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類女性最要防中風 預防中風的關鍵點在這裡'

"

在世界範圍內,腦卒中(中風)都是十大致死性和致殘性非傳染病之一。近年來,不僅中風呈現“重女輕男”傾向,女性還存在患病風險高、預後差、更容易併發焦慮、抑鬱等神經心理疾病等特點。

三類女性最要防中風

1.圍產期女性。

圍產期發生缺血性卒中、顱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風險均會升高,子癇前期和子癇是導致癲癇的重要誘發因素。這是因為懷孕期間雌激素變化,導致凝血因子增加,抗凝和纖溶因子降低,從而顯著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妊娠過程中,部分女性會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徵,這是妊娠期和產後女性中風的首要原因。妊娠期和圍產期女性最常見的缺血性卒中是大腦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的產後血管病。如果女性原來就患有顱內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妊娠也可能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急性症狀。

2.更年期肥胖女性。

女性一旦步入更年期,雌激素水平就會下降,絕經期危險因素顯著增加,如腹型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體質指數升高等。肥胖是引發中風的重要原因,與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成正比關係。通常,中風多發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身上,因為這些疾病會損傷血管內皮,讓患者出現動脈硬化、斑塊破裂並形成血栓,引發疾病。

3.更年期高血壓女性。

女性一生的激素水平是動態變化的。絕經期女性的雌、孕激素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在這個階段,女性不僅會有睡眠質量變差、易急躁等情況,很多疾病也會找上門,稱為更年期綜合徵。高血壓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導致中風的首要風險因素。

中風發生早期,患者一般會出現面部下垂、手臂無力、言語困難等症狀,有的人還會出現一隻眼睛或兩隻眼睛看不見,以及平衡或協調問題。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家人或自己出現中風發病徵象,就應高度重視:一側肢體(伴有或不伴有面部)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雙眼向一側凝視;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持續性眩暈伴有嘔吐;出現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或抽搐。

一旦出現以上表現,應立即撥打120,如果在症狀發生3~4.5小時內就診,就可以贏得溶栓時機,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預防中風,記住關鍵點

1. 中風主要有3種類型:缺血性、出血性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缺血性腦中風是由血栓引起的大腦動脈阻塞;出血性腦中風則發生在腦動脈破裂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是由暫時性阻塞引起的。所有的中風案例中,87%是缺血性的。

2. 中風期間,患者每小時有近1.2億個腦細胞死亡,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大腦每小時將老化3.6歲。所以,一旦發現中風信號,要立即求救,越早接受醫學救治,越有機會康復。

3. “FAST”是幾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常用它來鑑別最常見的中風警告信號和突發症狀。4個字母分別代表(F)面部下垂、(A)手臂無力、(S)言語困難和(T)迅速撥打急救電話。然而,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這些跡象。唐閩教授介紹,中風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及併發症多的特點。目前我國每年中風發病人數為250萬,若得不到科學及時的救治,患者死亡率和致殘率會大大增加。我國急救體系分為院前急救和院內急救,中風患者發病時,家屬的院前搶救措施十分重要。不僅需及時撥打120,同時要學會判斷患者生命體徵,觀察有無呼吸心跳,必要時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來搶救,直至專業急救人員到來。與西方國家的“FAST”原則相似,我國有個“1-2-0”原則:“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2”代表“查兩隻手臂是否單側無力”;“0”代表“聆(零)聽患者講話是否清晰”。通過這3步,基本可以判斷患者是否發生了中風。

4. 中風的症狀還可能包括身體突然麻木,單眼或雙眼視物困難,無原因突發嚴重頭痛或行走障礙。

5. 撥打急救電話並乘坐救護車到達醫院,是中風急症發作情況下接受治療的最快方法。開車去醫院是人們經常犯的錯誤,這會導致病人在接受治療前等待更長的時間。唐閩教授說,根據我國調查,大多數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病人都不會主動撥打120就醫,除了部分沒有就醫意識的病人,多數病人都是自行或由家人駕車前往醫院的。這樣不僅可能因為交通擁堵在路上耽誤時間,還會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院前治療,延誤最佳救治時機。

6. 患有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可在6~24小時內的窗口期內對某些大血管血栓進行機械血栓清除治療。

7. 阿替普酶(英文簡稱為tPA)是一種用來溶解導致中風的血栓的藥物。中風患者在症狀出現後90分鐘內到達醫院,經評估後接受tPA治療,其康復可能性會高出3倍,且不易留下殘疾。

8. 首次中風增加了第二次中風的風險(1/4的倖存者會再次中風),第二次中風可能比第一次更讓病人變虛弱。發生過中風的病人,要重視預防。

9. 某些缺血性腦中風是病因不明的,這種情況下,預防中風再發就成了挑戰。因此,病人應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找出根本病因。

10. 中風倖存者若停止服用阿司匹林,中風再發風險會大大增加。遵醫囑堅持服用阿司匹林有助於預防再次中風。

11. 中風3個月以後,大腦已經準備好開始學習了。大腦的這種調節能力被稱為神經可塑性,它在恢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唐閩教授進一步解釋,早期康復鍛鍊有利於促進大腦識記和運動協調功能的恢復,在接受正確的康復指導後,大腦的代償功能得到激發,甚至可恢復至中風前的狀態。這時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不僅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更對腦功能的恢復十分必要。

12. 中風越來越多地發生在三四十歲的中青年人群中。得了腦中風,不但對患者本人打擊很大,也給整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尤其是青壯年患者。因此,高危人群需進行生活方式干預,控制高血壓、肥胖、房顫等危險因素。

13. 高血壓是中風最常見的可控病因。通過藥物、運動、飲食和生活方式干預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減少中風發生。但有種H型高血壓,其患者發生中風機率比單純高血壓患者高出5倍,比正常人高出25~30倍。H型高血壓一旦確診,光吃降壓藥物是不夠的,還要適當補充葉酸製劑。

14. 近半數美國成年人(約1.03億)患有高血壓。我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高血壓患者已達2.7億,儘管和美國相比,我國人口基數大,高血壓人群約佔總人口20%。然而,隨著國民經濟水平提高,我國高血壓發病率也日益增高,不容小覷。

15. 中風的其他風險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膽固醇、吸菸和家族史。

16. 80%的中風是可以預防的。飲食健康、多運動和控制風險因素是重要的生活方式改變,有助於預防和擊退中風。

中風後,不要睡顛倒

很多中風病人出院後會出現大腦功能減退,對外界環境不敏感,總是迷迷糊糊,有時辨不出白天黑夜。而且大多數中風患者臥床時間較長,住院期間受其他病友痛苦呻吟、打呼嚕、起床動作大等干擾,導致夜裡睡不著、白天睡不醒。這種日間過度倦睡症嚴重影響中風後康復,是導致中風再發的因素之一。

中風康復期的老人該如何調節睡眠?

1.白天多聽聽收音機、澆澆花、打打牌、與街坊聊聊天,讓外界環境刺激大腦,就不容易打瞌睡。

2.建議中風老人晚上10點睡覺,早晨6點起床。養成按時睡眠的習慣,逐漸形成條件反射。

3.睡前3小時內喝水,最好不超過300毫升,以減少夜間排尿次數。睡前別長時間看電視,別喝濃茶,記得上床前排尿。

4.如出現嚴重睡眠顛倒,夜間可適當服用安眠藥。但不可長服,以免產生依賴性。另外,夜晚保持室內安靜。

5.失眠的中風患者易焦慮煩躁,白天可適當睡1小時左右,建議在中午12點至下午2點之間。超過下午3點,就不要再午睡了。

6.老人睡眠最好選擇右側臥位。枕頭的高低、軟硬要適中。還要注意,被子別太厚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