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出賣李鴻章納下投名狀,袁世凱練兵之初的無奈

北洋的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三十八):投名狀。

甲午戰爭之後,清廷亂作一團,環顧宇內,天大的罵名總要有一個人來承擔,這個人就是古稀之年的李鴻章。在“舟人哪識傷心處”的嘆惋中,李鴻章即將告別自己浮沉半生的宦海,背後是大清舉國上下的悲痛莫名。此時晚清的廟堂之上也感到危機四起,維持清朝二百多年的國祚迫在眉睫,在波瀾詭譎的時代大潮中,最可靠的當然還是兵權。在甲午戰爭中負責押運物資的袁世凱,曾向李鴻章進言請求編練新軍,但被李鴻章冷冷地拒絕,因為袁世凱並不是他中意的人選。

歷史的另類臉譜:出賣李鴻章納下投名狀,袁世凱練兵之初的無奈

在晚清的格局中,此時的袁世凱也算是李鴻章羽翼之下的門生,但是並非是淮軍系統出身的嫡系故交。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急不可待的袁世凱也曾求告於李鴻章的對頭翁同龢,這在李鴻章看來更是不可遷就的過失。所以最早負責練兵的是淮軍系統的胡燏棻,而最早的這支新軍,因為軍餉羞澀規模較小,雖然也包括步兵、馬隊、炮隊、工程營等四個兵種,但是隻有4000餘人,駐地就在袁世凱真正崛起的練兵之地天津小站地區。

歷史的另類臉譜:出賣李鴻章納下投名狀,袁世凱練兵之初的無奈

而袁世凱也經歷著人生的低谷期,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大哥徐世昌。自光緒十二年考中進士,徐世昌在翰林院也坐了快十年的冷板凳,但是對於兄弟的請託特別上心,即使自己也只是一個窮酸翰林。他藉助在京城為官多年的優勢,積極為袁世凱牽線,但是即使遍訪李鴻藻、翁同龢等廟堂大佬,看似仍然無人問津,一切只是因為袁世凱缺少一份投名狀。

歷史的另類臉譜:出賣李鴻章納下投名狀,袁世凱練兵之初的無奈

就在十年前,一位精神矍鑠的老爺子在朝堂之上向慈禧保舉袁世凱,這個人就是李鴻章。在徐世昌的建議下,要想投入翁同龢門下,就必須納一份投名狀,而這張投名狀最好的祭旗人選就是與他纏鬥了半生的李鴻章,此時的李中堂,所有的職務被撤得只剩下一個內閣大學士的虛職,這位叱詫半生的權臣,此時的悽惶無以言表。袁世凱悵然若失,在內心的糾結與掙扎中,他還是來到了李鴻章寓居的賢良寺。

歷史的另類臉譜:出賣李鴻章納下投名狀,袁世凱練兵之初的無奈

在門庭冷落中,袁世凱步入廳堂,許久不見,曾經的幕主蒼老了太多。“中堂再造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現如此薄涼,僅有首輔之空名,不如暫時告退,養望林下。”袁世凱率先打破冷場,他是一個不太適合說謊話的人,而李鴻章也早已聽出了端倪,他厲聲打斷:“罷了!罷了!慰庭,你是來給翁叔平做說客的吧,他對協辦大學士汲汲以求,我若開缺,他便可推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我還是配說的,只要一息尚存,絕不開缺,你去告訴他,教他休想!”袁世凱趕緊唯諾告退,還能如此清晰的罵人,說明狀態不錯,袁世凱很欣慰。

歷史的另類臉譜:出賣李鴻章納下投名狀,袁世凱練兵之初的無奈

但是此時的翁叔平,已是光緒指派的練兵全權負責人,別無選擇的袁世凱,只有選擇整理李鴻章的不良材料上奏朝廷,雖然對李鴻章並無多少影響,但是在翁叔平那裡卻效果斐然,在送走前來的拜會的袁世凱後,翁叔平在日記裡寫下:“此人可任也。”小站的新軍,即將迎來新的主人。沒有人知道在整理李鴻章奏摺的那個夜晚,袁世凱時而仰望夜空沉默不語,繼而垂淚,不忍下筆,背後有太多的無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