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
"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公元前299年,楚國懷王受秦昭王之約前往武關相會,結果被秦王扣押,威脅他割地相讓,楚懷王毅然拒絕。三年後,楚懷王死在秦國。秦國將楚懷王的遺體送還。當載著屍體的馬車進入楚國境內時,楚國舉國悲憐,如悲至親。

楚國陰陽學家楚南公悲憤之下,說出了一句論斷: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一百年後,楚人陳勝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建政張楚,敲響秦帝國喪鐘,楚人項羽率江東子弟渡江北上,橫掃秦軍,楚人劉邦緊隨其後,亡秦建漢。

至此,楚南公的預言得到了證實。楚南公做出這個預言,應該源於他對楚人的深刻認識。

楚人的特質

當年魯隱公在世的時候,姬寤生經常跟他以及齊僖公聊起南方的楚人,一般就會發生如下的對話。

齊僖公以哈哈大笑開場:“那簡直就是一群野人嘛,聽說他們在身上文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姬寤生冷笑:“身之髮膚,受之父母,亂塗亂畫,實在不妥。”

魯隱公搖著頭嘆氣:“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頭髮也不束,披在肩上,像個長毛鬼。”

姬寤生:“教育水平還是低。”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楚國人會玩巫術,兩位信其有乎?”

姬寤生:“唉,這就是文化水平太落後的惡果。”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我聽說他們還流行穿大紅袍。”

姬寤生:“我無語了,衣服豈是亂穿的!”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這些倒還算了,據說他們信仰鳥啊蛇啊的東西,對了,還吃人肉!鄭公,你怎麼看?”

姬寤生:“這太讓人吃驚了。”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三位在交談中,對中原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自豪感,對楚國人還活在水深火熱的原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同情。可事實上,要是翻翻族譜,誰能有資格嘲笑楚人呢?因為八百年前,人家楚國也是文明社會的一員。

楚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曾經介紹,咱們楚人是高陽氏的後人(帝高陽之苗裔),高陽氏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顓頊。顓頊的第五代曾孫吳回,擔任當時的火正,被賜為祝融氏,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據記載,祝融跟他的部落當時就居住在姬寤生的都城新鄭附近,是正宗的中原人。

後來,因為中原戰火連天,變得太危險,祝融氏不得不舉族南遷。

因為戰事而離開家鄉,另闢天地的事情在中國屢有發生,現在居於南方的客家人就是從中原遷徙過去的。據說客家人向不與外人通婚,這樣做的好處是保持了純正的中原血統,缺點是無法與原住民融合,容易發生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當祝融氏的後人離開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長江流域,看到許多警惕的目光。他們知道,要在這片土地上紮根落腳,就必須做出改變。

"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公元前299年,楚國懷王受秦昭王之約前往武關相會,結果被秦王扣押,威脅他割地相讓,楚懷王毅然拒絕。三年後,楚懷王死在秦國。秦國將楚懷王的遺體送還。當載著屍體的馬車進入楚國境內時,楚國舉國悲憐,如悲至親。

楚國陰陽學家楚南公悲憤之下,說出了一句論斷: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一百年後,楚人陳勝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建政張楚,敲響秦帝國喪鐘,楚人項羽率江東子弟渡江北上,橫掃秦軍,楚人劉邦緊隨其後,亡秦建漢。

至此,楚南公的預言得到了證實。楚南公做出這個預言,應該源於他對楚人的深刻認識。

楚人的特質

當年魯隱公在世的時候,姬寤生經常跟他以及齊僖公聊起南方的楚人,一般就會發生如下的對話。

齊僖公以哈哈大笑開場:“那簡直就是一群野人嘛,聽說他們在身上文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姬寤生冷笑:“身之髮膚,受之父母,亂塗亂畫,實在不妥。”

魯隱公搖著頭嘆氣:“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頭髮也不束,披在肩上,像個長毛鬼。”

姬寤生:“教育水平還是低。”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楚國人會玩巫術,兩位信其有乎?”

姬寤生:“唉,這就是文化水平太落後的惡果。”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我聽說他們還流行穿大紅袍。”

姬寤生:“我無語了,衣服豈是亂穿的!”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這些倒還算了,據說他們信仰鳥啊蛇啊的東西,對了,還吃人肉!鄭公,你怎麼看?”

姬寤生:“這太讓人吃驚了。”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三位在交談中,對中原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自豪感,對楚國人還活在水深火熱的原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同情。可事實上,要是翻翻族譜,誰能有資格嘲笑楚人呢?因為八百年前,人家楚國也是文明社會的一員。

楚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曾經介紹,咱們楚人是高陽氏的後人(帝高陽之苗裔),高陽氏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顓頊。顓頊的第五代曾孫吳回,擔任當時的火正,被賜為祝融氏,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據記載,祝融跟他的部落當時就居住在姬寤生的都城新鄭附近,是正宗的中原人。

後來,因為中原戰火連天,變得太危險,祝融氏不得不舉族南遷。

因為戰事而離開家鄉,另闢天地的事情在中國屢有發生,現在居於南方的客家人就是從中原遷徙過去的。據說客家人向不與外人通婚,這樣做的好處是保持了純正的中原血統,缺點是無法與原住民融合,容易發生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當祝融氏的後人離開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長江流域,看到許多警惕的目光。他們知道,要在這片土地上紮根落腳,就必須做出改變。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從一些史料上看,祝融氏並沒有封閉自己的族群,而是與原住民進行交融。他們給這片經濟欠發達、文化較落後的地區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明,但與此同時,也學會了原住民的一些生活習慣,久而久之,搞不清哪些是原汁原味的原住民,哪些是搬來的祝融氏人。到了後來,中原的老鄉都認不出他們,乾脆統稱為楚人,當然,這是比較禮貌的說法,通常中原人都叫他們荊蠻。

對此,楚人毫不在意,畢竟他們生存了下來。漸漸地,他們不但沒有自卑感,反而為自己獨特的楚文化而感到驕傲。

這是值得讚許的態度,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亦是多元的,對自己的文化自信,才會擁有族群的未來。

強大的適應性,這是楚人的第一個特質。

在最初的歲月裡,楚人的生活十分艱苦,他們經常受到商朝的進攻,國人被俘虜而去,成為商朝的奴隸。這其中,大概又屬帝辛先生幹得最過分,帝辛其實就是商紂王。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商紂王經常被大家誤會。很多人以為他天天跟妲己鬼混,結果導致亡國。這是不太準確的,事實上,商紂王是一個比較勤勞的國君,尤其喜歡打仗,楚地就是他重點光顧的地方。商紂王的勝率很高,每次都能抓不少俘虜回來,後人分析,商紂王就是抓的俘虜超過了需求,最後管理不當才亡的國。

在商紂王的打擊下,楚人的日子很難過,直到他們聽到了有一個叫姬昌的人正在鎬京召開英雄會,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

楚人的酋長鬻熊意識到這是替族人復仇的好機會,馬上起程前往鎬京參加這一盛會。

因為交通不像中原那麼發達,等他趕到會場時,很多人都已經到場了。

他懷著激動的心情,邁著疲勞的雙腿走向會場。在大門口,他被攔了下來。侍衛們拒絕他進入會場。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能怪門衛有眼不識泰山,實在是鬻酋長不像個與會者。

他的年紀太大了,據史料記載,鬻酋長這一年九十了。他能夠一個人從荊地來到鎬京,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經過一番解釋後,鬻熊終於獲得了入場資格,會議是振奮人心的,各地來的部落首領紛紛控訴商王的暴虐。受這股情緒的感染,鬻熊分開眾人,走到武林盟主姬昌的面前,表示自己也要跟隨周王推翻商紂王。

看了看鬻熊,姬昌不禁搖頭,都這麼一把年紀了,哪裡敢指望他去殺敵?當然,這份精神是可嘉的。

鬻熊知道他在想什麼,他誠懇地告訴對方:“的確,如果讓我去行軍打仗,追逐麋鹿,我的確太老了。但要是讓我坐論國事,出謀劃策,我還是個年輕人啊!”

老人堅毅的眼神打動了姬昌,他恭敬地從高臺走下來,認真地向鬻熊行禮,拜他為師。

從此,這位九十歲的楚人成為周王的智囊。在姬昌被商紂王抓住後,鬻熊積極組織營救,建議姬昌之子姬發向紂王進獻獸皮、黃金、美女,最終成功救回了姬昌。

這件事情成為了楚人最大的政治資本,藉著祖宗的光,後來楚人常常向周王索取各種榮譽。而三百年以後,楚武王仍然振振有詞地介紹自己的祖宗:“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

楚人永遠不會忘記,是那個九十歲的老人不辭辛苦,積極參與到討伐商紂王的行動中,才讓楚人趕上了時代的末班車。

永不服老,勇於開拓,這是楚人的第二個特質。

數十年後,又一位楚人首領向北進發了,他是鬻熊的孫子熊繹。此時,這位楚人領袖的身份已經不是酋長,因為爺爺也算是周朝創業的合夥人,周朝第二位天子周成王沒有忘記老功臣,特地封熊繹為楚國國君,級別有點低,只是一個子爵。

當然,級別再低,也是幹部,是幹部就能參加代表大會。

這一年,周成王在岐陽召開諸侯大會,熊繹受邀參加,他的心情還是很激動的,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因為國內也沒有什麼太值錢的東西,就準備了國內的特產苞茅,這個東西可以濾去酒中渣滓,值不了多少錢,算個心意吧!

懷揣著對天子的敬意和會見諸侯的激動心情,熊繹來到了岐陽,同樣,他離得比較遠,到達的時間也比較晚,來時,其他諸侯已經到了,比如齊僖公的祖宗、齊國的第二任國君齊丁公,衛前廢公州籲的祖宗、衛國第二任國君衛康伯,還有魯隱公的老祖宗、魯國第一任國君伯禽,以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正準備入場。

熊繹洗了洗手,準備進場吃飯。上回他的爺爺被擋在了門外,這一次剛出現,就有人熱情地迎了上來,“唉啊,您終於來了啊,就等您了!”

來人滿臉堆笑,朝他招手:“快快,把你的苞茅發到食案上去吧,馬上就要開席了,要這個東西來濾酒。”

想了想,自己來得遲,乾點活也是應該的,他老老實實地解開苞茅,劃成數份,認真發到每一張食案上。

苞茅終於擺好了,熊繹伸直了身子,準備找自己的位子入座,會務又熱情跑了過來,遞過來一大堆木牌。

“來,麻煩你一下,把這些牌子擺好。”

熊繹一看,這是用來安排座位的名牌,以區分天子與諸侯的尊卑席次。熊繹有些納悶,但他畢竟初來乍到,不好多說話,只有多幹活。於是,他認真擺好了名牌。當放下最後一塊名牌時,他終於意識到一個問題,沒有他的名牌。

也就是說,這宴會堂中,沒有他的座位。

那我幹嘛來了,敢情就是來打雜的?

熊繹的座位在外面,在庭院中燃燒的誓盟火柱邊。

會務將他請了出去,囑咐他一定要看好這堆火,千萬不能熄滅了,過一會兒,天子與諸侯誓盟要用的。

說起來,熊繹的祖上是火正,火正主要有三個工作:觀象授時、點火燒荒、守燎祭天。現在讓熊繹乾的就是守燎。雖說是個祖傳技藝,但人家畢竟轉行升級成國君了,竟然還把人家當火正,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天子與諸侯終於進場了,沒有人注意到熊繹,魯公伯禽倒是望了他一眼,然後下意識地往旁邊移了兩尺。

站在火柱旁,熊繹腦子有點蒙,會務又領來一個人,說是幫他一起看火的。

兩人一寒暄,哦,你是楚國國君,我是東夷族鮮牟國的國君。

熊繹明白了,原來我還是蠻夷荒服啊!

宴會開始了,廳上杯光斛影,氣氛熱烈異常。廳外冷冷清清,一蠻一夷坐在火柱邊發呆。

"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公元前299年,楚國懷王受秦昭王之約前往武關相會,結果被秦王扣押,威脅他割地相讓,楚懷王毅然拒絕。三年後,楚懷王死在秦國。秦國將楚懷王的遺體送還。當載著屍體的馬車進入楚國境內時,楚國舉國悲憐,如悲至親。

楚國陰陽學家楚南公悲憤之下,說出了一句論斷: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一百年後,楚人陳勝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建政張楚,敲響秦帝國喪鐘,楚人項羽率江東子弟渡江北上,橫掃秦軍,楚人劉邦緊隨其後,亡秦建漢。

至此,楚南公的預言得到了證實。楚南公做出這個預言,應該源於他對楚人的深刻認識。

楚人的特質

當年魯隱公在世的時候,姬寤生經常跟他以及齊僖公聊起南方的楚人,一般就會發生如下的對話。

齊僖公以哈哈大笑開場:“那簡直就是一群野人嘛,聽說他們在身上文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姬寤生冷笑:“身之髮膚,受之父母,亂塗亂畫,實在不妥。”

魯隱公搖著頭嘆氣:“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頭髮也不束,披在肩上,像個長毛鬼。”

姬寤生:“教育水平還是低。”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楚國人會玩巫術,兩位信其有乎?”

姬寤生:“唉,這就是文化水平太落後的惡果。”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我聽說他們還流行穿大紅袍。”

姬寤生:“我無語了,衣服豈是亂穿的!”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這些倒還算了,據說他們信仰鳥啊蛇啊的東西,對了,還吃人肉!鄭公,你怎麼看?”

姬寤生:“這太讓人吃驚了。”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三位在交談中,對中原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自豪感,對楚國人還活在水深火熱的原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同情。可事實上,要是翻翻族譜,誰能有資格嘲笑楚人呢?因為八百年前,人家楚國也是文明社會的一員。

楚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曾經介紹,咱們楚人是高陽氏的後人(帝高陽之苗裔),高陽氏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顓頊。顓頊的第五代曾孫吳回,擔任當時的火正,被賜為祝融氏,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據記載,祝融跟他的部落當時就居住在姬寤生的都城新鄭附近,是正宗的中原人。

後來,因為中原戰火連天,變得太危險,祝融氏不得不舉族南遷。

因為戰事而離開家鄉,另闢天地的事情在中國屢有發生,現在居於南方的客家人就是從中原遷徙過去的。據說客家人向不與外人通婚,這樣做的好處是保持了純正的中原血統,缺點是無法與原住民融合,容易發生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當祝融氏的後人離開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長江流域,看到許多警惕的目光。他們知道,要在這片土地上紮根落腳,就必須做出改變。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從一些史料上看,祝融氏並沒有封閉自己的族群,而是與原住民進行交融。他們給這片經濟欠發達、文化較落後的地區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明,但與此同時,也學會了原住民的一些生活習慣,久而久之,搞不清哪些是原汁原味的原住民,哪些是搬來的祝融氏人。到了後來,中原的老鄉都認不出他們,乾脆統稱為楚人,當然,這是比較禮貌的說法,通常中原人都叫他們荊蠻。

對此,楚人毫不在意,畢竟他們生存了下來。漸漸地,他們不但沒有自卑感,反而為自己獨特的楚文化而感到驕傲。

這是值得讚許的態度,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亦是多元的,對自己的文化自信,才會擁有族群的未來。

強大的適應性,這是楚人的第一個特質。

在最初的歲月裡,楚人的生活十分艱苦,他們經常受到商朝的進攻,國人被俘虜而去,成為商朝的奴隸。這其中,大概又屬帝辛先生幹得最過分,帝辛其實就是商紂王。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商紂王經常被大家誤會。很多人以為他天天跟妲己鬼混,結果導致亡國。這是不太準確的,事實上,商紂王是一個比較勤勞的國君,尤其喜歡打仗,楚地就是他重點光顧的地方。商紂王的勝率很高,每次都能抓不少俘虜回來,後人分析,商紂王就是抓的俘虜超過了需求,最後管理不當才亡的國。

在商紂王的打擊下,楚人的日子很難過,直到他們聽到了有一個叫姬昌的人正在鎬京召開英雄會,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

楚人的酋長鬻熊意識到這是替族人復仇的好機會,馬上起程前往鎬京參加這一盛會。

因為交通不像中原那麼發達,等他趕到會場時,很多人都已經到場了。

他懷著激動的心情,邁著疲勞的雙腿走向會場。在大門口,他被攔了下來。侍衛們拒絕他進入會場。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能怪門衛有眼不識泰山,實在是鬻酋長不像個與會者。

他的年紀太大了,據史料記載,鬻酋長這一年九十了。他能夠一個人從荊地來到鎬京,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經過一番解釋後,鬻熊終於獲得了入場資格,會議是振奮人心的,各地來的部落首領紛紛控訴商王的暴虐。受這股情緒的感染,鬻熊分開眾人,走到武林盟主姬昌的面前,表示自己也要跟隨周王推翻商紂王。

看了看鬻熊,姬昌不禁搖頭,都這麼一把年紀了,哪裡敢指望他去殺敵?當然,這份精神是可嘉的。

鬻熊知道他在想什麼,他誠懇地告訴對方:“的確,如果讓我去行軍打仗,追逐麋鹿,我的確太老了。但要是讓我坐論國事,出謀劃策,我還是個年輕人啊!”

老人堅毅的眼神打動了姬昌,他恭敬地從高臺走下來,認真地向鬻熊行禮,拜他為師。

從此,這位九十歲的楚人成為周王的智囊。在姬昌被商紂王抓住後,鬻熊積極組織營救,建議姬昌之子姬發向紂王進獻獸皮、黃金、美女,最終成功救回了姬昌。

這件事情成為了楚人最大的政治資本,藉著祖宗的光,後來楚人常常向周王索取各種榮譽。而三百年以後,楚武王仍然振振有詞地介紹自己的祖宗:“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

楚人永遠不會忘記,是那個九十歲的老人不辭辛苦,積極參與到討伐商紂王的行動中,才讓楚人趕上了時代的末班車。

永不服老,勇於開拓,這是楚人的第二個特質。

數十年後,又一位楚人首領向北進發了,他是鬻熊的孫子熊繹。此時,這位楚人領袖的身份已經不是酋長,因為爺爺也算是周朝創業的合夥人,周朝第二位天子周成王沒有忘記老功臣,特地封熊繹為楚國國君,級別有點低,只是一個子爵。

當然,級別再低,也是幹部,是幹部就能參加代表大會。

這一年,周成王在岐陽召開諸侯大會,熊繹受邀參加,他的心情還是很激動的,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因為國內也沒有什麼太值錢的東西,就準備了國內的特產苞茅,這個東西可以濾去酒中渣滓,值不了多少錢,算個心意吧!

懷揣著對天子的敬意和會見諸侯的激動心情,熊繹來到了岐陽,同樣,他離得比較遠,到達的時間也比較晚,來時,其他諸侯已經到了,比如齊僖公的祖宗、齊國的第二任國君齊丁公,衛前廢公州籲的祖宗、衛國第二任國君衛康伯,還有魯隱公的老祖宗、魯國第一任國君伯禽,以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正準備入場。

熊繹洗了洗手,準備進場吃飯。上回他的爺爺被擋在了門外,這一次剛出現,就有人熱情地迎了上來,“唉啊,您終於來了啊,就等您了!”

來人滿臉堆笑,朝他招手:“快快,把你的苞茅發到食案上去吧,馬上就要開席了,要這個東西來濾酒。”

想了想,自己來得遲,乾點活也是應該的,他老老實實地解開苞茅,劃成數份,認真發到每一張食案上。

苞茅終於擺好了,熊繹伸直了身子,準備找自己的位子入座,會務又熱情跑了過來,遞過來一大堆木牌。

“來,麻煩你一下,把這些牌子擺好。”

熊繹一看,這是用來安排座位的名牌,以區分天子與諸侯的尊卑席次。熊繹有些納悶,但他畢竟初來乍到,不好多說話,只有多幹活。於是,他認真擺好了名牌。當放下最後一塊名牌時,他終於意識到一個問題,沒有他的名牌。

也就是說,這宴會堂中,沒有他的座位。

那我幹嘛來了,敢情就是來打雜的?

熊繹的座位在外面,在庭院中燃燒的誓盟火柱邊。

會務將他請了出去,囑咐他一定要看好這堆火,千萬不能熄滅了,過一會兒,天子與諸侯誓盟要用的。

說起來,熊繹的祖上是火正,火正主要有三個工作:觀象授時、點火燒荒、守燎祭天。現在讓熊繹乾的就是守燎。雖說是個祖傳技藝,但人家畢竟轉行升級成國君了,竟然還把人家當火正,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天子與諸侯終於進場了,沒有人注意到熊繹,魯公伯禽倒是望了他一眼,然後下意識地往旁邊移了兩尺。

站在火柱旁,熊繹腦子有點蒙,會務又領來一個人,說是幫他一起看火的。

兩人一寒暄,哦,你是楚國國君,我是東夷族鮮牟國的國君。

熊繹明白了,原來我還是蠻夷荒服啊!

宴會開始了,廳上杯光斛影,氣氛熱烈異常。廳外冷冷清清,一蠻一夷坐在火柱邊發呆。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熊繹沒有喝上酒,也沒吃上肉,更沒有列席後面舉辦的諸侯大會,他只是安靜地坐在火柱邊,盯著那團血紅的火焰騰飛跳躍,正如他內心燃起的熱火一般。

等會議結束,照例,主辦方會給與會者發點紀念品之類的東西。齊、晉、魯、衛各國都領了珍寶之器,熊繹連搪瓷杯子都沒撈到一個。

這件事情讓楚國人耿耿於懷。五百年後,楚靈王提起這件事情還憤憤不平,表示當年開會,他們都領了東西,就我們沒領到,今天我這暴脾氣上來了,乾脆派個使者到周室把他們的鼎要過來作為分封的寶器。

熊繹沒有進行申訴,當年他的爺爺九十高齡到中原去,帶回了榮耀,他帶回了恥辱。

回國後,熊繹召集群臣,講述了自己所受的不公待遇,這引起大家的憤慨,紛紛大罵周文王。

熊繹示意他們靜下來,告訴他們,要改變別人對我們的歧視,先要改變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

接下來熊繹率領楚人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這種東西現在稱為艱苦創業,史稱篳路藍縷,這正是楚國的立國精神。

過了一些年,熊繹的創業有了一些成就,他專門給周天子送了一把桃木弓和一些棗木箭(桃弧棘矢),這些東西可以辟邪。周王室頗為感動,楚蠻子們經濟這麼困難,還想著送些當地的工藝品上來。

看來,他們還是沒有理解熊繹的真正含義。

如果用來濾酒的苞茅不能替我們換來尊嚴,我們總有一天會用弓箭來爭取。

知恥後勇,奮發圖強,這是楚人的又一個特質。

周王室終於領會到了桃弧棘矢的意思,這一明白就已經是五十年後的事情了,有點遲鈍,但總算反應了過來。

周王室對楚人採取了行動,周昭王親自率兵南征,對付這個周室的伙伕,史書《竹書紀年》記載了這三次軍事行動。

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

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第一次,周昭王領著士兵去討伐楚人,渡過漢水的時候,碰上了大兕(一種類犀牛生物),不太吉利,就退回來了。

三年後又去了一次,可天氣不太好,陰風突起,氣候惡劣,兔子野雞都嚇壞了,結果六個師損失在了漢水。

第三次,周昭王再接再厲,夜色清朗,可以看到五種顏色的光直衝紫微(此紫微是指代表天子的紫微星座),我們的王南巡就再沒有回來。

怎麼看這也不像一份周王伐楚的記錄,而像是野外科考發現珍稀動物的報告,又像天氣突變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的清單,也像天象觀察記錄以及失蹤人口登記信息。做出這樣奇怪的記錄也是沒有辦法,因為周軍三次南下,三次敗北,直接寫下來太沒面子,只好用文學來修飾一下。

真相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次,周昭王率兵討伐楚人,結果剛渡過江,就被楚人趕了回來。可能楚人像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一樣,使用了犀牛部隊,但也許跟大兕這種東西沒一分錢的關係。

第二次,周昭王立志雪恥,率兵猛進,結果中了楚人引兵深入的詭計,楚人在惡劣的天氣中猛然發起進攻,把周昭王打得大敗。

第三次,天氣真不錯啊,夜朗星清,空中神祕的五線光束直衝紫微,我們昭王慘哪,一去就沒有回來,淹死在了漢水裡,連屍體都沒打撈上來。

前兩條事實清楚,無可爭辯,第三條各方則有不同看法,中原的官方記錄以及流行說法顯示,周昭王晚年犯了嚴重的錯誤(德衰),南征的時候,船工厭惡他,給了他一條膠船,船開到中流,膠水溶解,船隻解體,昭王掉到水裡淹死了。但有人分析,周昭王的船是在河中被楚軍弄沉的。

周王室寧願吃啞巴虧,也要採用第一種說法,畢竟被楚蠻打敗這種事情太丟人。

楚人也表示認同這種說法。

"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公元前299年,楚國懷王受秦昭王之約前往武關相會,結果被秦王扣押,威脅他割地相讓,楚懷王毅然拒絕。三年後,楚懷王死在秦國。秦國將楚懷王的遺體送還。當載著屍體的馬車進入楚國境內時,楚國舉國悲憐,如悲至親。

楚國陰陽學家楚南公悲憤之下,說出了一句論斷: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一百年後,楚人陳勝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建政張楚,敲響秦帝國喪鐘,楚人項羽率江東子弟渡江北上,橫掃秦軍,楚人劉邦緊隨其後,亡秦建漢。

至此,楚南公的預言得到了證實。楚南公做出這個預言,應該源於他對楚人的深刻認識。

楚人的特質

當年魯隱公在世的時候,姬寤生經常跟他以及齊僖公聊起南方的楚人,一般就會發生如下的對話。

齊僖公以哈哈大笑開場:“那簡直就是一群野人嘛,聽說他們在身上文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姬寤生冷笑:“身之髮膚,受之父母,亂塗亂畫,實在不妥。”

魯隱公搖著頭嘆氣:“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頭髮也不束,披在肩上,像個長毛鬼。”

姬寤生:“教育水平還是低。”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楚國人會玩巫術,兩位信其有乎?”

姬寤生:“唉,這就是文化水平太落後的惡果。”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我聽說他們還流行穿大紅袍。”

姬寤生:“我無語了,衣服豈是亂穿的!”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齊僖公:“這些倒還算了,據說他們信仰鳥啊蛇啊的東西,對了,還吃人肉!鄭公,你怎麼看?”

姬寤生:“這太讓人吃驚了。”

魯隱公:“非禮啊,非禮啊!”

三位在交談中,對中原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自豪感,對楚國人還活在水深火熱的原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同情。可事實上,要是翻翻族譜,誰能有資格嘲笑楚人呢?因為八百年前,人家楚國也是文明社會的一員。

楚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曾經介紹,咱們楚人是高陽氏的後人(帝高陽之苗裔),高陽氏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顓頊。顓頊的第五代曾孫吳回,擔任當時的火正,被賜為祝融氏,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據記載,祝融跟他的部落當時就居住在姬寤生的都城新鄭附近,是正宗的中原人。

後來,因為中原戰火連天,變得太危險,祝融氏不得不舉族南遷。

因為戰事而離開家鄉,另闢天地的事情在中國屢有發生,現在居於南方的客家人就是從中原遷徙過去的。據說客家人向不與外人通婚,這樣做的好處是保持了純正的中原血統,缺點是無法與原住民融合,容易發生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當祝融氏的後人離開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長江流域,看到許多警惕的目光。他們知道,要在這片土地上紮根落腳,就必須做出改變。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從一些史料上看,祝融氏並沒有封閉自己的族群,而是與原住民進行交融。他們給這片經濟欠發達、文化較落後的地區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明,但與此同時,也學會了原住民的一些生活習慣,久而久之,搞不清哪些是原汁原味的原住民,哪些是搬來的祝融氏人。到了後來,中原的老鄉都認不出他們,乾脆統稱為楚人,當然,這是比較禮貌的說法,通常中原人都叫他們荊蠻。

對此,楚人毫不在意,畢竟他們生存了下來。漸漸地,他們不但沒有自卑感,反而為自己獨特的楚文化而感到驕傲。

這是值得讚許的態度,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亦是多元的,對自己的文化自信,才會擁有族群的未來。

強大的適應性,這是楚人的第一個特質。

在最初的歲月裡,楚人的生活十分艱苦,他們經常受到商朝的進攻,國人被俘虜而去,成為商朝的奴隸。這其中,大概又屬帝辛先生幹得最過分,帝辛其實就是商紂王。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商紂王經常被大家誤會。很多人以為他天天跟妲己鬼混,結果導致亡國。這是不太準確的,事實上,商紂王是一個比較勤勞的國君,尤其喜歡打仗,楚地就是他重點光顧的地方。商紂王的勝率很高,每次都能抓不少俘虜回來,後人分析,商紂王就是抓的俘虜超過了需求,最後管理不當才亡的國。

在商紂王的打擊下,楚人的日子很難過,直到他們聽到了有一個叫姬昌的人正在鎬京召開英雄會,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

楚人的酋長鬻熊意識到這是替族人復仇的好機會,馬上起程前往鎬京參加這一盛會。

因為交通不像中原那麼發達,等他趕到會場時,很多人都已經到場了。

他懷著激動的心情,邁著疲勞的雙腿走向會場。在大門口,他被攔了下來。侍衛們拒絕他進入會場。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能怪門衛有眼不識泰山,實在是鬻酋長不像個與會者。

他的年紀太大了,據史料記載,鬻酋長這一年九十了。他能夠一個人從荊地來到鎬京,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經過一番解釋後,鬻熊終於獲得了入場資格,會議是振奮人心的,各地來的部落首領紛紛控訴商王的暴虐。受這股情緒的感染,鬻熊分開眾人,走到武林盟主姬昌的面前,表示自己也要跟隨周王推翻商紂王。

看了看鬻熊,姬昌不禁搖頭,都這麼一把年紀了,哪裡敢指望他去殺敵?當然,這份精神是可嘉的。

鬻熊知道他在想什麼,他誠懇地告訴對方:“的確,如果讓我去行軍打仗,追逐麋鹿,我的確太老了。但要是讓我坐論國事,出謀劃策,我還是個年輕人啊!”

老人堅毅的眼神打動了姬昌,他恭敬地從高臺走下來,認真地向鬻熊行禮,拜他為師。

從此,這位九十歲的楚人成為周王的智囊。在姬昌被商紂王抓住後,鬻熊積極組織營救,建議姬昌之子姬發向紂王進獻獸皮、黃金、美女,最終成功救回了姬昌。

這件事情成為了楚人最大的政治資本,藉著祖宗的光,後來楚人常常向周王索取各種榮譽。而三百年以後,楚武王仍然振振有詞地介紹自己的祖宗:“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

楚人永遠不會忘記,是那個九十歲的老人不辭辛苦,積極參與到討伐商紂王的行動中,才讓楚人趕上了時代的末班車。

永不服老,勇於開拓,這是楚人的第二個特質。

數十年後,又一位楚人首領向北進發了,他是鬻熊的孫子熊繹。此時,這位楚人領袖的身份已經不是酋長,因為爺爺也算是周朝創業的合夥人,周朝第二位天子周成王沒有忘記老功臣,特地封熊繹為楚國國君,級別有點低,只是一個子爵。

當然,級別再低,也是幹部,是幹部就能參加代表大會。

這一年,周成王在岐陽召開諸侯大會,熊繹受邀參加,他的心情還是很激動的,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因為國內也沒有什麼太值錢的東西,就準備了國內的特產苞茅,這個東西可以濾去酒中渣滓,值不了多少錢,算個心意吧!

懷揣著對天子的敬意和會見諸侯的激動心情,熊繹來到了岐陽,同樣,他離得比較遠,到達的時間也比較晚,來時,其他諸侯已經到了,比如齊僖公的祖宗、齊國的第二任國君齊丁公,衛前廢公州籲的祖宗、衛國第二任國君衛康伯,還有魯隱公的老祖宗、魯國第一任國君伯禽,以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正準備入場。

熊繹洗了洗手,準備進場吃飯。上回他的爺爺被擋在了門外,這一次剛出現,就有人熱情地迎了上來,“唉啊,您終於來了啊,就等您了!”

來人滿臉堆笑,朝他招手:“快快,把你的苞茅發到食案上去吧,馬上就要開席了,要這個東西來濾酒。”

想了想,自己來得遲,乾點活也是應該的,他老老實實地解開苞茅,劃成數份,認真發到每一張食案上。

苞茅終於擺好了,熊繹伸直了身子,準備找自己的位子入座,會務又熱情跑了過來,遞過來一大堆木牌。

“來,麻煩你一下,把這些牌子擺好。”

熊繹一看,這是用來安排座位的名牌,以區分天子與諸侯的尊卑席次。熊繹有些納悶,但他畢竟初來乍到,不好多說話,只有多幹活。於是,他認真擺好了名牌。當放下最後一塊名牌時,他終於意識到一個問題,沒有他的名牌。

也就是說,這宴會堂中,沒有他的座位。

那我幹嘛來了,敢情就是來打雜的?

熊繹的座位在外面,在庭院中燃燒的誓盟火柱邊。

會務將他請了出去,囑咐他一定要看好這堆火,千萬不能熄滅了,過一會兒,天子與諸侯誓盟要用的。

說起來,熊繹的祖上是火正,火正主要有三個工作:觀象授時、點火燒荒、守燎祭天。現在讓熊繹乾的就是守燎。雖說是個祖傳技藝,但人家畢竟轉行升級成國君了,竟然還把人家當火正,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天子與諸侯終於進場了,沒有人注意到熊繹,魯公伯禽倒是望了他一眼,然後下意識地往旁邊移了兩尺。

站在火柱旁,熊繹腦子有點蒙,會務又領來一個人,說是幫他一起看火的。

兩人一寒暄,哦,你是楚國國君,我是東夷族鮮牟國的國君。

熊繹明白了,原來我還是蠻夷荒服啊!

宴會開始了,廳上杯光斛影,氣氛熱烈異常。廳外冷冷清清,一蠻一夷坐在火柱邊發呆。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熊繹沒有喝上酒,也沒吃上肉,更沒有列席後面舉辦的諸侯大會,他只是安靜地坐在火柱邊,盯著那團血紅的火焰騰飛跳躍,正如他內心燃起的熱火一般。

等會議結束,照例,主辦方會給與會者發點紀念品之類的東西。齊、晉、魯、衛各國都領了珍寶之器,熊繹連搪瓷杯子都沒撈到一個。

這件事情讓楚國人耿耿於懷。五百年後,楚靈王提起這件事情還憤憤不平,表示當年開會,他們都領了東西,就我們沒領到,今天我這暴脾氣上來了,乾脆派個使者到周室把他們的鼎要過來作為分封的寶器。

熊繹沒有進行申訴,當年他的爺爺九十高齡到中原去,帶回了榮耀,他帶回了恥辱。

回國後,熊繹召集群臣,講述了自己所受的不公待遇,這引起大家的憤慨,紛紛大罵周文王。

熊繹示意他們靜下來,告訴他們,要改變別人對我們的歧視,先要改變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

接下來熊繹率領楚人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這種東西現在稱為艱苦創業,史稱篳路藍縷,這正是楚國的立國精神。

過了一些年,熊繹的創業有了一些成就,他專門給周天子送了一把桃木弓和一些棗木箭(桃弧棘矢),這些東西可以辟邪。周王室頗為感動,楚蠻子們經濟這麼困難,還想著送些當地的工藝品上來。

看來,他們還是沒有理解熊繹的真正含義。

如果用來濾酒的苞茅不能替我們換來尊嚴,我們總有一天會用弓箭來爭取。

知恥後勇,奮發圖強,這是楚人的又一個特質。

周王室終於領會到了桃弧棘矢的意思,這一明白就已經是五十年後的事情了,有點遲鈍,但總算反應了過來。

周王室對楚人採取了行動,周昭王親自率兵南征,對付這個周室的伙伕,史書《竹書紀年》記載了這三次軍事行動。

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

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第一次,周昭王領著士兵去討伐楚人,渡過漢水的時候,碰上了大兕(一種類犀牛生物),不太吉利,就退回來了。

三年後又去了一次,可天氣不太好,陰風突起,氣候惡劣,兔子野雞都嚇壞了,結果六個師損失在了漢水。

第三次,周昭王再接再厲,夜色清朗,可以看到五種顏色的光直衝紫微(此紫微是指代表天子的紫微星座),我們的王南巡就再沒有回來。

怎麼看這也不像一份周王伐楚的記錄,而像是野外科考發現珍稀動物的報告,又像天氣突變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的清單,也像天象觀察記錄以及失蹤人口登記信息。做出這樣奇怪的記錄也是沒有辦法,因為周軍三次南下,三次敗北,直接寫下來太沒面子,只好用文學來修飾一下。

真相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次,周昭王率兵討伐楚人,結果剛渡過江,就被楚人趕了回來。可能楚人像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一樣,使用了犀牛部隊,但也許跟大兕這種東西沒一分錢的關係。

第二次,周昭王立志雪恥,率兵猛進,結果中了楚人引兵深入的詭計,楚人在惡劣的天氣中猛然發起進攻,把周昭王打得大敗。

第三次,天氣真不錯啊,夜朗星清,空中神祕的五線光束直衝紫微,我們昭王慘哪,一去就沒有回來,淹死在了漢水裡,連屍體都沒打撈上來。

前兩條事實清楚,無可爭辯,第三條各方則有不同看法,中原的官方記錄以及流行說法顯示,周昭王晚年犯了嚴重的錯誤(德衰),南征的時候,船工厭惡他,給了他一條膠船,船開到中流,膠水溶解,船隻解體,昭王掉到水裡淹死了。但有人分析,周昭王的船是在河中被楚軍弄沉的。

周王室寧願吃啞巴虧,也要採用第一種說法,畢竟被楚蠻打敗這種事情太丟人。

楚人也表示認同這種說法。

中國歷史上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國家,是永遠打不死的神鳥

很多年以後,當中原人拿這件陳年舊事質問楚國使者時,楚國使者一臉無辜:“你們的周王不是被你們自己的船工害死的嗎?關我們什麼事?”

經過這三戰,楚國打出了信心,又過了五十年,楚人終於有人準備對周朝說不。

這個人是楚國國君熊渠,熊渠是一位傳奇人物,力大無比,有一次夜出,發現夜色裡有一隻老虎趴著,熊渠引弓一射,老虎沒有半點反應,下馬一看,原來是一塊巨石,箭羽深深陷進石頭裡。這個射虎為石的故事後來被漢代飛將軍李廣複製了一次。

楚國人對自己這位神射手國君相當自豪,楚國人的驕傲是有底氣的,到了熊渠這一代,楚國的強大已經水到渠成。熊渠得到了國內民眾的熱烈擁戴,進而興兵對外,伐庸、揚粵,至於鄂。

國力的強盛讓熊渠信心高漲,他終於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宣言: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意思就是,我蠻夷,我驕傲!你們瞧不起我們,我們也不陪你們玩了,我們自己搞一套諡號系統。

熊渠說幹就幹,分別冊立自己的三個兒子為句亶王、鄂王、章王。

從規則的服從者到規則的制定者楚國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實在讓人佩服,但如果讓魯國人來評判,只有三個字:“非禮也。”

中原的政治體系是共王體系,天下共有一個王,就是周天子,下面的諸侯按照“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來稱呼。熊渠自我提拔,把兒子封為了王,自己當起了王他爹,這讓周天子顏面何存?

自此之後,楚國把挑戰周朝當作一種樂趣,直到今天,楚文化圈還用一句俗語來形容那些倔強不認輸的人:“你不服周!”

過了一些年,熊渠把兒子們王的稱號去掉,天下人紛紛嘲笑。

看吧,我就說楚國人閒得慌,天下只有一個王,他折騰來折騰去的,最後還不是換回來?

其實,這正體現楚人的高明之處。在立兒子為王的時候,周王室衰微,諸侯多不朝王,還忙著相互打仗。熊渠判定自己就算稱了王,周王室也不敢把他怎麼樣,中原各大成員國也沒空對付他,先稱個王過把癮。

當然,熊渠也不是過把癮就死的蠻漢子,在周厲王上臺後,熊渠發現這位周厲王很暴力(暴虐),沒事喜歡征伐諸侯國,為了不引發非必要的軍事衝突,熊渠就把兒子的王號去掉了,反正也嘗過當王的爹是啥滋味了。

敢於挑戰權威,又勇於向權威低頭,這是楚人的又一個特質。

如果你瞭解了楚人的這些特質,你也可以像太史伯一樣論斷:楚必興矣;如果你見過楚人的隱忍與奮起,見過楚懷王誓死不割地的氣勢,又見過這個有骨氣的君王最後躺在一輛草車裡被送了回來,你也可以像陰陽師楚南公一樣做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