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皇后為補償傻兒子,將他立為太子繼承皇位,使王朝走向滅亡

西晉作為歷史上存在最短的王朝,從晉武帝司馬炎在266年建立到316年晉愍帝司馬鄴被俘西晉滅亡共歷經五十一年。司馬炎戎馬一生做出了無數重要決定才建立新王朝,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一統天下。然而在江山繼承人的選擇上卻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為這個剛剛建立的王朝埋下了滅亡的火星。

皇帝皇后為補償傻兒子,將他立為太子繼承皇位,使王朝走向滅亡

公元259年,楊豔為司馬炎生下他的第二個兒子,取名司馬衷。晉朝建立後由於大兒子夭折,所以司馬衷就成為了在世長子,按規矩身為嫡長子的司馬衷就理應是太子。但隨著司馬衷逐漸在長大,司馬炎發現自己這個兒子是有點傻,為了江山著想司馬炎就沒有著急的立司馬衷為太子。但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他發現司馬衷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反而有加重的現象。於是他就和皇后楊豔商量換個人當太子,皇后也知道自己的兒子傻,並且也清楚這個傻兒子當上太子會有什麼後果,但是後宮自古是母憑子貴,如果讓別人做了太子,那恐怕會危及到自己在後宮的地位,所以他堅決反對更換太子人選。然後勸說到:“他還小,是不是傻要等他長大了才知道。再說自古太子之位都是立嫡立長,哪能因為他稍微笨點就壞了規矩呢。”在皇后的勸說下,司馬炎就將這事放了過去,準備再等等看。

司馬炎要等,可是皇后卻等不住了。他怕兒子長大了真是傻,到時候想要立一個傻子為儲君可就困難了。於是她天天纏著司馬炎要求他立太子。司馬炎也被他說煩了,秉著反正都是自己親生的,傻點也沒事,大不了找個好老師教教就不傻了。於是司馬衷在九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

從母親的角度來講,皇后楊豔不計後果的把傻兒子扶上太子之位,不僅是為了她自己考慮,還是想要補償一下這個一出生就傻乎乎的兒子。但是她卻選錯了方式,所謂權利越大責任就越大,司馬衷沒有這個能力來承擔這個責任,那麼必定會使這個王朝走向衰敗。

作為皇帝的司馬炎在這件事情上就真的是因為遵循制度,所以立嫡長子為太子嗎?又或者是因為皇后的耳根風?其實並不是。他這麼做也有自己的原因,從小作為長子的司馬炎也一直不被自己的父親看中,甚至幾次差點失去儲君之位。所以他成為父親之後為了避免自己的兒子再經歷自己曾經走過的路,而下意識的維護這個傻兒子。這是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愛,跟他母親一樣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式。

如果晉武帝司馬炎真的能從江山社稷的角度考慮選一個賢者為儲君,那麼嫡長子的制度或者皇后的意見這都不是問題,西晉或許也就不會那麼快滅亡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