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與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將帥情

文章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夏明星 王學軍。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開國上將楊成武生前曾經多次深情地說過:“我是在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4 軍鍛鍊成長起來的,是在古田會議精神指導下前進的。是古田會議,是毛澤東和朱德,把我由一個不懂事的學生,培養成紅軍的初級指揮員。”

毛主席與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將帥情

1965 年,毛澤東(右一)、周恩來(右二)、劉少奇(左二)、楊成武在中南海懷仁堂

在震驚全國的“楊、餘、傅事件”中,林彪、江青追查楊成武的“黑後臺”,目標直指聶榮臻。這時,毛澤東捎話給聶榮臻:你不要揹包袱!如果講楊成武的後臺,第一個就是我,第二個才輪到你!

毛澤東與楊成武,一個舔犢情深,一個忠心耿耿,他們的交往譜寫了一段黨史、軍史佳話。

“打漳州,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我們眼裡就好像諸葛亮一樣”

1914 年10 月27 日,楊成武出生在福建省長汀縣一個貧農家庭。1929 年2月,楊成武參加長汀縣古城、四都兩地農民暴動,擔任赤衛隊少年先鋒隊大隊長。同年6 月,暴動武裝整編為紅軍,他歷任閩西工農紅軍第三路指揮部祕書、宣傳隊中隊長,由此開始了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

1930 年3 月,閩西工農紅軍編入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後,楊成武開始戰鬥在毛澤東的旗幟下,戰鬥在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序列裡,歷任過紅十二師政委辦公室祕書長、紅十一師第三十二團政委兼中共江西廣昌縣委書記,成長為紅軍的初級指揮員。

楊成武是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一步步加深對毛澤東的尊敬直至崇拜。

1929 年12 月28 日、29 日,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舉行,這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議經過熱烈的討論,一致通過毛澤東起草的《左田會議決議》。參加紅四軍剛半年的楊成武由衷讚歎:“它系統地解決了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如何建設成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這個根本性問題。

1932 年4 月,毛澤東以中央政府主席身分率領紅一軍團、紅五軍團直下福建漳州,楊成武率部披堅執銳。漳州戰役中,紅軍殲滅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大部,俘虜副旅長以下官兵1674 人,繳獲各種槍2100 餘支、子彈13萬發、炮彈4900 發、無線電臺1部,還繳獲飛機2架。取得這樣的戰果,楊成武對來到身邊的毛澤東“佩服得五體投地”。

進入漳州城後,儘管毛澤東進城前就要求指戰員嚴格執行黨的城市政策,注意群眾紀律,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出在打土豪上。毛澤東一發現,立刻抓住實例,堅決加以糾正。當時,擔任紅十一師第三十二團政委的楊成武回憶道:“我們打土豪,出了紕漏。從山區來,語言不通,特別是頭一次打下了漳州這樣的城市,誰是土豪?開始,看是戴禮帽的、穿西服的、穿大褂的,戴眼鏡、拿文明棍、穿皮鞋的,都把他當土豪……毛主席說,你們為什麼搞錯?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第一個原因,沒有認真地很好地調查研究。我們在這裡第一次聽毛主席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毛主席還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抓人權。第二個原因是聽不懂本地話。毛主席說:越是不懂話,就越要調查研究。”會後,楊成武馬上“調查研究”,結果紅32 團“抓的一百多人,經過審查,只有五六個是土豪,其他都不是,就給他們賠禮道歉,請吃飯,然後都放了。”通過這件事,楊成武第一次直接接觸毛澤東,他後來回憶:“打漳州,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我們眼裡就好像諸葛亮一樣;特別是,他能把握政策界限,時刻注意爭取群眾,他高就高在這裡。”

毛澤東直豎大拇指:“楊成武不愧是模範政治員”

楊成武對毛澤東的尊敬與日俱增,毛澤東對楊成武的瞭解也逐步加深。

毛澤東是從兩份戰報上讀到楊成武這個名字的。

發生在江西宜黃南部的黃陂仙人橋之戰,由朱德、周恩來直接指揮(毛澤東當時已經被“左”傾路線領導人解除軍職),是中央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中規模宏大的大兵團伏擊殲滅戰,楊成武一戰成名。1933 年2月,敵五十二師大搖大擺地鑽進紅軍預設的口袋———黃陂仙人橋地區。戰鬥打響後,敵師長李明被打蒙了,急忙用1 個團作掩護,1 個團衝鋒,想向西北奪路突圍,目標是紅十一師第三十二團陣地。紅三十二團配置在一個山谷的口子上,這是伏擊陣地的門戶,如果敵人從這裡突破,一張大網便被撕裂了口子。當時,團長不在,楊成武“感到指揮力量單薄”。但是,他臨危不懼,端著望遠鏡不慌不忙地觀察著蜂擁而來的敵人,等待著殺下去的時機。他從望遠鏡裡朦朦朧朧地看到敵人逼近了,雜亂的隊形籠罩在白色的霧靄裡,才對戰士們:“這是緊要關頭!同志們跟我來,衝呀!”紅三十二團的勇士們一剎那間從山上站起未,俯衝下去,把進攻的敵人沖垮了。戰鬥結束,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表揚楊成武是“模範團政治委員”。

1933 年11月17 日至19日,紅一軍團與兄弟部隊一起進行了雲蓋山、大雄關戰鬥。仗打得十分艱苦,紅軍最後被迫撤退。從大雄關向西南轉移,在軍峰山附近堡壘地帶,紅一軍團部遭到敵毛炳文第八師的襲擊,敵人一度衝到軍團部跟前。這時,軍團部只有機關直屬隊人員,情況非常危險。眼看著敵人上來了,林彪、聶榮臻親自動員:“凡是有戰鬥力的,不管是炊事員、飼養員,都上陣!”林彪、聶榮臻一面組織就地抵抗,一面命令楊成武帶紅四團(1933年8 月,第四次反“圍剿”結束,紅四軍第十師改為第四團,楊成武任團政委,耿飆任團長) 趕緊上來。這場戰鬥打得十分激烈,軍團部人人上陣,直到楊成武帶紅四團趕到才化險為夷。激戰過後,聶榮臻說:“楊成武對我們有救駕之功!”

關於這兩次戰鬥的兩份戰報被送到毛澤東跟前,毛澤東得出結論:“楊成武很能打仗,而且能在關鍵時刻起關鍵作用。”

1934 年10 月,由於“左”傾路線錯誤,中央紅軍被迫長征,楊成武率領的紅四團多次作為先頭團,搶關奪隘,披荊斬棘,進行了許多著名的戰役戰鬥,為全軍打開了前進的通道。其中飛奪瀘定橋給毛澤東留下深刻印象。

毛主席與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將帥情

1967 年,時任代理參謀長楊成武(右二)陪同毛澤東(右一)南巡時在火車站親切交談

1935年5 月下旬,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率領先遣隊趕到大渡河西岸的安順場渡口,並搶渡部分兵力到東岸。安順場是一個河谷地帶,兩側四五十里是高山。部隊在這樣的深溝中沒有迴旋餘地,兵力也無法展開,極易被敵人伏擊消滅。當時,蔣介石又命令在大渡河東岸地區加緊佈防,情況極其危急!5月26 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抵達安順場,聽取劉伯承詳細彙報過河和架橋的情況後,立刻決定紅軍沿大渡河兩岸趕向安順場以北170 公里的瀘定橋,限兩天趕到。作為西岸先頭部隊,楊成武的紅4 團一馬當先,一晝夜奔襲240 裡,經激戰奇蹟般地奪取瀘定橋,使中央紅軍轉危為安。捷報傳來,毛澤東直豎大拇指:“楊成武不愧是模範政治委員!”

擊斃阿部規秀,“主席說你的功勞很大”

作為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的戰績永垂軍史。自1937年11 月下旬至1944年夏,楊成武率部戰鬥在長城內外、太行山麓、易水河畔……其中,大龍華戰鬥繳獲日軍大量軍事機密文件;雁宿崖、黃土嶺戰鬥殲滅日軍1500 餘人,擊斃‘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受到毛澤東同志發電稱讚……事後,聶榮臻不止一次對楊成武說:“毛主席看到了這些文件,中央制定的對敵作戰的一些方針、原則,有的就是據此而定的。主席說你的功勞很大!”

1944年9 月後,楊成武先後任冀中軍區司令員、冀中縱隊司令員。在日軍細碎分割、嚴密封鎖、瘋狂“清剿”、反覆剔抉且無險可守的冀中平原上,他領導根據地軍民創造性地運用地雷戰、地道戰、交通戰、平原游擊戰、水上游擊戰等人民戰爭的新戰法,形成“層層火陣燒野牛”的局面,為大反攻作戰建立起戰略基地。期間,他撰寫的《冀中平原的地道鬥爭》一書,曾作為祕密文件油印下發,成為冀中地道戰的指導性文件。當時,毛澤東讚賞他:楊成武區的經驗值得推廣。

解放戰爭打響後,楊成武歷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晉察冀野戰軍第二政委、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二政委。他率部轉戰華北,捷報不時傳入毛澤東耳中……

1946年9 月,當國民黨軍進攻八路軍控制的唯一大城市張家口時,楊成武、王平指揮6 個旅連克4座縣城,控制了125 公里鐵路,攻佔沿線全部車站,殲敵8300 多人。他們採取野戰軍與地方部隊、民兵相配合,先對保定南北的平漢路進行大破襲,使平漢路被截斷。同時集中優勢兵力,對平漢路兩側及敵兵力薄弱的據點出擊,殲敵幾十、幾百到上千人,頻頻得手。

對於楊成武,毛澤東是非常看重的,時刻找機會讓他挑重擔。1948年7 月下旬,時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二政委的楊成武,收到了毛澤東於當月23 日就《立即組織西進兵團向綏遠作戰》給“聶(榮臻) 薄(一波),轉楊成武”的電報,主要內容是讓他抽調華北軍區三個縱隊部分兵力北上作戰,將傅作義主力向西引開,以配合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作戰。

1948年8 月3 日,毛澤東在平山縣西柏坡召見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楊成武,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一起向他們交待“東北打,華北牽”的任務。楊成武當場表示:請主席放心,保證完成任務。見楊成武豪氣頓生,毛澤東也非常激動,立即宣佈擬議中的“西進兵團”番號為華北軍區第三兵團,由楊成武任司令員兼政委,20天內完成一切準備,進軍綏遠,開闢新的戰場,把傅作義部主力拖到平綏線,配合東北作戰。談話快結束時,毛澤東關切地說:“成武,還有什麼困難?”楊成武大聲回答:“沒有困難,保證完成中央交給的任務。”毛澤東笑了笑,說:“不對,出兵綏遠,困難是很多的!”他一一作了分析:綏遠是傅作義的老窩,他搞堅壁清野,你們去了會吃不上飯;要華北供給支援你們,也是很困難的;還有戰鬥可能很不順手。毛澤東要聶榮臻、楊成武把困難想透,想出解決困難的辦法,做好充分的準備。楊成武聽後,很受感動。

“主席如此關懷楊司令,林彪在妒忌惱怒之餘,也對楊司令記了仇”

 1948 年8 月3 日,接見楊成武當天,毛澤東就《楊成武部向綏遠行動配合錦榆線作戰問題》致電林彪等,要求林彪部先展開作戰行動,配合楊成武兵團出動:“本日楊成武來中央面商向綏遠行動問題,楊部(八個旅)本月二十日左右可完成一切準備,擬待你們在錦榆線作戰業已開始……即由淶源附近以二十天行程,主力到達歸綏附近攻擊歸綏,一部襲取集寧、興和,以配合你們之作戰。”

就在楊成武緊張準備之時,毛澤東和林彪函電交馳,迭生不快。1948 年8 月6日,林彪牽頭致電中央軍委,片面強調:“為了將傅部調一兩個軍向西去,以便我軍能在承德、張家口、保定和北平取得勝利,不宜由我們先行動調動傅作義向北向東,而應由楊成武部先行動……我們要在8 月底9 月上旬才能出動。但如楊成武部出動時間能提早,則我們出動時間亦能提早。” 8 月7日,毛澤東耐心解釋:“綏遠為傅作義所必救,不怕不能調動傅部向西,調動傅部是必然的。問題是傅作義自己有3 個軍及幾個獨立師,如果他以兩個軍及一二個獨立師援綏,則楊成武在綏難於立足,因綏遠及晉西北均糧缺,必須取得集寧歸綏兩點才能解決糧食問題……”同時,考慮到林彪對動用東北主力的謹慎,毛澤東照顧了他的面子,決定讓楊(得志)羅(瑞卿)兵團配合楊成武兵團出動:“不管你們何時開始攻錦榆線,楊羅兵團必須與楊成武兵團配合行動。……楊羅兵團須在9 月10 日以前以主力到達承德、北平線並開始攻擊,……配合楊成武兵團之作戰,在這一階段內楊羅受軍委直接指揮。你們主力按上述兩兵團行動時間規定自己出動及開始攻擊錦榆線之時間,並預先報告軍委。”

8 月8 日,林彪牽頭致電中央軍委,竟然提出:“……我楊成武部能於日內即出發西進則更好,否則,亦以愈早出發為好。……東北主力行動時間,須視楊成武部行動的遲早才能確定,故目前還不能具體確定。”看到“東北主力行動時間,須視楊成武部行動的遲早才能確定”等語,毛澤東確實有點不高興了。8 月9日,他電告林彪等:“楊成武部已確定21 日由淶源以東出動,以20 天行程(9 月10 日左右)到達歸綏、集寧附近,並開始攻擊。”“你們應迅速決定並開始行動,目前北寧線正好打仗,你們所謂你們的行動取決於楊成武的行動這種提法是不正確的。”毛澤東後又相繼致電林彪,批評他們對楊成武部採取輕率的態度。回顧起楊成武兵出綏遠這一插曲,有老同志說過,“主席如此關懷楊司令,林彪在妒忌惱怒之餘,也對楊司令記了仇!”

9月5日,在得到楊(得志)羅(瑞卿) 兵團配合後,楊成武兵團及其配屬部隊才分別從易縣、淶源出發,迅速直逼歸綏城下。楊成武兵團的突然行動,出乎傅作義的意料,連美聯社也稱之為“絞殺性的進攻”……楊成武兵團在綏遠作戰兩個月,殲敵1 萬多人,解放了綏遠廣大地區,成功起到了戰略鉗制作用。

“楊成武是個稱職的參謀、大參謀”

新中國成立後,楊成武歷任第二十兵團司令員兼天津警備區司令員、華北軍區參謀長兼京津衛戍司令、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人民解放軍第一副總參謀長、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等職,對毛澤東忠心耿耿。毛澤東多次外出視察和出訪蘇聯,都是由楊成武陪同擔負護衛任務。

1949 年12 月,毛澤東應邀出訪蘇聯。楊成武受命負責從豐臺鐵路樞紐經天津至山海關沿途的警衛。他精心挑選警衛人員,周密制定警衛計劃以及應付各種突發情況的預案,並親自乘專列沿途護送。專列經過天津站時,警衛部隊報告,在路基上發現一枚手榴彈,已處理完畢。楊成武得知後仍不放心,與公安部長羅瑞卿立即下車,反覆進行認真檢查。此後每停靠一站,他都要親自聽取警衛部隊情況彙報,認真查處疑點,調整完善警衛保障計劃,確保警衛工作萬無一失,保證了毛澤東出訪的安全與順利。

1957 年11 月,毛澤東率中國黨政代表團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第二次訪問蘇聯。時任副總參謀長的楊成武又一次參與組織領導了毛澤東出訪的警衛工作。

1967 年7 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已經有一年多,全國的形勢比較混亂,很多地方發生了武鬥。於是,毛澤東想親自到武漢、長沙實地去看一看。中央領導同志考慮到當地的局勢很亂,擔心毛澤東的安危,建議取消南巡計劃。但是,毛澤東決心已定,態度堅決。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時任代理總參謀長的楊成武跟隨他視察大江南北,肩負安全警衛的艱鉅任務,並擔任他與周恩來之間的聯絡員。3 個月中,無論在武漢、上海,還是在杭州、南昌、長沙、鄭州,楊成武都不離左右,精心籌劃各項活動的警衛和保障,靈活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確保了毛澤東的絕對安全。同時,他還經常受命返京,傳達毛澤東的各項指示,並向毛澤東彙報中央各方面的情況。當時,毛澤東評價他:“參謀、參謀,就是要能參善謀;總參、總參,就是最高統帥部的參謀,是大參謀。楊成武‘上下請示,左右求援,既不越權,又不失職’,是個稱職的參謀、大參謀!”

1968 年3 月22 日,林彪、江青以中央軍委、中央文革的名義突然發佈了命令:代總參謀長楊成武、空軍政委餘立金、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傅崇碧“犯有極嚴重錯誤”,撤銷他們的一切職務。在宣佈命令以前,楊成武、餘立金、傅崇碧就已經被拘留監禁,這就是震驚全國的“楊、餘、傅事件”。當時,林彪集團一心想置楊成武於死地,毛澤東進行了力保,故有對聶榮臻的一番話:你不要揹包袱!如果講楊成武的後臺,第一個就是我,第二個才輪到你!

1974 年11 月,在毛澤東、聶榮臻的關心、過問下,被關押、監禁6年半的楊成武重新走上工作崗位,重新出任副總參謀長。

1976年9 月9 日,一代偉人毛澤東逝世,楊成武悲痛不已。當時,“四人幫”陰謀搶奪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楊成武決心:主席在世,一顆紅心向領袖;主席逝世,牢記主席教誨,捍衛主席的事業。他與聶榮臻“一唱一和”,在粉碎“四人幫”的鬥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4 年2 月14 日,楊成武溘然長逝,但他和毛澤東的相識、相知卻永傳後世,成為軍史上一段佳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