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安陽,我想帶著大家來認識一下我們河南安陽文化

中國古代史 春秋戰國 漢朝 唐朝 三三福 2017-05-01

安陽,簡稱殷、鄴,是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最北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最早發現地,周易的發源地,是早期中國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後有商朝以及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七朝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歷史淵源

在25000年前至約13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一帶已經有人類居住,安陽縣小南海的小南海洞穴遺址可以證明。該洞穴遺址位於小南海西南的北樓頂山山腰上,坐西朝東,洞口約3米多寬。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曾對洞穴進行發掘。

上古的三皇五帝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建都於今安陽市內黃縣境內,在位78年。

夏朝,據戰國時期魏國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夏朝第六個國王胤甲(別名孔甲)即位,建夏都於西河(今湯陰西河)。安陽在古代屬衛國之地,明嘉靖《彰德府志·地理》也曾記載:“安陽有西河……今西河屬湯,在羑水之南。”正相符合。《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集》載:“傳說中的夏,第六次遷都於西河。”

殷商後期,安陽是商都殷墟。商朝頻繁遷移都城,據史料記載,商朝一共進行了13次遷都。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統治時期,都城從“奄”(位於今山東省境內)遷到“北蒙”(今安陽市區西北)並改稱“殷”。史稱“盤庚遷殷”。商朝都城遷殷後,殷成為此後商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商王朝在殷共傳八代十二王,歷時254年。前1046年,周武王率諸侯之師伐商紂,發動了牧野之戰,紂王兵敗自焚,殷亡。近代,這裡出土了15萬多片甲骨文、上萬件青銅器(包括著名的後母戊鼎)、50多座宮殿遺址,發現有宮殿區、王陵區、平民區、鑄銅遺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場等。

我的老家安陽,我想帶著大家來認識一下我們河南安陽文化

安陽——殷墟

我的老家安陽,我想帶著大家來認識一下我們河南安陽文化

中國——安陽文字博物館

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今安陽市—所轄地區大致屬邯鄲郡。始置安陽縣。秦末屬河內郡和邯鄲郡。

西漢初年,廢安陽縣併入蕩陰縣,此後直到西晉才得以重置。此間今安陽市所轄地區西部屬河內郡,東部屬魏郡(治鄴,即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市北郊)。自東漢至西晉統一前,河內郡屬司隸校尉部管轄範圍,魏郡則屬冀州管轄範圍。

東漢末年屬袁紹勢力範圍。204年,曹操打敗袁紹,攻取鄴,重建鄴城,使鄴城成為東漢實際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為魏王,定魏國之都於此;220年,曹丕代漢,遷都洛陽,鄴仍然陪都,為“五都”之一。此時,今安陽市所轄地區仍分歸魏郡(治鄴)與河內郡管轄。

西晉時期,屬司州魏郡(統8縣,林慮縣(今林州市)屬司州汲郡)。十六國時期,仍屬魏郡管轄。同時,鄴先後成為後趙、冉魏、前燕三國的都城。

南北朝時期,北魏道武帝天興四年(401年),在鄴立相州。此時鄴已經成為相州、魏郡、鄴縣三級治所。東魏初年,鄴成為東魏的都城,安陽縣與蕩陰縣一起併入鄴縣。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歡次子)篡魏,改國號為“齊”,仍都鄴。北齊統治極為殘暴,後於577年滅於北周。北周靜帝時,楊堅輔政。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陽)總管尉遲迥,為了防止河北反楊勢力死灰復燃,遂下令火焚鄴城,相州、魏郡和鄴縣及所有居民一併南遷至安陽城。從此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原舊鄴縣地劃入安陽縣,同時安陽縣更名為鄴縣。原舊鄴縣地置靈芝縣。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廢天下諸郡,實行州縣二級制,安陽城為相州、鄴縣治所。開皇十年(590年)鄴縣治所遷回原地鄴,復安陽縣建制。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廢諸州總管府,實行郡縣二級制,廢相州,存魏郡,治安陽,領11縣。隋末今滑縣一帶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起義,是隋末農民起義的重要部分。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魏郡為相州,領8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相州隸屬於河北道。唐天寶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相州一度改稱“鄴郡”。安史之亂期間,安陽城又是一個大戰場,連年戰爭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災難。寶應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適討伐駐相州的史朝義(史思明之子)叛軍,史朝義部將薛嵩(薛仁貴之孫)向唐節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義軍,以薛嵩為昭義軍節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鎮割據時期,相州屬魏博節度使管轄。唐肅宗乾元初,時值安史之亂末期,於魏州、博州置魏博軍,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

宋初,相州隸屬河北西路,並置彰德軍節度。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為彰德府,領5縣(一說4縣)。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隸屬於中書省。

明清時期大體屬河南省,復為“彰德府”。領6縣1州(磁州)。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安陽仍為彰德府治所。

1913年改彰德府為安陽縣,屬河南省豫北道(1914年改為河北道)。

1927年,道級行政區被廢除,安陽縣歸河南省直轄。

1949年5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安陽解放,成立安陽市。

同年,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陽市為省轄市。

1952年11月30日,撤銷平原省,安陽市劃歸河南省,仍為省轄市。

1983年,國務院決定把安陽縣、林縣、浚縣、湯陰縣、淇縣劃歸安陽市,實行以市帶縣體制。

1986年2月,河南省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淇縣、浚縣劃歸鶴壁市,將濮陽市屬的內黃縣、滑縣劃歸安陽市。

歷史名人

安陽曆史名人還是很多的。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就是變法的那位,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家喻戶曉的英雄,最後在宋高宗趙構的授意下,被奸相秦檜害死,當然岳飛同志當時的一些主張和想法也是與南宋當時的情況脫離的,在經過多年的戰亂,南宋當時的人力、財力是不能夠支持繼續打下去的,另外,多年戰亂民不聊生,民間也需要休養生息,更主要的是,在帝制時代卻沒有顧及到皇帝趙構的利益。岳飛,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