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拍文物丨人民大學校園裡的石人真是納蘭性德家的?

熟悉北京歷史的老北京和新北京都知道,現在的海淀區自古就是上風上水的風水寶地。

既然是風水寶地,那就免不了營造各種規模宏大的墓葬群。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昔日人跡罕至的“墳地”自然成為城市發展的首選,於是就誕生了著名的學院路。

現如今學院路兩側的各大高校,早年間就是密密麻麻的墳地,墳地的主人非富即貴,即使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在我們仍然能在北航、北語、北大醫學部、北科大院裡看到各種石刻、松樹等等。

我在北京拍文物丨人民大學校園裡的石人真是納蘭性德家的?

現存在北京語言大學新綜合樓旁的清代墓碑

在原來人民大學教材科邊的亂石堆裡,曾經凌亂的擺放著幾尊高大的石人,而這石人的主人,很有可能是現在盡人皆知的納蘭性德家族。

人民大學雖不在學院路上,但是同樣處在上風上水之地,自然免不了被風水術士看上,推薦給王公顯貴建造百年之後的據說。這其中就有有清一代赫赫有名的葉赫那拉家族。

我在北京拍文物丨人民大學校園裡的石人真是納蘭性德家的?

昔日人民大學教材科附近的石像生

葉赫納蘭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氏族。在滿語裡,葉赫那拉氏的釋義是太陽。

說起葉赫那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清末垂簾聽政40多年的慈禧太后,其實除了他,連續多年熱播的清宮劇《康熙王朝》裡面的權相明珠、“人生若只如初見”的作者納蘭性德,當代歌手那英,其實都是葉赫那拉家族。

我在北京拍文物丨人民大學校園裡的石人真是納蘭性德家的?

葉赫那拉家族的標誌性人物

而為什麼標題裡說人大校園的石人有可能是納蘭性德家的呢?這還真要從明珠那時候說起。

現在的雙榆樹地區,明朝叫桑榆樹,清朝入關之後,跑馬佔地,這個不用解釋吧?就是以皇家的名義給手下的八旗貴族、子弟分配土地田莊。而桑榆樹地區就劃給了明珠家族。隨後明珠在這見了個私家花園,根據地名,給別墅起名叫“桑榆墅”。同時把他們家的祖墳安在了這裡。

我在北京拍文物丨人民大學校園裡的石人真是納蘭性德家的?

納蘭明珠,納蘭性德的父親

納蘭性德雖然詞寫得好,但是在康熙年,官卻做的不大,一直在大內當侍衛,其實就是皇帝從八旗子弟裡面選出來的保鏢。

康熙16年,納蘭性德妻子盧氏去世,成為了第一位埋葬在這裡的人,年僅21歲,當年正是納蘭性德親自跟隨送葬隊伍,出西直門,來到了這處“西直門外十五里”的祖塋。

我在北京拍文物丨人民大學校園裡的石人真是納蘭性德家的?

納蘭性德

沒過幾年,31歲的納蘭性德也撒手人寰,留下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千古名句。納蘭性德去世後,他的兒子、孫子陸陸續續也埋葬在了這裡。唯有納蘭性德,或許是為了追隨父親明珠,而埋葬在了今天的海淀區上莊鎮。

雖然乾隆年間之後,對納蘭性德家族的記載已經不見於正史,但是這處和納蘭性德息息相關的墳地,卻一直保存到了民國,著名作家周作人的文章中也對這處“名勝”有過記載。

而為什麼說這幾個石人是納蘭家的呢?除了位置的原因之外,還因為納蘭性德的孫子瞻岱從官職上說就是從一品的官員。而《大清會典事例》明文規定過官員的墓制,三品和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准許擁有包括石馬、石羊在內的陪葬物。故而,從身份上、位置上,都可以進一步斷定,這幾個石人,也許就是納蘭性德妻子、兒孫的。

上世紀40年代通公交車之後,在人大附近還有一站,名字就叫“葉赫那拉墳”。

所以,說這石人是納蘭性德家的,真的不是空穴來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