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本來可以將蔣介石逼至絕境,卻放棄了,毛主席對此很不贊同

中共本來可以將蔣介石逼至絕境,卻放棄了,毛主席對此很不贊同

(電視連續劇《熱血軍旗》,周恩來)

中山艦事件前,共產黨在第一軍中的力量其實是最強的,黨員人數比別的軍都多,除周恩來任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兼一師黨代表外,兩個團長都是共產黨員,營以下軍官也有不少人是黨員。

第一軍又以黃埔教導團為老底子。眾所周知,政治課在黃埔課程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些政治課過去全都是由周恩來負責的軍校政治部所安排,授課的政治教官也多為惲代英、蕭楚女等共產黨員,因此共產黨對黃埔教導團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在當時的情況下,真要打起來,蔣介石能夠指揮的力量並不多,如果中共能夠把在第一軍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再聯合其餘各軍各派,甚至於還能把蔣介石逼至絕境。可是中共負責人對此卻表現得信心不足,他們一味把希望寄託在汪精衛及國民黨左派之上,覺得中共要獨立對蔣介石進行反擊,“不特力有不逮,對國民革命的前途也並不合算。”

蘇聯方面同樣沒有與蔣介石和國民黨劃清界限的決心。總顧問鮑羅廷返回廣州後,為維護他本人和莫斯科的威信,把中山艦事件的責任都一古腦地推給了中共。與此同時,他仍稱蔣介石不過是中派,甚至說“孫中山先生本人也只是一箇中派”。最後蘇聯政府還以季山嘉未處理好與國民黨的關係為由,將其予以撤職並召回國內問責,等於做了全面的退讓。

毛澤東這時正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他的工作能力很強,據說連汪精衛都很看重他。大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個性鮮明,有很多獨立的見解,其主張之一,是認為以往太過注重支持蔣介石,而忽略了在國民革命軍的其它各軍中進行平衡發展,所以才釀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中共本來可以將蔣介石逼至絕境,卻放棄了,毛主席對此很不贊同

(電視連續劇《熱血軍旗》,毛澤東)

對於鮑羅廷和中央採取的退讓政策,毛澤東也很不贊同,尤其鮑羅廷還將責任過錯全部推給中共,更讓他感到難以理解,為此他曾對張國燾說:“鮑羅廷這個洋鬼子居然玩弄這樣的政治手腕……”

毛澤東雖有見地,但他不是中共中央的決策者,在黨內的政治地位遠遠比不上張國燾等人,自然意見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未幾,中共中央決定接受蔣介石提出的條件,即要麼退出軍隊,要麼交出黨員名單。周恩人等人從此被排擠出第一軍,中共原先在第一軍中的力量也遭到了嚴重削弱。

中山艦事件的結果,蔣介石不但沒有受到處分,地位反而得到了提升。他喜出望外,為了表明自己至少是鮑羅廷所說的那種“中派”,特地在黃埔發表演說,罵了西山會議派一通,接著又下令同時解散黃埔軍校內的兩個對立組織,即左翼的“青年軍人聯合會”和右翼的“孫文主義學會”。

作為政壇上的權鬥高手,蔣介石深諳“借力打力”的學問。在與鮑羅廷晤談過程中,他轉述了胡漢民的話,說胡漢民要他不再信任鮑羅廷並將鮑扣留起來。

胡漢民是國民黨大佬、右派代表人物之一,蔣介石的所謂轉述當然不是無意為之,實際就是在給鮑羅廷施以下馬威。鮑羅廷哪能察覺不出來,但他既對蔣存有幻想,指望用蔣這個“中派”來對付右派,也就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用忍氣吞聲的辦法暫時敷衍過去。

蔣介石的政治嗅覺何其靈敏,一旦撥拉清楚鮑羅廷肚子裡的那點小九九,他立即緊抓不放,於是在中山艦事件之後,很快就有了“整理黨務案”。

中共本來可以將蔣介石逼至絕境,卻放棄了,毛主席對此很不贊同

(電視連續劇《熱血軍旗》)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建軍大業》)

實體書《建軍大業》已出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