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50多萬字,亞里斯多德著作竟有數百萬字,誰更假

中國歷史 史記 司馬遷 漢朝 五星出東方 五星出東方 2017-09-27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商朝被發現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西方把神話故事當成歷史,卻把中國歷史當成神話“被部分人認為譁眾取寵,不少國人質疑《史記》,也在質疑史記所記載的先秦時期的夏朝和商朝,雖然商朝最終被證實是真的,但是夏朝如今依然得不到西方史學界和中國部分人的認可。不討論是對是錯,這裡略微對比一下中西方兩位巨匠。

司馬遷《史記》50多萬字,亞里斯多德著作竟有數百萬字,誰更假

司馬千(約公元前145年至約公元前90年)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司馬遷《史記》50多萬字,亞里斯多德著作竟有數百萬字,誰更假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亞里士多德全集》洋洋的300萬言,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外至萬事萬物,內至人本身的肉體與心靈……

粗粗一看,亞里士多德吊炸天了,比司馬遷還早兩百年,誰更可疑?

“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史記》<自序>

“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困翻、彭城,過樑、楚以歸。”

一本《史記》花了司馬遷父子兩代人的時間,還是因為司馬遷家族世代擔任皇家史官,在佔有大量歷史資料的情況下,先後到過江蘇、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河南、山東等地進行考察,極大地豐富了閱歷和見識,耗費司馬遷畢生精力才寫成,《史記》中引證而且指明名稱的書籍就有80餘種,雖引用但未指出名稱的還不算。這些書或資料司馬遷肯定讀過不只一遍。這些書籍包括尚書、春秋、國語、左氏春秋、呂氏春秋、論語、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春秋義、虞氏春秋,禮記、管子、晏子春秋、易經、太公兵法、中庸、周官、老子、莊子、申子、老菜子,孫武子兵法、吳起兵法、司馬穰苴兵法、孝經、商君書、慎子、墨子、環淵子、公孫龍子、屍子、魏公子兵法、孫臏兵法、離騷、賈誼賦、宋玉賦、唐勒賦、景差賦、新語、春秋雜說、司馬相如賦、韓詩內傳、韓詩外傳、春秋公傳、春秋穀樑傳、禹本紀、周書等數十種。先秦時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和《國語》等等文獻大部分可以相互印證,吻合度高達95%以上。而亞里士多德在原始文獻很缺乏的情況下,一生據說寫了400-1000部著作,留傳至今有162部,需要多少時間學習、思考、寫作呢。

要知道西漢是當時世界最大最強盛的國家,當時西漢最大的都市是京師長安。據考古發掘,長安城周圍長22600多米,相當漢代六十多里長,超過古代羅馬城三倍以,人口達到24萬以上,洛陽、臨淄、邯鄲、宛(南陽)、成都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大都市,而希臘城邦當時最大的斯巴達也只有二十萬人口,規模完全沒有辦法比。

都說西方的《荷馬史詩》一直是通過口耳相傳,後人再整理編制而成的,姑且認為是真的,但是那些邏輯天文幾何倫理法律水平遠遠超出當時社會需求,難道這些可以口耳相傳?沒有印刷術 沒有造紙術,單憑價格昂貴的羊皮來記載這上百萬的文字,而且還一字不差的記錄下來,真的匪夷所思。

再看看世界上唯一綿綿不絕的中華文明,我們可以看到文明傳承過程的艱辛。首先朝代更替 戰亂頻繁,書籍失傳或缺損,另外在造紙術的發明前,用竹簡 絲帛來記載文字成本非常的昂貴。

司馬遷《史記》50多萬字,亞里斯多德著作竟有數百萬字,誰更假

在書籍昂貴、資料匱乏、絕大部分人是文盲的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方向包羅萬象,而且全部達到所研究領域的頂峰,而他的著作全部一字不差的保留了下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的文明在羅馬帝國滅亡後一千年的中世紀沒有任何科學誕生和發展,甚至連歷史記載都沒有,然後文藝復興時期像亞里士多德等巨匠的著作突然又集體湧現出來,實在難以不令人懷疑,這個觀點很早就出現過,但現在話語權由西方人把持,國人又不自信,你說了也沒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