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上五大盛世,大多數只知道四大盛世,卻不知還有它

中國歷史 中國古代史 唐朝 明朝 無韻古風 2017-06-07

中國古代史上五大盛世,大多數只知道四大盛世,卻不知還有它

盛世

盛世,指中國歷史上社會發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即國家從大亂走向大治,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長河中,先後出現過幾個的歷史時期,史稱“盛世”,例如西漢“文景之治”發展到漢武帝而極盛,唐代“貞觀之治”而至開元盛世,明代“仁宣之治”稱盛與清代“康雍乾盛世”,還有鮮為人知的“戰國盛世”。

戰國盛世:

中國古代史上五大盛世,大多數只知道四大盛世,卻不知還有它

盛世

人們只知道前面四個很少有人知道戰國時期也出現盛世,那就是秦並六國給百姓一個太平盛世,各國不存在權利鬥爭,從在西周時實行諸侯分封,經過春秋時的相互兼併,到戰國時只剩下七國。這與此後的國家分裂有本質區別。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還不能算作真正的統一,只是尊夏、商、周天子為中心的宗族聯盟,因而不能以“分裂”給戰國定性。由春秋“萬國”變為戰國時的“七國”,是一次重大的進步;由七國最終變為秦國一國,秦始皇建大一統中央集權,乃春秋戰國歷史繼續發展的結果。

秦兼併六國,廢分封,行郡縣制,統由中央即皇帝一人專制,首次將春秋以來倡導的“大一統”理論變為現實。自此以後,統一與分裂,不能不成為判斷社會發展遵循的原則之一。當然不能說凡統一就絕對正確,凡分裂皆屬罪過。當一代王朝末期已經腐敗透頂,

開元盛世:

中國古代史上五大盛世,大多數只知道四大盛世,卻不知還有它

盛世

開元年間,唐朝社會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擊豪門士族,爭奪土地勞力;第二,改革食實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第三,玄宗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第四,發展農業。在外交方面,玄宗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關係,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係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政治經濟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王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繁榮促進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長,在"開元盛世"期間,唐代人口增長到五千二百九十餘萬人。唐代的商業亦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全盛的階段。

文景之治:

中國古代史上五大盛世,大多數只知道四大盛世,卻不知還有它

盛世圖

漢文帝、漢景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后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裡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漢朝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初社會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永樂帝駕崩後,他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先後即位,是為明仁宗、明宣宗,這個時期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中國古代史上五大盛世,大多數只知道四大盛世,卻不知還有它

康乾

康乾盛世就更不用說了,這是大清朝最鼎盛的時期,無與倫比,與唐朝都差不了多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