻都不是省會城市,高等院校薄弱。2018年青島市GDP12561億元,山東省第一位,高於省會濟南。

本科院校方面青島市只有12所,其中一半都為民辦院校,分別為: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濱海學院(民辦)、青島大學、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民辦)、青島黃海學院(民辦)、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民辦)、青島工學院(民辦)、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民辦)。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我們發現教育的興衰與完善,與經濟發展基本趨同。教育是國家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職業化功能的基礎並保持其能動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基本可以分為: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類別。義務教育是促進和幫助受教育人口掌握接受和接受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中、高等教育的價值在於受教育者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踐、實驗、實驗、模仿和創新啟示。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家庭和社會,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繁榮,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當今,在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中、高等教育發展都較為完備。每年的教育預算收入也投入較高。但我們盤點了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發現還是有部分城市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地區產業優化取得了不俗的地區經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沒能完整匹配。無論是在高校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其城市經濟實力有明顯差距,這些城市分別是: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深圳

2018年,深圳市GDP超越了香港,達到了24691億元,位列大陸城市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市於北京市。不過在高校方面,深圳市本科院校只有五所,分別為: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

這一數量與地區生產總值相近的北京(2)和上海(1)、廣州(4)等地相差懸殊。北京本科院校68所、上海本科院校39所,廣州本科院校37所。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深圳市表示將加快發展高水平高等教育,爭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學,以及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學科和專業。

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過25萬人,成為高等教育強市之一。

近年來,深圳市已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這還不包括已經和深圳簽署協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

用北大深研院院長海聞的話來說:“深圳再辦8所、10所大學都不嫌多。”

蘇州

蘇州被部分網友稱之為“第一地級市”,2018年蘇州市GDP達到了18697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一位,高於省會南京。

但蘇州市的本科院校只有7所,其中3所為民辦,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民辦)、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民辦)、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民辦)、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GDP排名蘇州之前的天津(18809億元)擁有本科院校31所,排名蘇州之後的成都(15342億元)本科院校也達28所之多。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於本市高等院校不足的現狀,蘇州市採取了合作辦學的理念,先後引入杜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等展開合作辦學以及組建研究院。

為合理優化當地生源,提供了更多選擇。

青島

青島與蘇州有很多相似之處,GDP都同處於省內第一,卻都不是省會城市,高等院校薄弱。2018年青島市GDP12561億元,山東省第一位,高於省會濟南。

本科院校方面青島市只有12所,其中一半都為民辦院校,分別為: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濱海學院(民辦)、青島大學、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民辦)、青島黃海學院(民辦)、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民辦)、青島工學院(民辦)、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民辦)。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青島市在與青高校互聯共建的同時,積極拓展高校“朋友圈”的步伐,已經引進多所知名高校,為青島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更多人才支持。據瞭解,截至目前青島市共簽約引進高校32所,其中已經運行開展工作的16所,正在推進的16所。

與清華大學、中央學院、上海海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合作也在積極洽談之中。

無錫

無錫2019年GDP達到了11438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三位,僅次於蘇州和南京。

省內高校資源高度集中在省會南京,GDP排名第一的蘇州又在積極向外尋求高校合作,使得無錫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存在感很低。

無錫只擁有3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都屬於民辦高校。分別為:江南大學、無錫太湖學院(民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民辦)。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我們發現教育的興衰與完善,與經濟發展基本趨同。教育是國家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職業化功能的基礎並保持其能動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基本可以分為: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類別。義務教育是促進和幫助受教育人口掌握接受和接受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中、高等教育的價值在於受教育者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踐、實驗、實驗、模仿和創新啟示。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家庭和社會,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繁榮,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當今,在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中、高等教育發展都較為完備。每年的教育預算收入也投入較高。但我們盤點了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發現還是有部分城市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地區產業優化取得了不俗的地區經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沒能完整匹配。無論是在高校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其城市經濟實力有明顯差距,這些城市分別是: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深圳

2018年,深圳市GDP超越了香港,達到了24691億元,位列大陸城市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市於北京市。不過在高校方面,深圳市本科院校只有五所,分別為: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

這一數量與地區生產總值相近的北京(2)和上海(1)、廣州(4)等地相差懸殊。北京本科院校68所、上海本科院校39所,廣州本科院校37所。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深圳市表示將加快發展高水平高等教育,爭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學,以及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學科和專業。

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過25萬人,成為高等教育強市之一。

近年來,深圳市已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這還不包括已經和深圳簽署協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

用北大深研院院長海聞的話來說:“深圳再辦8所、10所大學都不嫌多。”

蘇州

蘇州被部分網友稱之為“第一地級市”,2018年蘇州市GDP達到了18697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一位,高於省會南京。

但蘇州市的本科院校只有7所,其中3所為民辦,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民辦)、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民辦)、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民辦)、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GDP排名蘇州之前的天津(18809億元)擁有本科院校31所,排名蘇州之後的成都(15342億元)本科院校也達28所之多。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於本市高等院校不足的現狀,蘇州市採取了合作辦學的理念,先後引入杜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等展開合作辦學以及組建研究院。

為合理優化當地生源,提供了更多選擇。

青島

青島與蘇州有很多相似之處,GDP都同處於省內第一,卻都不是省會城市,高等院校薄弱。2018年青島市GDP12561億元,山東省第一位,高於省會濟南。

本科院校方面青島市只有12所,其中一半都為民辦院校,分別為: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濱海學院(民辦)、青島大學、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民辦)、青島黃海學院(民辦)、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民辦)、青島工學院(民辦)、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民辦)。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青島市在與青高校互聯共建的同時,積極拓展高校“朋友圈”的步伐,已經引進多所知名高校,為青島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更多人才支持。據瞭解,截至目前青島市共簽約引進高校32所,其中已經運行開展工作的16所,正在推進的16所。

與清華大學、中央學院、上海海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合作也在積極洽談之中。

無錫

無錫2019年GDP達到了11438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三位,僅次於蘇州和南京。

省內高校資源高度集中在省會南京,GDP排名第一的蘇州又在積極向外尋求高校合作,使得無錫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存在感很低。

無錫只擁有3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都屬於民辦高校。分別為:江南大學、無錫太湖學院(民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民辦)。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2018年12月,無錫市對外發布《關於推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無錫要新增1所中外合作大學、1所師範類高校、1—2所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10所左右高校分校、校區、研究生院、特色學院等,全市高等教育機構達30所左右,在校生達16萬人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9萬人,初步形成創新型特色化開放式國際化高等教育體系。

目前無錫市全日制在校大學生11.89萬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僅為4.97萬人。

寧波

寧波2018年GDP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0745億元,位列浙江省第二名,僅次於省會杭州。

寧波擁有7所本科院校,其中3所為民辦院校,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浙江萬里學院、寧波工程學院、寧波大學、寧波財經學院(民辦)、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民辦)、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民辦)、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我們發現教育的興衰與完善,與經濟發展基本趨同。教育是國家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職業化功能的基礎並保持其能動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基本可以分為: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類別。義務教育是促進和幫助受教育人口掌握接受和接受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中、高等教育的價值在於受教育者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踐、實驗、實驗、模仿和創新啟示。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家庭和社會,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繁榮,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當今,在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中、高等教育發展都較為完備。每年的教育預算收入也投入較高。但我們盤點了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發現還是有部分城市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地區產業優化取得了不俗的地區經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沒能完整匹配。無論是在高校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其城市經濟實力有明顯差距,這些城市分別是: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深圳

2018年,深圳市GDP超越了香港,達到了24691億元,位列大陸城市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市於北京市。不過在高校方面,深圳市本科院校只有五所,分別為: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

這一數量與地區生產總值相近的北京(2)和上海(1)、廣州(4)等地相差懸殊。北京本科院校68所、上海本科院校39所,廣州本科院校37所。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深圳市表示將加快發展高水平高等教育,爭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學,以及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學科和專業。

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過25萬人,成為高等教育強市之一。

近年來,深圳市已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這還不包括已經和深圳簽署協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

用北大深研院院長海聞的話來說:“深圳再辦8所、10所大學都不嫌多。”

蘇州

蘇州被部分網友稱之為“第一地級市”,2018年蘇州市GDP達到了18697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一位,高於省會南京。

但蘇州市的本科院校只有7所,其中3所為民辦,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民辦)、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民辦)、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民辦)、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GDP排名蘇州之前的天津(18809億元)擁有本科院校31所,排名蘇州之後的成都(15342億元)本科院校也達28所之多。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於本市高等院校不足的現狀,蘇州市採取了合作辦學的理念,先後引入杜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等展開合作辦學以及組建研究院。

為合理優化當地生源,提供了更多選擇。

青島

青島與蘇州有很多相似之處,GDP都同處於省內第一,卻都不是省會城市,高等院校薄弱。2018年青島市GDP12561億元,山東省第一位,高於省會濟南。

本科院校方面青島市只有12所,其中一半都為民辦院校,分別為: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濱海學院(民辦)、青島大學、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民辦)、青島黃海學院(民辦)、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民辦)、青島工學院(民辦)、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民辦)。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青島市在與青高校互聯共建的同時,積極拓展高校“朋友圈”的步伐,已經引進多所知名高校,為青島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更多人才支持。據瞭解,截至目前青島市共簽約引進高校32所,其中已經運行開展工作的16所,正在推進的16所。

與清華大學、中央學院、上海海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合作也在積極洽談之中。

無錫

無錫2019年GDP達到了11438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三位,僅次於蘇州和南京。

省內高校資源高度集中在省會南京,GDP排名第一的蘇州又在積極向外尋求高校合作,使得無錫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存在感很低。

無錫只擁有3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都屬於民辦高校。分別為:江南大學、無錫太湖學院(民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民辦)。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2018年12月,無錫市對外發布《關於推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無錫要新增1所中外合作大學、1所師範類高校、1—2所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10所左右高校分校、校區、研究生院、特色學院等,全市高等教育機構達30所左右,在校生達16萬人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9萬人,初步形成創新型特色化開放式國際化高等教育體系。

目前無錫市全日制在校大學生11.89萬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僅為4.97萬人。

寧波

寧波2018年GDP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0745億元,位列浙江省第二名,僅次於省會杭州。

寧波擁有7所本科院校,其中3所為民辦院校,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浙江萬里學院、寧波工程學院、寧波大學、寧波財經學院(民辦)、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民辦)、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民辦)、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同其他經濟強、高教弱的城市一樣,寧波市也將引進知名大學作為了政府重點工作。寧波市提出:在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補足科教短板對寧波也十分關鍵。在上海土地資源較為緊張的情況下,能否通過合作把上海的高校吸引到寧波建立分校區,讓上海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資源外溢到寧波。

同時制定了《寧波市關於分類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實施方案》,一校一策、重點突破,鼓勵各高校爭創一流。力爭引進3-5所名校資源落戶寧波。加快製造業應用研發緊缺人才和高素質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高研究生培養數量。

佛山

2018年,佛山市與寧波市齊頭並進,GDP雙雙破萬億,佛山也成為廣東省第三座GDP破萬億的城市。

然而與江蘇省類似,廣東省的教育資源集中在廣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面臨著與蘇州市和無錫市相同的境遇(部分城市經濟強於省會,但高教資源發展滯後)。

佛山市擁有本科院校只有2所,其中1所為民辦高校。分別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東軟學院(民辦)。

佛山市早在2017年,就發佈了《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實施意見》,其中提出到2020年,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建設成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理工類院校前100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成為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成一批省級和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

然而截止到2019年,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在全國理工類院校排名中並未進入100名。

"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春秋時期有孔子的雲遊諸國、杏壇講學;秦朝的法治教育和漢朝的德治教育奠基了中國古代社會文教政策的基調;唐朝時期興科舉、發展官學、鼓勵私學、接納不同文化的留學,形成了完備的教育體系。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我們發現教育的興衰與完善,與經濟發展基本趨同。教育是國家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以及職業化功能的基礎並保持其能動力。

我國目前的教育基本可以分為:義務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類別。義務教育是促進和幫助受教育人口掌握接受和接受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中、高等教育的價值在於受教育者的基礎科學研究、實踐、實驗、實驗、模仿和創新啟示。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家庭和社會,促進經濟增長,促進國家繁榮,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當今,在我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城市,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中、高等教育發展都較為完備。每年的教育預算收入也投入較高。但我們盤點了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發現還是有部分城市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地區產業優化取得了不俗的地區經濟,但在高等教育方面沒能完整匹配。無論是在高校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與其城市經濟實力有明顯差距,這些城市分別是: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深圳

2018年,深圳市GDP超越了香港,達到了24691億元,位列大陸城市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市於北京市。不過在高校方面,深圳市本科院校只有五所,分別為: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

這一數量與地區生產總值相近的北京(2)和上海(1)、廣州(4)等地相差懸殊。北京本科院校68所、上海本科院校39所,廣州本科院校37所。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深圳市表示將加快發展高水平高等教育,爭取建成若干高水平大學,以及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學科和專業。

未來10年,深圳計劃投入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力爭到2025年高校數量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過25萬人,成為高等教育強市之一。

近年來,深圳市已引進的著名高校包括17所外來985,1所211和6所港校,這還不包括已經和深圳簽署協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高校。

用北大深研院院長海聞的話來說:“深圳再辦8所、10所大學都不嫌多。”

蘇州

蘇州被部分網友稱之為“第一地級市”,2018年蘇州市GDP達到了18697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一位,高於省會南京。

但蘇州市的本科院校只有7所,其中3所為民辦,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民辦)、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民辦)、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民辦)、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GDP排名蘇州之前的天津(18809億元)擁有本科院校31所,排名蘇州之後的成都(15342億元)本科院校也達28所之多。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於本市高等院校不足的現狀,蘇州市採取了合作辦學的理念,先後引入杜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等展開合作辦學以及組建研究院。

為合理優化當地生源,提供了更多選擇。

青島

青島與蘇州有很多相似之處,GDP都同處於省內第一,卻都不是省會城市,高等院校薄弱。2018年青島市GDP12561億元,山東省第一位,高於省會濟南。

本科院校方面青島市只有12所,其中一半都為民辦院校,分別為: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濱海學院(民辦)、青島大學、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民辦)、青島黃海學院(民辦)、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民辦)、青島工學院(民辦)、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民辦)。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此,青島市在與青高校互聯共建的同時,積極拓展高校“朋友圈”的步伐,已經引進多所知名高校,為青島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更多人才支持。據瞭解,截至目前青島市共簽約引進高校32所,其中已經運行開展工作的16所,正在推進的16所。

與清華大學、中央學院、上海海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合作也在積極洽談之中。

無錫

無錫2019年GDP達到了11438億元,位列江蘇省第三位,僅次於蘇州和南京。

省內高校資源高度集中在省會南京,GDP排名第一的蘇州又在積極向外尋求高校合作,使得無錫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存在感很低。

無錫只擁有3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都屬於民辦高校。分別為:江南大學、無錫太湖學院(民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民辦)。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2018年12月,無錫市對外發布《關於推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無錫要新增1所中外合作大學、1所師範類高校、1—2所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10所左右高校分校、校區、研究生院、特色學院等,全市高等教育機構達30所左右,在校生達16萬人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9萬人,初步形成創新型特色化開放式國際化高等教育體系。

目前無錫市全日制在校大學生11.89萬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僅為4.97萬人。

寧波

寧波2018年GDP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0745億元,位列浙江省第二名,僅次於省會杭州。

寧波擁有7所本科院校,其中3所為民辦院校,1所為中外合作辦學。分別為:浙江萬里學院、寧波工程學院、寧波大學、寧波財經學院(民辦)、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民辦)、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民辦)、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外合作辦學)。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同其他經濟強、高教弱的城市一樣,寧波市也將引進知名大學作為了政府重點工作。寧波市提出:在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補足科教短板對寧波也十分關鍵。在上海土地資源較為緊張的情況下,能否通過合作把上海的高校吸引到寧波建立分校區,讓上海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資源外溢到寧波。

同時制定了《寧波市關於分類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實施方案》,一校一策、重點突破,鼓勵各高校爭創一流。力爭引進3-5所名校資源落戶寧波。加快製造業應用研發緊缺人才和高素質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高研究生培養數量。

佛山

2018年,佛山市與寧波市齊頭並進,GDP雙雙破萬億,佛山也成為廣東省第三座GDP破萬億的城市。

然而與江蘇省類似,廣東省的教育資源集中在廣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面臨著與蘇州市和無錫市相同的境遇(部分城市經濟強於省會,但高教資源發展滯後)。

佛山市擁有本科院校只有2所,其中1所為民辦高校。分別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東軟學院(民辦)。

佛山市早在2017年,就發佈了《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實施意見》,其中提出到2020年,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建設成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理工類院校前100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成為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成一批省級和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

然而截止到2019年,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在全國理工類院校排名中並未進入100名。

對比全國經濟20強城市的高等教育,這些城市僅1所公辦本科院校

對比全國經濟破萬億的城市高等院校分佈,我們發現如:深圳、青島、蘇州、無錫、寧波和佛山等城市在本科院校數量和質量上均與其他經濟強市有交大差異。不過以上城市均認知到本市發展中高等教育的不足,積極向外尋求合作辦學,引進知名高等院校。

在這一點上,深圳、蘇州和青島等市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無錫和佛山兩市僅有1所公辦本科院校,並且在合作辦學和引進知名高校方面進展緩慢,這其中與省內省會城市(南京、廣州)高度集中高校資源,省內“經濟第一城”(蘇州、深圳)已經引進了眾多知名高校存在一定關係。

未來無錫和佛山兩市將如何提升本市的高等教育,以及如何在高等教育方面實施創新,我們拭目以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