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最簡單的節目形式,一切為競唱服務,選手與演唱受到絕對的關注,讓“神仙”們上天入地,才能有“神仙綜藝”的美名。

然而,凡人一成仙,沒點兒“神仙包袱”是不可能的,節目成了“神仙綜藝”,難免得有點兒“神仙綜藝”的樣子。

《聲入人心》第二季的賽制改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第一季“上來就唱”,根據初次競演評定結果,選定第一批首席與替補的賽制,似乎“不好使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神仙打架”,那不如大家先封神再battle。

於是開賽之際,首席與替補席位,已由專家評審團先行評定,一上來,就是打亂重來的挑戰賽。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最簡單的節目形式,一切為競唱服務,選手與演唱受到絕對的關注,讓“神仙”們上天入地,才能有“神仙綜藝”的美名。

然而,凡人一成仙,沒點兒“神仙包袱”是不可能的,節目成了“神仙綜藝”,難免得有點兒“神仙綜藝”的樣子。

《聲入人心》第二季的賽制改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第一季“上來就唱”,根據初次競演評定結果,選定第一批首席與替補的賽制,似乎“不好使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神仙打架”,那不如大家先封神再battle。

於是開賽之際,首席與替補席位,已由專家評審團先行評定,一上來,就是打亂重來的挑戰賽。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每一位替補成員可以試唱,由三位出品人二度評定,全票通過可以競爭首席的,可以請教一位原定的首席成員。

被請教的首席成員試唱後,如果沒能獲得出品人一致的“首席建議”,則視為替補成員挑戰成功,取代被請教者的首席位置。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最簡單的節目形式,一切為競唱服務,選手與演唱受到絕對的關注,讓“神仙”們上天入地,才能有“神仙綜藝”的美名。

然而,凡人一成仙,沒點兒“神仙包袱”是不可能的,節目成了“神仙綜藝”,難免得有點兒“神仙綜藝”的樣子。

《聲入人心》第二季的賽制改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第一季“上來就唱”,根據初次競演評定結果,選定第一批首席與替補的賽制,似乎“不好使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神仙打架”,那不如大家先封神再battle。

於是開賽之際,首席與替補席位,已由專家評審團先行評定,一上來,就是打亂重來的挑戰賽。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每一位替補成員可以試唱,由三位出品人二度評定,全票通過可以競爭首席的,可以請教一位原定的首席成員。

被請教的首席成員試唱後,如果沒能獲得出品人一致的“首席建議”,則視為替補成員挑戰成功,取代被請教者的首席位置。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循序漸進的單線行進,被捉對兒廝殺取代,也不是那麼容易。

為了讓觀眾更快進入“神仙打架”的情境,第一期的前三分之一,成了“神仙譜”的宣讀。

業界新手與大佬宗師相見歡,觀眾卻有兩種不同聲音:一部分不置可否,一部分認為這不利於第一期的節目效果,鋪墊顯得過長。

這是《聲入人心》第二季的第一重改變。

第二重改變,則是導師的變換。

當導師張惠妹替代了第一季的劉憲華,華語流行樂巨咖降臨,似乎意味著對流行唱法“抓得更緊”了。

然而問題是,起碼在第一期的內容中,aMEI與整個節目的調性和偏向,處於一種未完成磨合的狀態。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最簡單的節目形式,一切為競唱服務,選手與演唱受到絕對的關注,讓“神仙”們上天入地,才能有“神仙綜藝”的美名。

然而,凡人一成仙,沒點兒“神仙包袱”是不可能的,節目成了“神仙綜藝”,難免得有點兒“神仙綜藝”的樣子。

《聲入人心》第二季的賽制改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第一季“上來就唱”,根據初次競演評定結果,選定第一批首席與替補的賽制,似乎“不好使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神仙打架”,那不如大家先封神再battle。

於是開賽之際,首席與替補席位,已由專家評審團先行評定,一上來,就是打亂重來的挑戰賽。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每一位替補成員可以試唱,由三位出品人二度評定,全票通過可以競爭首席的,可以請教一位原定的首席成員。

被請教的首席成員試唱後,如果沒能獲得出品人一致的“首席建議”,則視為替補成員挑戰成功,取代被請教者的首席位置。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循序漸進的單線行進,被捉對兒廝殺取代,也不是那麼容易。

為了讓觀眾更快進入“神仙打架”的情境,第一期的前三分之一,成了“神仙譜”的宣讀。

業界新手與大佬宗師相見歡,觀眾卻有兩種不同聲音:一部分不置可否,一部分認為這不利於第一期的節目效果,鋪墊顯得過長。

這是《聲入人心》第二季的第一重改變。

第二重改變,則是導師的變換。

當導師張惠妹替代了第一季的劉憲華,華語流行樂巨咖降臨,似乎意味著對流行唱法“抓得更緊”了。

然而問題是,起碼在第一期的內容中,aMEI與整個節目的調性和偏向,處於一種未完成磨合的狀態。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我們看到她的表現,更像是“表態擔當”,“技術擔當”仍然落在廖昌永的肩上。

當一位頂級華語女歌手擔任評委時,我們還是更想看到她在技術上的見解與指導。

如果這個角色立不起來,評委們的協同工作變得遲滯,相對簡單的表態,也就成了比拋出見解更重要的事情。

無怪乎有人不滿,說《聲入人心》第二季仨出品人,整個組了一誇誇群。

這兩重改變引發的小問題,還是可以研究的技術磨合,剪輯上的問題,可就迫切多了。

如果說第一季剪輯上的剋制,是對競演舞臺性的尊重,那麼第二季第一期的溫吞,會讓人感覺剪輯老師睡著了。

種種問題,讓《聲入人心2》更像一款口碑不錯的美系耳機:手工製作,素質了得,可偏偏有點兒做工上的小毛病,讓你老為它懸著心。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最簡單的節目形式,一切為競唱服務,選手與演唱受到絕對的關注,讓“神仙”們上天入地,才能有“神仙綜藝”的美名。

然而,凡人一成仙,沒點兒“神仙包袱”是不可能的,節目成了“神仙綜藝”,難免得有點兒“神仙綜藝”的樣子。

《聲入人心》第二季的賽制改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第一季“上來就唱”,根據初次競演評定結果,選定第一批首席與替補的賽制,似乎“不好使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神仙打架”,那不如大家先封神再battle。

於是開賽之際,首席與替補席位,已由專家評審團先行評定,一上來,就是打亂重來的挑戰賽。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每一位替補成員可以試唱,由三位出品人二度評定,全票通過可以競爭首席的,可以請教一位原定的首席成員。

被請教的首席成員試唱後,如果沒能獲得出品人一致的“首席建議”,則視為替補成員挑戰成功,取代被請教者的首席位置。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循序漸進的單線行進,被捉對兒廝殺取代,也不是那麼容易。

為了讓觀眾更快進入“神仙打架”的情境,第一期的前三分之一,成了“神仙譜”的宣讀。

業界新手與大佬宗師相見歡,觀眾卻有兩種不同聲音:一部分不置可否,一部分認為這不利於第一期的節目效果,鋪墊顯得過長。

這是《聲入人心》第二季的第一重改變。

第二重改變,則是導師的變換。

當導師張惠妹替代了第一季的劉憲華,華語流行樂巨咖降臨,似乎意味著對流行唱法“抓得更緊”了。

然而問題是,起碼在第一期的內容中,aMEI與整個節目的調性和偏向,處於一種未完成磨合的狀態。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我們看到她的表現,更像是“表態擔當”,“技術擔當”仍然落在廖昌永的肩上。

當一位頂級華語女歌手擔任評委時,我們還是更想看到她在技術上的見解與指導。

如果這個角色立不起來,評委們的協同工作變得遲滯,相對簡單的表態,也就成了比拋出見解更重要的事情。

無怪乎有人不滿,說《聲入人心》第二季仨出品人,整個組了一誇誇群。

這兩重改變引發的小問題,還是可以研究的技術磨合,剪輯上的問題,可就迫切多了。

如果說第一季剪輯上的剋制,是對競演舞臺性的尊重,那麼第二季第一期的溫吞,會讓人感覺剪輯老師睡著了。

種種問題,讓《聲入人心2》更像一款口碑不錯的美系耳機:手工製作,素質了得,可偏偏有點兒做工上的小毛病,讓你老為它懸著心。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中國好聲音》第六季:

老牌包袱重,更新擠牙膏


從前,有那麼幾個耳機品牌,是耳機發燒友群嘲的公敵。

外觀夠搶眼,做飾品都沒問題,可音質沒突破,解析力一片糊,只能聽流行,滿耳動次打次。

偏偏這東西成了網紅,顏值高、用的人多,德系幾大廠、日系女毒頭牌加起來的銷量,都打不過這一個。

何況,流行樂迷還是真愛它:起碼聽動詞打次,沒有比它強的啊。

專攻一門,卻沒有在技術上的變革需求,每一代更新,都無法動搖一貫的特色,久而久之,受眾感到寡淡,也就對新一代產品沒了興趣,轉投別家牌子去了。

《中國好聲音》幾次改變,都在試圖逃脫這一終局,無論如何,別讓它成為必然。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最簡單的節目形式,一切為競唱服務,選手與演唱受到絕對的關注,讓“神仙”們上天入地,才能有“神仙綜藝”的美名。

然而,凡人一成仙,沒點兒“神仙包袱”是不可能的,節目成了“神仙綜藝”,難免得有點兒“神仙綜藝”的樣子。

《聲入人心》第二季的賽制改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第一季“上來就唱”,根據初次競演評定結果,選定第一批首席與替補的賽制,似乎“不好使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神仙打架”,那不如大家先封神再battle。

於是開賽之際,首席與替補席位,已由專家評審團先行評定,一上來,就是打亂重來的挑戰賽。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每一位替補成員可以試唱,由三位出品人二度評定,全票通過可以競爭首席的,可以請教一位原定的首席成員。

被請教的首席成員試唱後,如果沒能獲得出品人一致的“首席建議”,則視為替補成員挑戰成功,取代被請教者的首席位置。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循序漸進的單線行進,被捉對兒廝殺取代,也不是那麼容易。

為了讓觀眾更快進入“神仙打架”的情境,第一期的前三分之一,成了“神仙譜”的宣讀。

業界新手與大佬宗師相見歡,觀眾卻有兩種不同聲音:一部分不置可否,一部分認為這不利於第一期的節目效果,鋪墊顯得過長。

這是《聲入人心》第二季的第一重改變。

第二重改變,則是導師的變換。

當導師張惠妹替代了第一季的劉憲華,華語流行樂巨咖降臨,似乎意味著對流行唱法“抓得更緊”了。

然而問題是,起碼在第一期的內容中,aMEI與整個節目的調性和偏向,處於一種未完成磨合的狀態。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我們看到她的表現,更像是“表態擔當”,“技術擔當”仍然落在廖昌永的肩上。

當一位頂級華語女歌手擔任評委時,我們還是更想看到她在技術上的見解與指導。

如果這個角色立不起來,評委們的協同工作變得遲滯,相對簡單的表態,也就成了比拋出見解更重要的事情。

無怪乎有人不滿,說《聲入人心》第二季仨出品人,整個組了一誇誇群。

這兩重改變引發的小問題,還是可以研究的技術磨合,剪輯上的問題,可就迫切多了。

如果說第一季剪輯上的剋制,是對競演舞臺性的尊重,那麼第二季第一期的溫吞,會讓人感覺剪輯老師睡著了。

種種問題,讓《聲入人心2》更像一款口碑不錯的美系耳機:手工製作,素質了得,可偏偏有點兒做工上的小毛病,讓你老為它懸著心。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中國好聲音》第六季:

老牌包袱重,更新擠牙膏


從前,有那麼幾個耳機品牌,是耳機發燒友群嘲的公敵。

外觀夠搶眼,做飾品都沒問題,可音質沒突破,解析力一片糊,只能聽流行,滿耳動次打次。

偏偏這東西成了網紅,顏值高、用的人多,德系幾大廠、日系女毒頭牌加起來的銷量,都打不過這一個。

何況,流行樂迷還是真愛它:起碼聽動詞打次,沒有比它強的啊。

專攻一門,卻沒有在技術上的變革需求,每一代更新,都無法動搖一貫的特色,久而久之,受眾感到寡淡,也就對新一代產品沒了興趣,轉投別家牌子去了。

《中國好聲音》幾次改變,都在試圖逃脫這一終局,無論如何,別讓它成為必然。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然而從這一季看來,情況並沒有太大好轉。

導師換了人,庾澄慶還在,那英迴歸,王力宏、李榮浩以實力唱作人身份入局,邊打情懷牌,邊引入“老流量”,試圖救一把聲量。

而選手當中的“驚喜”,對初看節目的人而言,雙耳一震,在真追了七年的老觀眾聽來,全都成了平平無奇。

當年的“驚喜”標準是什麼樣,今天還是什麼樣,驚喜自然不復存在了。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最簡單的節目形式,一切為競唱服務,選手與演唱受到絕對的關注,讓“神仙”們上天入地,才能有“神仙綜藝”的美名。

然而,凡人一成仙,沒點兒“神仙包袱”是不可能的,節目成了“神仙綜藝”,難免得有點兒“神仙綜藝”的樣子。

《聲入人心》第二季的賽制改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第一季“上來就唱”,根據初次競演評定結果,選定第一批首席與替補的賽制,似乎“不好使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神仙打架”,那不如大家先封神再battle。

於是開賽之際,首席與替補席位,已由專家評審團先行評定,一上來,就是打亂重來的挑戰賽。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每一位替補成員可以試唱,由三位出品人二度評定,全票通過可以競爭首席的,可以請教一位原定的首席成員。

被請教的首席成員試唱後,如果沒能獲得出品人一致的“首席建議”,則視為替補成員挑戰成功,取代被請教者的首席位置。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循序漸進的單線行進,被捉對兒廝殺取代,也不是那麼容易。

為了讓觀眾更快進入“神仙打架”的情境,第一期的前三分之一,成了“神仙譜”的宣讀。

業界新手與大佬宗師相見歡,觀眾卻有兩種不同聲音:一部分不置可否,一部分認為這不利於第一期的節目效果,鋪墊顯得過長。

這是《聲入人心》第二季的第一重改變。

第二重改變,則是導師的變換。

當導師張惠妹替代了第一季的劉憲華,華語流行樂巨咖降臨,似乎意味著對流行唱法“抓得更緊”了。

然而問題是,起碼在第一期的內容中,aMEI與整個節目的調性和偏向,處於一種未完成磨合的狀態。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我們看到她的表現,更像是“表態擔當”,“技術擔當”仍然落在廖昌永的肩上。

當一位頂級華語女歌手擔任評委時,我們還是更想看到她在技術上的見解與指導。

如果這個角色立不起來,評委們的協同工作變得遲滯,相對簡單的表態,也就成了比拋出見解更重要的事情。

無怪乎有人不滿,說《聲入人心》第二季仨出品人,整個組了一誇誇群。

這兩重改變引發的小問題,還是可以研究的技術磨合,剪輯上的問題,可就迫切多了。

如果說第一季剪輯上的剋制,是對競演舞臺性的尊重,那麼第二季第一期的溫吞,會讓人感覺剪輯老師睡著了。

種種問題,讓《聲入人心2》更像一款口碑不錯的美系耳機:手工製作,素質了得,可偏偏有點兒做工上的小毛病,讓你老為它懸著心。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中國好聲音》第六季:

老牌包袱重,更新擠牙膏


從前,有那麼幾個耳機品牌,是耳機發燒友群嘲的公敵。

外觀夠搶眼,做飾品都沒問題,可音質沒突破,解析力一片糊,只能聽流行,滿耳動次打次。

偏偏這東西成了網紅,顏值高、用的人多,德系幾大廠、日系女毒頭牌加起來的銷量,都打不過這一個。

何況,流行樂迷還是真愛它:起碼聽動詞打次,沒有比它強的啊。

專攻一門,卻沒有在技術上的變革需求,每一代更新,都無法動搖一貫的特色,久而久之,受眾感到寡淡,也就對新一代產品沒了興趣,轉投別家牌子去了。

《中國好聲音》幾次改變,都在試圖逃脫這一終局,無論如何,別讓它成為必然。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然而從這一季看來,情況並沒有太大好轉。

導師換了人,庾澄慶還在,那英迴歸,王力宏、李榮浩以實力唱作人身份入局,邊打情懷牌,邊引入“老流量”,試圖救一把聲量。

而選手當中的“驚喜”,對初看節目的人而言,雙耳一震,在真追了七年的老觀眾聽來,全都成了平平無奇。

當年的“驚喜”標準是什麼樣,今天還是什麼樣,驚喜自然不復存在了。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開口跪的大神,還是有的。

臺灣原住民女歌手、金曲獎紀曉君一開嗓,電視機前,認識不認識的觀眾都知道,封頂的來了。

結果,卻沒能贏得“四座皆驚”,四位導師無一人轉身。聽完,庾澄慶和王力宏才發現,原來是故人吶,懊悔不已。

深孚眾望的MVP,一上來就順利淘汰。

雖然18歲的阿勒泰姑娘馬傑雪技驚“四座”,可除她之外,只餘一位搖滾小哥和音樂女教師了。

是的,9012年了,一檔時長接近兩小時的音樂選秀節目,只放了四首歌。

這不好笑。

顯然,當一檔歌唱類綜藝不忙著唱歌,那它肯定把時間用在了別處。

當然是導師了——《中國好聲音》的導師搶人模式是特色,只有人學他,沒有他學人。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學自己,還學得很吃力。

當大家已經爛熟了那姐、哈林的梗,二哥和李榮浩還在玩梗的邊緣試探時,狀況確實有一點尷尬。真正帶動氣氛的段子手,暫時空缺。


"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作者|羅昆

評測歌唱類節目,跟燒耳機,相似的地方太多了:“一耳朵”的初聽,未必能完全認知一款產品,但很可能左右第一感受。

不同耳機的調音與頻響範圍,適用於不同的音樂類型,歌劇與流行,評價體系不一樣。

但耳機本身的做工,宛如一檔節目的製作成熟度,是決定觀眾舒適度的基石。

聽著聽著,頭樑鬆了,發聲單元掉了,總不行吧?

長期關注某一廠牌的老發燒友們,還老唸叨這家的新款,比經典款是否有進步,調音變沒變,做工用料是不是差了。

《聲入人心》和《中國好聲音》兩個老字號,也像各有專攻的耳機品牌:帶來什麼體驗,就得面臨什麼考驗。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聲入人心》第二季:

手工老字號,耐聽不扛造


《聲入人心》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像耳機界某些“德系老牌”的風格。

高、中、低三頻均衡,且一定有非常出挑的看家本領:低頻渾厚,沉得下去,絃樂四重奏裡弓弦的摩擦聲、古爾德彈巴赫情不自禁的哼哼,豐富細節無一遺漏。

高音未必是首選,但寬廣的頻響範圍,為高音上衝攢了一些推力、留了一些空間,讓你在聆聽一曲花腔女高音詠歎調時,不會感到失望。

重點是,扛得住大編制古典器樂,能聆聽人類歷史上被最多數人認為“偉大”的作品。

沒有它,盡力去完美傳輸每一次生動演繹,很多人眼裡的“高端”“經典”,可能只會存在於教科書上。

外觀可能古樸了點,但華麗可以存在於輸出的內容中。

《聲入人心》上一季給人的感受,就是這樣。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最簡單的節目形式,一切為競唱服務,選手與演唱受到絕對的關注,讓“神仙”們上天入地,才能有“神仙綜藝”的美名。

然而,凡人一成仙,沒點兒“神仙包袱”是不可能的,節目成了“神仙綜藝”,難免得有點兒“神仙綜藝”的樣子。

《聲入人心》第二季的賽制改變,也與此不無關係。

第一季“上來就唱”,根據初次競演評定結果,選定第一批首席與替補的賽制,似乎“不好使了”。

既然大家都知道是“神仙打架”,那不如大家先封神再battle。

於是開賽之際,首席與替補席位,已由專家評審團先行評定,一上來,就是打亂重來的挑戰賽。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每一位替補成員可以試唱,由三位出品人二度評定,全票通過可以競爭首席的,可以請教一位原定的首席成員。

被請教的首席成員試唱後,如果沒能獲得出品人一致的“首席建議”,則視為替補成員挑戰成功,取代被請教者的首席位置。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循序漸進的單線行進,被捉對兒廝殺取代,也不是那麼容易。

為了讓觀眾更快進入“神仙打架”的情境,第一期的前三分之一,成了“神仙譜”的宣讀。

業界新手與大佬宗師相見歡,觀眾卻有兩種不同聲音:一部分不置可否,一部分認為這不利於第一期的節目效果,鋪墊顯得過長。

這是《聲入人心》第二季的第一重改變。

第二重改變,則是導師的變換。

當導師張惠妹替代了第一季的劉憲華,華語流行樂巨咖降臨,似乎意味著對流行唱法“抓得更緊”了。

然而問題是,起碼在第一期的內容中,aMEI與整個節目的調性和偏向,處於一種未完成磨合的狀態。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我們看到她的表現,更像是“表態擔當”,“技術擔當”仍然落在廖昌永的肩上。

當一位頂級華語女歌手擔任評委時,我們還是更想看到她在技術上的見解與指導。

如果這個角色立不起來,評委們的協同工作變得遲滯,相對簡單的表態,也就成了比拋出見解更重要的事情。

無怪乎有人不滿,說《聲入人心》第二季仨出品人,整個組了一誇誇群。

這兩重改變引發的小問題,還是可以研究的技術磨合,剪輯上的問題,可就迫切多了。

如果說第一季剪輯上的剋制,是對競演舞臺性的尊重,那麼第二季第一期的溫吞,會讓人感覺剪輯老師睡著了。

種種問題,讓《聲入人心2》更像一款口碑不錯的美系耳機:手工製作,素質了得,可偏偏有點兒做工上的小毛病,讓你老為它懸著心。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中國好聲音》第六季:

老牌包袱重,更新擠牙膏


從前,有那麼幾個耳機品牌,是耳機發燒友群嘲的公敵。

外觀夠搶眼,做飾品都沒問題,可音質沒突破,解析力一片糊,只能聽流行,滿耳動次打次。

偏偏這東西成了網紅,顏值高、用的人多,德系幾大廠、日系女毒頭牌加起來的銷量,都打不過這一個。

何況,流行樂迷還是真愛它:起碼聽動詞打次,沒有比它強的啊。

專攻一門,卻沒有在技術上的變革需求,每一代更新,都無法動搖一貫的特色,久而久之,受眾感到寡淡,也就對新一代產品沒了興趣,轉投別家牌子去了。

《中國好聲音》幾次改變,都在試圖逃脫這一終局,無論如何,別讓它成為必然。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然而從這一季看來,情況並沒有太大好轉。

導師換了人,庾澄慶還在,那英迴歸,王力宏、李榮浩以實力唱作人身份入局,邊打情懷牌,邊引入“老流量”,試圖救一把聲量。

而選手當中的“驚喜”,對初看節目的人而言,雙耳一震,在真追了七年的老觀眾聽來,全都成了平平無奇。

當年的“驚喜”標準是什麼樣,今天還是什麼樣,驚喜自然不復存在了。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開口跪的大神,還是有的。

臺灣原住民女歌手、金曲獎紀曉君一開嗓,電視機前,認識不認識的觀眾都知道,封頂的來了。

結果,卻沒能贏得“四座皆驚”,四位導師無一人轉身。聽完,庾澄慶和王力宏才發現,原來是故人吶,懊悔不已。

深孚眾望的MVP,一上來就順利淘汰。

雖然18歲的阿勒泰姑娘馬傑雪技驚“四座”,可除她之外,只餘一位搖滾小哥和音樂女教師了。

是的,9012年了,一檔時長接近兩小時的音樂選秀節目,只放了四首歌。

這不好笑。

顯然,當一檔歌唱類綜藝不忙著唱歌,那它肯定把時間用在了別處。

當然是導師了——《中國好聲音》的導師搶人模式是特色,只有人學他,沒有他學人。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學自己,還學得很吃力。

當大家已經爛熟了那姐、哈林的梗,二哥和李榮浩還在玩梗的邊緣試探時,狀況確實有一點尷尬。真正帶動氣氛的段子手,暫時空缺。


《聲入人心2》《中國好聲音6》首播“正面剛”|一耳朵評測



那麼問題來了,當選手錶現與導師互動,都沒能達到驚喜,那《中國好聲音》該怎麼辦?

節目中,一位工作人員希望節目能辦到第十四季、第十五季。能對著鏡頭說出來,想必心裡有底。

假如,節目真的能撐到他所說的年頭,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呢?小改還是大變,臺播還是網生,大眾狂歡,還是小眾情懷?

這絕不只是《中國好聲音》需要考慮的問題。《聲入人心》也好,其他曾掀起巨浪的爆款歌唱類綜藝也好,從它們爆火的那一天起,包袱就背上了,不知哪天能卸下來。

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見誰能輕裝上陣。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