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每週發起三四個眾籌才達標

德雲社演員吳鶴臣眾籌百萬治病,引發人們對眾籌平臺審核的質疑

本報記者跟訪某平臺籌款志願者,其坦言自己“又做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本報記者 吳朝香 詹麗華 文/攝
志願者:每週發起三四個眾籌才達標

醫院患者每天都能拿到這樣的眾籌平臺資料。

因為德雲社演員吳鶴臣(藝名)生病眾籌百萬一事,某眾籌平臺被推到風口浪尖。

不少人質疑籌款平臺審核不嚴、消費公眾愛心,還有媒體曝出利用假病歷也能在某些眾籌平臺上發起籌款。

目前網絡籌款平臺很多。這種籌款平臺在發起籌款前是如何審核的?德雲社事件中的眾籌平臺被質疑的問題,是否在其他平臺中同樣存在?

錢江晚報記者採訪了幾家網絡籌款平臺的籌款顧問,並跟訪其中一位籌款顧問一天,看看他是如何工作的。

幫助籌款一萬元算完成任務

記者看到,幾大眾籌平臺基本都在各自的官網上都宣稱:大病籌款0手續費、一對一籌款顧問免費指導籌款。這個籌款顧問又稱志願者。在眾籌平臺的貼吧中,除了求助者,最活躍的就是志願者。

“我是志願者,有需要籌款的聯繫我,免費指導,幫忙寫籌款文案,免費幫忙轉發。”多數志願者在發帖中都這麼表述。

看得出,志願者們非常積極地幫助求助者發起籌款。

錢江晚報記者聯繫了一位志願者,他表示,他們是有任務的,“求助者籌款達到一萬元算完成一個任務,一萬以下不算,所以我們會盡力做,所有平臺幾乎都一樣。”

“我們的工作就是在醫院各大病房去尋找需要幫助的患者,瞭解情況後,協助他們用手機發起籌款。”一家籌款平臺的志願者陳軍(化名)說。

在一個招募某籌款平臺的志願者的QQ群裡,這樣描述薪資:100元加提成,每幫助一位病人籌款提成100元。

病人如果造假,就靠別人舉報

那麼,志願者在幫忙發起籌款時,都要做什麼?

“其實來醫院主要是溝通,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信任問題,讓患者信任你和你背後的平臺;二是讓患者配合你,不要覺得籌款不好意思。”

陳軍表示,發起籌款時,主要是看病人的檢查報告單、診斷證明,這些很重要。至於病人的收入證明等沒有強制要求。

“還要寫一個籌款文章,就是你和病人聊,他是不是家裡困難?怎麼困難?為治病花了多少錢?後續治療費用很高等,然後把這些寫出來。配上圖片,上傳,提交審核,這個審核的速度非常快。”

陳軍說,志願者也是一個核查人員。“我們和病人聊天的過程會聊到他家裡有幾套房子,有幾輛車。”不過,陳軍承認,這只是口頭核實,“一般患者也不會隱瞞情況。”

陳軍也強調,並不是有車有房就不能發起籌款,“要看情況,比如家裡有一套房子,一輛車,但生病的人是家裡的頂樑柱,這個家不是一下子就倒了嗎?”

按照陳軍的說法,籌款發起後,是在朋友圈裡轉發,如果病人對自己的情況造假,認識他的人自然會舉報,“一旦有人質疑,我們就要求病人提供證明,如果沒人舉報,那就沒問題。”

一些貼吧內,認為籌款平臺核實不嚴,自己身邊有家境不錯的人也在籌款的網友不在少數。對這些質疑,志願者都表示:如果你發現問題,可以去舉報。

一些籌款平臺也在每個籌款鏈接下聲明:求助信息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真實性由信息發佈者個人負責,提示您瞭解詳情後再進行幫助。

對於這種回覆,有網友疑惑:錢是公眾在捐,核實也需要公眾舉報,那你們平臺在做什麼?中間商賺手續費?

籌款的審核,快的只需幾分鐘

日前,錢江晚報記者採訪到了一位在杭州的某知名籌款平臺的志願者杜勇(化名),跟訪了他的一天。

杜勇做志願者已經兩年多,他們每個志願者都有定點醫院,他平時主要在省兒保,還有另外兩家省級醫院。在志願者們看來,需要重點關注的醫院包括兒保、省腫瘤醫院、浙一以及浙二。“浙一、浙二的志願者最多,每天能去五六撥,有些病人都被問麻木了。”

根據公司的要求,杜勇每天要先到醫院分發平臺的宣傳資料。當天,他先到重症監護室等候區分發,分發並不理想,很多患者家屬都拒絕了,理由是,“不需要籌款,我們有醫保。”

之後,杜勇帶著資料到病房分發。“血液科可能性最大,得了這種病,最費錢。”血液病區、心腦血管病區、腫瘤病區,跑了這三個住院病區後,他將資料分發完。接下來,就是等待是否有人主動聯繫,“這裡我前兩天掃過,沒啥需求。只能等等看。”

這期間,杜勇不停接聽電話、發微信,“有些之前聯繫過的外地病人,詢問發起籌款,遠程指導。”

雖然,患者可以自己在平臺上發起籌款,但杜勇表示通過志願者發起的籌款,審核速度更快,只要幾分鐘。“我們有個工作群,把鏈接扔進去,很快就審好。”

寫文案有套路,可以煽情,有的迴避

有時最大的麻煩,是如何說服病人接受籌款。因為很多人會覺得難為情。志願者陳軍曾在朋友圈分享一個案例:一位得腫瘤的大爺開始怕人瞧不起不肯籌款,後來想明白了,面子不值錢,向親戚朋友借錢會被嫌棄,房子也賣不了幾個錢。最後只能貸款治病,到那個時候,病治好了但欠一堆債。籌款,每人10到20元,也就是少抽一包煙而已。

“我們不僅要活著,還要輕鬆活著。大家有困難,相互幫助,這是好事。”陳軍這麼總結。

杜勇說,除此之外,在撰寫籌款文案時,也同樣有套路。

“如果家裡窮,就重點說沒錢;如果他病情很嚴重,就只描述疾病;如果他家裡條件還可以,就不說家庭經濟狀況,迴避開,可以煽情,說說親情這些。這樣即便有人舉報,也可以再補充。你也不能說是說謊。”

德雲社的事其實很常見

“一般來說,我們只幫那些家裡真正困難的。但說實話,有些條件可以,可他主動提出有需要的,我們也會幫忙申請。沒辦法,有績效考核壓力。”按照規定,杜勇每週要發起三四個籌款,才算完成任務。

聊天中,他主動談起德雲社的事情,“其實這種事太多了,只不過他是明星,所以被曝出來。”

杜勇還講了一件他認為更惡劣的事:一位知名企業的老總生病後,他的妻子也在一家籌款平臺上發起籌款,短時間內就籌款二三十萬,後來被員工非議,才停下來。“他家裡有多處別墅,開的豪車,有醫保、商保。他只是沒有被曝出來而已。”

杜勇覺得德雲社一事中,這樣有房有車的人不應該出來籌款,“純粹是浪費社會資源。”

那如果是你,會幫他發起籌款嗎?我問。

他猶豫了下回答,“會吧,有考核壓力啊。”

我從來不給這種眾籌捐款

杜勇說,籌款平臺確實幫助了很多人,但是也有些漏洞。

“很多重大疾病是有醫保的,而且比例不低,有的能達到百分之七八十,但籌款時,很少有人會考慮到醫保報銷吧。多數人看的都是直接花費。包括我們審核也是這樣。”

杜勇說,有人會購買假病歷發起籌款,還有人靠這個發財,“但這些是極端的,多數籌款人的心態是,先籌錢治病,然後不夠用了,再賣房賣車。”

平臺審核不嚴,確實是個問題。以水滴籌和輕鬆籌為例,都有一個證明人環節,即以求助人的朋友、親戚、同事、病友等身份來證明事情屬實,這個證明只需提交真實姓名和身份證即可,也不會核實雙方關係的真實性。錢江晚報記者在一個眾籌互助的QQ群裡看到,群友相互之間會要求做個證明。

“其實,我們是審核很關鍵的一環,但又有考核壓力,就像你又做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樣公正肯定有問題。”

“你自己會給這些籌款的人捐款嗎?”我問。

“我從來不捐。”杜勇不假思索。

沉默片刻,他又補充說,“也有人是真的需要幫助的,像兒保這裡,很多單親媽媽,帶著生白血病的孩子來治療。如果是親戚朋友轉發的這種鏈接,還是可以捐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