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農發現聖旨,專家發個錦旗就想拿走被拒!關乎老人心結

中國歷史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文物 歷史 歷史滿月 2018-11-27

八旬老農發現聖旨,專家發個錦旗就想拿走被拒,關乎老人心結

文/思源

在很多宮廷題材的古裝劇中有一件東西幾乎是必須出現的,那就是聖旨。說到這個東西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雖然皇權時代早就過去,但畢竟它存在了數千年,所以至今仍有影響。

比如我們都知道,聖旨不光是傳達皇上命令的載體,更多時候它還是一種象徵,所以才有見聖旨如見聖上的說法。

八旬老農發現聖旨,專家發個錦旗就想拿走被拒!關乎老人心結

在古代,聖旨一般由皇帝的貼身太監宣讀,這時候不管是誰都得下跪聽旨,就算是皇親國戚也不能違背這個規矩,如若不跪就是對皇上不敬,往輕了說可能會收監、受點皮肉之苦,若是皇上發火可能人頭不保。

其實聖旨除了傳達命令外有時候也作為一種精神獎勵,所以能收到聖旨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接旨後往往細心保存甚至像傳家寶一樣代代相傳。

八旬老農發現聖旨,專家發個錦旗就想拿走被拒!關乎老人心結

這樣的事還真不是虛構出來的,早些時候在河北地區就發現過一件聖旨。話說河北一農民在收拾屋子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這個寶貝,老人已經八十多歲了自然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展開一看可讓人大吃一驚。

原來,這聖旨竟足有一米九還多,寬約三十公分,直立起來比一般人都高。

這可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了,咱們在影視劇裡看的聖旨不都是短短的一截,怎麼會長達一米九呢?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歷史上的聖旨大同小異,每個朝代的尺寸和樣式會稍有不同,比如清朝時期,因為統治者是滿人,所以聖旨一般有滿文和漢字兩種字體,也自然長些。而明朝的聖旨更長,最多的可達五米。

八旬老農發現聖旨,專家發個錦旗就想拿走被拒!關乎老人心結

不光如此,聖旨的做工也頗有講究。首先用紙方面必須用上等的蠶絲織造,上面一般繡有錦雲和飛龍,有人說兩端的飛龍其實是防偽的機關,不過這一點並沒有官方考證。

另外,聖旨的軸柄也是有嚴格規制的,一品官以玉為軸,二品用黑犀牛的角等等,且聖旨的顏色也不一樣,一般顏色越多表示規格越高,據說最高級的聖旨足有七種顏色。

在看河北老農家的這幅聖旨,首先它屬於明朝、歷史相當悠久,再看上邊的內容,寫的是一郭姓大官在職期間愛護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因此皇上才特意下了這道聖旨以示嘉獎。

八旬老農發現聖旨,專家發個錦旗就想拿走被拒!關乎老人心結

其實這老人就姓郭,他說小時候家裡就有人說過祖上有人做大官,想不到竟是真的。而這道聖旨很顯然就是他們的傳家寶,老人家八十多歲還能找到說明有緣分。

這件奇事很快在街坊四鄰中傳開了,後來就自然而然地傳到了文化局,幾位專家慕名而來說是要看看這聖旨。

經過專家的聯合鑑定,這件東西確實是真品,上邊的字跡還依稀可見,“宣德二年”四個字表明瞭它的歷史。這件寶貝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隨後他們和老人商量,如果老人願意將這件古董捐獻給文化局作為研究明代歷史的依據,他們就給頒發一面錦旗給老人,而且還能額外給五百塊補償。

沒想到老人一聽就不樂意了,當場就一口拒絕了。郭老說,這東西關乎著老人的一件心結。

八旬老農發現聖旨,專家發個錦旗就想拿走被拒!關乎老人心結

是這樣的,這件東西是祖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已經有好幾百年曆史,這不光是件古董更是他們家族的驕傲、是多少錢都換不回來的。如今能找到說明他們之間還有緣分,他應該繼續將這個傳家寶傳承下去,若是就這麼上交了恐怕沒有臉面去見祖先。

其實這樣的事情常有發生,有些家庭的傳家寶極具研究價值,但是突然要上交給文物局難免會令人難以接受,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雙方今後能在這個問題上多一些協商,如若能做到兩全其美自然是最好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