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濟南市>章丘區 舊軍

中國歷史 日本 中國古代史 清朝 山東史志 2017-04-12

來源:山東省情網

舊軍位於章丘刁鎮鎮政府駐地西側,分為舊東、舊西、舊北、舊南四個行政村,人口6000,其中1/3為孟姓,是孟氏家族的大本營。清道光年間,孟家在孟子六十八代孫、傳字輩時形成十大堂號。十大堂號中後來尤為發達的矜恕堂(孟洛川)、進修堂(孟養軒)的宅院都位於舊西村。

舊軍,漢武帝時叫猇城。東漢時改城為縣,屬濟南郡;南北朝時,為高唐縣。隋開皇年間又改高唐縣為章丘縣。到宋朝景德年間,“移縣北置清平軍,後廢清平軍置軍使”(《章丘縣誌》)。從此稱舊清平軍鎮,簡稱舊軍鎮。全鎮有李家亭、南北二孟家寨、兩古城、龍虎莊六個自然村組成。北宋初年開鑿的運糧河由鎮西徑流向北,小清河從鎮中東西穿過。平坦大路與縣治、省城相通,水路兩運便利。南近白雲湖,收魚蝦之利;北接平原,獲五穀之豐。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鎮容繁華,商賈雲集,物阜民殷,“世族名流、轂擊肩摩”,向有“小濟南”之稱。舊軍孟氏系亞聖孟子後裔。據《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普》記載,孟子五十五代孫子位、子倫兄弟二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二十六日,自河北棗強遷居此地定居”。

「鄉村記憶」濟南市>章丘區 舊軍

刁鎮舊軍開辦的祥字號

章丘市舊軍孟家,歷史上是名揚海右、聲譽齊魯的豪紳望族,也是富甲一方、貨通中外的豪商巨賈。孟家初為平民小戶,自明中葉販賣土布,經營有方,至清乾隆年間,有較大發展,遂進城設店鋪,由行商變為坐賈,開創“祥”字號。由經營土布、綢緞變為呢絨和綢緞為主,並與洋人通商,市場愈來愈大,經營範圍愈來愈廣,資金愈加豐厚,逐漸在北京、天津、保定、濟南等大中城市相繼開設了“祥”字號新店。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祥”字號商業發展到頂峰。為了賺錢,十堂號中的矜恕堂和進修堂的“祥”字號商店,由經營國產土布轉到了完全經營“洋貨”,大發其財。所獲利潤,則在鄉間購買土地。矜恕堂在1854年分家時僅有土地240畝,到1936年有土地2303畝,沾化、利津一代也有不少田莊。“庚子”之前,瑞蚨祥一家的資金僅40萬兩白銀,到1927年時,每年的純利就達30萬兩。每年獲得的鉅額利潤,除用於擴大再經商外,就廣置田產。孟洛川曾揚言:“從岱嶽山麓到渤海之濱,要處處有孟氏莊田!”他們以巨金賄刁鎮舊軍開辦的祥字號賂衙門官府直至宮廷,換來簪纓烏紗,進而成為仕宦之家。當時有諺語云:“山西康百萬,山東袁子蘭,兩個財神爺,抵不上舊軍孟洛川。”

自清康熙年間至民國末年,孟家共開設大小店鋪103家。其中綢布店50家,茶葉店20家,雜貨、鐵貨、紙行各2家,藥店1家,錢莊、銀號7家,當鋪3家,購貨莊5處,織布廠6家,染坊4家,茶廠1家。其下屬商號南到廣州,北至哈爾濱,東通日本。北京、天津、濟南是銷售中心,上海是金融匯集的購貨樞紐。溝通中國、日本,跨連魯、冀、遼、黑、蘇、鄂、浙、閩、粵,經營於濟南、北京、天津、瀋陽、哈爾濱、保定、鄭州、周村、青島、煙臺、武漢、上海、蘇州、福州、廣州,形成了巨大商貿體系。總號初設濟南,後移天津。後因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閥混戰、土匪搶劫等原因,民國末年,孟家事業逐漸衰萎。

至1949年,“祥”字號商鋪還有近百家。1950年後,隨著對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些商號走上公私合營道路,後轉為國有資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