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北洋軍閥集團開始走下坡路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七十三):鷸蚌相爭。

宣統三年,帶著對腐朽清廷的異常不滿,馮玉祥參與策劃灤州起義,因為灤州地區出兵可以直接威脅清廷京畿重地,所以對於清廷的震懾很大。在清朝覆滅後,張勳上演了丁巳復辟,馮玉祥部人馬作為兩支入京討伐張勳的軍隊之一,在與辮子軍的作戰中立下殊勳。然而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軍揮師回京軟禁了直係軍閥首領曹錕,吳佩孚在山海關前線腹背受敵,最終一敗塗地,馮玉祥得以與奉系軍閥聯合掌舵北洋中樞。

歷史的另類臉譜: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北洋軍閥集團開始走下坡路

於是馮玉祥在其後便開始著手實現自己的一個廟堂夙願,那就是驅逐紫禁城內已經遜位的溥儀,包括修改優待清室的條件以及溥儀等人移居醇親王府等舉措,其中永遠廢除宣統皇帝帝號是一項有意義的舉動。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五日,鹿鍾麟等人率部直趨紫禁城,先將清廷衛隊四百餘人繳械,其後進行接收和清廷遷出工作。在溥儀被逐出故宮後,一時議論紛紛,各界人士中有譴責亦有祝賀。

歷史的另類臉譜: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北洋軍閥集團開始走下坡路

在直奉戰爭中,本來與馮玉祥屬於同一陣線的北洋軍閥段祺瑞與張作霖等人,更是選擇直接致電,覺得“此舉有些欠妥”。孫文則致電表示祝賀:“此舉實在大快人心,復辟的禍根既除,前途可賀。”馮氏本人則親擬電稿,表示“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愧”,其後也藉著契機,從直係軍閥中的一名師長,崛起成為掌握六個師八萬餘人兵力的地方實力派,也隨之決定快刀斬亂麻,與直係軍閥中的吳佩孚等人做個了斷。

歷史的另類臉譜: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北洋軍閥集團開始走下坡路

最終在實現自己的廟堂夙願之後,馮軍中胡景翼部揮師進襲吳佩孚大後方駐地洛陽,將此處兵家必爭之地取而佔之。孫嶽部馮軍又揮師保定,將駐防此處的曹錕嫡系的一個混成旅繳械,而嫡系部隊張之江等人則率部進攻京豐一線,與吳佩孚固守待援的餘部九千餘人展開激戰,吳佩孚麾下餘部力戰不支,死傷殆盡,最終全軍覆沒。儘管期間的這一系列的舉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更多的表現則是北洋軍閥之間的一場內鬥。

歷史的另類臉譜: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北洋軍閥集團開始走下坡路

在這之後,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被扶持重回掌舵人之位,曾經賄選總統的曹錕麾下的直係軍閥被推翻,但是入主關內的奉系軍閥則發現自己顯得更加孤立,對於掌舵天下十餘年的北洋軍閥集團來說這也是下坡路的開始,曾經同屬袁世凱麾下北洋軍一脈的北洋軍閥集團,真正意義上開始分崩離析,在北方沙場逐鹿的群雄沒有發現東南半壁的風起雲湧,天下已經不再是那個北洋軍閥的天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